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四节 平壤攻略

第四节 平壤攻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47 更新时间:2024/1/17 23:31:18

辽东城围城战整整打了两个月还没有结果。用百万隋军围攻一个小小的辽东城显然只是空耗军力。由于地势和城池规模的限制,虽然隋军昼夜攻打,但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兵力处于空闲状态,空耗兵力。六月十一日,隋炀帝亲临辽东城,他怒斥诸将作战不利,并改变了起初拟定的战略,将百万围城的隋朝军队一分为二,让述等九军共三十万人,自怀远(今辽宁北宁附近)渡辽水向鸭绿江挺进,与水军协同,直插高丽国的心脏――平壤。而此时的水军由大将来护儿率领,自东莱出发,“舳舻数百里,浮海先进入至□水(今平壤大同江)”。

这个分兵的战略可以说是此次征高丽中最大的亮点,隋军充分发挥了兵力上的优势,并不一一硬啃高丽众多的要塞,而是采用斩首战略,水陆配合,直攻高丽的首都平壤。此战略如果成功,那么高丽全境便会群龙无首,隋军可以以平壤为基地慢慢对各个高丽要塞进行打击,直至获得完全的胜利。这个战略其实并非隋朝首创,在汉武帝时代,汉军平定卫满朝鲜便是采用此种战略,可以说隋军的成功机会非常大。

改变战略之后虽说陆军先期出发,但来护儿率领的水军走的是海路,一路顺风顺水,加上高丽并没有什么水军,所以后发先至,比陆路的水军先到平壤。

来护儿的兵力史书没有明说,只是说“分江淮南兵,配骁卫大将军来护儿”,那么来自南方的水兵有多少呢?这一点史书里面倒是有记载,有江淮以南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一手拿盾牌一手拿短矛的士兵)三万人,虽然不能确定具体的人数,但是根据隋军的舰队规模以及后来的战斗过程来看,有理由推测隋军加上水手的总人数是六万人,其中能战斗的士兵人数是五万。这支水军其实并不是攻城的主力,但是水军的船队上带有大量的粮食补给,这点是第一次攻辽成败的关键。

水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是直插高丽国的心脏,威胁相当大。这时隋军陆军也在向这个方向赶来,如果两军合流,后果不堪设想。高丽国主自然知道要抢先将这批水军消灭,于是国高元聚集了当时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兵力,在离平壤六十里的地方与登陆的隋军进行决战,高丽的军阵“列阵数十里”,十分壮观。

来护儿这边都是水军,数量不多,而且限于当时船只的运力,也不可能有很多的马匹,因此在战术上屈于劣势。来护儿手下的将领都认为出战会不利,还是等待隋军主力到达再与敌进行决战为好。可是来护儿并不这样认为,他对手下诸将说:“我本来以为他们肯定会坚壁清野,死守城池,现在居然敢与我军野战。这不是送死么?不一举打败他们还等什么?”于是整军和高丽军进行正面决战。决战的结果再次证明了当时隋军野战的强悍实力,虽然种种情况都不利,但是隋军依旧死战到底,最终于平壤野外大破高丽军。其后来护儿的副将周法尚阻止来护儿进行追击,要他等待后续的大部队,可是来护儿并未听从,执意率精兵四万进行追击,乘胜突破了平壤城的外城,进入了平壤。

这一切来得那样的容易,高丽军显得如此不堪一击,于是隋军将士开始轻敌骄傲,在平壤内纵军大掠,队伍乱成一团。此时高丽王高元的弟弟,后来的高丽荣留王高建武召集了五百名死士埋伏在罗郑遂空寺内,看到有机可乘,便率这五百人决死突击。大意的隋军没有想到外城内居然还有这么一支伏兵,因此大溃,被高丽军衔尾追杀至岸边。四万隋军逃回来的只有数千人。幸好来护儿的副将周法尚并没有参加追击,应该是来护儿看此人老是唱反调,所以才没有将其带在身边吧。他这个决定恰恰挽救了整个部队。被留下的周法尚并没有松懈,他令剩下的士兵严阵以待,见此情景,高丽追兵自忖实力也有限,也缓缓退回平壤城内。来护儿经此一败,精锐损失大半,不敢再继续在敌人大部队的眼皮子底下逗留,于是乘船往□水的下游而去,屯兵于□水的入海口。

