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竟也吃错药?生死问题上竟然也贪心

李世民竟也吃错药?生死问题上竟然也贪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348 更新时间:2024/1/10 1:40:30

李世民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皇帝,难以免俗的一点是,他也想长命百岁,最好能长生不死。这点追求,在那个时代,可以理解,这就是对利益最大化最贪婪的奢望。

贞观二十二年(648),王玄策率军攻破中天竺,带回来一位洋和尚——那逻迩裟婆寐。这位那逻迩裟婆寐自称会长生之术,正对李世民的胃口,于是对这位那逻迩裟婆寐先生深加礼敬,让他负责配合延年长生之药。为了配药,派人四处寻求奇药异石,甚至派了不少人到印度去出差找药材。长生药这事不可能靠谱,只能连蒙带骗混一阵算一阵,最后实在混不下去了,李世民也没有怪罪他,放他回去了。唐太宗李世民故去,太子李治登基,这哥们又来长安了,朝廷还是让他回去。

这时候,当年带他来长安的王玄策上言,对此表示遗憾:“这位印度和尚确实能合成长生药,他自己说一定能成功,现在就让他回去,太可惜了。”李治其人不好争论,当着王玄策,他没说什么。王玄策退朝以后,李治说:“自古哪有神仙?秦始皇汉武帝都到处寻找神仙,疲敝百姓,劳民伤财,最后一无所获。果真有长生不死之人的话,现在他们都在哪里呢?”李洎说:“皇上说的是。这回这位洋和尚再次来长安,容颜衰老,头发也白了,和以前都不一样了,他怎么会掌握长生之术呢?陛下让他返回本国,朝廷内外都传为美谈。”

这位洋和尚那逻迩裟婆寐最后竟然就在长安去世。本来唐朝君臣也想收拾收拾洋和尚的,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又担心自己反被洋人笑话,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吃一哑巴亏。

李世民要了解或吸取前代秦始皇、汉武帝的经验教训,应该说没有什么困难。但仍然避免不了自己走上同样的路,遭受同样的困扰和折磨。都是一代人杰,在生死问题上,智商低到普通水准以下,只有一个解释:贪心。

李世民的教训,后代看得很清楚。看清楚归看清楚,做的怎么样是另外一回事。唐宪宗虽然可以和臣下很理性地讨论前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教训,但这并不妨碍他顶礼佛骨,动用国力来礼佛。元和十三年(818)十一月,宪宗任命柳泌为权知台州刺史。事情是这样的:唐宪宗好神仙,下诏寻求仙人仙药。曾任鄂岳观察使的李道古因为本人“贪暴”的名声,对个人政治前途不放心,为给自己上保险,迎合唐宪宗急于求仙问药的心理,推荐道士柳泌来长安炼药。

柳泌见到唐宪宗,好一通忽悠,说:“天台山是神仙聚集的地方,那里有很多灵草仙药,只是我虽然知道却力不能及,如果能担任那地方的地方长官就可以多想办法多努力努力了。”唐宪宗听了信以为真,充满无限的憧憬,当即就任命柳泌为权知台州刺史,等于代理台州刺史。臣下纷纷进言劝阻:“以往也有君主喜好方士追求神仙长生的,但还没有任命方士担任地方长官的。”唐宪宗的答复居然是:“动用一州的人力物力为君主长生做点贡献,作为臣下的难道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吗?”皇帝也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了,皇帝就不应该求长生吗?臣下难道不应该为皇帝长生而祈祷而努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吗?所以,臣下听了再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唐宪宗还有一着名典故就是迎法门寺佛骨,把对此提出批评意见的韩愈派到潮州——当时的老少边穷地区——以示惩罚。元和十三年(818),有人上言:“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藏有佛祖释迦牟尼指骨,相传佛塔三十年一开,塔开之年就是丰收之年民众安乐,明年就是塔开之年,请陛下迎接佛骨。”唐宪宗听了,正合心意,特派专人前往迎接。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佛骨到长安,宪宗皇帝恭恭敬敬请入皇宫供奉三天,又送往各主要寺院供信众瞻仰顶礼。

王公贵族以下至平民百姓争相供奉,极端的则至于倾家荡产、焚烧头顶手臂以示虔诚,韩愈见了十分不安,写了着名的《论佛骨表》呈上,从传统和常理的角度批评皇帝过度崇奉佛教的做法。从今天的角度看,韩愈这篇文章的道理极其浅显,但在当时,文章中关于过度崇信佛教对国运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以信佛出名的皇帝大多短命的论证,显然是触痛皇帝、大大犯忌讳的,唐宪宗读了表章以后第一反应是要对韩愈处以死刑。

