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无罪却被废的皇后,大臣们都表示看不下去!

无罪却被废的皇后,大臣们都表示看不下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28 更新时间:2024/1/4 23:31:01

提及“皇后”这一头衔,相信大家绝对不会陌生。皇后,也就是皇帝的嫡妻。可以这样说,在同一时期,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皇后。要是皇帝不喜欢皇后,便会废除她,另立新后。不过,这种情况属少数。要是皇后没有犯大错,皇帝也不好把皇后废除。

“不好”并不代表皇帝不能够废除皇后。明朝就有这么一个皇后,她生前没有做任坏事,结果却被皇帝无端端废除了。以至于大臣们和太后都为这个皇后叫屈。这个皇后就是明宣宗的发妻胡善祥。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皇后的故事。

胡善祥的父亲名叫胡荣,是朱元璋时期的锦衣卫。朱棣篡位之后,锦衣卫内部也出现了剧烈的人事变动,胡荣也下岗回家了。胡荣本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丢了铁饭碗,心情自然很是抑郁。有一天,胡荣做梦,梦到了神仙。神仙告诉他,他马上会生下一个贵人,所以不用着急现在的困窘。

没过多久,胡善祥就出生了。说来也是巧,有几个道士跑到胡家给胡善祥算命,都说她将来必定大富大贵。胡荣也听信了他们的话,对自己的女儿抱有了很大的期望。公元1417年,朱棣在秀女中为朱瞻基选立皇孙妃,而胡善祥就幸运的中选了。之后,明仁宗上位,朱瞻基被册立为了太子,而胡善祥也成为了太子妃。又过了一年,朱瞻基继位,胡善祥也就成为了皇后。

朱棣的眼光确实厉害,他选中的孙媳妇实在是个好女人。胡善祥不但忠厚老实,而且端庄贤淑。可以说,这样一个女人就适合当管理后宫的皇后。虽然人人都称赞胡善祥是个好皇后,可是皇帝却对这个皇后很不感冒。胡善祥越是完美,明宣宗越是感觉到难受。

明宣宗继位之后,国内四海升平,自己难免会跑到外面去玩乐。虽然皇帝的主业是处理天下大事,但是闲暇的时候,皇帝出去玩玩也不过分。胡善祥毕竟太过老实,不懂得人情世故,就常常劝皇帝将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不要老是想着出去玩。明宣宗本就不是很喜欢胡皇后,因为这话对皇后更加不满,也就渐渐冷落了她。

明宣宗首先在朝廷上表露了自己想要换皇后的意图。但是大臣们都极力反对皇帝这样做,并表示皇后没有做错任何事情,要是皇帝这样做了,只怕会在史书上留下恶名。明宣宗自然不想在史书中留下恶名,于是他做了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前面说了,胡善祥是个老实的女人。明宣宗也清楚这点。明宣宗私下去找胡善祥,并希望她主动给的将皇后的位置让给孙贵妃

明宣宗的做法堪称卑鄙,根本就是欺负老实人。不过,胡善祥真的同意了这件事情。公元1428年,胡善祥上书请求皇帝废黜自己。明宣宗同意了。没过几天,孙贵妃就成为了皇后。胡善祥感觉到心灰意冷,就跑到寺庙里当了道姑。胡善祥虽然不是皇后了,但是太后依旧很关心她,总是让她来派自己聊天。每当皇宫中举办宴会的时候,太后也会让胡善祥走在孙皇后的前面。而这也使得孙皇后非常不爽

自古以来,被废黜的皇后并不少,但是几乎每个废后都有些自己的问题。只有胡善祥完全没有过错,却被无端端废黜了。明宣宗晚年的时候,也觉得很亏欠胡善祥。明宣宗曾对身边的人说,因为自己太年轻,所以才废黜了皇后。至今想来,觉得很是后悔。

标签: 大臣无罪看不

更多文章

  • 明孝陵的规制与建筑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布局,建筑,规制

    近百年前专门研究过明孝陵的王焕镳先生对于明孝陵的规制有着这样的论述:“孝陵之制,以事在革除,不详于《实录》《会典》。焦竑《国史·经籍志》所载之《孝陵纪略》(此书或记太祖事,未必定指陵寝)、顾炎武之《孝陵图》今皆未见,不知尚在天壤否?南丰梁份撰《帝陵图说》四卷,备载天寿山十三

