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真实的唐高宗: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昏懦只因武则天

揭秘真实的唐高宗: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昏懦只因武则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06 更新时间:2024/1/15 12:15:13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懦弱了?答案应该是后者,有几点可以证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已经跟武则天发生了不正当关系。那时候武则天是庶母,是母子关系。如果二人暧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至少要被废掉太子之位。他敢做这件事,可见他不胆小。

其二,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大权,唐高宗不服,要夺权。当时唐高宗的势力还无法与长孙无忌相抗衡,但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夺了权,最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

其三,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包括他的父亲。

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暂停了对辽东(高句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他也很善于听从劝谏。有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言外之意,

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显庆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征询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虚心采纳。这种虚心求谏的政治作风与太宗如出一脉。

高宗对于法律建设也十分重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着名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并称),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忽视,唐朝在这一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顺带压制了一下日本的气焰,换来了中日千年和平。单从征伐高句丽的

战果来说,太宗李世民曾亲征却徒劳无功,而后来高宗先后派大将苏定方、李绩(即李世绩)、刘仁轨以及薛仁贵经略辽东,最后兵围平壤,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

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从高宗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比起乃父太宗也胜出一筹。太宗最终由服食丹药而死,而高宗身体状况虽一直不佳,却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他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认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他对于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另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单就这种对生死的科学态度来看,说他”昏懦“就很不客观公平。

高宗在处置危及皇权和皇位的事件时,也不见昏懦。最有代表性的是发生在永徽三年(652年)的宗室谋反案。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房玄龄之子)、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高祖李渊的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高祖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勾结在一起,阴谋发动政变,欲推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荆王元景为帝。

事情败露以后,高宗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房遗爱称太宗三子,即李治同父异母的哥哥吴王恪是主谋。高宗果断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斩首,赐荆王元景、吴王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自尽,吴王恪之弟被废为庶人,房遗爱之弟遭贬,薛万彻之弟被流放。

另有一大批有牵连的人,如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江夏王李道宗等人被流贬。其中,虽然有长孙无忌趁机专权,打击异己的情况,毕竟是假手皇帝。观一叶而知秋,看高宗处理这件事情的手段,恐怕不太可能容忍武则天”专作威福“吧?而这样的铁腕作风,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昏懦“挂钩。

综观高宗执政时期,国力在增强,到永徽三年(652年),全国人口就从贞观时期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此外,民族关系在改善,疆域在拓展,这个被认为是唐朝最弱的皇帝,拥有唐朝最大的版图。这样的人能说弱吗?

退一步说,对于一个守成之君,能够继续执行被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沿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开拓前进,怎么能够给他一个”昏懦“的评价呢?

李治被冠以昏懦的主要原因就是委政于武则天。显然,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此事绝难以被以男性为主的文臣武将们接受。历史学家们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足的野心家,整个唐高宗时代基本被武则天的阴谋所笼罩。为了说明武则天的强势,就必须把李治描写成一个很懦弱的皇帝。

那么,高宗为什么把政事委托给武则天?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他的身体状况不佳,晚年”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患有类似今天的高血压、青光眼之类的疾病,不能不倚靠他人处理国政;二是因为武则天自身素质高,而且与高宗在许多政事处理上观点相同,从而取得了高宗的信任。再说,唐朝世风开放,女性参政的阻碍相对较弱,所以高宗委政于她并不稀奇。也就是说,武则天参与朝政应该是出于高宗的意愿,并非如历史上评价的

”专作威福“。

另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自从麟德元年(664年),高宗处置了宰相上官仪以后,每逢上朝,武则天都垂帘于后。无论政事大小,高宗都会与她商议,中外谓之”二圣“。从高宗上元元年(674年)起,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而此时距高宗撒手人寰还有约十年,可见,这种帝后同尊的政治格局是在高

宗思维清晰之时确立的。

高宗虽然委托政事于武则天,但不是完全放任。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直亲自处理国政,即使到了弘道元年

(683年)三月,即临死前的几个月,仍然关注朝廷宰相的任职状况,并罢免了欺凌舅家的宰相李义琰。与此同时,他还常常命令皇太子监国,代他处理国政,而不是完全依赖武则天一个人。所以,在高宗活着的时候,不存在武后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的情况。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断定,说唐高宗是个窝囊废是后世史官的曲意刻画,是对历史的扭曲。

