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宗李炎大事年表,武宗李炎一生概述

武宗李炎大事年表,武宗李炎一生概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448 更新时间:2024/1/9 5:48:50

武宗李炎

(公元814年~公元846年)

在位时间:公元840年~公元846年

曾用年号:会昌

谥号:不详

庙号:武宗

安葬地:端陵

公元815年,盾穆宗第五个儿子李炎出生。

公元821年,李炎被封为颖王,与其他兄弟住在皇宫之外的十六宅。

公元840年,唐文宗病死,李炎以皇大弟的身边即位,是为唐武宗

公元843年,唐武宗李炎取得对宦官进行打击的胜利。

公元843年,唐军取得对回纥反击战的胜利。

公元844年,唐军消灭昭义镇节度使刘稹的叛乱,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巩固了唐王朝的统一。

公元845年,唐武宗下令灭佛,历史上称之为“会昌灭佛”。

公元846年,灭佛信道的唐武宗李炎因服食丹药死去,享年33岁。

如果不是因为服食丹药,唐武宗李炎在唐朝皇帝中还是属于比较优秀的一个君主,他对外取得对回纥反击战的胜利,对内镇压了藩镇割据势力的反叛,巩固了唐王朝的统一。他虽由宦官拥立。但却不依赖宦官并加以打击,唐武宗能摒绝近宠,在历史上的皇帝中属于比较少见的一个。

唐武宗崇信道教,对佛教恨之入骨。在宰相李德裕的支持下,下令灭佛而提倡道教,结果被道教的丹药所害,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吧。

拒边患平内乱制宦官灭佛教

李炎和后来当上皇帝的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等人是亲兄弟,和其他兄弟曾经被父亲同封为王,又同住在皇宫之外的十六宅。但住在十六宅中的李炎却和其他无所事事,整日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的诸王不同,他不为侈靡生活所诱惑,有心计,善谋划,尤其是两位兄长先后当了皇帝,他更是有了做皇帝施展自己抱负的欲望。想当皇帝,首先就得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唐文宗的皇太子李永是李炎成为皇帝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但这个太子还是没有做皇帝的福分,于公元838年抑郁而死。随后,唐文宗正准备册立侄儿、敬宗第六子陈王李成美为皇太子的时候,却突然病倒,于是宦官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假传圣旨,率领神策军来到十六宅,迎接李灸前去受封。病重的唐文宗见其逼宫之意甚农,只得诏立李炎为皇大弟,临时执掌军国政事。不久,病重之时又遭惊吓的唐文宗终于病逝,李炎便于灵枢前即位,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帝。

即往后的武宗,毫不犹豫地将同自己争夺皇位的李成美、李溶及杨贵妃赐死于府第。接着论功行赏,将有拥立之功的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人封官授爵,随后派遣知枢密刘弘逸、薛季棱率禁军护送丈宗灵驾赴章陵。刘、薛二人素与仇士良不和,在立储之争中,二人拥立皇太子和安王失败,更加仇视仇士良。难得这次武宗让他们率领禁军去安葬文宗,是起兵的好机会。于是二人密谋,准备率军诛杀仇士良、鱼弘志。结果事情泄漏被杀。同时,与之有关的宰相杨嗣复李珏也被罢相。

经过这一赏一贬,武宗在朝廷中再无反对他即位的人,随后准备除掉仇士良等宦官势力,李炎最讨厌宦官仇士良等借拥立之功把持朝政,控制自己,因而发誓要清除他们。为了尽快摆脱自己的被动地位,就需要有一位才能卓越的宰相协助自己,以便逐渐取代宦官势力,控制朝廷大权。经过慎重选择,李炎把这一愿望寄托在了久负盛望的李德裕的身上,把他从淮南节度使任上擢为宰相,入朝秉政。

李德裕上任后,君臣便开始通力合作,准备建立自己的威信,再图除掉宦官势力。这时候,回纥前来侵犯,给了这君臣二人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公元842年,回纥乌介可汗以为李炎的朝廷软弱可欺,公然向唐中央政府朝廷提出要牛、羊、粮食,并借驻天德城等无理要求,李炎坚决不同意。勃然大怒的乌介可汗便领兵越过把头峰(今包头市附近),南入大同川,掠牛马数以万计,直逼云州城(今山西大同市)。

面对回纥乌介可汗的侵扰,李炎力排众议,否决掉牛僧孺等保守势力主张固守边防,不可出击的论调。采取李德裕的先招抚后讨伐的意见,先赐给乌介可汗诏书,列数其罪状,并警告他迅速退兵,对唐称臣,尽可能争取招抚。同时,又马上召集各路大军,准备讨伐回纥。招抚没有成功,乌介可汗还是一意孤行,并于公元843年农历正月进攻振武。