而陆路隋军三十万主力也遇到了问题。宇文述所帅的九军从泸河(今辽宁义县附近)、怀远(今辽宁北宁附近)出发时就遇上了很严重的后勤问题。当时人马都配给了百日的军粮,另外还有排甲、枪槊并衣资、戎具、火幕等等军用物资,每个军士的负重达到了三石之多,相当于一百公斤左右,这样的重量简直就不是普通人所能担负的了的,可是当时的军令又是“遗弃米粟者斩!”士兵们没办法,只能将粮食偷偷埋在自己的宿营的帐篷内的地下。因此隋军这三十万人刚刚行军到鸭绿江西岸时,军粮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可能有人会问,据史书记载,隋朝在泸河、怀远二镇集中了庞大的畜力作为运输工具,民夫用牛车运粮过去的时候他们的牛车都被扣下作为军用,为什么隋军不用畜力来运输呢?这点可以从当时辽东的地理环境上找到答案。当时的辽河两岸均分布着宽阔的沼泽,据宋代的许亢宗的《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笺证》和金人王成榷的《青宫译语》记载可以看到,怀远附近的环境极其恶劣,不但“夏秋多蚊虻,不分昼夜,无牛马能致行”,而且由于沼泽的关系,行路如在水中行,甚至“地狱之苦无加于此”。这样恶劣的环境极大地限制了隋军的畜力使用,导致了隋军的后勤短缺。

除后勤短缺这个问题之外,这支隋军将领各自为政、人心不齐,决策之时又受炀帝战略的掣肘,这些都是更加严重的问题。

在大军到达鸭绿江西岸之时,高丽王派大臣乙支文德前来诈降,探察隋军的虚实,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将他捉住。因为此前炀帝已经给了于仲文密旨:“如果遇到高元或者乙支文德来投降的话,一定要抓住他不能放跑。”可见乙支文德的重要性。此人是高丽国中一等一的人物,有胆有识、谋略无双。可是在于仲文要执行炀帝命令的时候时,任慰抚使(也就是负责受降招抚高丽军队或者是民众的官员)的尚书右丞刘士龙却出来阻止,极力劝说,要于仲文把乙友文德放回去。于是于仲文居然真的违背了炀帝的命令,释放了乙支文德。

这于仲文是个老于战阵的将军,击突厥讨吐谷浑均立下了不小的战功。此次征高丽,于仲文军指乐浪道,路过乌骨城时,他用瘦弱的马驴数千放置在军后伪装成辎重,然后向东行军。高丽军以为隋军没什么防备,便偷袭隋军的辎重队,结果正好中了计,被于仲文回军掩杀,打得七零八落。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将军此时居然如鬼迷心窍一般犯下如此大错,只能说是天意使然。

标签: 平壤

更多文章

  • 宇文化及——过把皇帝瘾就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宇文化及,隋代郡武川人(今内蒙古武川西)。他家世代官宦,皇帝姻亲。父亲宇文述,北周时袭父爵为上柱国,封为淄阳郡公,隋初为右卫大将军,因依附晋王杨广,靠帮助杨广夺取太子位而受宠,成为朝中权贵。杨广为了感谢宇文述的拥戴之功,特地将自己的大女儿南阳公主许配给宇文述的第三子宇文士及。杨广即位后,升宇文述为左

  • 古代避讳那么重要,为什么隋朝名将还能叫“万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朝

    隋朝有个叫史万岁(550600年)的大将,相当厉害,不但武艺高强,而且不乏韬略,为隋朝南征北战从无败绩。看到他的名字,可能有些朋友会奇怪,他(或者他爹)咋那么大胆起这样一个名字?古代不是只有皇帝才可以称"万岁"么?他这名字,不犯忌?长期以来皇帝被呼"万岁",确实如此,明朝那个权势熏天的大太监魏忠贤,

