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十六章 王阳明先生的“心学”

第十六章 王阳明先生的“心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35 更新时间:2024/1/17 12:08:25

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后世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王阳明生于明朝中叶,此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阳明子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发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阳明子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524年(明嘉靖三年),朱厚熜提出要追尊其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遭到吏部右侍郎何春孟等200余人的反对,发生了历时三年半之久,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有200多位文武官员受到不同惩罚,其中杖死17人。终于追尊其父为后帝,改献陵为显陵,按皇帝陵寝的规模扩建,耗费白银48万余两。

细品文化

感悟千年智慧

明武宗好色荒唐,结果颗粒无收,死的时候连个儿子都没有,只能遗诏让在安陆的堂弟兴王朱厚璁继承帝位。朱厚璁时年十五岁,乃明宪宗二儿子兴献王(谥号)朱佑璁的独子。由于兴献王是孝宗亲弟,明武宗死后,朱厚璁以堂弟身份“兄终弟及”,也合乎帝王承继的传统。然而,这位继位的嘉靖爷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甫一继位,就弄出一场大纷争来,这就是历史上的大礼仪,即嘉靖皇帝处心积虑要让自己的亲爹亲妈死后享受皇帝的称号,由此引发朝臣的大争论。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为什么会让无数的人卷入其中,甚至丢掉性命呢?先从嘉靖皇帝入京说起吧。

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朱厚璁由安陆入京。朱厚璁少年老成,本性阴沉,又不喜动,天生就是搞政治的材料。行至良乡,接到礼部公文,见上面有让他入宫先为“皇太子”的安排,朱厚璁很不高兴,回复说:“遗诏让我当嗣皇帝,怎么又出来这种事?”显然,明廷大臣们是想他以“皇太子”身份继统为帝。朱厚璁忍下心中的不快,继续赶路。这位心思缜密的少年知道皇位不能空太久,利用这点和群臣打起了时间战。到了北京城以后,不肯入城。坚持明武宗遗诏中的“接班人”人选天下皆知,再怎样也不可能另外推一个“嗣皇帝”出来,杨廷和等人拗不过少年朱厚璁,只得授意群臣劝进。

党争朱厚璁这才答应入城。他由大明门入宫,拜谒大行皇帝(明武宗)梓宫后,又见宫内的皇太后(武宗生母),然后出御奉天殿登上皇帝宝座,改元嘉靖。

言官

古代封建官僚结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即位后,下诏大赦天下,尽革明武宗时期弊政,在平反昔日蒙受不白之冤官员的同时,处决、惩治了前朝许多跋扈的文武官员。同时,嘉靖皇帝派人往安陆迎取其母,并下令朝廷礼部官员集议如何崇祀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在当时的继位诏书中,有“奉皇兄遗诏入奉宗祧”一语。这位少年皇帝要在朝堂树威,消除前朝的政治阴影,于是费尽心思要尊崇自己的本生父母。古人崇孝,所以嘉靖皇帝抬高自己父母的地位,符合孝道。另一方面,继承制度又讲究宗法,不能随便更易,这在当时是天道大经,为臣子不争这些原则问题,就是不忠。所以,大臣们才如此纷争嚣嚣,数年不绝。

嘉靖抛出难题,是想要试探大臣们的反应。大学士杨廷和不太明白少年天子的心思,依据汉代定陶王、宋代濮王旧例,认为新皇帝应以明武宗为皇兄,以明武宗之父明孝宗(嘉靖的伯父)为皇考。这样一来,就只能让新帝以其生父生母为皇叔父、皇叔母。同时让益王的儿子朱崇仁过继给死去的兴献王为“儿子”,延续香火。

这种安排,嘉靖皇帝十分不满意,说:“父母岂有能更换的,再议!”

杨廷和等大臣六十多人上疏力谏,新帝不听。

朝堂之上,不全是正直的大臣,这时特别需要会揣摩上司心理的投机分子,于是新科进士张璁隆重登场了。他先通过老乡、时任礼部侍郎的王瓒当众散布消息,表示新皇帝入继大统,并非是以别人“儿子”的身份嗣承帝位,与旧日汉哀帝和宋真宗时代之事全然不同。杨廷和很讨厌王瓒这种卖巧行为,指派言官劾其过失,把他贬往南京。

张璁中进士时,已经快五十岁了,是个日暮途穷、潦倒落魄、投机取巧的中年知识分子。而那位与他臭味相投一同钻营的桂萼,也是在官场蹭蹬多年而不受人待见的中年人,很想搏一把以出人头地。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张璁为人善钻营,日后又觉自己名字中的“璁”与皇帝名字“厚璁”犯讳,主动要求改名。嘉靖皇帝大喜,钦赐其名为“孚敬”,字茂恭,所以,读明朝史有时看到张孚敬,其实那个人就是张璁。

黑漆描金云龙纹管兼毫笔管张璁遭受打击,并不甘心,随时打探北京的消息,他听说新帝不停让礼部集议对其生父的尊崇之礼,便投石问路,呈上《大礼疏》一篇文章,把“继统”和“继嗣”问题抛出,正中嘉靖的下怀,少年皇帝大喜。他因年少积累不够,没有深厚的“理论”依据。至此,如获至宝之余,少年嘉靖皇帝命司礼监宦官把疏议送内阁,传谕说:“此议实遵祖训,据古礼,你们这些人怎么没有这种想法!”

