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七章 大明宣德炉

第七章 大明宣德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8 更新时间:2024/1/9 8:39:16

宣德炉是用暹逻国(泰国)进贡的“风磨铜”,另外加金、银、锡、宝石等30多种原料,宣德炉配料严格,冶炼尤精,一般须经过六至十二炼。

宣德皇帝在位十年,在第三年(1428年)铸造了一次铜炉,历时3年。工匠们按照宫中秘藏的宋代《宣和博古图》和《考古图》以及柴、汝、官、钧、哥、定各大名窑的器皿中款式典雅者设计而成。3年内在宫中铸造了5000多座。

宣德铜炉款式典雅精美,大多在宫中使用,只有一小部分赏赐给皇亲国戚或者有名望的文武大臣及全国着名的各大寺院、宗祠、庙宇。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宣德炉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珠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宣德炉内放香料熏烧,发热后用用布盘磨(即轻轻擦拭,不是用力擦磨),可迸发出赏心悦目之光色,愈烧愈盘而光色愈美,可谓宝光四溢。宣德炉自明以来就被推为珍宝,历朝仿铸,真品可遇而不可求。

明宣宗朱瞻基励精图治,在内阁首辅杨士奇等一批大臣的辅佐下,推行巩固中央集权,改革吏治,发展经济与民生息的政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况钟治理苏州,依法惩办贪官暴吏,为民请命,削减重赋,冒着杀头危险拒征蟋蟀,改造圩田,改革漕运,弹劾御使……最后,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十里苏堤一片雪白。

细品文化

感悟千年智慧

说到明初仁宣朝着名清官况钟,人们就会想到清代剧作家朱素臣的名剧《十五贯》。况钟只是明朝无数官员中的一个正四品的苏州知府,但是《明实录》中有他的记载,《明史》中有他的传记,而他的事迹更是散见于当时的各种笔记杂谈。由此可见,况钟在明朝有很大的影响。《十五贯》根据传奇《双熊梦》改编,情节大致是:有一对姓熊的兄弟,家境贫寒,兄友兰为船工,弟友蕙在家读书。因家中鼠患厉害,弟弟在饼中投药灭鼠,老鼠却将饼衔到邻居家,又将邻居家的金环衔来熊家。友蕙正愁无米下锅,即用金环去换米,邻居却因吃饼中毒而死。衙门以金环为证,认定熊友蕙与邻居童养媳侯三姑有奸情,故合谋杀其夫,要将二人问斩。熊友兰闻讯,戏曲《况钟审娄阿鼠》立刻借十五贯钱前去营救。有一屠户尤葫芦也借钱十五贯回家,养女苏戍娟问哪来的钱,尤葫芦戏说是她的卖身钱。苏戍娟惊惧之余,逃出家门,偶遇熊友兰,结伴而行。不巧,窃贼娄阿鼠潜入尤家,杀了尤葫芦,偷走十五贯钱。案发后,问官以友兰所带的十五贯钱为证,断定是熊、苏二人杀人盗钱而私奔,也问死罪。苏州府知府况钟奉命监斩,临刑四人均高呼冤枉。况钟觉得有疑窦,临时决定停斩。后况钟亲自勘察现场,在鼠穴中发现面饼。又微服查访,抓住真凶娄阿鼠。四人的冤情得以大白,均告无罪,最后还成全了两对好姻缘。

朱素臣版《十五贯》中况钟具有“君轻民贵”的思想,所以当犯人在刑场赴冤时他能发现疑点,但过问案情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况且已经三审定案,能否昭雪很成问题,所以他不免犹豫,但看着犯人的冤苦,他又觉得不可草率判斩,“这只笔,千斤重,一落下,丧二命!既然知,冤情在,就应该,判断明。错杀人,怎算得为官清?”终于冒着丢官的危险,下定决心来翻案。

在这部戏里,况钟重视分析案情的细节,注意调查研究,明察秋毫,不错杀好人,也不放过真凶,是传统上为民伸冤的清官的典型形象。朱素臣根据清初百姓对况钟的敬仰和爱戴之情,结合民间的一些传说编写了传奇《十五贯》,并很快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那么,历史上的况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否真的断过“十五贯”这个案子呢?

连中三元

明朝科举考试共分三个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和状元,如在三级考试中都得第一,称“连中三元”。明朝共开89科,只出了两个三元黄观和商辂。黄观洪武年间曾连中三元,但被永乐所忌,将他的名字从登科录上划去。

三途并用

三途指封建时代取得官职的三条途径:举荐、征辟、科甲。进士科贡,是指在科举制度中,府州县举荐人才进入国子监习业;吏员,是指地方官府中的小官。况钟(1383~1442年),字伯律,洪武十六年(1383年)生于江西靖安县的龙冈洲。况钟的父亲曾过继给黄胜祖为养子,小时候随黄姓,名黄仲谦。后来他育有两子,长子黄钟,即后来的况钟,次子黄镛。直到四十七岁那年,他才恢复原姓,称况钟。

况钟自幼就很聪明,对书法很感兴趣,曾经刻苦练习,擅长书写正楷、隶书、行书各种字体。明代是科举制度兴盛的时期,要想做官,尤其是做大官,就必须通过科举正途,所以,绝大多数的学子不畏寒窗苦读,一考再考,为的就是一朝高中,仕途腾达。其实,在明代初期,科举并不是官员们的必经之路。当时,朝廷所实行的人事制度有个显着特点,就是三途并用。所谓“三途”,是指进士、科贡和吏员。科贡和吏员可以跟进士一样在仕途上发展,这样就大大拓展了朝廷选拔官员的范围,同时也给很多青年才俊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况钟就是三途并用制度的受惠者之一。

