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六节 勤农兴业,各业并举

第六节 勤农兴业,各业并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74 更新时间:2024/1/7 9:59:58

元朝初创时期,就比较重视农业的发展。忽必烈即位以后,即开始改变了以往蒙古统治者对农业轻视的态度,而在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忽必烈下令保护农田。忽必烈曾屡戒蒙古贵族及蒙古军不得因打猪践踏农田,不得侵占农田作为牧场,强调要“使百姓安业力农”。

1260年,忽必烈即位不久,就设立了十路宣抚司,命令十路宣抚司注意农业的丰歉,并挑选通晓农业生产知识的人当劝农官,掌握旱涝虫情,领导督促农业生产。1261年,忽必烈又设立了劝农司,令汉人姚枢为大司农,以崔斌等八人为劝农使,分头到各地去考察农业的生产情况,招集流民散勇,返回家乡,从事农桑。

1270年,又设立司农司,专掌农桑水利。同年又改司农司为大司农司。至元七年(1270年)十一月,忽必烈下诏改劝农司为大司农司,增加官员,到全国各地巡视慰问经过战争灾难的地区。命御史中丞孛罗兼劝农卿。丞相安童认为,孛罗是朝内重臣,兼大司农卿,有些大材小用。就上书给忽必烈,认为孛罗不合适。

忽必烈看了安童的奏折后,说:“管理农桑水利,这事非同小可!国家以人民为本,人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我深感农业丰歉对治国安邦至关重要。只有派重臣管理,才能引起朝野上下的重视,不至于轻农桑、缀耕织,造成国穷民困!我是经过仔细考虑,才决定让孛罗总领大司农司的!”安童听了,心悦诚服。大司农司主要管理农桑水利事宜,并考察地方官的勤惰,申报提升在农业管理上有成绩的地方官,处治那些荒废农桑的官吏。

大司农司成立后,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忽必烈下诏书,专门组织人力,编写了一部适合当时农业生产的书籍《农桑辑要》。这部书成于1273年,是从古代农书中选择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再加上当时一些有成效的农桑种植经验编纂而成的。这本书对指导当时农业的生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288年,又于江南设立行大司农司及营田司,大力提倡耕垦。这些机构在元初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成立村社。先是北方民间有“锄社”的互助组织,“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间有病患之家,共力锄之,故无荒秽,岁皆丰熟”。1270年,元朝政府又下令在北方汉地立社,凡五十家立一社,择高年晓农事者一人为社长。社长的职责是督促农民及时耕作、开垦荒田、修治河渠、经营副业等。凡种田者必立一牌于田侧,上书某社某人,以便社长随时稽查。这种村社制度以后遍行南北各地,在组织督导生产上起了积极的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上述种种措施,再加上人民努力耕织,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元世祖忽必烈时,北方的农业生产便日益恢复,“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元朝建立后,在各行省大兴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据1308年的统计,全国屯田有一百二十余所,垦田面积约在二十万顷以上。又元初在中央设都水监,在各地设河渠司,专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大致前代的水利工程,在元朝都陆续得到了修复。如陕西三白渠工程得到修复,到元朝后期仍可灌田七万余顷。浙江捍海塘工程得到修复,使大量农田免于水患。在元代,江南地区已普遍种植棉花,而且棉花产量不断提高。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又规定江南夏税折征木棉、布绢等物。这些都说明江南植棉业的发达。后来,江南的植棉技术逐渐传到北方,棉花已在全国广泛种植了。由于棉花广为种植,所以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及王祯《农书》都专门写了植棉的方法。

元朝政府掌握的入口数字不断增长。蒙古灭金得中原州郡后,太宗七年(1235年),下诏登记民户,凡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有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宪宗二年(1252年),又登记民户,增户三十余万。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又登记民户,增户三十余万。元朝灭宋统一全国后,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又登记民户,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零八百有余,于是南北方民户总书于册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零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在此数之内。历代封建经济达到繁荣时期,封建政府就能掌握到五六千万入口之数,元朝政府掌握入口五千八百余万,说明元代农业已有相当的恢复和发展。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水利建设也就引起了忽必烈的重视。

1261年,忽必烈就命令杨瑞,招募民工,督领开渠治河,从太行山下沁口古迹盘,开凿分水渠口,引沁水东流,经古朱沟流入黄河。这条大水渠可灌既济源、河内冷河南沁阳、河阳(今河南孟县)、温县、武陟等五县土地三千多顷。因收益比较广,所以就叫广济渠。1262年,忽必烈急切需要懂水利的专家,张文谦就向忽必烈推荐了郭守敬。一天,忽必烈从大都往上都去。经过积水潭,看到运河中大小船只来往不断,运输繁忙,非常高兴,就把这段运河叫通惠渠。郭守敬是河北省邢台人。他的祖父郭荣是位精通数学和水利的人,对少年时代的郭守敬影响很大。郭守敬十几岁时,就跟他爷爷的好朋友刘秉忠学习。刘秉忠通晓天文地理,精于术数,是当时很有名的学者。他与张文谦都很受忽必烈的重用。

忽必烈召见了郭守敬,询问水利方面的问题。郭守敬提出了兴修水利当时应急待解决的六件事,很得忽必烈的赏识,命他提举诸路河渠。后来,又加授银符、任命为副河渠使。至元二年(1264年),郭守敬随张文谦到西夏(今甘肃宁夏县)视察水利,修复了唐来渠和议延渠。第二年,忽必烈就任命他为都水少监,使他专心致力于水利建设。

