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六节 完善法度,严明纲纪

第六节 完善法度,严明纲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274 更新时间:2024/1/5 3:42:06

姚崇《十事要疏》的第一条,便是“垂拱以来,以峻法绳天下;臣愿政先仁恕,可乎?”所谓“政先仁恕”,为纠正武则天时期的“以峻法绳天下”,恢复唐太宗贞观年间“宽仁慎刑”的立法原则。为此,唐玄宗废除了武则天时期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所实行的酷刑。早在先天二年(713年),唐玄宗便下令:“凡有刑人,国家常法。自今以后,辄有屠割刑人骨肉者,依法科残害之罪。”开元十二年(724年)四月,唐玄宗发布救令:“比来犯盗,先决一百,虽非死刑,大半殒毙。言念于此,良用恻然。今后抵罪人,合杖敕杖,并从宽。”该敕令的宗旨,仍在于废除酷刑,体现“宽仁慎刑”原则。为完善死刑的审批程序,唐玄宗在《恤刑制》中规定:“自今有犯死刑,除十恶罪,宜令中书门下与法官详所犯轻重,具状奏闻。”这就是所谓“开元中,玄宗修道德,以宽仁为理本”的立法原则。

唐朝法律的主要形式,是律、令、格、式,即“凡文法之名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其他如敕、典、例,则是唐律的补充形式。作为唐律的主要形式,“律令格式”又被称为“天下通规”(《旧唐书·刑法志》)和“为政之本”。

律是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律在律令格式中是最为稳定的,地位最高,具有法典的性质。令是规定国家制度的行政管理条例,即所谓“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作为规定国家制度的行政管理条例,唐朝的令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格是本朝或前朝皇帝所颁布的对违法、违令行为进行法律惩治或行政处罚的制敕,经有关部门分类汇编成单行法规,具有刑事特别法或行政特别法的性质,其效力有时大于唐律条文。其中,留本司行用的,称“留司格”;颁行州县行用的,称“散颁格”。以“格”来定罪量刑,在唐朝司法中是相当普遍的。格的作用,在于“禁违止邪”。式是中央政府各部门所发布的行政法规,是百官、有司“其所常守之法也”,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其作用在于“轨物程式”,相当于今日国家行政部门所颁布的有关行政方面的“实施细则”。敕即“诏敕”或“制敕”,是以皇帝名义发布的行政命令,大多是因具体的事或人而发布,一般不具有永久的法律效力,其内容亦十分庞杂,只有在敕文中写明“永为常式”者,可以作为法规引用。典是关于官制的法规。所谓《唐六典》即是关于唐朝中央与地方官制的法规大全。例作为法律形式之一,是有国家肯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办案成例。在无有具体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例可以作为处理有关案件的比照依据。

以上诸种法律形式,一般来说,律是刑事法典,格是对律的补充或修订,令、式、典基本上是行政法规。上述诸多法律形式的共同参用,使庸律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司法实践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唐律曾进行过五次较大的修改。唐玄宗的多次删辑格式律令,对于完善法制,使律令格式更适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对开元盛世的出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唐六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所谓“六典”,源于《周礼·太宰》的“太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即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由于避唐高宗李治之讳,改“治典”为“理典”。关于《唐六典》的编纂,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唐六典》条所引韦述《集贤记注》所载:“开元十年(712年),起居舍人陆坚被旨修《六典》上,(唐玄宗)手写白麻纸凡六条,曰理、教、礼、政、刑、事典,令以类相从,撰录以进。”《资治通鉴》卷二一二记载,徐坚与贺知章等人在丽正书院,“或修书,或侍讲,以张说为修书史以总之。有司供给优厚,中书舍人洛阳陆坚(即徐坚)以为此属无益于国,徒为靡费,欲悉罢之。张说曰:‘自古帝王于国家无事之时,莫不崇宫室,广声色。今天子独延礼文儒,发挥典籍,所益者大,所损者微。陆子之言,何不达也!上闻之,重说而薄坚。”开元十七年、八年,徐坚、张说相继病卒,由中书令兼集贤殿学士、知院事萧嵩继续编纂《唐六典》。

《唐六典》的编撰,直到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才完成,成书三十卷,“以三师三公三省九寺五监十二卫等,列其职司官佐,叙其品秩,以拟《周礼》。所谓三师是指太师、太傅、太保,三公是指太尉、司徒、司空。三师、三公是掌”训导沧遵“的中央最高顾问,多以德高望重者居其位。三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是中央最高决策机关。尚书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是中央行政管理机关,每部之下设四个司。九寺五监是中央政府的办事机构,与六部有一定的承受关系,并非与六部完全平行。九寺是太常寺、光标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五监是园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此外还有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十二卫、诸卫府、太子东宫、诸王府、公主邑司。地方上的行政机构有都护府、府、州、县等。《唐六典》作为唐朝行政法典,内容详备,展现了唐王朝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唐朝编制行政法典的综合性成果,是开元盛世封建政治体制完备化的标志,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四库全书总目》称《唐六典》”一代典章,厘然具备。

在司法方面,玄宗于开元年间首先明确了刑罚的种类和罚则,使其制度化,防止任意用刑,非法残害。

先天二年(713年)八月,玄宗就宣布:“凡有刑人,国之常法。掩骼埋觜,王者用心。自今以后,辄有屠割刑人骨肉者,依法科残害罪。”。后来,又按照“慎刑”的原则,多次修改刑律罚则。

