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妃嫔殉葬之谜:明代公开推行殉葬制度是历史的倒退

明代妃嫔殉葬之谜:明代公开推行殉葬制度是历史的倒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195 更新时间:2023/12/21 16:14:12

明代在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倒退就是公然复活了残酷的殉葬制度,先后有五代皇帝死后都逼迫侍寝的宫妃殉葬。直到明英宗时才明令废除宫妃殉葬,因而受到了后世的称赞。

殉葬是一种古老的风俗。古人迷信,认为人死后还会同生前一样生活,因而人死后,将其生前用过的物品一同从葬。在原始社会时,人们还只是将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工具、武器、日用品等与死者埋在一起,但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视妻妾、奴隶等为私有物品,于是便将自己的妻妾、亲信以及大量奴隶一同陪葬,甚至残酷地将奴隶活活杀死来祭祀死人,以便供其在阴间继续奴役。商周时代,人殉人祭非常盛行,人殉就是用活人殉葬,人祭就是将活人杀死用以祭祀死者。

春秋战国时期殉葬的事情也不乏见。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时,竟用了170多人殉葬,除了奴隶外,还有远近闻名的秦国“三良”:奄息、仲行和针虎。秦国百姓为之哀恸,于是作《黄鸟》诗哀悼他们,《诗经・秦风》就收录了这首诗。由于殉葬的做法实在太不人道了,有良心的人对之无不痛恨、抨击,孟子曾经引用孔子的话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见《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咒骂奴隶主和封建君王是“断子绝孙”之辈。荀子也毫不客气地斥责殉葬制度:“杀生而送死者谓之贼!”到了西汉中期以后,尽管私下还不时出现“奴仆殉主、妻妾殉夫”的事例,但殉葬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已经基本被废除。

然而,令人发指的是,这种起源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恶俗,到了明代居然又死灰复燃,明代皇室甚至公开推行殉葬制度。所以说,明代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黑暗、最腐败、最荒淫无道的时期。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起,重开以妃嫔、宫女为死去皇帝殉葬的制度。据明人吕毖所撰《明朝小史》记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为他殉葬的伺寝妃嫔共有40人,全部葬于南京的明孝陵,其中只有两人先于明太祖病故,其余38人都是被勒令殉葬的。朱元璋本人出身寒微,因穷苦而出家当过和尚,后来率领下层民众起义才登上皇位,却明目张胆地复活殉葬制度,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从中也可以看到,下层阶级的农民意识有时候是非常愚昧、非常反动的。他的第四个儿子永乐皇帝朱棣也效仿老子,死后用了16名妃嫔(一说三十多名)殉葬。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亦步亦趋,死后其献陵中也有5名宫妃陪葬。仁宗的儿子宣宗朱瞻基仍然子蹈父辙,在他的景陵中,共有10名宫妃被迫“殉节从葬”。宣宗的次子朱祁钰在“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人俘去后即位为代宗(史称景帝),后英宗返回通过“夺门之变”复位,他被降为�王,但死时仍用数名宫妃为其殉葬。还有的明朝皇帝变相地逼迫妃嫔为其殉葬,如末代皇帝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晨,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杀入紫禁城内城,崇祯帝下诏命,后宫众妃嫔统统自缢,随后他自己也吊死在煤山(今景山),据说是为了不让后妃们遭受起义军的凌辱。

明代妃嫔殉葬大都采用缢死,其状很惨。朝鲜的《李朝实录》记述了明成祖(即永乐皇帝)死时,宫中妃嫔被强令殉葬的情形。殉葬人被处死的当日,先在庭中饱餐一顿,因为饥饿之魂是不受欢迎的。席间还有人致辞劝酒,当然都是些赞颂她们“烈举”的假话虚话。宴散后,被领至一室内,主持此事的嗣皇帝明仁宗走过来,与她们诀别,堂上早已准备好了就死的道具,殉葬者顿时哭声惨绝,但已是身不由己,除了乖乖就范之外,别无生路。这时宦官逼迫她们登上小木床,眼前荡着从梁上垂下来的绳索,妃嫔们将头伸入绳套中,宦官在后面撤走小床,妃嫔们便挣扎着气绝而亡。殉葬者中有两名朝鲜进贡的美女韩氏和崔氏,韩氏曾在仁宗与她们诀别时哀求让其回国服侍老母,但遭到断然拒绝。此刻,韩氏对乳母说了句:“娘,我去了!”话还未说完,脚下的小床已被宦官撤走,一命呜呼了。

为明宣宗殉葬的宫妃中,有一名宫妃名叫郭爱,进宫不到一月,宣宗就病死,她也被迫成为殉葬人。临死前她写下一首绝命辞,含血泣泪痛诉这惨无人道的制度:“修短有数兮,不可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啊。还有个别被逼迫生殉(即活着被埋葬)的宫妃,则不惜花巨资买通营墓人,让其暗中留下活命通路,等墓封人去之后,再偷偷逃出陵墓,但这样活着逃出来的妃嫔没有几个。

