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如晦简介与故事:历史上杜如晦是怎样的一个人?

杜如晦简介与故事:历史上杜如晦是怎样的一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611 更新时间:2023/12/22 2:41:05

杜如晦

审时度势待价而沽

杜如晦(586―630),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出身于世代为官家庭。祖父杜徽曾在隋时任怀州刺史,父亲杜咤曾任隋昌州长史。少年时代的杜如晦聪敏好学,尤喜好文史,他气质英爽,以风流自命。隋大业年间,参加吏部人才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他很是器重,认为他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但又暂时叫他俯就卑职,补任为淦(gàn)阳县尉。

隋炀帝的残酷统治,使民怨沸腾,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先是山东邹平王薄,领导农民义军杀富济贫,攻占山东不少州县。及后,起义烈火愈烧愈旺,到大业十二年(616)农民起义的队伍已增加一百三十多支,参加人数有三四百万之众。全国有三支强大的起义队伍:河南的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杜如晦虽然很早就辞掉了淦阳县尉的职务,不愿为朝廷服务,但由于家世、经历和所受的教育,使他不可能和农民起义军走在一起。在动乱的时局中,他和房玄龄一样,密切地注意着时局的变化。

随着农民起义的扩大,隋朝统治阶级内部也高举起反隋的大旗,隋的统治已分崩离析,摇摇欲坠。大业十三年(617)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举兵反隋。他率领其子李建成、李世民等向南方进发,由于甚得民心,加上策略得当,次子李世民英勇有谋,因而进军神速,所向无敌,在十一月,就迅速占领了隋代的都城长安。

弃暗投明秦王心腹

李渊父子攻克长安后,杜如晦见大局已定,又深知李世民英勇有谋,广结天下豪士,便只身投靠了李世民。

李渊进入长安以后,把隋炀帝的严刑苛政全部废弃,并与民约法十二条。除对拒不投降的阴世师等十余人处死外,其余一概不问。出于策略原因,按起兵时定下的方针,李氏政权立年仅十三岁的杨侑为天子,并尊逃往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不久,江都发生兵变,隋炀帝为其部下宇文化及所杀。李渊遂即迫使杨侑下了退位诏书,禅位于自己。李渊接帝位于太极殿,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十九岁的李世民当上了尚书令、李渊父子达到了“化家为国”的目的。李世民拜杜如晦为秦王府兵曹参军,执掌王府簿书、考课、仪卫等事务。

过了不久,杜如晦被调任陕州总管府长史。总管府是在边塞之地设立的统率军队的机构,长史为总管府的次官。当时,秦王府的很多谋士勇将被调往外地任职,李世民对此非常忧虑。记室房玄龄对李世民说:“杜如晦聪明识达,如果打算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房玄龄对杜如晦的这一荐举,使李世民非常兴奋,他马上奏请高祖,将杜如晦硬留下来,仍为秦王府属官。从此,李世民把杜如晦视为心腹,常与他商议军国大事。杜如晦成为李世民幕僚集团的重要成员。

李渊虽然称帝,但实际上只掌握着关中和山西、巴蜀等一些地区,周围都是割据势力。如何消灭这些割据势力,统一天下,是李氏王朝面临的重要问题。李渊父子经过商议,确定了巩固关中,出兵西北,进而进占关东,收并江南,统一全国的方针政策。

