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帝国是超越秦汉的强盛王朝

隋唐帝国是超越秦汉的强盛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624 更新时间:2023/12/4 22:32:47

在魏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分裂状态中,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在极其纷扰的冲突中,各民族相互交融,隋唐帝国的形成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的产物,隋唐帝国建立后,各民族在大一统的疆域内融合的程度进一步加深隋唐时的汉人既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简单延续,也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所产生的新的民族共同体。这个民族共同体在隋唐朝近三百年中,又继续不断地与域外、周边的胡人,以及来唐的外国人融为一体,不断汲取新鲜血液,因而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与接纳。这是隋唐文明繁荣的种族基础

隋唐帝国是超越秦汉的强盛王朝,造成这一强盛局面有着深刻的生产关系根源,这个根源就是东汉以来豪宗强族势力的彻底衰落,当豪宗强族势力盛行时,从事生产的农民被迫依附他们,成为他们的私家佃农,私家佃农受到的压迫十分沉重,有的连人身自由也没有,生产的积极性极端低下隋唐时期,国家继续推行打击豪宗强族势力的均田制,向农民授田,实行比豪宗强族更低的租税制,私家佃农于是纷纷摆脱豪宗强族的控制,他们接受政府的授田,向政府交纳租税,变成了国家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创造的社会财富大大增加,奠定了隋唐社会全面繁盛的物质基础

在制度建设方面,隋唐时期也有重大建树,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建立秦汉的中央行政机构为三公九卿制。三公中的丞相,协助天子处理万机,可以开府设官,权力很大,往往给皇权造成极大的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篡夺皇位之前,常自命或迫使皇帝任命为丞相,丞相几乎成了权臣篡位的信号。为了防止皇权的旁落,隋文帝总结了秦汉魏晋南北朝以来官僚机构的优点,在中央设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大体说来,尚书省负责国家日常政务的贯彻执行;中书省(或称内史省)是皇帝执政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三省共掌机密,共议国政。中书省协助皇帝起草、发布诏令,签署大臣的奏章,然后交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可对皇帝的诏令提出意见,也可驳回大臣的奏章。这种政令复议机构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帝以个人意志代替政令、法律的行为,并有效地避免了最高决策机构的的误。三省长官同为宰相,职责明确且互相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皇帝专制下的多头宰相集体议政的制度正式形成。这种制度加强了皇权,维护了中央政权内部的稳定。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它对以后的统治体制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六部制,一直沿用到清末。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到唐朝时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它的推行为地主阶级各个阶层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扩大了统治基础,同时也有利于选拔更多的人才,它对于巩固中央集权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制度,自隋首创,历唐、宋至明清,施行了1300多年。

隋唐的昌盛不是历史的偶然,它的历史地位,也不是一两个人奠定的,它的顿挫与辉煌,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吾当夸三皇,超五帝,下视商周,使万世不可及――隋炀帝

自东汉末年(公元190年)以来一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在长达近400年当中,中国一直处在分裂状态中(其间只有西晋不到40年的短暂统一)。一些少数民族如氏、羌、鲜卑、匈奴、羯等族在北方海河、黄河流域建立了各式各样的政权。

在欧洲历史的发展中,也出现了相似的一幕,当时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大量的蛮族进入西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的境内形成了许多民族政权,结果欧洲是多国林立

而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却如此不同,在极其纷攘混乱的局势中,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倾慕汉文化,他们使用汉字,学习汉族的经典,以实现国家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政治追求。公元439年,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但好景不长,由于政治的腐败和对人民剥削的日益加重,终于爆发了六镇起义和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起义,北魏政权垮掉了。在起义中崛起的高欢宇文泰两个军事集团,将北魏分割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政权的皇帝都是北魏皇室的后裔,但他们都是傀儡,实际掌权的是高欢和宇文泰。后来,高氏和宇文氏干脆踢开了傀儡,自己做皇帝,建立了北齐、北周。北周于公元577年来灭掉了北齐,再度统一了北方。实现中国南北统一的隋政权就脱胎于北周。

隋朝从581年隋文帝建国到618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杀,统治时间仅维持了38年,如果从589年灭隋统一全国算起,则统治时间更短,只有30年。隋朝虽短,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上承先后的重要朝代,在继承北周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上,隋朝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过去数百年分裂割据的状态,开创了全国再统一的新局面。它将大一统的观念再一次深深地烙入人们的心中。隋代以后,中国虽然有过分裂的历史时期,但再也没有出现过近400年的分裂岁月。隋代的统一是建立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的,它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唐代拉开了序幕。

