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浑瑊、李晟收复长安

浑瑊、李晟收复长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502 更新时间:2023/12/21 6:58:13

朱酢是幽州第三任节度使。节度使的权力很大,相当于一个地方的皇帝。后来,因为他弟弟朱滔反叛唐朝牵连到他,被唐德宗解除了兵权,留在长安,挂个太尉的名。代宗竟然给他修了一座府第。

建中四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率兵造反,进攻襄城。德宗皇帝急诏姚令言等几个节度使去解襄城之围。姚令言带领5000人马去襄城,途经长安时,正碰上下雨,京兆尹派人犒军,送的是粗粮淡食,士兵们火了,踢倒了饭盆。有人大声说:“前面有两个官库,里面装满了金银和绸缎,我们何不去抢呢?”士兵们一听,立即响应。

皇帝听到消息派太监拿着布帛去安抚兵士,每人二匹布。士兵们见赏赐不多,更加不满,竟然把送布帛的太监射死。节度使姚令言在朝中议事,闻听部下闹事,忙赶回军中,制止乱兵。但士兵们根本不听他的命令,向长安城杀来。

德宗皇帝急忙召集禁卫军守卫长安城。但禁军都去了襄城,长安城内只有神策军。神策军头目白志贞为了多领军饷,居然将集市上一些小商贩的姓名顶替军籍,所以打仗时就露馅了。乱军很容易的便打到紫禁城下,皇帝慌了,急忙带着太子公主妃太监等少数人,逃出长安。

乱军攻进皇宫,大肆抢掠,姚令言见状,只好随着兵士造反,但他威信不高,呼唤不灵,便想起尚在京城的朱酢,找到他,让他带头造反。朱酢见有人拥护他,便决定登基称帝,国号大秦,年号为应天。登基这天,文武大臣前来捧场祝贺的不足20人,人数实在少得可怜。时间不长,朱酢又改国号为汉。

朱酢做了皇帝,他心里清楚,只要唐朝德宗皇帝还活着,他这个皇帝就当不安稳,于是亲率大军进攻奉天城。这时德宗、太子等逃到奉天城。朱酢下令让士兵用拆民房的木料做成百尺高的楼车,站在楼车上面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城中的情况,守城将士不禁惊慌万状。大将军浑瑊想出一计,派士兵在城墙里面挖地道,挖到城外,修了陷阱。

朱酢命令楼车攻城,未等靠到城墙根,士兵们则纷纷掉进陷阱和地道中,城上守军又将火把、木柴扔到城下,楼车烧毁,一些士兵被烧死。正在这时,城门大开,太子亲率众兵杀出城来,朱酢大败,死伤数千之多。

朱酢依次靠人多,继续攻城,城内皇帝与百姓团结一心,奋勇抗敌,坚持了36天,朱军也未攻克。这时唐朝援军赶来,朱酢怕被夹击,只好撤兵回到长安。

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唐德宗命令李怀光李晟乘胜收复长安。哪料到李怀光到了咸阳,却和朱酢暗中勾结,一起反唐。李晟到了长安城外,前有朱酢,后有李怀光,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处境极其危险。

李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激励将士,使唐军将士士气始终很旺盛。长安附近的唐军都自愿接受李晟指挥。李怀光想命令他部下将士袭击李晟,将士们都不答应。李怀光害怕起来,先逃到河中去了。

李怀光一逃,朱酢就孤立起来。浑瑊守住了奉天,也跟李晟彼此呼应,进逼长安。唐军声势浩大,吓得朱酢龟缩在长安城里不敢出来。

李晟召集将领商量怎样攻城。将领们说:“当然是先打下外城,占领街坊,再进攻皇宫。”李晟说:“街坊狭窄,如果我们跟敌人在街头作战,就要伤害百姓。听说敌人重兵在皇宫后面的御苑里。我们不如从北面打开城墙,集中兵力向御苑进攻。这样,宫室不会遭到破坏,百姓也不会受惊扰。”

大家都佩服李晟想得周到。接着,李晟就分派部将出击,先消灭城外的敌军。最后,打开了城北城墙,大批步兵骑兵一起猛攻御苑。朱酢没法抵抗,不得不丢了长安逃走。来不及逃走的士兵也都缴械投降了。