李渊命李世民为右元帅,率军征伐,杜如晦亦随李世民转战南北。李氏集团采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于武德元年(618)打败了陇西割据势力薛仁果,紧接着又铲除了在凉州称帝的李轨,巩固了唐在长安以西的统治。武德三年(620)平定了盘踞晋北的刘武周。后来刘武周逃至突厥,为突厥所杀。当把关中周围的割据势力剿灭以后,李世民就决定出关东进,对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发起攻击。王世充是李唐在关外最重要、又最难对付的对手。他原先是隋炀帝的鹰犬,曾任隋王朝的礼部尚书,用阴谋手段夺取实权,王世充后来自己当了皇帝,国号郑。他利用李世民与刘武周作战的机会,趁势攻占了唐朝的大片土地。在李世民的大举征讨中,王世充手下的名将如罗士信、秦叔宝、程志节等先后降唐,许多州县的官吏,如淆、邓、荥、汴、豫、显等州相继降唐。李世民对于归降的官吏一般都以礼相待,这就使得更多的人,纷纷脱离王世充集团,出现了“河南郡县相继来降”的局面。在李世民军队的进击下,王世充连连败退,洛阳被围。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王世充向农民起义军窦建德求援。窦建德为隋末农民起义军的着名领袖,李世民围困王世充,使窦建德也感到震惊,他担心一旦王世充被唐军消灭,自己也会受到直接威胁,便亲自前往洛阳支援王世充。窦军来势凶猛,唐军决定调转枪口先消灭援军窦建德。于是,李世民指挥唐军扼守武牢险隘,以待战机。当窦建德军队饥倦、疲堪之时,李世民见时机已到,便突然发起攻击,东涉汜水,猛冲猛杀,窦军大溃,窦建德也受伤被俘。

窦建德战败后,李世民乘势于武德四年(621)集中兵力围攻洛阳。王世充眼见大势已去,就率领群臣出城投降。武牢之役是唐统一中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战役;此次战役的胜利,决定了整个中原的形势。李世民大胆而果断地指挥了这一战役,取得了一石二鸟之功,一举摧毁了两个强敌。因此李世民受到嘉奖。因为功勋卓着,又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二万户。

武德五年(622),刘黑闼在河北漳南筑台告祭建德,自称大将军,公开打起反唐旗帜。不久,刘军攻占大片土地,定都洛州,自称东汉王。李世民率军攻打刘黑闼,此次战争,旷日持久,打得十分艰难。最后刘黑闼大败,逃往突厥。然而两个月后,刘黑闼又返回再战,太子李建成亲征,并采纳魏征建议,用镇压和安抚相结合的办法,最后击溃刘黑闼,统一战争结束了。在这场战争中,李世民兄弟虽各有建树,但李世民显然取得了更大的战功。而在这方面杜如晦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他在军中运筹帷幄,对战争双方的情况判断准确,他杰出的才干,受到了军内外人士的赞赏。

杜如晦也由此而升迁,李世民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杜如晦任大行台司勋郎中,封爵建平县南,食邑三百户。不久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文学馆是李世民为接待四方文士而开设的。十八学士中,以杜如晦为首。李世民曾令人画了十八学士图像,藏于书府,可见,李世民对他的礼遇之重。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后,开府置官属,又拜任杜如晦为天策府从事中郎,成为天策府的高级军事顾向。

精心策划玄武事变

李世民在统一全国中的卓着功勋,使他的威望日益增高,权势也逐渐扩大,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也迅速增长。李世民不仅掌握着大量军队,还担任尚书令的职务,居宰相之职。这在唐王朝的上层统治集团中,尤其是在李氏兄弟中间有着特殊的地位。另外,在太原起兵和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世民礼贤下士,广求人才,搜罗了一批谋臣猛将,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这个政治集团的形成和他在唐王朝中的特殊地位,使李世民产生了不满足于当秦王的野心。然而他的哥哥李建成,位居东宫,为人宽和、仁厚,辅助李渊处理政务,在唐王朝的初创过程中,他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李世民与李建成在打天下时,两人同心协力,但到坐天下时,情况就不一样了。为了夺取皇位,兄弟俩变成了仇敌。

统一战争结束后,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斗争日趋表面化。武德七年(642),李渊带三位皇子打猎,命他们驰射角胜,李建成乘机将一匹烈马交给李世民骑。李世民不知有诈,骑上这匹马追逐野鹿,马烈性大作,三次尥蹶子,险些把李世民掀下坐骑;武德九年(626),李建成约李世民宴饮,暗中下毒,李世民饮后心中暴痛,吐血数升。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中,齐王李元吉完全站在李建成一边,他和李建成经常会同后宫谮诉李世民。李渊常常偏袒太子,信以为真,要加罪于李世民,幸亏陈叔达常常进谏,李世民才幸免于难。紧接着,李元吉又密告李世民有谋反之意,要求速斩世民。不过此时李渊明智,他认为李世民有平定天下之功,谋反的证据又不足,没有下手杀害李世民。