唐大军立即出征讨伐,各路大军配合猛攻,在东胡山大败回纥军队,俘虏了2万令人,乌介可汗中箭逃往黑车子族。唐军取得彻底胜利。

这时,昭义镇节度使刘稹又在后方发动了叛乱。事件发生后,朝廷哗然,因为昭义镇所辖区域靠近两京,是拱卫两京的战略要地。对藩镇之乱心有余悸的大臣大都主张妥协,答应刘稹的要求,只有车德裕等少数的大臣坚决主张对刘积用兵平叛。李炎还是采纳李德裕的意见,决定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用藩镇之兵讨伐刘稹。随后,武宗便下令削夺刘从谏和刘稹官爵,召集成德节度使王元适、魏博节度使何弘敬、河东节度使刘沔、河中节度使陈夷行、河阳节度使王茂元、武宁节度使李彦佐等合力讨伐刘稹。

诏令一下,各路大军进展迅速,只有李彦佐借口休整行动迟缓。李炎立即从天德军方面调石雄任晋绛行营节度副使,准备取代李彦佐。同时又下令各路讨伐军严明军纪,不得焚烧庐舍,挖坟掘墓,侵扰百姓,从而取得了沿途百姓的支持。公元844年夏,叛军的邢州刺史裴向、洛州刺史王钊、磁州刺史安玉等抵挡抵不住讨伐军的进攻,各自率部开城投降。消息传到叛军总部后,叛军内部分崩离析,刘稹的亲信郭谊等杀掉刘稹,迎接讨伐军进城。历时13个月的昭义之乱,至此彻底于定。昭义之乱的平息,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巩固了唐王朝的统一。

两次坚决而又果断的军事决策,使得整个朝廷无不为武宗佩服。就在武宗与李德裕君臣二人在军事决策中默契配合的同时,趁宦官们狐疑、观望、等待之际,又制订了限制宦官的方略。

按照李德裕的意见,李炎有效地对宦官的权力进行剥夺。首先向宦官头子仇士良开刀。逼得仇士良无奈,被迫退休,不久便郁闷地死去。一年后,李炎使下令追削仇士良生前所受官爵,并籍没其家产。随后,李炎又架空由宦官控制的枢密使,不经过枢密使便直接任命官吏,无疑是对其权限的极大限制。

随后,李德裕总结了德宗以来中央与藩镇作战失败的原因,并上书李炎,指出由于宦官军权太大,战时诏令从宫廷直接发到前线,宰相却不能参与决策;同时作为监军的宦官随意指挥,束缚了将帅的手脚,使军队不能灵活作战。而这些宦官又贪生怕死选军中最强壮的士兵作为卫队,让老弱士兵出阵作战,如果在战场上远远望见事情不妙,便策马先逃,阵上士兵也随之溃退。武宗认为这个原因一针见血,立即接受李德裕的建议,根据上述原因一一禁止或解决,使重新拥有指挥权的将帅们能机动灵活地在前线作战。李炎对宦官势力的打击尽管是有限的,但对唐王朝来说却是受益非浅。

除此而外,李炎一生中做过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尊崇道教,下令灭佛。由于佛教传入中土后,虽可以帮助统治者巩固自己的统治,但被教内外的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时候,又会颠覆统治者的统治。盯此,李炎于公元845年发布灭佛诏书。对全国各地寺院的财产进行调查登记;勒令50岁以下的僧尼一律还俗,遣送还乡,参加生产;规定上州每州只准留一所佛寺,下州的佛寺全部废毁。上都(指京师长安)、东都(指挥都洛阳)每地各留两所寺院,每寺留僧30人。到年底,全国共销毁寺院、兰若4万6千6百余所,僧尼还俗20余万人,解放奴婢15万人,没收土地数10万顷。收缴的铜像、钟磬送归盐铁使铸钱,铁佛像由各州收缴,铸造农器。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会昌灭佛”。

但李炎在灭佛的同时,自己却又误入了歧途。因自己颇好道术修炼之事,曾经常召集道士来朝廷,向他们询求道术,并在三殿修建金录道场,武宗亲临九天坛接受法录。公元843年,正值昭义镇发动叛乱之际,武宗竟在宫中建造望仙楼,又于公元845牟在南郊建造望仙台,一心想长生不老,升八仙境。没想到,佛教不可能让李炎自己成仙,道教也不可能,公元846年,李炎迫不及待地吞服了刚炼成的丹药,顿感不适,不久就死去。