杨廷和见疏大怒:“书生焉知国体!”这位跟不上形势的阁臣马上进宫,想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结果自然是白费口舌,还惹得皇帝老大不高兴。嘉靖不理会杨廷和的反对,降手敕给阁臣:“卿等所言,俱有见识,但至亲莫过于父母,今尊父为兴献皇帝,母为兴献皇后,祖母为康寿皇太后”。

杨廷和身为首辅,很是坚持原则,封驳皇帝的手敕,上言道:“皇上圣孝,出于天性。臣等虽愚,岂不知《礼》中所谓所后者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为伯叔父母。盖不惟降其服,而又异其名也。臣等不敢阿谀顺旨。”接着,几位御史、给事中等言官也交谏张璁议疏的偏狭,希望嘉靖皇帝“戒谕”张璁这等躁进之人。

给事中

标签: 先生心学王阳明

更多文章

  • 有儒者风度的太监——冯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儒者,太监,风度

    冯保,深州(今河北省深县)人。不知何时阉割入宫。嘉靖中,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当时司礼监缺一名掌印太监,按资历应由冯保升任,但穆宗不喜欢他。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掌印司礼监。等到陈洪罢职,高拱又推荐掌管尚膳监的孟冲补缺。按照规定,孟冲是没有资格掌管司礼监的,冯保因此痛恨高

  • 明代武术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代,武术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历史文献;明代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1-0113-05WushudevelopmentintheMingdynasty――BasedonthestudyofWushuclassicbooksLIJi-yuan1,XIE

  • 东林党误辽事:一味的掣肘熊廷弼和袁应泰兵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东林党,兵败,熊廷弼

    1,熊廷弼的前期作为万历四十七年,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大军惨败,从此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战后,经廷议,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至此熊廷弼便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熊廷弼到任后,

  • 第一节 和尚送帽,助长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尚,野心

    从来不被父亲朱元璋重视的朱棣,由于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获得了朱元璋的关注与赏识。并且,朱棣的才能也在军中树立了威信。这为他后来发动的“靖难之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皇太子朱标的死与朱元璋的死,更加助长了朱棣的野心。此时,崭露头角的朱棣,已经按捺不住欲望的膨胀,终于发动的&

  • 第三节 宣宗早逝,盛世完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宣宗,盛世,第三节

    宣德九年(1434年),宣宗37岁,对一个人来说,这个年龄正是人生黄金岁月。宣宗即位时,已年满27岁,学业已完成,又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即位掌政,正是一个最好的年龄。他不辜负祖辈们的托付,管理国家、处理政治事务,很有条理,这期间天下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可以说得上是国家太平百姓安乐。在他的治理下,社会

  • 朱高煦怎么死的?朱高煦是否真的发动过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叛乱,朱高煦

    英雄也有迟暮时。曾经叱咤沙场的朱棣老了。随着年龄的增加,皇位继承问题成为困扰他的心头病。成祖一共有三个儿子,各有优点,让他无法取舍。他深知:自己就是靠夺取侄子的皇位而入即大统的。像父亲太祖那样的英明,都没有办法避免祸起萧墙。自己如果一旦处理不好,那么同样的悲剧又要再一次上演。长子朱高炽,按照传统的嫡

  • 浅谈司礼监的发展演变以及对明朝政治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政治,明朝,浅谈

    [关键词]司礼监;批红;内阁;明朝政治司礼监始设于洪武十七年,司礼监设提督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一员,并设秉笔太监、随堂太监若干。彼时司礼监的职责是“掌宫廷礼仪:凡正旦、冬至等节,命妇朝贺等礼,则掌其班位仪注,及纷察内官人员违犯礼法者”。[1]由此可见,此时的司礼监主要负责的还是

  • 明代秘史:崔御史甘做义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义子,御史,秘史

    明朝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九月的一个黑夜,一个穿戴青衣小帽的汉子,仓皇地直奔东厂太监魏忠贤的宅第。进了魏府,此人便拜倒在地,向魏忠贤长跪叩头,涕泪横流,乞求哀怜,并甘愿为魏忠贤的干儿子,口口声声称魏阉为“父亲”。此人名崔呈秀,是巡按淮扬御史。身为宪臣、朝廷命官却甘为阉宦之子,其中定有难言之隐。崔

  • 铁铉被油炸成炭也不下跪 朱棣被吓说不出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也不,说不出,铁铉被

    建文朝兵部尚书铁铉是朱棣在战场上最为强硬的对手和敌人。济南之战,朱棣花了3个月的时间都未能将小小的济南城给打下来,两人的冤仇就此结下了。“靖难”成功以后,朱棣可神气了,天下之人都臣服于自己,可偏偏这个铁铉像他的姓氏一样,就是不肯弯屈,他率军在淮南一带继续抵抗燕军。朱棣召了几次都没成功,后来设计将他擒

  • 无法启齿的政治家成功秘诀之一——“二皮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二皮脸,成功秘诀,政治家

    再说这个叫燕敬的检校到了应天后,一直在等朱元璋的回话,这样才好回去复命。可左等没消息,右等没回音,最后实在等不及就回去了。当他将自己在应天长时间空等的事情说给主子听时,方国珍立马感觉到:坏了,办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这就好比是做红娘,让一对男女相亲,相得女方肚子里的孩子都有了,突然男方翻脸说:&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