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揭秘:李世民如何用眼泪避免了大错?

历史揭秘:李世民如何用眼泪避免了大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57 更新时间:2024/1/16 5:59:52

唐太宗李世民可谓是为铁腕君王,一生杀伐决断,杀兄逼父,这样的皇帝是如何用眼泪避免一场大祸的呢?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代帝王李世民的眼泪更不会轻易流下来,且不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李世民爱兵如子也被广为颂扬。可如果战况危急,涉及到亲情、将士,以及未来的命运,李世民会如何抉择呢,他的眼泪又会为谁流呢?

历史有时富有戏剧性,在风云变幻的战场上,李世民就面对了这一刻。

那是在李渊的部队横扫长安之前,当西进的消息传到长安,隋炀帝孙子代王侑留守在京师,他立即派虎牙郎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屯驻霍邑,又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屯河东,这样就形成了犄角之势的防线,以阻截李渊军队的进攻。适逢秋雨绵绵的季节,道路泥泞,李渊父子行至距霍邑西北五十余里的灵谷县,大军前进受阻。李渊无奈下令扎营,并派出一支部队回太原增运粮饷,李渊坐等天气好转,不料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军中士兵也渐感军粮不足,开始慌乱不安起来。

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啊,就在这时有流言说,突厥联合刘武周率军乘虚南下,要进攻太原。这太原可是李渊的起兵根据地,当时不仅是士兵的家属,连李渊的亲属也大部分留在太原,万一太原失守,岂不是被切断了后路?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军心必将会大乱起来。要说当时的通讯设备,只是靠快马加鞭、飞鸽传书之类的通信,李渊的部队一直向着长安行进,对这个消息还真不敢断定是真是假,李渊也摸不清真实情况,难以预料事态的发展。于是召集裴寂李建成、李世民及文武官员商量此事。

这个流言可真是非同小可。其实,这只是长安放出来的假消息,为的就是迷惑李渊,迫其撤兵保太原,以求长安城的安然无恙。真实的情况是刘文静出使突厥,早已谈判成功,已经和突厥首领达成统一战线,正率着千余突厥兵马来支持李渊,只因路途遥远和天气的影响,才迟迟未能赶到。可是李渊不知情啊,他觉得凭他目前的实力,这个流言应该是假的,可看看眼前的局势,晋阳空虚确实给了突厥和武周的可乘之机,流言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李渊决定收军北还。

裴寂支持李渊的决定,他本身也是这个意见。他认为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易守难攻;突厥贪而无信,见利而行;李密虽然表面上说联合,其人也是奸谋难测。李渊也正是听了他的意见,才决定还救根本,然后再图他举。李渊也征求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的意见,李世民很是反对。李世民认为,现今秋粮已经熟了,军队何愁粮草呢;刘武周与突厥看似相符,若武周进攻太原,就不担心突厥会近取马邑吗;李密顾恋着仓粟鞭长莫及;宋老生轻躁,一战可擒。若此时收兵,担心收编的义军会解体,还守太原恐怕也难以保全。李世民建议等雨停了就进军,不取霍邑敢以死谢罪。李建成听李世民说得有理,也支持他。可是众人都保家爱命,李渊下令部队北还。

千载难逢的战机岂能错过,李世民眼睁睁的看着部队开始拔营北还,开始心痛起来,想到大势即将逆转,不绝悲从中来,在父亲的寝帐外失声大哭了起来。李渊被李世民的哭声惊醒,内心也哀痛北还将众散,觉得李世民说的有道理,立即下令追回拔营北还的部队。没过几天,雨停了,太原的粮草也运到了,李渊的军队经过修养,将士们蓄装待发,一举攻克了霍邑。之后乘胜沿河直下河东,西攻关中;李建成屯兵守潼关,李世民沿渭河北岸西进,迂回包围长安。

事实证明,李渊的决策是对的,可若没有李世民的那场哀嚎大哭,时局又会是怎样的呢?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八字名言:智不及谋,勇不及断。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代皇帝生前有年号,为什么死后还要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谥号

    从唐朝时期开始,便以庙号记录皇帝,由于唐朝及后续的皇帝,他们的谥号不仅美好而且臃长,显然原本的谥号意义已失去了,记录、谈论起来都不大方便。庙号分祖与宗两种,祖代表开创事业,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宗表示继承并发展事业,一个皇朝的后续之君多数称宗。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庙号是宋太祖,赵构重建南宋后为了表达他是北