况钟原本会按照父母的愿望刻苦读书,获取功名。但在永乐四年(1406年),靖安县新来的知县俞益却改变了况钟的人生道路。当时,俞益需要一个精通文理、能干练达的书吏,千挑万选,选中了况钟。从此况钟放下书本,跟随俞益做了一名书吏。九年后,正逢吏部的考绩之期,俞益向当时的礼部尚书吕震推荐况钟。一见之下,况钟给吕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正逢成祖朱棣广揽人才,吕震就在成祖面前推荐况钟。朱棣特意召见了况钟,觉得他是个人才,就在永乐十三年(1415年)九月,任况钟为正六品的礼部仪制司主事。成祖朱棣虽然广揽人才,但是他对书吏却抱有很大的偏见。他曾说:“若刀笔吏,知利不知义,知刻薄不知大体,用之任风纪,使人轻视朝廷。”况钟书吏起家,能被皇帝直接任命为正六品的官员,可见况钟很得成祖的赏识。

标签: 大明宣德第七章

更多文章

  • 明代新词的构成成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分,新词,明代

    在上一节,我们讨论到明代新出现的词语中,有不少的文言色彩词语,因为它们不能反映明代口语的实际面貌,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新词,因此,这一节我们只从口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三个方面来讨论明代新词的构成。在介绍三类词的基础上揭示明代新词的一些特征。一.口语词口语词,指广大民众在日常口头中使用的词汇,也称之为

  • 贪图钱财,“移花接木”勾取逃军,害民害人,最终还是将自己给害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勾取逃军,移花接木,钱财

    〇贪图钱财,“移花接木”勾取逃军,害民害人,最终还是将自己给害了就在当年“红太阳”出升的地方临淮县有个逃军叫陈宝仔的,因为实在不想再当兵了,就将家中所有的钱财都拿出来贿赂当地专门负责勾补军士的凤阳府临淮县衙里的官吏。知县张泰、县丞林渊、主簿陈日新、典史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由检篇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

  • 她有夫有女混进了宫 最后还成母仪天下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天下,有夫有女,皇后

    汉景帝刘启不仅上边有一个胡搅蛮缠的妈妈窦太后,身边还有一个诡计多端的女人王娡。王的家乡是今天陕西扶风县槐里镇。她的母亲臧儿出身名门,后家道中败沦落至此。臧儿曾两度出嫁,与先夫生一男两女,儿子名叫王信,还有两个女儿,其中长女就是王娡,次女叫王皃姁。前夫死后臧儿又改嫁给长陵田氏,生了两个儿子田蚡、田胜。

  • 故宫外面修筑皇城纵轴彰显专制灵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故宫,皇城,纵轴

    刚刚我们介绍完了明皇宫最核心的宫城。但是,按照中国古代都城的建制,宫城外部还有皇城,那么当年南京的皇城到底是怎样的呢?它究竟有多大范围?南京明皇城主要由宫城城墙外围开始算起,到明皇城城墙加上御道街这一条。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整个皇城的形状从上空俯视来看,呈倒“凸”字形;南北长5

  • 顾炎武瞧不起所谓“文人” 明亡后烧掉33岁前诗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人,诗文,顾炎武

    导读:瞧不起以“文人”自居者,是顾炎武一贯的思想,至少是顾炎武在1644年明王朝灭亡以后就有的非常鲜明的思想。顾炎武在明朝灭亡以后,把他33岁以前的诗文作品基本上全部烧掉了。顾炎武是清代初年的一位大儒,他跟黄宗羲、王夫之三位并称为明清之际、尤其是清代初期的三大儒。作为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有一

  •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谜,建文帝,朱允炆

    帝王档案朱允炆:1399年-1402年在位。太祖朱元璋长孙,性格柔弱而仁孝。太祖病死即位,在位4年,撤销藩王,加强皇权。削藩事败,京城被叔父朱棣攻破后,不知所终。建文帝登基之谜当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1398年去世之后,第二位登上明朝皇帝宝座的是年仅21岁的建文帝朱允炆。然而奇怪的是,这位年轻的皇

  • 第2章 关于倭寇(2)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倭寇

    4.中国汉奸明朝另一股勾结倭寇的重要势力就是汉奸,王直、徐海、许栋、陈东、麻叶等就是明朝着名的汉奸。这些人各有各的势力,相互勾结,有时又相互火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勾结倭寇,认贼作父,剽劫中国沿海。(1)汉奸王直小传王直是生活在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关于王直究竟姓“王&rd

  • 究竟是谁抢了吴三桂老婆陈圆圆?李自成还是刘宗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抢了,老婆,陈圆圆

    顺治八年(1651)辛卯初,诗人吴伟业写了一首着名的《圆圆曲》,其中一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堪为经典。诗是以一个女人的名字命名,但此句却在说一个男人为她发起了一场战争。也真是因为陈圆圆的色艺双绝,倾倒了朱明的总兵吴三桂,迷恋着大顺的将军刘宗敏。虽然写了长篇巨制《李自成》的小说家姚雪垠

  • 无罪却被废的皇后,大臣们都表示看不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臣,无罪,看不

    提及“皇后”这一头衔,相信大家绝对不会陌生。皇后,也就是皇帝的嫡妻。可以这样说,在同一时期,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皇后。要是皇帝不喜欢皇后,便会废除她,另立新后。不过,这种情况属少数。要是皇后没有犯大错,皇帝也不好把皇后废除。“不好”并不代表皇帝不能够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