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欲与李唐争夺天下,备受武皇恩宠的武三思为什么最终却错失了太子位?

欲与李唐争夺天下,备受武皇恩宠的武三思为什么最终却错失了太子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51 更新时间:2023/12/14 18:21:43

"三思性倾谀,善迎谐主意,钩探隐微"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宋祁曾这样点评武三思。武三思,是武侧天同父异母的亲哥哥家的儿子,因着本身做的这些事情,在历史上对他的点评可以说是非常不友好,可架不住别人有一个张巧嘴,特别是在是在武侧天后半生,常常是在帝位继承者上犹豫不定的那时候,经常是哄得武侧天笑容满面的,要不是重臣拦阻,惟恐天地要姓武了。

相传在武则天年老的时候,在传位一事上总是拿捏不准,不知道是传位给李家还是找武家人做太子。有一天她召集了几个大臣来见她,当时狄仁杰还是颇得武皇信任的,于是她问狄仁杰:"狄卿啊,眼下朕年事已高,身体也大不如前,我看侄儿三思倒是常来侍于塌前,朝中也有拥护他的势力,那立储一事,你怎么看?"智慧如他狄仁杰,自然知道武皇心思。

于是狄仁杰的一番话点醒了武则天,他说:"自古以来是儿子与娘亲,还是侄子与姑姑亲呢?倘若他日是儿子称帝,您是皇帝圣母,就是百年之后还是荣享太庙,若是侄子称帝,那自然就是他的母亲荣宠太庙了。"一语惊醒梦中人,也证明了狄仁杰的智慧果然不假。只是立储一事,武则天真是险做糊涂事。

不过也因此应了上文中宋祁的一番话,武三思的曲意逢迎之道当真是为人能及了,不然除了姑姑之外,也不会有韦后、上官婉儿、安乐公主等人都拜倒在他的长袍之下了。只不过残害忠臣的他,终极也只是风光一时,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此人的荣辱兴衰。裙带关系,谄媚姑妈

要说武三思这个人,不学无术,除了谄媚的功夫,再也难找出其他的优点了,但因着自己姑妈的关系,所以轻轻松松便在朝中谋得职位,之后武则天荣登帝位,武则天开始封自己的娘家人为王,武三思更是因此一跃成为当朝梁王,得享食邑(古时候伺候大臣的土地)千余户,此后武三思就越发殷勤,更是常常是跑到姑姑面前说尽好话。

久而久之,武三思利欲熏心,为了讨好姑姑是无所不用其极。要说这个男性皇帝喜好美色,女人称帝也不例外,武则天称帝之后,喜欢豢养男宠,更是到到四处各地广召天下美男子,其中有一个叫薛怀义。他原本只是个卖药郎,名叫冯小宝,因长相俊美而被武则天宠幸,在武则天执政初期还是对个人作风问题比较在意得,为了掩人耳目,就让此人以出家人的身份深居宫中,这才改名薛怀义。

武三思知道姑母最宠幸此人,每次一见到此人脸上就仿佛开出花一般,处处讨好,后来此人持宠而骄,还经常骑马伤人,武三思还与其狼狈为奸,只要此人出动就上前叫好。后来薛怀义得所作所为武则天都看不过去了,薛怀义逐渐失宠,这时候他又开始落井下石。

在薛怀义之后,紧接着又来了个张家兄弟,看着张昌宗和张易之最为得宠,武三思见风使舵,又立马讨好张氏兄弟,人家喝茶他就端茶倒水,人家骑马他就忙着配鞍,就连人家做个马车,他还要争做一会赶车郎,只要有张氏兄弟的地方就有武三思的身影,对姑妈更是大声赞美啧啧称奇,白板奉承,不仅逗得姑妈眉开眼笑,还逗得姑妈的枕边人开开心心,可就苦了百姓,为了讨好姑妈,他搜刮民脂民膏,害的百姓们说到他就怨声载道。趋炎附势,依附李显

再英明的人年老了都不免有些糊涂劲,看着侄子的所作作为,武则天是看在眼里,乐再心里,时间一长便有了立武三思为太子的念想,于是这才有了开头的私问群臣一事,只是因君一席话,这才如梦方醒,险些铸成大错,当然这正是因此才引发了唐宫之中的一场大战。

