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博结盟,不战而胜

魏博结盟,不战而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03 更新时间:2024/1/18 0:13:34

宪宗在位期间大刀阔斧的藩镇收归行动,还是有一定的成就的。在他登基之初的7年时间的成德战事,虽与宪宗的期望有些出入,但毕竟为已经几近日薄西山的大唐朝挣回了一些面子。

也许是天佑福人,抑或是天道酬勤。宪宗元和七年(812)九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病死。依照这几年各个藩镇不需言明的“规矩”,藩镇内将田季安之子田怀谏推举为副大使,准备“子承父世”。这时刚从成德之战的兴奋中还未解脱出来,仍陶醉其中的大唐上下都认为这是另一个上苍让宪宗收复皇权威严的好机会。

对于如何把握这个机会,朝廷上下基本有两种意见。一个是以宰相吉甫为首的主战派,他认为趁此这是朝廷兴兵讨伐魏博的大好机会。朝廷可以利用魏博现在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进军,这样一定能够一举将魏博端平。

而另外一种意见则以大臣李绛为代表。他极力反对宰相李吉甫的做法,认为趁人之危是小人的做法,不应该是堂堂大唐天子所为。况且,虽然目前魏博上下乱糟一片,但他们并没有公然翻脸。这时朝廷贸然出兵,只能马上使魏博内部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朝廷。这样,不但朝廷失去了一次收归魏博的好机会,而战争一旦失败,不仅朝廷颜面扫地,更会使其他藩镇借机闹事。相反,他认为现在这个机会,朝廷可以不必出兵,魏博自会主动归附大唐王朝。李绛继续分析道,现在各个藩镇的节度使,对于如何管理自己的军队很有一套。他们为了不让自己的部下权力过重,一般采取分而治之的方针。即将权力平均分给各个军队首领,让他们互相牵制又互相效忠于节度使。但是,这种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一方面让节度使暂时有一个相对安稳的政权基础,另一方面其中却埋藏了一个十分危险的线索。之前能够游刃有余的利用这种方式的,大多是一些能够枭霸一方的节度使,而如果一旦节度使没有威信统治这些个军队首领,他所面临的,只能是其部下的反抗与离间。现在新任的魏博节度使仅仅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他根本不可能担当起这样一个重任。

而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朝廷能够积极谋划,作出备战的姿态,这样既能够收复魏博,而且不需要出动一兵一卒。

听到这个,宪宗有些半信半疑。李绛继续解释,现在田氏权力十分微弱。根本武力统辖他手下的这些个部众。田氏如果现在不选择归顺朝廷的话,他势必担心被其将领所推翻。而魏博为维持田氏政权的统治,必然会朝廷臣服。如此,陛下可不费任何代价,魏博将被正式纳入皇权统治之下。到时皇帝也不必再出兵,而是对他们的自动臣服给予奖励,再给他们封爵,这样不但让魏博从此归顺朝廷,也能给周边的藩镇以诱导和威慑。这便是古人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此好事,皇帝又何乐而不为呢?

宪宗虽信犹疑,但仍旧被这样天下掉馅饼的好事给调动了胃口。他决定采用李绛的建议,暂且按兵不动,只是闲着每天在外面虚张声势地练练兵、然后做出积极备战的姿态而已。当然,对于田怀谏的地位并不给于认可,相反,他们向外界还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即田怀谏是不被朝廷所认可的魏博节度使。相反,藩镇内的任何一个人如果有能力将位置夺回来,朝廷都将赏识有加。