标签: 文治武功

更多文章

  • 唐太宗忍了这一人数十载,不敢杀他,仅敢在他过世后,砸碎其墓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这一

    如今提到唐太宗,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他是一名大有作为的明君,他在当皇帝的那时候,始终全是勤务政务,解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缓解群众的承担,不论是高官重臣还是一般群众,都非常的钦佩他,他办事的方式,也变成了之后的皇上学习培训的构造函数。魏征过世的那时候,唐太宗非常的难过,而且还讲过几句广为流传到如今的名言,

  • 对待功臣,为什么朱元璋杀绝,而李世民却很少,原因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功臣

    在古代有很多了不起的皇帝,例如我们常说的,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武帝汉刘彻(前156年—前87年),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一代女皇——武则天(公元624年—705年),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等等。这些皇帝,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的成就,对于后世也

  • 【唐朝·元德秀】以音乐教化构建“琴台善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

    元德秀抚琴图元德秀,(公元六九六年至七五四年)字紫芝,河南人。生于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卒于玄宗天宝十三年,年五十九岁。少孤,事母孝。举进士,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菌席。家贫,求为鲁山令。岁满去职。爱陆浑佳山水,乃居之,陶然弹琴以自娱。房琯每见,叹息道:“见紫芝

  • 历史上同样都是篡位,朱棣为何比李世民艰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都是

    我们国家皇帝存在了几千年了,总是一个一个的换,他们一个人就管着全天下左右的事情,所有的人。有的很勤奋,他们每天努力的工作,有的很懒,因为有特权,他们什么也不干,整天的玩,欺负我们,但是历史是很公平的,好的坏的会全都完整的记下来。小编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两个很特别的皇帝,他们都是很出名的,有两方面的出名,

  • 她嫁给小自己15岁的李世民,还侍奉过6位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嫁给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但是在中国古代很少有男的娶比自己年长的女的。那为何一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要特立独行,进行了一场姐弟恋,这个女人到底有何魅力让李世民为之倾倒。下面讲述这位侍奉过六代君王女人的一生。前段时间萧后墓出土了一件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皇冠,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等级最高、结构最完整的皇后冠饰的新

  • 薛万彻:为救李建成差点杀了李世民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杀了

    今天。下编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初唐名将,此人虽然名气不大,但被李世民称之为“名将”,和李绩、李道宗并列的唐初名将——薛万彻。唐朝初年,名将如云,如李靖、李绩、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牛进达、罗士信、侯君集、李孝恭、李道宗等,那都是一时豪杰。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李东恒饰唐朝大将薛万彻,但是电视剧里关于薛万

  • 第六节 完善法度,严明纲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纲纪

    姚崇《十事要疏》的第一条,便是“垂拱以来,以峻法绳天下;臣愿政先仁恕,可乎?”所谓“政先仁恕”,为纠正武则天时期的“以峻法绳天下”,恢复唐太宗贞观年间“宽仁慎刑”的立法原则。为此,唐玄宗废除了武则天时期周

  • 亲兄弟如手足!李世民为何杀光所有亲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亲兄弟

    历史上,干掉正统太子大哥而做了皇位“合法继承人”的那些次子幼子们,属于“后太子”一列,他们几乎拥有一个共性,即大都是关键时刻敢犯浑者。这是一种典型的流氓性格。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后太子”都具有流氓性格?而具备这种性格的人往往都成功地升为“后太子”呢?就几个熟悉的例子品析有助说清。扶苏是胡亥的大哥,秦

  • 被李世民抛弃后 剩女武则天是如何征服唐高宗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唐高宗李治为唐朝第三位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他的一生可谓是平淡无常,也正因为李治一生没有太大作为,因此“开元盛世,贞观年间”并不是指代唐高宗的统治。然而李治与武媚娘只因一段露水姻缘相识,对于他们的爱情真所谓是众说纷纭。武则天曾被封为“天后”,也被允许“垂帘听政”。难道说高宗皇帝对武则天的垂爱已

  • 历史上法律大于皇权的瞬间,这些帝王无一不是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权

    有一段时间国内市场宫廷剧泛滥,不管是穿越类型,还是后宫斗争类型,这些电视剧大多收视喜人,并且能够在各大电视台可以重播无数遍。剧中的人物互相倾轧碰撞出精彩的剧情,其实细细想来,一切的背后无非是权力观念在作祟。古代封建社会,皇权如同皇冠上的宝珠,对任何人都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龙椅主人的命令就意味着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