原本是李家祖宗打下的天下,怎么能任由武则天的一个错念就把天下拱手让人呢?更何况是一个谄媚无知的小人。看着武皇年老的糊涂作为,大忠臣张柬之看不下去了,于是与庐陵王李显联合起兵夺取政权,武则天被逼之下让位李显,看着姑姑退位,武三思不仅没有跟着下台,反而地位更甚于姑姑执政期间,原来是与当今帝后家的儿女亲家关系。

要知道李显和韦后当时有个女儿安乐公主,安乐公主可以说是当时天下最受宠的人。因为当年武则天的指婚,安乐公主和武崇训结为了夫妻,只要女儿喜欢得,李显就喜欢,又加上李显周围全是强势的女人,武三思对他如此尊敬和谄媚,虚荣心一下子得到了满足,所以武三思比以前更神气了。

如果说武三思是个标准的墙头草,恐怕也不是很恰当,因为墙头草往往是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才会随风摆动,而武三思却是太有目标,不管前方是谁,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即使是杀父仇人他只怕都能为其舔鞋了,所以尽管武三思毫无大作为,却也不简单。野心凸显,欲与李唐争天下

虽然说武三思拼命讨好李显,可是打心底里却及看不起他,表面对中宗言听计从,可背地里却干的尽是阴损之事,所以说笑里藏刀的人才最可怕。

因为武则天在位期间有个非常宠爱的女官上官婉儿,只要是皇帝喜欢的人,武三思都要尽力讨好,一来二去,上官婉儿和武三思之间有了联系,后来李显即位封上官婉儿为后宫嫔妃,可是武三思不仅不停止自己的作为还越发变本加厉,不仅和上官婉儿藕断丝连,还和皇后韦氏交情匪浅,即使是当着皇帝的面,他与韦后之间也是谈些风月,丝毫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因为武三思深知道政权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

随着与帝后妃嫔的交好,武三思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甚至讨好帝后也只能带来一时荣华,而自己做了皇帝却是万世富贵。武三思一遍盘算着谋朝篡位,一边与韦后她们苟合,有向着李显的大臣就看不过眼了,于是大家联合起来准备除之而后快,但是无奈他们的计划被一个叫宋之问的人告了密,最终武三思先发制人,此举只能夭折。随之而来的是武三思的残暴专横,为了保住地自己的地位,他和韦后联合向更多拥戴李显的大臣下手了,一时之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皆是敢怒不敢言。

当时朝廷之中还有张柬之、桓彦范一些维护朝纲还敢于发言的大臣,于是武三思和韦皇后同谋将几个人的实权剥夺,最终只剩下一个王侯的称号,武三思见皇帝的势力现在只能是苟延残喘不能与之较量,便开始想方设法的废除韦后,于是他明里同韦后交好,但是暗地里却找人写出韦后的罪证,一路直下,步步为赢。最终的结局:含怨而死

武三思为了达到目的坏事做尽,所以也可能是上天注定要他做不成一国之君。当时李显即位之后,立李崇俊为太子,但是他并不是韦后的孩子,武三思就想一旦太子即位,自己这边的人几乎要全军覆没,于是他一天到晚忽悠安乐公主,要安乐公主要求李显立自己为皇太女,而且还处处贬低太子,把太子当作奴隶使唤。

但是太子却不同于昏庸懦弱的父亲,李崇军行事果断,他本来就对韦后、武三思和太平公主之间的勾当实属不满,现在又时刻危及自己的太子位,如果自己一旦被废,那肯定是性命不保,被逼无奈,太子起兵造反,联合当朝不满武三思作为的大臣,诛其人,废其家,尽管最终太子没能成功夺位,却是除了当局的一大祸害。太子失败后,李显还是追封了武三思,直到李旦即位,这才给了武三思相应的惩罚。

武三思机关算尽,到头来还是成了李家子孙刀下的亡魂,真可谓是善恶终有报,苍天饶过谁啊,只是可惜了奸臣当道残害的忠良百姓们!