幸亏宰相裴度等对韩愈极力维护,劝解说这都是因为韩愈一片忠心,否则断不会发表此等议论。许多高官也认为那样处罚韩愈过于严厉,一再劝说唐宪宗,最后的处罚减轻,把刑部副部长韩愈贬为潮州刺史。对于韩愈来说,只能说,运气还不算太坏。

向往长生,可以理解。为了长生而生事,而整人,从中国历史上看,并不罕见。就象唐太宗这样的一代英主,也没有能例外,照样吃错药,吃错关键的药。拥有权力财富地位,可能会激发人的贪婪,而权力财富凌驾于一切人之上的特殊地位,也使得皇帝的野心和贪婪膨胀到难以克制,膨胀到天下第一。吃药的笑话,皇帝闹得最大。对于国家来说,这是悲剧,皇帝为个人喜好与追求付出的沉重代价,可能要全社会来埋单。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唐初名将刘弘基:李世民的左右手,屡次建功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左右手

    刘弘基(582~650),唐初名将。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人。父刘升,隋朝时任河州刺史。弘基少年时落拓不羁,依赖父亲的名声当了一名右勋侍。李渊镇守太原招兵买马的时候,刘弘基投到李渊门下。他看到李世民气度不凡,于是真心实意地做事,主动接近李世民,因此深受重用。此后刘弘基跟随李世民,攻克西河(今山西汾州

  • 裴行俭简介:假借围猎智擒贼首,粮车伏兵离间降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裴行俭(619~682),唐代将领。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父隋朝光禄大夫裴仁基。高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封闻喜县公。谥号“献”。裴行俭精通兵法,善于用兵。一、假借围猎智擒贼首裴行俭少年时因家族名望,于显庆二年(657)封为长安令。后因被人诬陷,贬为西

  • 唐朝私生活最糜烂不堪的四大公主 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公主

    太平公主唐朝生活糜烂不堪,主要原因在于大唐王朝的皇室源自北方突厥,并非中原汉族。正因为出自胡夷,所以无论是家族文化还是婚姻问题上,大唐皇室也继承了胡夷之风。因此,在大唐王朝皇室公主改嫁成为二手公主也就不足奇怪了。据《新唐书·诸帝公主传》不完全统计,唐代至少有二十六位公主改嫁,其中许多公

  • 杨贵妃长相有多惊艳?看了她的复原像后发现,四大美女果然当之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她的

    杨玉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她这一生可谓是极具传奇色彩。相比较四大美女中的其她三位,杨玉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出镜率很高。这不仅是因为她生活在那个繁华而又神奇的唐朝,更让人惊叹的是她身上所发生过的传说故事。游戏里我们会看到她,电影里也会看到她,文字中那就更不用说了,那她到底有多漂亮呢?杨玉环能够被

  • 此女没任何背景,皇帝却说没资格让她侍寝,五朝皇帝都叫她老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帝

    提到古代后宫,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美女如云,个个花枝招展,的确,能让皇帝纳入后宫的,要么便是家世背景极其强大的贵族女子,要么便是倾国倾城,自身条件出众的绝色美人,然而在唐朝时期,却有这样一位女子,老爹只是个教书匠,但皇帝却自认没资格让她侍寝,五朝皇帝都叫她老师!此女名叫宋若昭,出生于唐敬宗时期清河贝州

  •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玄武门之变背景、经过以及整个过程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

  • 宋璟:和房玄龄、杜如晦、姚崇相提并论的唐朝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相提并论

    宋碌(663~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人,进士出身。曾在武则天称制时担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在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711年)和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四年(716年)两次为相。由于他为政清廉、刚正不阿又精于吏治,后人将他和房玄龄、杜如晦、姚崇相提并论,一起被称为“唐代四大名相&rdqu

  • 隋唐时期建筑的特点与着名建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建筑

    公元581907年,隋唐国内民族大统一,又与西域交往频繁,更促进了多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秦汉以来传统的理性精神中糅入了佛教的和西域的异国风味,以及南北朝以来的浪漫情调,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格,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其特点是: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

  • 唐代中州乡村社会保障 三、自然灾害的救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州

    1.政府赈恤唐代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为有效地开展灾害救助工作,政府建立了自然灾害上报制度。《唐律疏议》卷第13《户婚》“不言及妄言部内旱涝霜虫”:“主司,谓里正以上。里正须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多者奏闻。”唐玄宗注重了解民情,开元二十二年夏,&ld

  • 张巡、许远之身后余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张巡,唐朝着名将领,时任真源令,后加封为河南节度副使等;许远亦唐朝名将,曾中进士,时任睢阳太守。巧合的是,两人的生卒年都是709年至757年(共同就义)俩人的英雄事迹,教科书和史籍广有记载,国人多不应陌生。但在他们殊死抗敌、弹尽粮绝后双双死义后,尽管英名广播,彪炳千秋。但他们身后并非全无异议,也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