事实证明,李绛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自从田季安暴死之后,田怀谏因年幼并不能主事,因此藩镇内的大小事务均交由家奴蒋士则打理。要说这蒋士则,是个地地道道的利益熏心的奴才。手中大权在握,他想的不是藩镇的安定,主子临终前的嘱托。相反,从前在田季安的手下,这奴才想到,从前在先主的手下,你让我们这些奴才吃尽了苦头。当初慑于你的权力,我们只能敢怒不敢言。现在机会来了,你的儿子主不了任何事,而有能力主事的人当初又都被你田季安放逐的放逐、杀害的杀害,现在这藩镇上上下下都得依赖我的打理。从前没有权力不知道有权威是多么一件好事,可以随心所欲的发号司令,想怎样就怎样。此外,这奴才处理事务全由个人爱好而定。本来幼主上任已经让藩镇内的众多将领开始军心动摇,再加上一个喜怒不定、篡权越位的奴才不停地在本土兴风作浪,藩镇内部大小官员怨叹不已,魏博的军人们已经对此忍无可忍了。

到今天这种状态,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是逃脱不了干系的。且说在魏博前任节度使田季安在任时候,他有个叔父名叫田弘正,为人十分公允正直。这田季安是位不折不扣的土皇帝,平时喜爱活埋人,可谓杀人不眨眼。为此,田弘正对自己的侄子实在看不上眼,可他毕竟是自己的后代,而且如果田季安因作乱犯下任何无法弥补的错误,他这个作为叔父的也于心不忍。所以,为了规劝田季安,这个田弘正几乎隔几天就要对侄子进行一番教育。田季安对自己这个叔父真的又恨又怕。一来他毕竟是自己的长辈,但是他每日天天告诫自己该怎么做,这个不能那么处理,那个不能参与。就好像自己这个节度使是他,而不是我。田季安心里恨恨地想,总有一天我要让这个老不死的销声匿迹。后来,田弘正还是因为自己的直言上谏自己的侄子而遭到嫉恨,使得侄子对他起了杀戮之心。为了保全自己这条性命,也是对田季安真正灰心了,田弘正只好谎称半身不遂,并把自己浑身弄得炙灼遍布,站都站不起来的样子,这才得以保全这条老命。田季安这才放心,认定这位“棺材瓤子”没什么作为。现在田季安病危,他又想起这位堂叔,自己这时才有一天清醒,不管怎么样,当初叔父确实为了规劝自己差点连性命都搭上了。谁都不如自家的长辈好,田季安为了让他的儿子能够守住手里的这点权力,所以才再次起用他为衙内兵马使。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后来也许正是这位糊涂的节度使在最后的这一举动,保全了他田氏家族的节度使职位。

田弘正自从被侄子弄出局之后,又在侄子死的时候重新用。但他已经不似以前那般操劳了。他也明白,这藩镇内的事情已经容不得自己再实心实意地插手,否则恐怕最终他这条老命也要搭进去。现在,自己的行动也不似往日那么便利,自己以后还得淡薄一些为好。这天,田弘正像往常一样在家休息,虽然他现在又有了官职,但从前那些经历已经让他行动十分收敛,每日唯一所做的事情,正是在观望这朝局和事态。忽然只听得外面甚是吵嚷。打开一门一瞧,却是吓了一跳。只见门外齐刷刷跪了一地的士军将领。看见副使出来,他们齐声高喊到,“田大元帅!”这田弘正哪料得这态势,吓得只是连退了好几步。惶急之中竟惊仆于地,趁势装晕,希望能够躲过这场混乱。田弘正躺在地上想了好久,后来自知推脱不掉,只好站起来对诸兵将说到:“我本来实在不愿意再出来,但是现在魏博情况不容乐观,又承德你们如此看得起老夫,推我主持军务,不知以后是否都愿意听我号令?”地下的回答当然是如震雷响的齐声高呼。如此这样,田弘正出面主持魏博政务,一场虚惊就此打住。

标签: 不战而胜

更多文章

  • 唐高宗李治临终懊很不该立武则天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临终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真是多事之秋,皇后武则天在封神·泰山之后,又硬劝唐高宗李治封中岳。李治在赴中岳途中,蓑落到病魔作祟,头痛得厉害,眼前一片昏黑、艿痛病折磨李治二十几年,到这时真的病入膏肓了。侍医秦鸣鹤遭二“须在头部用针,微微出血,可望痊愈。”不知是武则天有