开元十年(722年),武强(今河北武强)县令裴景仙索贿事发,其赃额达五千匹之多。玄宗得知后大怒,令集合众官,当众杀掉裴景仙,以儆效尤。但是,按照法律规定,“乞赃,犯不至死”。大理卿李朝隐据理力争,认为乞赃而不枉法,应判流刑。玄宗听不进去,坚持要处死裴景仙。李朝隐强调严格执法的必要性,说:“生杀之柄,人主合专;轻重有条,臣下当守。枉法者,枉理而取,十五匹便抵死刑;乞取者,因乞为赃,数千匹止当流坐。今若乞取得罪,便处斩刑,后有枉法当科,欲加何辟?所以为国借法,期守律文,非敢以法随人,曲矜(景)仙命。”玄宗终于醒悟过来,同意了李朝隐的意见,判处裴景仙决杖一百,流放岭南,并说:“朕垂范作训,庶动植成若,岂严刑逞戮,使手足无措者哉!”表示了自己率先守法、屈己从律的意愿。开元十二年(724年),由于杖刑多有打死人的,玄宗就下诏修改了杖刑的罚则。“大德日生,至重日命,缅观前典,惟刑是恤。比来犯盗,先决一百,虽非死刑,大半殒毙。言念于此,良用恻然。自今以后,抵罪人合杖敕杖者,并宜从宽,决杖六十。”改决杖一百为六十,并定为常式。

标签: 纲纪

更多文章

  • 亲兄弟如手足!李世民为何杀光所有亲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亲兄弟

    历史上,干掉正统太子大哥而做了皇位“合法继承人”的那些次子幼子们,属于“后太子”一列,他们几乎拥有一个共性,即大都是关键时刻敢犯浑者。这是一种典型的流氓性格。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后太子”都具有流氓性格?而具备这种性格的人往往都成功地升为“后太子”呢?就几个熟悉的例子品析有助说清。扶苏是胡亥的大哥,秦

  • 被李世民抛弃后 剩女武则天是如何征服唐高宗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唐高宗李治为唐朝第三位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他的一生可谓是平淡无常,也正因为李治一生没有太大作为,因此“开元盛世,贞观年间”并不是指代唐高宗的统治。然而李治与武媚娘只因一段露水姻缘相识,对于他们的爱情真所谓是众说纷纭。武则天曾被封为“天后”,也被允许“垂帘听政”。难道说高宗皇帝对武则天的垂爱已

  • 历史上法律大于皇权的瞬间,这些帝王无一不是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权

    有一段时间国内市场宫廷剧泛滥,不管是穿越类型,还是后宫斗争类型,这些电视剧大多收视喜人,并且能够在各大电视台可以重播无数遍。剧中的人物互相倾轧碰撞出精彩的剧情,其实细细想来,一切的背后无非是权力观念在作祟。古代封建社会,皇权如同皇冠上的宝珠,对任何人都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龙椅主人的命令就意味着法律

  • 不按套路出牌的武将——史思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将

    史思明任叛军领袖后证明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骁勇善战,胸怀才略,担任大将军期间多次建立战功。史思明的一生极具戏剧性,他多次叛乱,最后竟被儿子所杀,可以说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虽然有着雄心大志,并立功无数,然而,他的一生并不成功。因骗升官,随安叛乱史思明本是少数民族突厥人,原名干。是营州宁夷州突厥杂胡

  • 王叔文是谁?昙花一现的王叔文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昙花

    要说这昙花一现,说的是,这昙花开花时间非常短,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却才看到它绽放过美丽的笑脸,转身便过去了。因此,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某种珍贵的稍纵即逝的事物。而这昙花吸引人的,不是说它的花朵如何娇艳动人,却是它的短暂给人的惊喜之后的留恋。其实,这世界上很多东西也是这样,人们对他的珍爱与留恋,不在于

  • 驸马太过分!竟把李世民最爱的小女儿家暴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驸马

    驸马,在很多人眼里多是对公主尊敬爱护,甚至唯唯诺诺,因为公主代表着饭碗。但史上也不缺胆大包天之徒,唐朝有个不开眼的驸马,居然对自己的公主老婆玩起了家暴,结果就是公主死了他自己也被砍了头。新城公主虽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21个女儿,但她是李世民原配夫人长孙皇后所生,与高宗李治属于同父同母,二人从小关系亲

  • 李世民为什么能当上皇帝?真的是靠两条龙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的是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巳辞去,高祖惧其语泄,使人追杀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为神,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这是什么意思呢?话说当年,也就是公元

  • 李世民究竟是怎么当上皇帝的?背后势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是怎么

    唐朝的盛世我们都是能看到的,在李家的带领下,唐朝算是历史上不多的非常好的朝代了,而对于唐朝我们的了解也是最多的,在这个朝代有大文豪李白,还有很多很多像他一样的大诗人,还有很多很多的大将,骁勇善战的厉害人物,就连皇帝都是数一数二的,让人钦佩的超厉害的人,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李世民。这样一位让人崇拜,真

  • 33岁的李世民为何爱上嫁过5次的“半老徐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半老徐娘

    历史上迷倒君主的MM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还能让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寥若辰星、屈指可数。萧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一举摘下了历史上最抢手女人的桂冠。萧皇后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语言可能根本无法描述,从她年近五十仍让李世民看得丢了三魂六

  • “领头羊”好做吗?让李世民教你玩转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教你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集团管理的顶尖高手,他的一些成功经验的确值得借鉴。怎么以人为本?李世民说:“执政23年的经验告诉我,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就是以人为本的主旨。”唐朝集团在李世民的精心管理下,不断发展经济,出现了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康的良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