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陆羽简介:撰有《茶经》,旧时被视为“茶神”

陆羽简介:撰有《茶经》,旧时被视为“茶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721 更新时间:2023/12/13 7:53:00

陆羽

陆羽(733-约804),唐学者。字鸿渐,自称桑苎(níng)翁,又号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性格幽默诙谐,闭门着书,不愿为官。一度曾为伶工。与女诗人李季兰、僧皎然颇友好。以嗜茶着名,并对茶道有精深研究,撰有《茶经》,旧时被视为“茶神”。又能诗,但传世者仅数首。

陆羽的家世现已无从考证,传说他幼小时被父母遗弃,是一僧人把他收养的,他长大后,不想当和尚就逃离了寺庙。

离开了寺庙,陆羽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这时他看到很多人围着看热闹,走近一看,人围里正玩杂技:吞刀吐火,扛鼎走索,劈砖钻碗,钻圈驯兽……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些功夫,令他兴奋不已,简直着了魔。陆羽被这伙杂耍艺人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走到哪里,陆羽就跟到哪里,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逃出寺院无家可归的人。

等到天黑了,小陆羽向戏班的班头哭诉自己无家可归,想随杂耍戏班学艺,戏班师父十分同情他,便收留了他。从此,陆羽成了杂耍戏班中的一员,走街串巷,四处奔波,风餐露宿。

陆羽演技渐渐成熟了。演戏之余,他熟读前人传下的脚本,慢慢地自己开始学着编脚本写唱词。他先后写了《谑(xuè)谈》三篇,写了《教坊录》,对戏剧作过一番研究和探讨。他很快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了师父级的人物。

天宝五年(746年)春天,竟陵郡的官员们为给新任太守接风洗尘,命陆羽所在的戏班为他们表演戏剧。那天,陆羽的演技,赢得阵阵喝彩声,很受观众的喜欢。

演出完毕后,新任太守亲自召见了陆羽,赏赐他一些诗书,还给了他一个说书的书场,陆羽在说书攒了一些钱后到火门山拜邹墅为师学习儒家经文。

邹墅,是位饱学经书的老夫子,才华横溢,情操高洁,一生隐居不仕,名望极高。

火门山紧连龙尾山。陆羽来到火门山邹墅居处后,便潜心向邹墅学习。在诵读诗书之余,他常常到山上去采撷(xié)野茶,为邹墅烹制。对于陆羽的煮茶技艺,邹夫子十分赏识。火门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清澈,水质甘甜。陆羽用此泉水煮出来的茶,馨香醇厚。邹墅赞不绝口。有了邹墅的鼓励与支持,陆羽对茶事的兴趣更浓了,他除了实践之外,还进一步加以考察和研究。

五年以后,陆羽告别邹墅,开始了考察茶事的旅程。

陆羽先抵达义阳(信阳),到车云山、震雷山、云雾山、天云山、脊云山、黑龙潭、白龙潭等茶叶产区访问茶农,了解茶叶制作工艺、山区的土质以及天气的状况。他对于茶树的一芽二叶,白毫锋苗,都要亲口品尝,然后采集一部分制成标本保存。

陆羽接着又到光州(河南潢川、光山一带)、舒州、黄州、泰州和淮南各地茶区去考察那里的制茶工艺。第二年春天,陆羽又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巴山,采集了茶树标本,并为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想出了许多办法。

至德二年(757年),陆羽渡江南下,遍访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沿途考察茶树的生长环境和生产情况,搜集了大量关于采茶、制茶的工艺。

庐山种茶历史悠久,东晋时,庐山已遍种茶树。到了唐代,庐山茶叶已远近闻名。“奇秀甲天下”的庐山茶浓醇鲜甘,滋味清爽,是上等的好茶。在五老峰下,陆羽品尝了它。

拜别庐山,陆羽又慕名拜访了名重江南的湖州诗僧皎然,并和他经下了深厚的友谊。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人,是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上元、贞元年间(760-804年)。皎然曾游历三江五岳,遍访古刹(chà,佛寺)名寺,学识渊博。

皎然当时住在湖州南郊的杼(zhù)山妙喜寺(也称妙峰寺),是妙喜寺主持。

妙喜寺四周木树参天,茶林遍山,环境幽雅。陆羽在妙喜寺居住期间,常外出寻访山寺茶区,同皎然烹茶论诗,作诗谈画,过着悠闲的生活。

不久,陆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在湖州城郊将军山麓(lù)的苕溪旁,盖了一间房子,从此便定居下来。

宝应二年(763年),陆羽又到苏州,随皎然看望了贬谪南巴后北归苏州的刘长卿。刘长卿很会写诗,皎然与他有文字之交。陆羽、皎然和刘长卿,在苏州一起游历了虎丘。在虎丘,陆羽品尝了清润甘甜的观音泉,并题写了“天下第五泉”五个大字。

