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将亲兄弟斩尽杀绝不留后患?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将亲兄弟斩尽杀绝不留后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2 更新时间:2024/1/24 10:20:09

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正式在晋阳起兵。当时,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智云(李渊的庶子)都远在河东。为了确保这几个儿子的安全,老李暗中迅速派人送信给李建成,让他带着兄弟们赶快逃离河东,来晋阳团聚。可是,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河东地方政府听说太原留守李渊居然谋反作乱,便迅速调派人手搜捕李氏三兄弟。李建成只好带着弟弟们东躲西藏。

此去晋阳路途遥远,而且道路阻隔,只能走偏僻险峻的山路。为了便于行动,李建成撇下了异母弟弟李智云(后被捕,在长安为阴世师所害),却带着李元吉踏上了北上晋阳的生死征程。这一年,李建成二十九岁,而李元吉只有十五岁。

这一路上,二人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饿了只能吃野果,有时甚至连野果也吃不到,只好去啃树皮、吃青草,渴了也只能喝山涧里的冷水,至于睡就更简单了:以天为被,以地为褥。

到了夜半时分,山中气温骤降,兄弟两只好紧紧地相拥在一起,靠彼此的体温温暖对方,好熬过这漫漫长夜。无数个夜晚,当野兽的叫声在山中响起的时候,李建成也只能用瑟瑟发抖的双臂将李元吉紧紧地拥在怀里。吃了无数的苦,克服了无数的艰险,兄弟两最终达到了晋阳。

有了这段一起吃苦的往事,有了这段被呵护的经历,李建成在李元吉心目中的形象日渐高大,他深知,如果没有哥哥的悉心照顾,自己根本就无法活着到达晋阳。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患难见真情”吧!这是其二。

综上所析,可以看出,李元吉和李建成之间的兄弟情谊十分深厚。李元吉对李建成的支持和拥护是完全发自真心的。也许有的读者会问了:那李元吉为什么会那么恨自己的二哥呢,即便他和大哥的关系好,也不至于如此的仇视二哥啊?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动脑筋了。主要的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点:

一、李元吉和李世民相处的时间十分少,交流感情的时间更少,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二、在李元吉的眼中,大哥李建成和二哥李世民完全是两个极端。他对李建成愈爱,对李世民也就越讨厌。

当李世民表露出与李建成争夺皇位的意图之后,李元吉对李世民的讨厌也就迅速地转化为浓浓的恨意了。三、李世民曾经在无意当中得罪过自己这位心胸狭隘的四弟。

李元吉和李世民的部将尉迟敬德都是当时公认的使槊高手,但是似乎“尉迟敬德是天下第一”的呼声更高一些。好胜心极强的李元吉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就坐不住了,特意找到李世民,强烈要求同尉迟敬德切磋一下。

话说到了比试当天,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的流血事件,李元吉命令下人把槊刀去掉,只用杆来刺。正在这个当口,大老粗尉迟敬德却突然冒了一句:“殿下,我看您就不用这么做了。

您即使有槊刀,也伤不了我一根汗毛。”李元吉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大黑脸居然如此的嚣张,当众下了他的面子。好啊,你可真狂啊,那就别怪本王长槊无眼了。事实证明,尉迟敬德还真不是吹牛,任李元吉怎么刺,就是刺不到他。李元吉的脸比屁股都白了。

李世民也是存心想落李元吉的面子,在一旁添油加醋道:“躲槊和夺槊,哪个更难(明知故问)?”尉迟敬德回答说,当然是夺取敌人的槊更难了。李世民趁机就说:“既然这样,那你就和王弟比试一下夺槊的本领吧。”

李元吉刚刚用槊没刺着尉迟敬德,面子已经是挂不住了,现在又听到尉迟敬德在一旁夸口能空手夺取自己手中的槊,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不由分说,纵马上前,挺槊便刺。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李元吉手中的槊连续三次都被尉迟敬德用手给夺走了。完了,这下丢人可丢到家了。

事实证明,李元吉并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恨尉迟敬德让自己当众出丑,更恨李世民添油加醋,存心落自己的面子。那个恨啊,真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后来,当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因为争夺皇位彻底闹翻了的时候,李元吉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且坚定地站到了李建成这一边。

与此同时,李建成为了更好地笼络自己的弟弟,甚至提出了十分诱人的想法:等到我李建成登上皇位之后,就立你元吉为皇太弟。皇上啊,谁不想当,有了李建成开的这张巨额支票,受到巨大鼓励的李元吉更加有恃无恐,充当了太子党的急先锋,处处挑李世民的不是,多次寻找机会置李世民于死地。

有一天,杨珪媚忽然向唐太宗提了个要求:恢复她前夫李元吉的爵位和太子李建成的封号。对唐太宗而言,这样做无疑等于是在政治上全盘否定过去的行为,自己打上自己一巴掌。但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并立即付之于行动,这一半是为了取悦于杨珪媚,一半也是为了追念兄弟骨肉之情。

从此,杨珪媚一改旧态,逐渐回复到以前的模样,对唐太宗柔情似水,娇媚如火,如自我麻醉一般地放浪形骸,整日整夜陪太宗歌舞宴饮,或轻歌曼舞,或吟诵着南朝的艳曲,撩拨得唐太宗心摇神迷。

