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笼络人才——致安之本,唯在得人

笼络人才——致安之本,唯在得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66 更新时间:2023/12/30 19:47:52

唐太宗在他的青年时代,便以善于笼络人才而着称。晋阳起兵的前后,李世民与刘文静裴寂等人结为密友,共谋起兵大事。攻取长安,李渊称帝后,李世民又依靠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程知节、尉迟敬德、秦叔宝、段志宏等一大批文武贤才,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接连取得胜利;又在“玄武门事变”中杀死建成、元吉,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早在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擒窦建德王世充,凯旋回京,被授为“天策上将”,他便开文学馆置十八学士。这一事实表明此时秦王李世民虽然既非是皇帝,也不是太子,但事实上却把以文治国引以为自己的“大任”。不然的话,他的开文学馆、网罗天下人才,意欲何为?

李世民深知他是得助于秦王府中的智囊团为他出谋划策,又有尉迟敬德等一班武将之助,他才当上了皇帝。即皇帝位后,在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问题上,他理所当然地把网罗天下人才作为安定天下、治理国家的前提条件。李世民于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即皇帝位,九月设置弘文馆,表明他对于为政得人是何等的重视。

据《贞观政要·择官》记载: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致理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唯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政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

“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封德彝答对说。

“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唐太宗把“得人”视为“致安之本”,批驳了右仆射封德彝不荐举人才的谬论,“德彝惭赧而退”。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封德彝有关求贤的指示,表达了他于即位初对人才的重视和思贤如渴的急切心情。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公为仆射,当助朕忧劳,广开耳目,求贤访哲。”唐太宗对侍臣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理乱所系,尤须得人。”这里唐太宗把“得人”视为关系国家“理”与“乱”的关键所在。他所说的“得人”,既指朝廷中的三公九卿等宰相、大臣,也包括地方上的都督、刺史,中央与地方官员。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

唐太宗把“得人”视为“致安之本”,其目的在于借此安定天下,益于百姓。正如贞观元年(627年)他对兵部员外郎杜正伦说:“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朕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姓也。朕于宗亲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魏徵对于唐太宗初年的“求贤如渴”,亦给予充分地肯定:“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纵观唐太宗于在位期间,对选任贤才问题一直十分重视。直到贞观十三年(638年),他还在对侍臣说:“能安天下者,惟在得用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偏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

唐太宗求贤如渴、网罗天下贤才以致天下太平,还表现在贞观年间,先后曾五次下达求贤诏书。据《全唐文》所载,有《荐举贤能诏》、《令河北、淮南诸州举人诏》、《求访贤良限来年二月集泰山诏》、《令州县举孝廉茂才诏》(卷七)、《令天下诸州举人手诏》。这些诏书,反映了唐太宗对任贤致治的认识和重视,既表达了他求贤如渴的急切心情,亦是他为招贤才致天下太平的措施之一。唐太宗对治书侍御史权万纪所说的“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在《帝范·求贤》中,唐太宗说:“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又说:“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义成公主也在和四代可汗结婚后,结束了她和亲的使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可汗

    义成公主的名字义成公主是中国隋朝的室女,其名字在是书上并无记载,只知道在开皇十九年即公元599年的时候,和亲突厥的前任公主安义公主去世,所以当朝的统治者隋文帝便将这位室女以义成公主的名义将她嫁给启明可汗。义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因为突厥的风俗和中原并不一样,在启明可汗死后,义成公主又嫁给启明可汗

  • 李密的故事:隋末瓦岗军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瓦岗军

    李密名人语录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李密是隋末瓦岗军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能文善武,联合各地农民起义军,为推翻隋王朝统治立下了卓着功勋。【名人历史】李密(582年-618年),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李密的祖辈是北周和隋朝

  • 隋代将领周法尚简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代

    周法尚(556~614),隋代将领。字德迈。汝南安成(今广西保成)人。出身将门。祖父周灵起,南朝梁国直阁将军、庐桂二州刺史;父亲周灵,定州刺史、平北将军。法尚少年时果敢刚毅,气概不凡,好读兵书。年十八,授伏波将军。父亲去世后即管理定州(今河北定县附近),督率其父本部兵将。后因数有战功,升为使持节、贞

  • 独孤一家三后最大的功臣不是般若伽罗而是心狠手辣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心狠手辣

    即将步入大结局了,独孤三姐妹也都快实现了独孤天下的预言。确实不容易,一家三后,为了实现这个预言和梦想,三姐妹也都付出了不少,特别是大姐般若。但是要说让独孤家实现独孤天下梦想的最大功臣却不是般若和伽罗,而是他宇文护。般若就不用说了,她能实现独孤天下,完全是宇文护的成全和帮助。她为了实现独孤天下的梦想,

  • 独孤天下最新剧情,般若难产而死?伽罗展开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而死

    3月12日消息,独孤天下最新剧情,般若难产而死伽罗展开逆袭!《独孤天下》在最近更新的几集中,般若在太师的帮助下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皇后的高位,封典之上,般若一身华服,眉宇间带着睨视天下的霸气,群臣俯首叩拜,连太师和宇文毓都要于她之下。可是呢这皇后的位置并不好坐,她对权利稳固的渴望,让她变得心机越来越重

  • 贞观之治——大治天下,享誉千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贞观之治

    唐太宗之所以能享誉千载,关键在于他有个非同寻常的成果,即唐朝两大治之一的“贞观之治”。大治天下,是每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要实现这个理想,却又谈何容易。不仅需要君主不是停于空想、停于空谈,而是要有脚踏实地不懈地追求的精神;需要一大批臣子不是安于享乐、安于现状,而

  • 弑父杀兄——篡夺称帝显原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原形

    仁寿二年(602年)八月,独孤后病死。当着隋文帝及太监宫女们的面,杨广哭得死去活来,好像非常伤心。但回到自己的私室,饮食言笑和平常一样。独孤后和隋文帝的感情很好,对他管束得也很严,限制他亲近妃子和宫女。一次,隋文帝见到一个宫女长得很美,就临幸了她。独孤后知道后很生气,趁隋文帝上朝时,把那个宫女杀了。

  • 历史上独孤伽罗是什么样的人,为何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的人

    叙述了三姐妹的成为王的女人的故事的独孤天下不久就要和大家见面了,剧中的两大家族基本上是独孤家族和宇文家族,因此不少人物基本上也都是根据历史原型改编的。女主是独孤伽罗,随着年龄的成长她也是慢慢懂事了起来,不少人都想知道这个独孤伽罗在历史上有没有这一号人物呢?想知道答案的话让小编来告诉你们吧。不少人也是

  • 简述隋唐时期的历史以及文化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唐

    唐代女性服饰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

  • 第二节 瓦岗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第二节

    皇帝倒行逆施的直接结果就是整个帝国范围内的大动乱,无法生存的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最终导致了整个帝国的崩溃。对隋末大乱,后世编撰的评书小说里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这些造反势力的数量,那就是“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其实不算隋帝国原本的贵族、将领,单是农民起义军的数量就达一百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