清明时节,陆羽为弄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的茶叶品质,专程游览了美丽的西子湖,品尝了“龙井茶,虎跑泉”的好茶好水,并记下了当时杭州茶叶的制作过程。

无锡惠山上的泉水无色透明,含矿物质少,水质优良。煮茶后色泽明亮,滋味鲜甘。陆羽品尝后,誉此为“天下第二泉”。此后,“天下第二泉”之名为历代文士名流所公认。当地人为纪念陆羽,在泉上建了一座陆子祠堂。

贞元八年(792年),年届花甲的陆羽又千里迢迢来到湖州的青塘另业,看望好友皎然,重游他往日去过的旧地。除此而外,便是闭门着书,他先后写成了《茶经》、《吴兴历官记》(三卷)和《湖州刺史记》(一卷)等。

贞元二十年(804年)冬天,茶圣陆羽在湖州的青塘别业去世,终年71岁。

陆羽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着《茶经》,吟诗文,为中国的茶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前往妙峰寺陆羽坟前去凭吊他,尊奉他为“茶圣”。

标签: 旧时

更多文章

  • 韦后乱政:神龙殿中毒死唐中宗李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神龙

    嗣圣元年(684)五月二十三日,从均州(今湖北均县)通句房陵(今湖北房县)的乡间大道上,几辆马车在慢慢地行驶。第一辆车上坐着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憔悴,目光呆滞,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无限的忧愁。他就是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称帝以后,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幽禁在皇宫中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来,又被流放到遥远的南方。

  • 唐代中州行政地理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州

    唐代中州包括河南道的大部分、河北道的一小部分、山南道的一小部分、淮南道的一小部分。总括起来有:洛阳(河南府):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置洛州总管府,其年十一月,罢总管府,置陕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置洛州都督府,并于河南府暂置尚书省(权于府置尚书省)。贞观十八年,废都督府。神龙元年,改神都为东都。先

  • 他本是一代明君 晚年却因怕死迷上了炼制丹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本是

    一位无能的昏君,上至误国亡国,下使百姓民不聊生;而一位贤良的明君则上可兴盛国家,下可使黎民百姓耕者有其田。若说起唐太宗李世民,这可是中国帝王史上有名的明君。他有高瞻远瞩的长远目光,亦是文韬武略的文武全才。在他的诸位兄弟中,是真正的佼佼者,当他被兄弟们猜疑嫉妒,百般为难时,他爆发了,展示了自己真正的实

  • 李世民如此能干!为什么李渊不想传位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给他

    看过关于李世民之类的电视剧都知道,李世民续唐高宗李渊之后,开创了大唐盛世!史称:贞观之治,大唐有这样的局面,李世民个人功不可没,也可以看的出他有多能干,能文能武。但是历史有时候和电视剧不一样的,众所周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迫使唐高宗(李世民)传位给

  • 真实的唐朝知识个意淫的强大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意淫

    一说到唐朝,当今中国人就开始自豪,仿佛那是中国最辉煌的年代,那是中国最强盛的时候。实际上,这些只是人们美丽的幻想。评价一个朝代的好坏,就像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一样,要看他大部分的时期的表现。唐朝强盛有几年?唐朝衰败堕落又有多少年?是强盛的时候多还是衰败的时候多?唐朝有多少发明创造?唐朝对中国的贡献有多大

  • 名将李靖曾经有能力夺取李世民的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有能力

    李靖军功卓着。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有能力夺取李世民的天下,但却没有那样的野心。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消灭各路反王后,唐朝的天下并没有太平,北方的突厥在定襄城立杨广的后人杨政

  • 1、 皇帝制度和唐朝概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概说

    唐朝是我国中古时期继隋朝之后的统一皇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它宏大的气势、开放的格局、进取的精神、壮阔的场面,为历朝历代所无法比拟,对周边各国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李渊建立的唐朝,历经21帝(李姓皇帝20个,加上女皇帝武则天共有21帝),他们是:高祖李渊(

  • 李世民11年不让武则天怀孕真相 一马断送恩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恩宠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虽然事业有成,但是婚姻却十分坎坷。武则天14岁入宫,当了11年的才人,这期间,李世民虽然喜欢她佩服她,但武则天始终没有怀孕,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隐情?李世民作为唐代的皇帝,他足够聪明。武则天貌美,入宫时刚14岁,正是美丽可人娇滴滴的时候,被赐号媚娘。但是武媚娘却并不如她的名字那

  • 李世民做了什么把自己的七个儿子都给害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自己的

    《隋唐演义》里面,有个开挂的角色李元霸,这家伙一对大锤秒杀群雄,打得各路反王没脾气。在正史上,李元霸的原型叫李玄霸,他是李渊的儿子。李玄霸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在大业十年,也就是李渊起兵造反前三年,就因为生病死了。李渊称帝后,李玄霸被追封为卫怀王。李玄霸的卫王虽然是被追封的,但是按照礼制,卫国还得建

  • 【唐朝·太平公主】唐朝政坛的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