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为了解决运输灌溉问题,下令修通隋炀帝刚开凿的大运河。首先开通了从潮水到波水一段。接着,又修通了自东昌路须城县的安山,经过寿张县到临清进入御河的一段,这段叫通会河。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都水监郭守敬建议开通从昌平县白浮村开始,穿过大都,东至通州,与白河沟通的工程。郭守敬还画出了详尽的施工图。

忽必烈看后,异常高兴地。至元三十年(1293年),这段工程竣工。至此,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沟通了。一天,忽必烈从大都往上都去。经过积水潭,见运河中大小船只来往不断,运输繁忙,非常高兴,就把这段运河叫通惠渠。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率领元朝大军灭了南宋的张弘范是谁?是不是汉族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族人

    1279年3月19日,随着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赵昺奋身跃入冰冷的大海,享国153年的南宋王朝宣告覆灭。南宋的覆灭,有元朝大将张弘范的一份功劳。正是他持续不断地追击,先后击败了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并在崖山海战中给了南宋王朝最后的致命一击。这时候,张弘范年仅41岁,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崖

  • 作战经过——征花刺子模诸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花刺子模

    一、西征之序幕先是成吉思汗灭乃蛮时(公元1204年),乃蛮太阳汗之子屈出律西走,投奔西辽。是时西辽君主直鲁古(西辽始租耶律大石之孙),在位已三十年,见屈出律父死国亡,怜之,优予款待,并将女儿妻之。直鲁古年老,好游乐,不理政事,加以畏吾儿、哈剌鲁等国,相继叛离,国事日非。屈出律乃乘机招集乃蛮旧部,树立

  • 蒙古侵金之战战后之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蒙古

    宋嘉定十年,即成吉思汗十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春,木华黎立下“平定辽西,重定辽东之功”乃还漠北,觐成吉思汗于土拉河上,秋8月,成吉思汗诏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先是木华黎在金人境内,金人威呼之为国王,成吉思汗闻知,曰:“此嘉兆也”!至是遂封木

  • 历史上第一位外国太监,元顺帝为什么这么宠幸朴不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监

    说起朴不花,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是十分出名的,为什么朴不花会这么出名呢?因为朴不花竟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国太监,没错,朴不花其实是韩国人,但是却成为了与元顺帝最为宠幸的一名太监。据说朴不花还与皇后通奸,真是荒唐至极,最后竟然还搞垮了元朝。一、历史上第一位外国太监朴不花关于太监的起源,中国早在殷商就已

  • 揭秘元朝阿合马辅佐三朝皇帝是后世谣传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谣传

    阿合马凭借其出色的理财能力和手段使元代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稳定了财政收支的平衡,因此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最后他因自身贪污敛财等恶行被人合谋刺杀,后又被忽必烈下令斩尸。从中可以看出,阿合马并没有传言中那般辅佐三朝皇帝,他活着时只辅佐了元世祖忽必烈一个皇帝。阿合马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曾担任

  • 元太宗窝阔台登基:有为之君因好酒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而死

    窝阔台元太宗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名字的意思是“上升”。在成吉思汗众多的儿子中,他以庄严、聪明、能干、善断、谨慎、坚定、老成持重、宽宏大量和公正着称。另一方面,他也爱好娱乐和饮酒,成吉思汗为此而责备过他。正因为作父亲的知道儿子们各有所长,因此成吉思汗在传授汗(可汗

  • 四、“大哉,乾元”——元朝的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朝

    蒙古军进入中原之初,实行残酷的屠杀政策。凡凭城抵抗的人,城破之日,除工匠外,不问男女老幼贫富顺逆,一律屠杀。被掳掠或投降的人,则被大批迁往漠北,能幸运地存活下来的人也是十无二三。在蒙古铁蹄的蹂躏下,金人统治的中原人口锐减。在1207年,蒙古人进入中原前,金全国有人户768余万户,而到蒙古大汗窝阔台统

  • 成吉思汗弟弟合撒儿到底有多厉害?他力大无穷,比三头牛还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吉思汗

    要说蒙古帝国的一号人物,那么毋庸置疑肯定是铁木真,但如果说这个帝国的二号人物,想必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个二号人物便是铁木真的亲弟弟合撒儿,可以说蒙古帝国的建立,没有合撒儿是万万不行的。先来说说合撒儿,他真名叫做孛儿只斤拙赤,合撒儿则是他的称呼,在世界通史中意为猛兽的意思,单从称呼上看足以见得合撒儿的

  • 贵由继承帝位:为什么只作了三年皇帝便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帝位

    当元太宗窝阔台撒手尘寰之时,他的长子贵由正跟随拔都远征俄罗斯和欧洲,山川绵邈,一时难归。神器无主,人心不定,权力欲极强的脱列哥那皇后未与宗王大臣们商议,便把政权攫取到了自己手中。她自知女主临朝,必遭反对,便用大量财帛馈赠各支宗王和文武大臣,使他们乖乖听自己摆布。宰相镇海曾与她有过龃龉,但她刚刚上台,

  •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传: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故事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八达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公元1285年~公元1320年)在位时间:公元1311年~公元1320年曾用年号:皇庆、延佑谥号:圣文钦孝皇帝庙号:仁宗安葬地:起荤谷公元1307年,元成宗铁穆儿病死,海山即位,是为元武宗。海山为了感谢为在争夺皇位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便将他立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