标签: 王朝

更多文章

  • 揭秘隋末群雄薛举反唐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群雄

    薛举,隋朝末年群雄之一,祖籍在河东汾阴,后来跟随父亲薛汪搬迁至兰州金城,位于现今甘肃兰州。薛举此人相貌魁梧,骁勇善战,家族兴旺,钱财千万,因为培养其结交豪杰的性情,在北方地区极有名气。薛举画像薛仁杲父子初起事时,赈济放粮,多少还有点民众观念,但当大批百姓追随起事后,私欲膨胀,只顾自已称王称帝,甚至变

  • 曼陀作恶多端,但她至死都为般若守住了一个秘密,伽罗远比不上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作恶多端

    般若生前,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子,因为宇文护伤害了伽罗,所以她选择了宇文毓,为了救被困牢中的伽罗,般若委身宇文护,生下了丽华,为了伽罗这个妹妹,般若付出了许多,所以最后伽罗帮着抚养丽华也是理所应当。曼陀虽然身为二姐,但却出身卑微,她羡慕长姐,也羡慕伽罗,在三姐妹中,般若是最疼爱伽罗的,但是并不代表她不

  • 隋唐刘武周打败无数将领最后败在谁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唐

    刘武周是在马邑称帝的。那个时候,他刚刚迎来了自己沙场生涯的第一个胜利—攻克了汾阳宫。他还把宫里面的美女献给了突厥可汗,用行动表示自己对突厥的忠心。然后他又占领了定襄郡,大大增加了疆域。扫荡完后,刘武周就返回了马邑。刘武周画像(网络图)高兴的突厥可汗不仅赐下了定杨可汗的称号,还赏赐了用狼头作标志的大旗

  • 鱼俱罗是因为皇帝猜忌而被当众斩首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是因为

    鱼俱罗杀李元霸是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这部小说叫兴唐传。大将军鱼俱罗不满隋朝皇帝的荒淫,隐居避世。后来李元霸杀死了鱼俱罗的大徒弟,在小徒弟的挑唆下,年迈的他决定出山。两人在潼关对阵。两人在打架的时候,鱼俱罗经验丰富,知道李元霸力气大就想用灵巧取胜。鱼俱罗率先出手,李元霸急忙用左手的锤去扣他的刀,后者把刀

  • 皇室女义成公主:被迫嫁给四代可汗的悲惨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可汗

    义成公主是中国隋朝的室女,其名字在是书上并无记载,只知道在开皇十九年即公元599年的时候,和亲突厥的前任公主安义公主去世,所以当朝的统治者隋文帝便将这位室女以义成公主的名义将她嫁给启明可汗。隋朝义成公主义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因为突厥的风俗和中原并不一样,在启明可汗死后,义成公主又嫁给启明可汗的

  • 独孤天下大结局:伽罗意外得知杨坚出轨,后请求杨坚废后,最终因病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独孤

    《独孤天下》即将迎来大结局,先前宇文邕为了自己江山稳固,后设宴杀死了太师宇文护。接着废帝突然暴毙,杨坚独掌大权,之后就萌生了篡位当皇帝的想法,后终成隋朝开国皇帝。有次杨坚气冲冲的来找伽罗问罪,伽罗的语气似乎是对他很不满。原来杨坚看上了一个宫女,随后便和她春风一度,但没成想还是被伽罗知道了。听到这消息

  • 第五节 攻灭高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有了伊吾与鄯善,西域的大门已经为唐朝所敞开,如何控制整个西域也已经放上了唐王朝的议程表。经营西域对于唐王朝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内部来说,控制了西域既可张扬国威,又保证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就对外来说,控制了西域就可以牵制和削弱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并进而保障河西、陇右的安全,防止南、北两个方向游

  • 裴仁基简介 隋朝时期着名的大将军裴仁基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朝

    裴仁基,字德本,骁勇善战,精于骑马射箭,生年不详,卒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是隋末一名大将,后被王世充杀害。他的儿子裴行俨、裴行俭也是名将。裴仁基(?-619年),字德本。隋朝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隋文帝开皇初年为亲卫,后来从军参加灭南陈和攻打吐谷浑、靺鞨的战争。

  • 第三节 夜袭阴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阴山

    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励精图治,那边的突厥颉利可汗也没闲着,他也在谋求一种使国力更上一层楼的办法,可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虽然拥有强悍的武力,但是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注定创造不出一个与自身相适应的优秀制度,因此向有着成熟制度的民族借鉴就是一条最为简单的方法,而突厥附近有着最为成熟制度的国家便是唐朝,颉利可汗想

  • 颜杲卿骂贼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在安禄山带叛军南下危急的时刻,首先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颜杲卿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颜杲卿就准备反抗。叛军到了藁城(在今河北省,藁音ɡǎo)的时候,颜杲卿已经招募了一千多名壮士。他知道自己力量不够,不能跟安禄山硬拼,就跟手下的官员袁履谦向叛军假投降。安禄山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