李晟进了长安,向全军将士下了命令,说:“长安居民,受够了叛军的苦,不能再去惊扰他们。”唐军进城以后,果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公元784年,李晟收复长安,朱酢被杀。唐德宗回到长安。过了一年,浑瑊又进攻河中,消灭了李怀光。自称楚帝的李希烈打了几次败仗,也被部将杀了。

李晟、浑瑊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立了大功。吐蕃贵族害怕他们掌握兵权,对他们不利,就采用离间的计策。唐德宗本来猜忌功臣,又中了吐蕃贵族的计,把李晟的兵权撤了,神策军归宦官掌握。从此,藩镇割据没有解决,宦官的权力倒越来越大了。

标签: 长安

更多文章

  • 唐僖宗的故事:一个需要谎言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谁是说谎的冠军,一是由于我读的书少,二是由于五千年来,中国当官者又有几个不说谎的?还真是难以有个准确答案。但小官也好,大官也好,凡政治家撒谎,大半皆为烟幕弹,无非为了遮掩自己的政治目的。他们之所以敢于撒谎,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统治者,也就是皇帝老子需要谎。根子就在这里。《资治通鉴》

  • 唐太宗李世民死亡之谜:千古一帝也迷恋丹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之谜

    唐太宗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12月22日(公元599年)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亲大哥李建成和亲(四)弟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渊退位,随后登基,时年二十八岁。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他接受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

  • “诗圣”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诗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诗句,在我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作者就是被誉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至河南巩县。他曾在长安东南杜陵附近

  • 宋璟的故事:刚直廉明中兴名相——宋璟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刚直

    一、勇斗张氏兄弟宋璟(663~737),邢州南和(今属河北南河)人,生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其父玄抚,曾官卫州司户参军。宋璟自少刻苦好学,博学多识,工于文辞。为人耿介超俗,有大节。二十岁左右中进士,授上党尉,后又升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为官正直,颇受武则天的赏识,张易之、张昌宗为武则天皇帝的内宠,有恃无

  • 3、李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李靖(571~649),本名李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唐朝着名的军事家。李靖出身于官僚世家,他的祖父李崇义,北魏时做过殷州刺史,父亲李诠,做过隋朝的赵郡郡守。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有名的大将。李靖年轻时,常与舅舅谈论军事,韩擒虎非常赞赏,说李靖“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 揭秘:史上与“唐僧”结拜的君王并非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僧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在去“取经”前,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牒交给唐僧,还与他结拜为兄弟,对他非常支持,唐僧也因之一路被称为“御弟”。然而,真实的玄奘与之结拜的君王并非李世民,而是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国王麴文泰。据历史记载,高昌国王麴文泰听说玄奘到来,遣使迎候,并与玄奘结拜为兄弟。他希望用盛

  • 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发动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之变

    李世民,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一手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是得来不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兵谏李渊放权,最终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李渊称帝后,重用佞臣、猜忌功臣、爱好酒色,这些都使得他当皇帝后无法有更大的作为。原隋朝晋阳宫副监裴寂,在晋阳时就与李渊是

  • 一代明君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光所有亲兄弟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亲兄弟

    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偏爱长子李建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未来的接班人。李世民是老二,上有兄,下有弟,正好处在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也不知是李建成害怕功勋卓着的李世民动摇他的太子之位,还是李世民不甘心屈居二线,想再进一步,反正兄弟俩明争暗斗地掐上了。俗话说“无毒不丈夫”,李世

  • 《别样晚唐史》第五篇 长庆二年春_尾声 读破三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晚唐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多得我都记不清是哪一年了。荒凉的边城驿站迎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远客。驿卒连忙赔着笑脸,殷勤地上前招呼。请教姓名、官衔后才知道,眼前这个满面尘灰的人是回京待命的前蒙州刺史李湘。据《方舆纪要》说,蒙州一带“屏蔽昭梧,控扼蛮夷,间浔漓江之中”,是真正的蛮烟瘴雨之地。刚刚从蒙州卸任的李湘,无

  • 李密挑拨离间,最终导致兄弟相残,宣武门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挑拨离间

    武德元年十月,李世民打赢了浅水原之战,活捉了秦国皇帝薛仁杲。这是大唐开国后消灭的第一个实力强劲的割据势力,这一战夺取了陇西广阔的土地。李世民为大唐帝国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等待他的是李渊的高升重赏。李世民武德元年十一月,李密奉李渊诏令,前往前线迎接李世民凯旋而归。李密原本是瓦岗军首领,他的部队被王世充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