标签: 皇恩

更多文章

  • 唐朝皇室公主的命运:因何热衷乱伦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室

    新城公主画像在封建社会鼎盛期的唐王朝,异辈通婚现象很普遍,尤以皇族内部最为突出。翻看新旧《唐书》,随便就可以捡出不少这样的事例:如唐太宗曾娶大臣徐坚的长姑为妃,而则娶其次姑为妃,父子俩分娶姐妹俩,父子关系变成了连襟关系。还有唐高宗娶太宗之妃武则天为后和唐玄宗娶儿子寿王之妃杨玉环为妃。在这里,说到贬谪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背后:被父亲李渊连骗三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唐太宗李世民也因为杀害兄弟,囚禁父亲而被千古诟病。然而,军事政变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是李世民父亲李渊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李世民无奈的“困兽之斗”!李世民父亲李渊从头到尾使用政治权术,将几个儿子玩弄于鼓掌之中。李渊先后骗了儿子李世民三次!而所谓的“玄武门之变

  • 懿宗李氵崔:喜欢音乐宴游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懿宗李氵崔(公元833年~公元873年)在位时间:公元859年~公元873年曾用年号:大中、咸通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安葬地:简陵唐宣宗最喜欢第三个儿子夔王李滋,想将他立为太子,但害怕大臣们反对,所以没有立太子。公元859年,唐宣宗临终前,传遗诏给王归长等三人,让他们拥立李滋。宦官王宗实

  • 玄武门之变前期的各方力量对比,为什么李建成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相信很多人都有误解,认为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胜利是因为他有军权,但是其实并非如此,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的实力甩李世民几条街。第一、政治上;李渊支持李建成,为了李建成处处打压李世民,甚至一度想彻底断送李世民的政治前途。这点上李世民处于绝对弱势。李建成为人宽厚,在太子党和秦王党的斗争中,李元吉曾亲自设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这个皇帝当的到底有多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有多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亲兄弟,再逼迫老爹退位,按理说,应该是个杀伐果断的帝王,谁敢忤逆他,拖出去斩了就是。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太宗称帝后广纳谏言,既然纳谏,便意味着这个皇帝,当的“窝囊”!魏征是李世民的一面镜子,当初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思念渐重,就搭了个台子遥寄相思。魏征跳出来,阴阳怪气问陛

  • “脏唐”太子李建成私通后宫是真是假?如果是真为何无任何正史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正史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宫廷内经常闹出各种秘闻,比如唐太宗娶了弟妹,唐高宗与庶母(武则天)私通,唐玄宗强纳儿媳(杨贵妃为妃)等等,故有“脏唐”之称。而最早的秘闻就当属唐高祖时期的“李建成私通后宫”。武德九年,唐高祖召秦王李世民密谈。在密谈中,李世民告发李建成、李元吉“私通后宫”。愤怒的唐高祖命令二人转天

  • 唐朝是怎样的?大气豪爽的中土人与浪漫风流的西域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土

    有一次,池田大作与汤因比谈起华夏文明,忽发奇想,问这位英国历史学家:阁下如此倾情古老的神州大地,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生活在中国这五千年漫长历史中的哪个朝代?汤因比略略思索了一下,回答说:要是出现这种可能性的话,也许会选择唐代。“那么,必定是长安了。”中世纪的长安,比现在的

  • 韦后乱政:毒死唐中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是李家的天下,按照封建社会的规矩,只有和皇帝同姓的人才能封王。可是唐中宗复位以后,便立妃子韦氏为皇后,追封皇后的父亲韦玄为贞王。大臣责虚反对说:“异姓不王,古来如此,陛下刚刚复位,就大封后族(皇后的家族),天下会失望的。”唐中宗不理睬。原来,在武则天的4个儿子中,除去李弘

  • 明太祖朱元璋治国不如唐太宗李世民 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核心提示:令人惋惜的是,朱元璋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了几十年,在历史上却没有出现堪与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唐代初年的“贞观之治”可比的“洪武之治”。所以然者何?残忍忮刻,疑心太重,杀人太多故也。李世民出身世家阀阅,故胸无城府;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故鸡肠狗肚,心胸狭窄。战国时的范蠡说越王勾践只能共患难

  • 白话二十四史之梁太祖本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本纪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名温,是宋州砀县午沟里人。他的父亲朱诚是教授《五经》的私塾教师,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朱全昱、朱存、朱温。父亲死后,他们兄弟三个都很贫穷,无法生活下去,与他们的母亲一起到萧县人刘崇家当佣工为生。朱垒昱没有其他才能,但为人很有长者的风度。朱存、朱温很有力气,尤其是朱温特别凶猛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