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 皇帝制度和唐朝概说

1、 皇帝制度和唐朝概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73 更新时间:2024/1/19 14:11:48

唐朝是我国中古时期继隋朝之后的统一皇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它宏大的气势、开放的格局、进取的精神、壮阔的场面,为历朝历代所无法比拟,对周边各国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李渊建立的唐朝,历经21帝(李姓皇帝20个,加上女皇帝武则天共有21帝),他们是:高祖李渊(在位9年)、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高宗李治(在位34年)、高宗皇后武则天(临朝称制6年,改唐为周称帝15年,本书将其列于后妃中)、中宗李显(在位5年)、睿宗李旦(在武后控制下在位6年,复位3年,当太上皇4年)、玄宗李隆基(在位45年,当太上皇6年)、肃宗李亨(在位6年)、代宗李豫(在位17年)、德宗李适(在位26年)、顺宗李诵(在位不足1年)、宪宗李纯(在位15年)、穆宗李恒(在位4年)、敬宗李湛(在位3年)、文宗李昂(在位13年)、武宗李炎(在位6年)、宣宗李忱(在位13年)、懿宗李漼(在14年)、僖宗李儇(在位15年)、昭宗李晔(在位16年)、哀帝李柷(在位3年)。

唐朝皇帝有名讳,在位有年号,死后有庙号,还有谥号。上面李渊、李世民、李治,都是皇帝的姓名;高祖在位用的年号是武德,太宗的年号是贞观,高宗的年号有永徽、显庆、龙朔等;高祖、太宗、高宗,是他们的庙号。高祖的谥号为“大武”,高宗时改谥为“神皇帝”,玄宗时增谥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太宗的谥号为“文”,高宗时改谥号为“文武圣皇帝”,玄宗时增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高宗的谥号为“天皇”,玄宗时改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皇帝的坟茔称陵,高祖的陵墓称“献陵”,太宗的陵墓为“昭陵”,高宗的陵墓为“乾陵”。

唐朝皇帝还有尊号,也叫徽号,它主要是皇帝在世时,由臣下给奉上的美好之词。最先接受尊号的是改唐为周的武则天。她以皇太后临朝称制的垂拱四年(688),得瑞石于洛水,群臣上尊号“圣母神皇”。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称帝,称帝的当年,就接受尊号“圣神皇帝”,以后长寿二年(693)九月加尊号“金轮圣神皇帝”,延载元年(694)五月加尊号“越古金轮圣神皇帝”,二年(695)正月加尊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二月又去“慈氏越古”尊号,九月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接受尊号的先例。其后,唐中宗在神龙元年(705)十一月被上尊号“应天皇帝”,连韦后也尊为“顺天皇后”,景龙元年(707)九月加尊号“应天神龙皇帝”。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十一月上尊号“开元神武皇帝”,到开元二十七年(739)二月又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以后又多次加尊号,字数越来越多,天宝十二年(753)十二月上的尊号多达15字,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给皇帝上尊号,由此延续。

皇帝自称“朕”,这是皇帝专用而他人不能僭用的。唐代个别皇帝对大臣自称其名以为谦称,如太宗初嗣皇帝位,与魏征谈时就自称“世民”。一般皇帝谦称用“寡人”,有时亦用“我”。其他自称有“人主”、“君”、“天子”、“帝”、“人君”等。臣下对皇帝则应称“陛下”、“天子”、“皇帝”、“帝”、“帝王”、“圣”、“圣上”、“圣主”、“圣君”、“圣人”、“圣明主”、“社稷主”、“上”、“君上”、“主”、“主上”、“人主”、“今上”、“人君”、“大家”、“大驾”、“至尊”、“九重”、“乘舆”、“万乘”、“车驾”、“朝廷”、“天颜”等,这些称呼可在不同的场合下用。在皇帝刚死未定谥号时则称“大行皇帝”,以后可以称“先皇”、“先帝”,或称其庙号。

唐朝的皇帝由李渊的子孙世袭,按照传统是皇太子继承皇帝位。一般由皇帝的嫡长子当皇太子,嫡长子即是皇帝嫡妻皇后所生的长子。嫡长子在出生日,或者过一段时间便被立为皇太子,皇太子就是储君。但在唐朝历史上,当皇太子的嫡长子,大多数都没有继承帝位。像唐太宗李世民便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唐高宗李治是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唐中宗李显是高宗的第七个儿子,唐睿宗李旦是中宗的第八个儿子,唐玄宗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个儿子,唐肃宗李亨是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唐穆宗李恒是宪宗的第三个儿子,唐宣宗李忱是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唐文宗李昂是穆宗的第二个儿子,唐武宗李炎是穆宗的第五个儿子,唐僖宗李儇是懿宗的第五个儿子,唐昭宗李晔是懿宗的第七个儿子,唐哀帝李柷是昭宗的第九个儿子。唐朝李氏皇帝20人,除开国皇帝李渊外,继承皇位的19人,嫡长子继承皇帝位的6人,而非嫡长子继承皇帝位的有13人,大大超过由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人数。