标签: 年表

更多文章

  • 甘露之变,宦官甚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宦官

    据史籍记载,唐文宗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作为、有抱负的帝王。可惜,在他即位的这几年中,整个大唐帝国的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当时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藩镇跋扈、财政匮乏等等问题,足以让这个起初还满腔热血的青年束手无策。对于宦官的问题,唐文宗曾经这样说过,自己连古代的周赧王、汉献帝都不如,自己竟然被自己的家奴

  • 揭秘:李世民改史是真的还是谣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谣言

    在中国的史书中,主要描写唐朝历史的主要是《旧唐书》、《新唐书》跟《资治通鉴》了。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即皇帝位,驾崩于公元649年。旧唐书成书于公元945年,是五代中后晋时期,新唐书成书于公元1060年,是北宋欧阳修一干人奉召编撰的,资治通鉴则成书于公元1084年,是北宋司马光私撰的。新旧唐书这两本较

  • 揭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干过的十大恶心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十大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国力最强势、民众最富庶的朝代之一。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历史是复杂的。李世民不是完人。他的一生,也干过不少恶心事。总结一下,大致有下面十点:1、李世民本来是做不到皇帝的。因为太子不是他

  • 李世民为何要传位给性格软弱的李治?实际上是用心良苦,无奈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用心良苦

    李世民同自己的父亲一样,子女很多。他共有14个儿子,20个女儿。在古代时期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下,可以进入储君行列的实际上就是他与长孙皇后生的3个儿子,也就是所谓的嫡子。他们分别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三个儿子中李治年龄最小,论宠爱程度他不如四哥李泰,论身份比不上大哥李承乾

  •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真是因为杨玉环这一红颜祸水导致吗?事实上另有他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这一

    唐朝有这样一段着名的宫廷舞蹈-《霓裳羽衣舞》,传说故事是那时候唐朝皇帝李玄宗进行,随后由他的爱妃杨贵妃为他翩翩起舞,她们整天浮华背后,沉溺于富雅的华清宫,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沉醉在歌舞团当中,殊不知在这里一整片生机勃勃的鼎盛的身后,却潜伏着这场极大的危机,那便是安史之乱。在唐玄宗前期的时候兢兢业业,

  • 嫁过5个老公的“半老徐娘”萧皇后如何征服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半老徐娘

    这可爱煞了李世民,或许是他从小就缺少母爱的缘故,他顾不得年龄的悬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评,大唐天子李世民在萧皇后身上体会到一种成熟女人的风韵,更感受到一种类似姐姐与母亲般的温馨,使他为繁重国事所累的心得到稍许抚慰。这就样,萧皇后被唐太宗封为昭容,转了一大圈回来又成了大唐天子的爱姬。历史上迷倒君主的MM

  • 皇帝带御医给他看病,转手就把药给倒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御医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有着雄才伟略的皇帝,他们的手底下当然有很多为其效力的名将,这些能在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的武将,都是这些皇帝最为重视的人,正式有着他们自己的江山才得以安定。相信许多人都听说唐朝的猛将秦琼,也就是大家一直说的秦叔宝这个名将,毕竟秦琼是经常出现在荧屏之上,而且秦琼为唐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尉迟恭殴打皇弟 李世民说了什么让他畏惧收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让他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是隋末唐初的一员猛将。尉迟恭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幸运星,在跟随唐太宗征战天下、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曾三次拯救其性命!从北邙山到临洺关,再到玄武门,从单雄信的长槊,到刘黑闼的重兵,再到李元吉的弓弦,如果没有尉迟恭,李唐王朝的历史真的可能发生改变。李世民即位后,尉迟恭被加封为吴国公

  • 唐朝贤后懿安皇后简介 懿安皇后与唐宪宗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后

    懿安皇后唐懿安皇后郭氏一生历经唐穆宗、敬宗等七代皇帝治世,其中五朝极尽尊贵,所谓七朝五尊,是唐后期影响最大的一位贤后。懿安皇后简介唐懿安皇后郭氏(?-848年),名不详,华州郑县人,唐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之孙女,驸马都尉郭暧与升平公主的女儿,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郭氏一生历经唐穆宗、敬宗等七代皇

  • 18、懿宗李漼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唐懿宗李漼(833~873),宣宗长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太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生于藩邸。会昌六年十月,封郓王,本名温。他虽是长子,宣宗并不喜欢他,所以,一直未立太子。其兄弟均在宫中,只有他郓王居住宫外。宣宗喜爱第三子夔王李滋,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病重时,将李滋托付给宦官、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