  • 严厉打击勾取逃军中的官吏害民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严厉,军中,官吏

    开展清除形形色色的“积年害民官吏”运动因为朱元璋开国时对军民户籍进行分立,而军队中的士兵地位低,待遇差,几乎成了军官的奴隶。因此有些胆大一点的军士逮住机会就逃跑,由此一来逃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〇严厉打击勾取逃军中的官吏害民行为对此,明政府一方面加紧追捕逃军,另一方面从逃军的原

  • 如何评价明末官员薛国观?薛国观是怎么当上内阁首辅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内阁,明末,是怎么

    薛国观是明朝末年官员,在内阁首辅温体仁离职之后,被崇祯帝作为温体仁的继任者重用,担任入阁辅政。虽然受崇祯帝重用,但实际上薛国观是阉党余孽,在明熹宗一朝之时,加入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并且还是里面重要成员,曾经多次直接陷害排挤走东林党官员。被后人评价,说他是最讨厌东林党人的官员。后人都知道,魏忠贤在明熹

  • 正德:豹房那些事,豹房是怎么声名狼藉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声名狼藉,是怎么,正德

    我要在白天忙过之后尽情放纵一下自己,我要在豹房跟术士学房中术,跟美人做爱,和喇嘛诵经,看胡姬跳肚皮舞,与军官们饮酒狂欢……我忙着呢!至于朝廷上文臣和宦官们的矛盾冲突,则由他们去,我懒得理会。外面传说豹房里终日声色犬马,我只一味沉溺玩乐,教坊乐工不胜其苦,累得不行。我有那么

  • 刘瑾的“好榜样”——权势威震朝野的宦官王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好榜样,宦官,朝野

    刘瑾本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姓谈,生于兴平(今陕西兴平县),自幼净身,做了镇守太监刘顺的义子,因此改姓刘。明英宗天顺(1457―1464)初年刘瑾入宫。虽然后人找不到记述这位小太监生活的史料,但我们可以猜想,那时的他是多么卑微、多么战战兢兢。不过,低眉垂眼的刘瑾有一个好榜样,即英宗正统年间(1436―1

  • 明朝袁凯生平简介,他是怎么从朱元璋手下逃过一劫安度晚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他是,明朝,晚年

    袁凯字景文,江南华亭(今上海市奉贤区陶宅)人,元朝末年当过小小的府吏,博学有才,写得一手好诗。一次在浙南名士杨维桢座上,有人展示一首《白燕》诗,杨对诗中“珠帘十二”、“玉剪一双”等句十分赞赏,袁凯却说,“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然后呈上自己的《白燕》诗。读到“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仍未归”等句,“

  • 常熟农民陈寿六捆绑县吏顾英到南京告御状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农民,南京,常熟

    朱元璋的“最高指示”发出后不久,在京城南京东面四百里左右的常熟就出现了这么一出历史上从没有上演过的“好戏”:常熟有个叫陈寿六的农民带领了自己的弟弟和外甥,一共3个人,将“害民甚众”的常熟县吏顾英捆绑起来,并把他带到了南京,向洪武

  • 600年的疑案:苏松重赋是朱元璋政治报复江南人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江南,疑案

    我们不妨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来看看苏松地区重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先来说说政治原因。历史上很多学者认为,苏松地区之所以重赋,就是因为朱元璋实在太恨苏州地区老百姓对张士诚的念念不忘,恨他们不识时务,由此就加重该地区的赋税,实施报复。其中还有一段传闻,说苏州被攻陷以后,苏州居民被迁到南京来。有一位苏州老太

  • 明朝“公务员”等级与工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公务员,工资,明朝

    〇“公务员”等级工资配套化吃有标准化的规制,那么大明“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呢?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就为他们制定等级工资制(当时称俸禄制),洪武十三年二月大明重定内外文武官岁给禄米、俸钞之制,并勒于石。“其制以岁计,正一品禄米千石,从一品九百石;正

  • 明代葡萄牙侵占澳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代,澳门,葡萄牙

    西方地理大发现后,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殖民。1498年,达·伽马开辟出绕非洲好望角越印度洋而直抵东方的航路,使葡萄牙殖民者最先涌入东方。16世纪初,葡萄牙人灭亡了位于马来半岛的马六甲,该国系受中国册封的藩属,明政府称之为“满剌加”,并以此为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