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李建成和李元吉合在一起的实力大于李世民,况且李建成又处于太子地位,这更趋于优势地位。这种形势使秦王府的僚属非常担心。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都认为,必须先发制人才能转危为安,他们劝李世民早下决心,尽快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以保国家长治久安。当然,李建成也看到了这一点,他想方设法瓦解秦王府的武将、谋士,不过这一策划没有获得成功。于是他们便在李渊面前诬陷房玄龄、杜如晦。李渊听信谗言,把房、杜二人驱逐出秦王府。

武德九年(626)夏,突厥数万骑犯边。李建成认为瓦解、分化秦王府精兵强将的机会来了。他向李渊推荐,由李元吉代李世民出征。李元吉又请求将秦王府的名将尉迟敬德、程志节、段志玄、秦叔宝等调归自己使用,以增强北征实力。这一着实际上是要扼杀李世民。李世民感到危在旦夕,便与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等商讨对策,并派人密召房、杜二人进府,密商计策。经过一番精心策划,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内设下伏兵,一举射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李世民夺取皇位扫清了障碍。接着,又逼着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此时军政大权已完全落在李世民手中。李世民拜杜如晦为左庶子,协助他处理政务。同年七月,又调任杜如晦为吏部尚书。

善于理政善于治国

武德九年八月,李渊让位。李世民即帝位于东宫显德殿,改元贞观,尊李渊为太上皇。李世民做了皇帝,对群臣论功行赏,以房玄龄、杜如晦等五人功居第一。进封杜如晦为蔡国公,赐食邑一千三百户。贞观二年(628)晋升杜如晦为检校侍中,兼吏部尚书,检校侍中,即代理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也就是宰相。贞观三年(629)唐太宗下诏授杜如晦为右仆射。从此,杜如晦与房玄龄同朝为相,为唐朝的盛世之治呕心沥血

杜如晦是宰相,又是吏部尚书,执掌着选官任能的大权,他在引荐贤才,罢除不良官吏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杜如晦取士用人,注重实践。当时选官取士往往重言词口笔,而不察其品德。杜如晦录用人员,主张先由州郡推荐,然后考核录用。在临终前他还推荐刚正不阿的戴胄做吏部尚书。

杜如晦精于理政治国,唐初的典章制度,都是房、杜二人所定。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之后,国家纲纪松弛,百废待兴。杜如晦和房玄龄拨乱反正,使唐朝初期的政治制度和统治秩序逐渐走上正轨,贞观之治新局面的开创,与房、杜所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杜如晦在朝廷,君臣关系如同鱼水,同僚之间也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朝辅政,取长补短,发挥了各自的特长。

杜如晦用人,非常推崇诤谏之臣。他把诤臣看作是挽救国家危亡的栋梁,而他鄙视隋代内史侍郎虞世基,认为他身居要位,处得言之地,但他对隋炀帝的荒淫残暴,却缄口不言,无诤谏之语,用这样的人执掌大政就是尸位素餐。

作为宰相,杜如晦以儒家的传统道德要求自己。他宽厚待人,雍容大度,他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发挥别人的长处。

贞观三年(629)十二月,杜如晦因病情严重辞去宰相职务。病重期间,唐太宗亲自前往探望。对杜如晦的英年早逝,唐太宗非常悲痛,废朝三日,赠司空,不久又封莱国公。

标签: 是怎样

更多文章

  • 陆羽简介:撰有《茶经》,旧时被视为“茶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旧时

    陆羽陆羽(733-约804),唐学者。字鸿渐,自称桑苎(níng)翁,又号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性格幽默诙谐,闭门着书,不愿为官。一度曾为伶工。与女诗人李季兰、僧皎然颇友好。以嗜茶着名,并对茶道有精深研究,撰有《茶经》,旧时被视为“茶神”。又能诗,但