  • 唐朝太过悲壮的一战,连白发老人都上了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上了

    我们国家历史上有很多着名的战争被世人传颂,可是其中有些战争一样伟大,但是却不被世人熟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场唐朝最悲壮的战争。战争总是要有伤亡的,这一点而言,没有哪一场战争是能够摆脱的宿命了。而要说到最悲壮的战争的话,大家心中都是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们拿古代的战争去看。像南宋灭亡的崖山之战,最后无数的将

  • 唐代推行两税法后钱都花到哪些地方了,为什么依旧没有钱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税法

    赋税制度是我国古代宏观调控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当然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与体制的运转,更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来看,赋税制度的演变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国家要强大,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不可能全部从国库提取,所以只能用赋税的形式强制征收,说到税法,就不得不提起唐朝的

  • 唐高宗李治帝王档案与高宗乾陵选址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宗

    帝王档案李治:650年-683年在位,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9子,性情柔弱温和。李世民病逝后即位,在位34年,宽仁厚友,平定高丽,拓展疆域,唐以高宗时疆土最大。高宗柔弱多病,为一代守成之君。病死后葬于乾陵(今陕西乾县梁山)。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庙号高宗。高宗乾陵选址之谜关于乾陵的选址,

  • 她是李世民的掌上明珠 最后竟死于家庭暴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掌上明珠

    唐太宗一生有很多子女,却唯独对长孙皇后的子女宠爱有加,新城公主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幼女,八岁时封为衡山郡公主,打破了名山大川不得作为封号的法规。《唐六典》中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而且册封之后便有了实封,并且又増赋。而唐朝公主一般到出嫁时才能拿到汤沐邑,可见衡山公主与其他公主不一般

  • 9、高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隋唐时期的高丽,占有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高丽民族,是从我国古代东北濊貊系统的夫余民族分化发展而来。据传,高丽族的创始人叫朱蒙,朱蒙本夫余人,因受到夫余王的猜忌,逃至“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西北),遂居焉。号曰高句丽,因以高为氏”(《北史》卷94《高丽传》)。秦

  • 李世民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 结局为何如此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凄惨

    《红楼梦》中有一个人叫孙绍祖,他在落难之日投奔贾家,孙绍祖飞黄腾达之后,娶了恩人的女儿贾迎春,但是他忘恩负义,最后竟然将贾迎春折磨致死。《红楼梦》是一本小说,孙绍祖只是一个虚构人物,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激起了每一位读者的怒火。孙绍祖被曹雪芹称为"中山狼"。孙绍祖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历史上还真出现了一个类似

  • 鉴真简介:唐僧人,日本佛教律宗创始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律宗

    鉴真东渡路线鉴真(688-763),唐僧人,日本佛教律宗创始人。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出家,二十二岁受具足戒。不久游洛阳、长安等地,遍研三藏,尤精律藏。后住扬州大明寺,专弘戒律。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应日本普照等邀请东渡,几经挫折,且双目失明。至天宝十二载,第六次航行成功,于日本天平胜宝

  • 李光弼誓死平叛军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李光弼与唐朝着名的将领郭子仪起初都在朔方镇当将军。两人都颇有才干,谁都不服气,彼此有些不和。安禄山叛乱不久,唐玄宗提升郭子仪当了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害怕郭子仪报复,曾经想到别的地方去。后来史思明在河北攻城掠地的时候,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能干的大将去平定河北。郭子仪推荐李光弼。李光弼心想:郭子仪这不是在

  • 女皇武则天将篡李唐 李世民让他当了替罪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让他

    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其实早有预言。唐代贞观年间,长安民间流传一本叫《秘记》的书,上面就有关于武则天篡唐的预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后来,李淳风根据天象占卜,证实了这个预言。唐朝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初,长安城惊现“太白屡昼见”天象。时任太史令的李淳风根据此天象占卜,得出“帝传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