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鉴真简介:唐僧人,日本佛教律宗创始人

鉴真简介:唐僧人,日本佛教律宗创始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27 更新时间:2023/12/14 0:12:23

鉴真东渡路线

鉴真(688-763),唐僧人,日本佛教律宗创始人。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出家,二十二岁受具足戒。不久游洛阳、长安等地,遍研三藏,尤精律藏。后住扬州大明寺,专弘戒律。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应日本普照等邀请东渡,几经挫折,且双目失明。至天宝十二载,第六次航行成功,于日本天平胜宝六年(754年)抵日本九州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次年在奈良东大寺建筑戒坛,传授戒法,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759年建唐招提寺,传布律宗。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两国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鉴真俗姓淳于,鉴真是他出家后的法号。他父亲是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鉴真受父亲影响,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寺院里鉴真是最聪明的一个徒弟,他学习佛经很刻苦,经过佛寺里着名师父的指导,鉴真的佛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后来在长安的一座佛寺里受了具足戒(戒是佛教徒应当遵守的戒条、戒律。举行仪式,接受师父授给的戒条,叫做受戒。具足戒是僧侣的最高戒律,受具足戒表明受戒人的学问已经达到高深的程度,有了讲授的资格)。由于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当他45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了着名的高僧,跟他授戒的门徒达到四万多人。

当时,日本受中国影响,他们仿照唐朝修建佛寺,大力提倡佛教。日本政府还派荣睿(ruì)和普照两位年轻的和尚到中国学习佛经,并想聘请中国的高僧去日本传授佛学。

荣睿和普照在洛阳、长安学习佛法的期间,他们听说鉴真是一位精通佛理、学识渊博的高僧,就想请鉴真到日本去。公元742年,荣睿、普照来到扬州大明寺,求见鉴真,邀请他到日本讲学。鉴真看他们非常诚心,就问身旁的弟子:“你们有谁愿意接受邀请,去日本国传法吗?”在场的僧侣没有谁回答这个问题。过了半天,一个名叫祥彦的僧徒站起来说:“日本国离我们太遥远了,而且中间隔着茫茫大海,途中恐怕生死未卜,所以不敢去。”鉴真说:“为了弘扬佛法,怎么能顾惜生命呢?你们既然都不愿意去,那就让我去吧!”僧徒们见师父态度很坚决,都很感动,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师父东渡日本。

唐朝法律规定,未经政府批准,个人是不准私自出国的。荣睿和普照通过宰相李林甫的哥哥、信奉佛教的李林宗的帮助,办好了鉴真出国的手续。

正当他们要开船远航的时候,浙江一带出现了许多海盗,四处抢掠财物,沿海关防检查十分严格。鉴真的弟子道航和如海发生纠纷,被官府知道了,没收了他们的船只。第一次东渡宣告失败。这以后,鉴真又进行了三次东渡,不是因为海浪太大就是准备不充分都失败了。

天宝七年(748年)61岁的鉴真做好了第五次东渡的准备。六月的一天夜晚,鉴真和他的弟子们登上大船出发了,不久就遇到了海浪。船漂到浙江海面,在一些小岛附近避风。直到十月才继续航。没料到出海没有半天,海面上突然又刮起暴风。风越刮越大,浪越来越高,乌云遮日,狂风怒号。船上的人,一个个呕吐不止,头重脚轻,只有船夫还能支持。船上的淡水用完了,只好喝海水。喝后腹胀难忍。他们一连在海上漂了14天,船终于靠岸了。上了岸才知道现在是到了海南岛最南端的振州(今海南岛崖县)。

这时候,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先是荣睿因旅途颠簸,患病去世。接着,鉴真因为水土不服,得了眼病,双目失明。不久,鉴真最得意的弟子祥彦也去世了。这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并没有使鉴真倒下,相反,他更加坚定了东渡的决心。

公元751年春天,鉴真回到了扬州,又着手准备第六次东渡。

第二年,日本政府派出了由藤原清河大使率领的第十次遣唐使,他们正式唐玄宗提出邀请鉴真去日本传法的要求。藤原清河还亲自到扬州拜访鉴真,向他发出邀请。这时候,扬州的僧侣正严密地监视着鉴真,阻止他去日本国。鉴真和日本使者只好约定在黄泗浦(今江苏省沙洲西北扬子江滨)见面。在鉴真的弟子仁进(gàn)禅师的帮助下,十月的一天晚上,鉴真和他的弟子24人,悄悄离开了寺院。到了黄浦,坐上日本遣使的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

公元753年,鉴真所乘的船抵达日本九州岛,历尽千难万险的东渡终于成功了。

鉴真自从公元742年接受荣睿、普照邀请,决定东渡日本,前后历时十二年才宣告成功。十二年中,历经五次挫折,艰苦行程数千里,先后有三十六人不幸去世,到达日本国的时候,鉴真已经66岁了。

公元754年二月,鉴真一行到达日本首都奈良,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住进了东大寺。鉴真的到来,震动了日本社会各界,他们从早到晚前来拜谒慰问。

日本天皇把全国传授戒律的大权交给鉴真。鉴真在东大寺的佛像前设起了戒坛,举行盛大授戒仪式。日本天皇、皇后、皇太子依次登坛受戒。从此以后,出家的僧侣,如果没有经指定的戒坛受戒,就不能取得僧籍。