  • 韦后乱政:神龙殿中毒死唐中宗李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神龙

    嗣圣元年(684)五月二十三日,从均州(今湖北均县)通句房陵(今湖北房县)的乡间大道上,几辆马车在慢慢地行驶。第一辆车上坐着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憔悴,目光呆滞,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无限的忧愁。他就是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称帝以后,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幽禁在皇宫中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来,又被流放到遥远的南方。

  • 唐代中州行政地理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州

    唐代中州包括河南道的大部分、河北道的一小部分、山南道的一小部分、淮南道的一小部分。总括起来有:洛阳(河南府):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置洛州总管府,其年十一月,罢总管府,置陕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置洛州都督府,并于河南府暂置尚书省(权于府置尚书省)。贞观十八年,废都督府。神龙元年,改神都为东都。先

  • 他本是一代明君 晚年却因怕死迷上了炼制丹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本是

    一位无能的昏君,上至误国亡国,下使百姓民不聊生;而一位贤良的明君则上可兴盛国家,下可使黎民百姓耕者有其田。若说起唐太宗李世民,这可是中国帝王史上有名的明君。他有高瞻远瞩的长远目光,亦是文韬武略的文武全才。在他的诸位兄弟中,是真正的佼佼者,当他被兄弟们猜疑嫉妒,百般为难时,他爆发了,展示了自己真正的实

  • 李世民如此能干!为什么李渊不想传位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给他

    看过关于李世民之类的电视剧都知道,李世民续唐高宗李渊之后,开创了大唐盛世!史称:贞观之治,大唐有这样的局面,李世民个人功不可没,也可以看的出他有多能干,能文能武。但是历史有时候和电视剧不一样的,众所周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迫使唐高宗(李世民)传位给

  • 真实的唐朝知识个意淫的强大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意淫

    一说到唐朝,当今中国人就开始自豪,仿佛那是中国最辉煌的年代,那是中国最强盛的时候。实际上,这些只是人们美丽的幻想。评价一个朝代的好坏,就像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一样,要看他大部分的时期的表现。唐朝强盛有几年?唐朝衰败堕落又有多少年?是强盛的时候多还是衰败的时候多?唐朝有多少发明创造?唐朝对中国的贡献有多大

  • 名将李靖曾经有能力夺取李世民的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有能力

    李靖军功卓着。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有能力夺取李世民的天下,但却没有那样的野心。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消灭各路反王后,唐朝的天下并没有太平,北方的突厥在定襄城立杨广的后人杨政

  • 1、 皇帝制度和唐朝概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概说

    唐朝是我国中古时期继隋朝之后的统一皇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它宏大的气势、开放的格局、进取的精神、壮阔的场面,为历朝历代所无法比拟,对周边各国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李渊建立的唐朝,历经21帝(李姓皇帝20个,加上女皇帝武则天共有21帝),他们是:高祖李渊(

  • 李世民11年不让武则天怀孕真相 一马断送恩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恩宠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虽然事业有成,但是婚姻却十分坎坷。武则天14岁入宫,当了11年的才人,这期间,李世民虽然喜欢她佩服她,但武则天始终没有怀孕,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隐情?李世民作为唐代的皇帝,他足够聪明。武则天貌美,入宫时刚14岁,正是美丽可人娇滴滴的时候,被赐号媚娘。但是武媚娘却并不如她的名字那

  • 李世民做了什么把自己的七个儿子都给害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自己的

    《隋唐演义》里面,有个开挂的角色李元霸,这家伙一对大锤秒杀群雄,打得各路反王没脾气。在正史上,李元霸的原型叫李玄霸,他是李渊的儿子。李玄霸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在大业十年,也就是李渊起兵造反前三年,就因为生病死了。李渊称帝后,李玄霸被追封为卫怀王。李玄霸的卫王虽然是被追封的,但是按照礼制,卫国还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