  • 窦建德——革命起义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将领

    招兵起义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杨广以倾国之力积聚军队、粮草准备进攻高句丽,山东诸郡是重点征募地区,由于路途险阻,官吏盘剥,被征募的民夫和民间财物多数从此查无下落,因此山东各地民心浮动,在这一年发生了多处起义,窦建德也在其中。窦建德,山东清河郡漳南县人,少尚气侠,胆力过人,为乡党所归附。由于他素

  • 李元霸和罗士信谁厉害?隋唐里面没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唐

    罗士信和李元霸这两人在历史上,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我们对于李元霸可能更加的熟悉一点,因为我们在看《隋唐英雄传》中有李元霸这个人,而在《隋唐英雄传》中却没有罗士信这个人,但是我说《隋唐英雄传》中的罗成,那恐怕就没人不认识了,《隋唐英雄传》中的罗成就是罗士信的原形。李元霸和罗士信谁厉害?在《隋唐英雄传》

  • 隋唐的手工业经济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手工业

    隋唐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经济相对繁荣、国力较为强盛的时期,手工业技术也发展较快,同时在经济形态上还有一些转折性的变化。隋唐的陶瓷工艺有很大的发展,此前,人们仅知茶可吃可饮,而不清楚它的功用,也成为不了时尚,唐代陆羽撰写《茶经》一书,详细地说明了茶对人的功用和乐趣,因此饮茶风靡一时,自然也就推动了茶具的

  • 义成公主的独特人生:亡国公主最终死于乱军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公主

    隋朝荡平突厥,隋文帝下令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由他来统治原突厥故地,为隋朝镇守北疆。原来的安义公主不是死了嘛,不要紧,皇恩浩荡,再给一个,把一个宗室女封为义成公主,下嫁启民可汗。启民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自己什么功劳都没有,领土、人民、金钱、老婆、地位……所拥有的一切全都是隋文帝赏赐的,大恩大德,

  • 历史上有琼花公主吗 琼花公主是被杨广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公主

    电视剧《隋唐演义》中,杨广杀害了琼花公主陷害给杨勇,因此,杨勇的太子之位被废,杨广当上了太子。那么,历史上真的有琼花公主这个人吗?琼花公主是怎么死的?琼花公主真的被杨广杀的吗?真的是因为琼花公主的死,杨勇才被废去了太子之位吗?一、琼花公主是否真的存在?隋文帝杨坚,一共有四个女儿,分别是乐平公主杨丽华

  • 隋炀帝只出兵1人,就战俘契丹4万人,这人默默无名,他到底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契丹

    隋朝鼎盛虎将众多,例如灭陈大将韩擒虎,百战不殆的杨素,有隋朝“第一臣之称”的高颎,大破突厥、平定江北的史万岁,平定八方叛变、被称作隋朝柱石的张须陀等。在诸多大将中,有一位将军存在感极低,甚至很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可他却不动隋朝一兵一卒,就俘虏四万契丹人,把契丹打的服服帖帖,在

  • 刘昉谋逆事件的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隋文帝刚刚即位,就立即起用他当相国时府中的幕僚主持朝纲,其中有高颎、苏威、李德林等,而对曾力保自己登上皇位的中枢文臣、勋贵武将则只是给了一个有名无实的职位。因此,这部分人对此心中十分不满。刘昉就是其中的一个,于是他首先对隋文帝上述举措提出了反对意见。对于隋文帝登基,历史上称“刘昉牵前,郑

  • 李密为何参加瓦岗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瓦岗军

    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时,大败而归。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刚刚过去一年,他又发动对高丽的第二次进攻。他还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督运粮草,以备隋军不时之需。当初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是隋炀帝的亲信,是他帮助炀帝夺取了皇位。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