贞观十年,杨珪媚为唐太宗生下一子,取名李明,唐太宗立杨珪媚为贵妃,并为他们母子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自己一有时间就腻在那里,与杨珪媚母子一同取乐。贞观二十三年夏月,唐太宗患痢疾久治不愈,崩逝于长安。

失去了唐太宗,杨珪媚也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因名声不佳,被逐出家为尼,结束了她与李世民的一段充满爱恨恩怨的孽缘。

标签: 斩尽杀绝

更多文章

  • 武宗李炎大事年表,武宗李炎一生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年表

    武宗李炎(公元814年~公元846年)在位时间:公元840年~公元846年曾用年号:会昌谥号:不详庙号:武宗安葬地:端陵公元815年,盾穆宗第五个儿子李炎出生。公元821年,李炎被封为颖王,与其他兄弟住在皇宫之外的十六宅。公元840年,唐文宗病死,李炎以皇大弟的身边即位,是为唐武宗。公元843年,唐

  • 甘露之变,宦官甚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宦官

    据史籍记载,唐文宗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作为、有抱负的帝王。可惜,在他即位的这几年中,整个大唐帝国的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当时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藩镇跋扈、财政匮乏等等问题,足以让这个起初还满腔热血的青年束手无策。对于宦官的问题,唐文宗曾经这样说过,自己连古代的周赧王、汉献帝都不如,自己竟然被自己的家奴

  • 揭秘:李世民改史是真的还是谣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谣言

    在中国的史书中,主要描写唐朝历史的主要是《旧唐书》、《新唐书》跟《资治通鉴》了。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即皇帝位,驾崩于公元649年。旧唐书成书于公元945年,是五代中后晋时期,新唐书成书于公元1060年,是北宋欧阳修一干人奉召编撰的,资治通鉴则成书于公元1084年,是北宋司马光私撰的。新旧唐书这两本较

  • 揭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干过的十大恶心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十大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国力最强势、民众最富庶的朝代之一。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历史是复杂的。李世民不是完人。他的一生,也干过不少恶心事。总结一下,大致有下面十点:1、李世民本来是做不到皇帝的。因为太子不是他

  • 李世民为何要传位给性格软弱的李治?实际上是用心良苦,无奈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用心良苦

    李世民同自己的父亲一样,子女很多。他共有14个儿子,20个女儿。在古代时期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下,可以进入储君行列的实际上就是他与长孙皇后生的3个儿子,也就是所谓的嫡子。他们分别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三个儿子中李治年龄最小,论宠爱程度他不如四哥李泰,论身份比不上大哥李承乾

  •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真是因为杨玉环这一红颜祸水导致吗?事实上另有他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这一

    唐朝有这样一段着名的宫廷舞蹈-《霓裳羽衣舞》,传说故事是那时候唐朝皇帝李玄宗进行,随后由他的爱妃杨贵妃为他翩翩起舞,她们整天浮华背后,沉溺于富雅的华清宫,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沉醉在歌舞团当中,殊不知在这里一整片生机勃勃的鼎盛的身后,却潜伏着这场极大的危机,那便是安史之乱。在唐玄宗前期的时候兢兢业业,

  • 嫁过5个老公的“半老徐娘”萧皇后如何征服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半老徐娘

    这可爱煞了李世民,或许是他从小就缺少母爱的缘故,他顾不得年龄的悬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评,大唐天子李世民在萧皇后身上体会到一种成熟女人的风韵,更感受到一种类似姐姐与母亲般的温馨,使他为繁重国事所累的心得到稍许抚慰。这就样,萧皇后被唐太宗封为昭容,转了一大圈回来又成了大唐天子的爱姬。历史上迷倒君主的MM

  • 皇帝带御医给他看病,转手就把药给倒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御医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有着雄才伟略的皇帝,他们的手底下当然有很多为其效力的名将,这些能在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的武将,都是这些皇帝最为重视的人,正式有着他们自己的江山才得以安定。相信许多人都听说唐朝的猛将秦琼,也就是大家一直说的秦叔宝这个名将,毕竟秦琼是经常出现在荧屏之上,而且秦琼为唐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尉迟恭殴打皇弟 李世民说了什么让他畏惧收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让他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是隋末唐初的一员猛将。尉迟恭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幸运星,在跟随唐太宗征战天下、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曾三次拯救其性命!从北邙山到临洺关,再到玄武门,从单雄信的长槊,到刘黑闼的重兵,再到李元吉的弓弦,如果没有尉迟恭,李唐王朝的历史真的可能发生改变。李世民即位后,尉迟恭被加封为吴国公

  • 唐朝贤后懿安皇后简介 懿安皇后与唐宪宗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后

    懿安皇后唐懿安皇后郭氏一生历经唐穆宗、敬宗等七代皇帝治世,其中五朝极尽尊贵,所谓七朝五尊,是唐后期影响最大的一位贤后。懿安皇后简介唐懿安皇后郭氏(?-848年),名不详,华州郑县人,唐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之孙女,驸马都尉郭暧与升平公主的女儿,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郭氏一生历经唐穆宗、敬宗等七代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