皇帝至高无上,其权力臣下无法给以规定,所以只能从皇帝的实际活动和对官员职权的规定中,认识皇帝权力的大概范围。大致讲皇帝的权力表现在言和行两个方面:言,主要指皇帝发布的诏令;行,是皇帝的行为活动。

关于“言”,《大唐六典》卷9《中书省》记:“凡王言之制有七”,即“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旨”、“敕牒”。皇帝的诏制就是册、制、敕。“制书”,本是“诏书”,因与武则天名讳“曌”同音而改称“制书”。皇帝通过这七种诏旨来行使权力:立皇后、妃子,立皇太子,封王、公主,任免将相大臣,宣布政令,改革制度,奖罚臣下,调兵,动用库物,赦宥,慰劳臣下,……凡国家、宫廷内外大事,皇帝通过诏旨实行管理,行使皇帝权力。

标签: 概说

更多文章

  • 李世民11年不让武则天怀孕真相 一马断送恩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恩宠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虽然事业有成,但是婚姻却十分坎坷。武则天14岁入宫,当了11年的才人,这期间,李世民虽然喜欢她佩服她,但武则天始终没有怀孕,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隐情?李世民作为唐代的皇帝,他足够聪明。武则天貌美,入宫时刚14岁,正是美丽可人娇滴滴的时候,被赐号媚娘。但是武媚娘却并不如她的名字那

  • 李世民做了什么把自己的七个儿子都给害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自己的

    《隋唐演义》里面,有个开挂的角色李元霸,这家伙一对大锤秒杀群雄,打得各路反王没脾气。在正史上,李元霸的原型叫李玄霸,他是李渊的儿子。李玄霸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在大业十年,也就是李渊起兵造反前三年,就因为生病死了。李渊称帝后,李玄霸被追封为卫怀王。李玄霸的卫王虽然是被追封的,但是按照礼制,卫国还得建

  • 【唐朝·太平公主】唐朝政坛的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就常

  • 为什么李世民偏爱徐惠,却不喜欢同样的武则天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却不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在嫁给唐高宗李治之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照理来说武则天容貌艳丽(否则李治也不会看上她),活泼年轻,从14岁到26岁武则天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李世民,可她不但没有让李世民念念不忘,进宫十二年甚至连品级都没有晋升过。徐惠年纪和武则天相仿,进宫时也和武则天一样同为才人,正五品级,同样

  • 李世民为什么没杀武则天?她竟做了替死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替死鬼

    在龙凤呈祥的年代,尤其是中国更看重男权主义,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都是男人主宰社会,女人只有顺从。在这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武则天应该是顺从的,为何李世民还要杀武则天呢?原因可能就是武则天不甘于服从于男人,所以她却打破了龙主凤从这一亘古不变的思想,成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把男人踩在了脚下。话说武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喜欢美艳无双的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不喜欢

    或许谁也不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后宫的才人武媚娘,最后竟然会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听闻年轻武氏女有才貌,于是招其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故后称其为“武媚娘”,可见武则天的容貌应该是极佳的。可惜好景不长,武则天并不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在宫中

  • 能文 能武 能淫乱 唐朝历史上的4个别致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

    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

  • 最牛姐弟恋:李世民竟娶比自己大15岁的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但是在中国古代很少有男的娶比自己年长的女的。那为何一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要特立独行,进行了一场姐弟恋,这个女人到底有何魅力让李世民为之倾倒。下面讲述这位侍奉过六代君王女人的一生。传奇般的出生萧美娘天生丽质,可谓是一个人间尤物,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的美丽,年近五旬的她竟然让李世

  • 第二节 贪图享乐,好大喜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好大喜功

    早在开元之初,玄宗在倡导节俭、禁止奢侈的同时,已经流露出了追逐豪华的倾向。先天二年(713年)正月,玄宗即位不久,就与太上皇一道,在长安城大合伎乐,观看彩灯,夜以继日,长达月余,在严挺之的进谏批评下,方才罢休。太平公主之乱端倪初见即被平定,玄宗在承天门楼宴请王公百僚时,别出心裁,下令左右随从在楼上洒

  • 那些曾让唐太宗落泪的大臣,他对杜如晦最好,对高士廉最真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他对

    贞观之治可以说这是唐太宗与群臣共同努力得来的结果,在此期间,唐太宗感情的投入起到了很大作用。唐太宗是个很重感情的人,特别对身边的近臣表现得更加突出,很多大臣在去世的时候,唐太宗都十分伤感。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去世。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也是长孙皇后兄妹俩的实际抚养人,又是和唐太宗一起并肩走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