  • 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不杀武则天?这背后存在什么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隐情

    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当上皇帝时已经67高龄,她也是皇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个。在男尊女卑思想中能够拿下皇位,能力手段可见一斑!堂堂李世民就没有发现武则天的野心吗?李世民那时候就有“唐三代而亡,女主武氏代之”的预言,如果李世民发现了她野心,为什么不斩草除根呢?武则天的政治才能在很早的时候就显露出来

  • 第一节 崇俭抑奢,拒绝封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经历了动乱之后,虽然恢复了唐王朝,但前朝形成的奢侈之风依然盛行,统治阶级萎靡堕落,这些严重阻碍了玄宗的强国富民的进行。为此,唐玄宗李隆基一方面抑制奢侈、厉行节俭;另一方面大力振兴经济。经过发展农业,减轻百姓徭役,括户举措,兴修水利,繁荣商业等措施,终于迎来了开元盛世。关于开元初中期所采取的抑制奢侈、

  • 14、太和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和

    太和公主,宪宗之女,于穆宗为第十妹。自咸安公主死后,回鹘可汗屡次请婚。长庆元年(821),唐穆宗许以妹妹、宪宗之女永安公主嫁回鹘保义可汗。不久保义可汗死,永安公主未嫁留在唐朝,太和年间出家做了道士。保义可汗儿子即位,唐朝册封为崇德可汗。崇德可汗也向唐朝请婚,并派遣了2000人的庞大使团来到唐朝,献马

  • 李世民认为的大丈夫生在世间三大乐事是哪三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乐事

    李世民作为中国不世出的几位卓有成就的伟大人物之一,其“天可汗”的威名和贞观盛世的印记已经证明了他的历史地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排名可谓真知灼见。但李世民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兴趣爱好。他曾说过大丈夫生于世间有三大乐事,小编兹于众位朋友共享如下。第一,尚武打猎。李世民说过,草浅兽肥,以礼畋狩,弓

  • 武则天入宫多年不受李世民待见 太强势没征服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不受

    迷恋迎合李世民武则天很早就对李世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少女时代,她经常听父亲讲关于李世民的英雄故事。得知他仪表堂堂,雄才伟略,能征善战,英明果敢,志存高远……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武则天着迷和崇拜,她甚至把李世民当作天王级的偶像明星追捧。也许在冥冥之中,李世民曾这样提醒过武则天:“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 “贞观之治”的关键要素:唐太宗李世民用人不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用人不疑

    在《北平无战事》的电视剧里,经常听到建丰同志(蒋经国)在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然这种用人要疑的精神,最容易出现一种不信任感,一旦信任感丧失,就可能人心尽失,团队也就失去了战斗力,因为士只为知己者死。李世民能够在乱世之中得天下,并且开创“贞观之治”,这一切与李世民的用人是密

  • 为何唐代女性以胖为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代

    胖美杨玉环倘若去观赏唐朝美术绘画、雕塑作品、陶俑以及他各种艺术品所主要表现的女士品牌形象,交给大伙儿最突显的印像,也必须是“丰肥浓丽、热情放姿”。丰肥浓丽即丰腴、肥大、鲜艳、靓丽,热情放姿即衣着坦露、信心张杨的小表情姿势。尽管通过观察,唐朝三百年间的女士品牌形象也是1个由秀气

  • 玄武门事变中李渊为什么没有办法控制局面?李世民的势力太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大

    后人称赞唐太宗为千古一帝,上千年难得一见的明君贤主,可是大伙儿却忘记了唐太宗的推广工作做的非常非常及时,针对唐初这些历史时间,人们迄今没法剥开历史的谜雾,看穿历史的实情,提到玄武门事变,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唐太宗是1个可怜的受害人,为了维护宫廷的和平,铲除了不学无术,无恶不作的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最

  • 唐懿宗李漼临终抱遗银到死也未见着真佛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临终

    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正月,偌大一座长安城简直如痴似狂,因为这里正在举行一件空前绝后的盛事一迎“佛骨”。笃信佛祖的唐懿宗李淮得知后,决定要去“亲迎”。大臣力谏,说天子不可如此“佞佛”,但他不听;经再三力谏,最后还是决定特派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