明代的殉葬制实行了五朝,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才被废止。英宗临终前,命太监牛玉执笔记录下口述遗嘱四条,其中第二条是“勿以嫔御殉葬”。当草拟的遗诏交到文臣手中润色时,大学士李贤等人阅后激动而叹:停止殉葬,真是件大好事,垂名千古!《明史・英宗本纪》赞道:废除宫妃殉葬,“此等盛事可法后事者矣”。尽管英宗一生中污点不少,如宠信和任用宦官王振,导致明朝中期宦祸兴起等,但在他复位改元之后,还是做了一些比较清明的变革,尤其是废止宫妃殉葬这一举措,使得明朝皇帝以活人殉葬的残酷制度得以结束,因而受到了后人的称赞。英宗之后,历代明朝皇帝也都一一遵循,再没有人殉葬了。

清人入关前也有殉葬的习俗,后来康熙在位时,御史朱斐上疏称“好生恶死,人之常情,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建议彻底废除殉葬恶俗。康熙帝采纳他的意见,于康熙十二年(1673)发布禁令,明令禁止八旗贵族以奴仆殉葬,清皇室率先做到了废除殉葬。从康熙起,再也没有出现殉葬现象,这一残酷的习俗终于被彻底革除了。

标签: 之谜妃嫔明代

更多文章

  • 明穆宗朱载垕传:朱载垕大事记以及生平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事记,故事,生平

    穆宗朱载垕(公元1537年~公元1572年)在位时间:公元1567年~公元1572年曾用年号:隆庆谥号:无庙号:穆宗安葬地:不详公元1537年,明世宗的第三子朱载垕出生。公元1567年,明世宗病死,朱载垕即位,是为明穆宗。公元1570年,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向明朝称臣。公元1572年,明穆宗去世,世宗

  • 辽东遗恨:熊廷弼王化贞时期有机会灭掉后金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有机会,辽东,遗恨

    萨尔浒之后,王化贞熊廷弼时期,大明还是有机会剿灭后金的。至少在战略上有很大的胜算!然而最后华夏九州还是被后金占领,可悲自明金交战以来,明朝先是抚顺、清河失陷,中经萨尔浒之战,大明由攻转防御。此时后金已经占据辽东大部分土地,而辽东难民四处逃散,逃散路线大致分三条1渡过辽和向西2渡过渤海入山东3渡过鸭绿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祁镇、朱祁钰篇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汉族,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汉族,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文字版:《明朝那些事儿》之朱祁镇、朱祁钰篇第01讲点击朗

  • 三、张居正辅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居正

    明穆宗临终前,把自己年幼的儿子朱翊钧托付给高拱,张居正等几位大臣,希望他们好好辅佐朝政,教导小皇帝他大成人。其中最得明穆宗信赖的就是张居正。张居正原籍湖北江陵。自幼聪明伶俐,而且勤奋好学,是乡里远近闻名的神童。22岁时就高中进士。他在当走上仕途之后,他更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能力,处理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十分

  • 第五讲 党争式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党争式

    明朝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色,就是“内耗”。这种内耗,不但表现在皇帝把治理国家的精力放在个人的享乐和私人情绪上,而且表现在朝臣内部旷日持久的党争方面。可以说,明朝的大臣,保持着一种“党争式生存”的状态。不磊落的“高尚者”历代的党争,基

  • 朱元璋对商业活动的第二个方面的有利政策是适度地征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有利,朱元璋,第二个

    朱元璋对商业活动的第二个方面的有利政策是适度地征税,反对重税。这主要表现如下:第一,规定商税为三十税一,超过者以违令罪处置。洪武开国后,朱元璋对于宋元以来繁琐的关市之征做了整顿,规定商税为“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还有“农具、书籍及他不鬻于市者”也

  • 张岱文学方面己独到的理解是受到家庭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家庭,方面,独到

    张岱生于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五年,逝于清朝康熙十八年,享年八十二岁。张岱作品张岱是浙江绍兴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张岱家在当地的名声威望很高。张岱家境优渥,衣食无忧。除此之外,张岱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辈和祖父辈都是读书人。在张岱很小的时候,便受到家庭的影响,在文学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张岱着有《陶庵

  • 蒋英、刘震发动的处州苗军之乱——1362.2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之乱,刘震,蒋英

    叛乱事件的主谋是当时金华苗军元帅蒋英、刘震、李福等人。说起这几个人,读者朋友可能觉得很熟悉,好像前面讲过。对,他们就是当年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邀请到杭州去担当军事防卫工作的苗军统帅杨完者的部下。因为杨完者被达识帖睦迩、张士诚合谋搞掉了,这些苗军丧家之狗一时恐慌,就投靠了朱元璋,在大将胡大海帐下听

  • 明朝抗倭海防建设(1)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海防

    明朝的海防建设,是随着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骚扰的日益频繁而逐渐突出的。在200年的抗倭斗争中,倭寇几乎侵犯了中国沿海的每一个地区。当然,受害最严重的地区便是江浙和福建、广东沿海,这里是明朝抗倭斗争的主要战区。嘉靖三十九年(1566年)之前,倭寇主要侵扰江浙一带,嘉靖三十九年(1566年)之后,倭寇

  • 朱元璋是怎样打败张士诚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士诚,是怎样,朱元璋

    十月十四即大军出发前三天,朱元璋下达讨伐张士诚令:“王者征伐,应天顺人,所以平祸乱而安生民也!张士诚假元之命,叛服不常,天将假手于我,是用行师以致天讨。况士诚启衅多端,袭我安丰,寇我诸全,连兵构祸,罪不可逭。今命大军致讨,止于罪首!在彼军民,无恐无畏,毋妄逃窜,毋废农业!已敕(告诫)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