鉴真在日本天皇赐给他的一块宅地上建造了一座新寺院,叫做“唐招提寺”。他亲自参加唐招提寺的建造规划,整个建筑结构精巧,布局合理,气势雄伟,反映了唐朝建筑的特点,是日本奈良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宏伟的建筑物,对日本寺院建筑影响很大。从此,鉴真就在唐招提寺中讲经传法。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最有影响的寺院。

鉴真精通医学,他带去了许多药方,还亲自给人看病,传授中草药知识。他还带了许多中国的雕像、画像、书帖等,对日本的美术界也有很大影响。

鉴真在日本整整度过了十年,公元763年,76岁的鉴真在奈良病逝了。日本朋友将他葬在唐招提寺,并且世世代代纪念他。

1980年4月,日本政府还特地把鉴真的坐像送回中国扬州“返里探亲”,在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史上增添了一段佳话。

鉴真是一位宗教家,但是他的努力已经超过宗教的领域,他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那坚强的意志也值得后人学习。

标签: 律宗

更多文章

  • 李光弼誓死平叛军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李光弼与唐朝着名的将领郭子仪起初都在朔方镇当将军。两人都颇有才干,谁都不服气,彼此有些不和。安禄山叛乱不久,唐玄宗提升郭子仪当了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害怕郭子仪报复,曾经想到别的地方去。后来史思明在河北攻城掠地的时候,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能干的大将去平定河北。郭子仪推荐李光弼。李光弼心想:郭子仪这不是在

  • 女皇武则天将篡李唐 李世民让他当了替罪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让他

    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其实早有预言。唐代贞观年间,长安民间流传一本叫《秘记》的书,上面就有关于武则天篡唐的预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后来,李淳风根据天象占卜,证实了这个预言。唐朝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初,长安城惊现“太白屡昼见”天象。时任太史令的李淳风根据此天象占卜,得出“帝传三世

  • 他为李世民受两百次鞭打、断6根肋骨,李世民为何还是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他为

    贞观二十年(646年)有人控告刑部尚书张亮谋反,证据是张亮豢养干儿子500人,还和几个江湖术士来往亲密,说自己的名字和神秘预言相合。李世民派马周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张亮谋反证据不足。但李世民不这样看,他认为张亮好端端养这么多干儿子,分明居心叵测!于是,在朝廷上发动百官来讨论,大家都一致认为张亮谋反属实

  • 趴一趴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干过的十大恶心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十大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国力最强势、民众最富庶的朝代之一。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历史是复杂的。李世民不是完人。他的一生,也干过不少恶心事。总结一下,大致有下面十点:1、李世民本来是做不到皇帝的。因为太子不是他

  • 韦后乱政是什么回事?唐朝多女人乱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回事

    嗣圣元年(684)五月二十三日,从均州(今湖北均县)通句房陵(今湖北房县)的乡间大道上,几辆马车在慢慢地行驶。第一辆车上坐着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憔悴,目光呆滞,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无限的忧愁。他就是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称帝以后,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幽禁在皇宫中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来,又被流放到遥远的南方。

  • 6、田令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田令孜(?~893),字仲则,本姓陈氏,蜀人,唐僖宗时为左神策军中尉。僖宗年轻又昏庸,喜欢斗鹅走马,而把政事都交给田令孜去办,称田令孜为“阿父”。高力士、鱼朝恩等虽有权势,但也有功劳,田令孜则纯粹是一个争权害民的权阉。田令孜曾经让僖宗下令,长安城东西两市,不管是华商还是胡商,

  • 李存勖只能建“后唐”以继李氏衣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后唐

    唐哀宗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宣武节度使朱温在汴州(今河南开封)取代唐朝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其他割据势力也都纷纷称王称帝,开始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唐晋王李克用始终打着“兴复唐室”的旗号反对朱温,成为后梁的劲敌。908年,李克用死,23

  • 一生仗义的单二哥单雄信宁愿死不愿投降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不愿

    单雄信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有不少褒贬不一的说法。首先,单雄信是个仗义的人。在尚未反隋之前,作为北方各省绿林英豪头领的他,曾经不只一次扶危济困。受过他恩惠之人,有平民百姓,也有后来闻名遐迩的英雄人物。他与兄长所为的善举,被人们大加称颂,人们将他们并称为“二贤”。此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朝大将秦琼,曾经

  • 李世民早知道武则天要夺位 为什么没有杀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早知道

    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宫外忽然开始流传“女主武王”的预言,说唐三代之后,当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听到传闻后,就秘密地把李淳风召到宫里问询,李淳风说他夜观天象,发现有太白经天,主女主兴起。又说这女人是太宗的眷属。不出三十年她就会夺位,代掌河山,诛杀李唐皇室的子孙。李世民当时想宁可错杀三千,不使一人漏网

  • 李世民是如何一步步失去李渊信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是李渊最爱的儿子,给他起名世民就是希望他能济世安民,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李渊在太原搞事,身边带的就是李世民,而不是老大李建成和老三李元吉,可见李渊对他的器重。正是李世民和刘文静促使李渊下了起义的决心。李渊起兵半路遇到大雨准备撤回家,李世民在辕门外哭着跪了好几个时辰劝谏方才让李渊改变了主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