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贞观之治背后:李世民竟然坐享隋朝100年粮食

贞观之治背后:李世民竟然坐享隋朝100年粮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63 更新时间:2024/1/8 15:57:24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骗局。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以想见。

隋朝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着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纵观历史,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使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利在当时,功在千秋。

关于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中写得明明白白,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恐怖到了极点;天底下的老百姓,几乎要被赶尽杀绝了,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十分之一。而大隋时代抓革命,促生产,生产出来的足够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粮食,就构成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经济基础。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大唐贞观年间的人口并没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达到隋开皇年间的50%,而这就意味着,隋帝国时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足100年的粮食。

总而言之,史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秘密: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没太大关系,任何人,哪怕是让隋炀帝再回来,也同样会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之上,坐享之治的社会福利。

标签: 贞观之治

更多文章

  • 皇帝都爱美女佳人,为何李世民偏不碰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许多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而她跟唐太宗李世民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有人说李世民从来没碰过武则天,也有的人说碰了,到底碰没碰呢?在刘晓庆饰演的《武则天》电视剧中,武则天被人包裹起来,送到李世民身边,但她进门后一直哭,李世民也就不愿强求她,于是放她走了;而

  • 文成公主进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富强的时期,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有的国家和民族,则通过联姻的形式,以加强与唐朝之间的友好关系。正当唐朝繁荣发展的时候,在其西北边境上,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吐蕃。公元7~9世纪存在于青藏高原。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

  • 《别样晚唐史》第一篇 曾经的春天_第三章 王气与英雄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晚唐

    ——从河北胡化到藩镇割据在长安花落的时节里,河北的安禄山立马关山,腆着便便大腹,虎视眈眈地向西张望。这个胡人如此倨傲,因为他知道,脚下的幽燕大地蕴藏着一种反抗的力量,一股桀骜不驯的英雄气——在王气当空的长安面前,霸气十足的河北永不曾真正低下他们的身姿。要追溯河北与长安那段波澜壮阔的龙争虎斗,就从隋朝

  • 唐代时期的外交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代

    唐朝外交第一章都护府第二章羁縻州府第三章天可汗第四章丝绸之路第五章突厥第六章吐蕃第七章回纥第八章靺鞨第九章高丽第十章日本第十一章天竺第十二章大食第十三章玄奘第十四章鉴真

  • 李世民究竟为何冷落爱将秦琼与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爱将

    在封建史家的精心PS之下,后人眼中的唐太宗英明神武、从谏如流、任人惟贤,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可以归类为一代明君。透过表相看实质,这样的评价显然经不起推敲。从登基前后对待心腹旧将的态度变化,就看得出来,李世民用人不是惟贤。世人皆知,秦琼、尉迟敬德是秦王麾下猛将,二人是李世民最亲信、最得力的心腹爱将,二

  • 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首领刘武周简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起义军

    刘武周(?~622),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首领。河间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后举家搬迁到马邑(今山西朔县)。刘武周成年后,骁勇善射,广交豪侠之士。后来他离家投到太仆杨义臣的帐下,因远征辽东有功,被授予建节校尉。后来,刘武周以鹰扬府校尉回到家乡,太守王仁恭把他看作是州里的雄杰,对他十分器重。当时隋王朝

  • 唐代赋税制度与徭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徭役

    唐代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完善的赋税制度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租庸调制在唐初配合均田制的情况下,使得农民生产时间有了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朝廷的赋税收入又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唐代初年,为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唐太宗等君臣们经常以历史兴衰作为借鉴,注重吸

  • 李世民为何正当壮年就去世?因一个枕头被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壮年

    唐贞观二十三年,衙役搜索一个小偷的住处,发现了一个镶着珠宝的枕头,而且明显是一个女人用的。小偷交代,这是从弘福寺辩机和尚的禅房偷出来的。御史看过这个枕头不禁大惊失色,因为这种枕头绝对是皇家之物,只有娘娘和公主才能用,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个和尚的禅房里面呢?这里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吗?很快,这个枕头送到

  • 大唐落幕:牛李党争,朋党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朋党

    大唐王朝终究走向了衰落和灭亡。这次,不是某个皇帝的暴政,不是某次改革的失误,有的只是这个王朝日薄西山的命运。牛李党争,在天子面前,臣子之间的互殴,成为这挽回不了的王朝没落的开始。王仙芝最终毫无畏惧地举起了反抗的大旗,但他并没有来得及建立一个王姓的皇朝。继踵其后的黄巢,虽没有在某日“满城尽

  • 后唐明宗李嗣源临终懊粮为什么处理家事犯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家事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六十七岁的李嗣源面临死亡。他址后唐的第二个皇帝,在位已经八年,在五代君主中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庙号为明宗。诸多儿子中有三个年龄较大的,一是养子李从珂,权臣安重诲曾诬其谋反,要求诛杀,他勃然大怒:“朕引:时穷困潦倒,全仗此儿拾马粪自赡。后日南征北战,也多靠此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