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儒者风度的太监——冯保

有儒者风度的太监——冯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846 更新时间:2023/12/18 17:55:16

冯保,深州(今河北省深县)人。不知何时阉割入宫。嘉靖中,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当时司礼监缺一名掌印太监,按资历应由冯保升任,但穆宗不喜欢他。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掌印司礼监。等到陈洪罢职,高拱又推荐掌管尚膳监的孟冲补缺。按照规定,孟冲是没有资格掌管司礼监的,冯保因此痛恨高拱。

隆庆六年,穆宗驾崩,冯保假传遗诏“阁臣与司礼监同受顾命”,与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高仪同为神宗顾命大臣。

万历元年(1573年),十岁的神宗皇帝朱翊钧登基以后,冯保进一步受到重用,他由秉笔太监晋升为掌印太监,协理李太后负责小皇帝的教育。神宗称冯保为“大伴”,惧他三分。

神宗登基仪式上,冯保始终站立在御座旁边,满朝文武大为震惊,并心生不满。高拱见冯保权力越来越大,心里不能容忍,授意阁臣提出“还政于内阁”的口号,组织一批大臣上书弹劾他。冯保抓住高拱曾在穆宗病故后说“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的把柄,向皇后和皇贵妃告状,高拱因此被革职回家闲住。支持高拱的一批大臣也被查办。

【王大臣事件】

万历元年正月十九日,神宗皇帝清晨出宫视朝,被一名叫王大臣的男子冲撞。皇帝侍卫将王大臣擒获后,从他身上搜出刀剑各一把,随后由皇帝下旨,押送东厂审问。

冯保借机构陷高拱,暗地里嘱咐王大臣,要他假认是高拱所指使。一时之间,谋刺皇帝的谣言迅速传开,朝廷各科道官员人人自危,不敢贸然上疏替高拱辩冤。而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吏部尚书杨博则挺身而出,坚决要求将王大臣案由刑部、督察院与东厂共同审理。张居正迫于压力,只好上疏神宗皇帝,下旨让冯保会同左都御史葛守礼,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会审。高拱因此被洗刷了冤情,王大臣则被处以死刑。

王大臣一案使得冯保惹恼了朝中众多大臣,大家都对他诬陷高拱的险恶行径嗤之以鼻。而张居正却因此牢牢地坐稳了首辅这把交椅。

【埋下祸根】

神宗十八岁时,曾经醉酒调戏宫女。冯保向太后告状。太后愤怒之余,差点废掉神宗帝位。太后命张居正上疏切谏,并替皇帝起草“罪己诏”,又罚他在慈宁宫罚跪六个小时,皇帝因此对冯保、张居正怀恨在心。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积劳成疾,死于任上。临终奏疏,推荐他的主考官潘晟进入内阁。冯保派人把他召来。御史雷士桢、王国,给事中王继光相继说他不可任用,潘晟就中途上疏推辞。内阁张四维估计申时行不肯处在潘晟的下面,就起草意见答应此事,皇帝立即回答可以。冯保当时生病,辱骂道:“我小病,就没有我吗?”

皇太子出生,冯保想封伯爵,张四维用没有先例来责难他,计划给他的弟侄一个做都督佥事的官职。冯保发怒说:“你靠谁得到今日,却背叛我!”

御史郭惟贤请求召用吴中行等人,冯保责备他同侈相庇护,把他贬谪。

【权宦末路】

万历十年十二月壬辰(初八日)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状。重点在徐爵与冯保挟诈犯法。其它罪状有:

永宁公主选婚,冯保接受梁国柱万金贿赂,明知其子短寿且确实有病,却曲意庇护。结果成婚之时,梁“鼻血双下,沾湿袍袂”,大婚后一个月,竟一命呜呼,致使公主几年后亦郁郁病死。

二十四宦官中已去世的,凡是钱财多者,冯保都封锁其房屋,搜寻家资一空。只捡其寻常之物献给皇上,而把金珠重宝据有已有。

冯保的宅第店房遍布京中,不可胜数。他在北山口造了坟地。花园的壮丽,可与西苑(嘉靖皇帝曾长期居住并办公的地方)比美。而盖在原籍的房子有五千多间,连郡跨县,无论规模还是华美程度,都跟王居不相上下。

此时太后还政给皇帝已经很久。冯保失去了依靠,皇帝又对冯保积了很多怒气。东宫老太监张鲸,张诚趁机陈述冯保的过错和罪恶,请求皇帝打发冯保去闲住。神宗还是害怕他,说:“如果大伴走上殿来,我如何办?”张鲸说:“既然有了圣旨,哪敢再进宫殿!”神宗就听从了张鲸的话,在圣旨上批示:“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念系竽考付托,效劳日久,故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随后展开查抄冯保家产的动作,发配他往南京孝陵种菜。

之后,冯保“谪死于南留都,葬于皇厂。林木森然,巍峨佳城……”(《酌中志·卷五》)。

冯保的弟弟冯佑、侄子冯邦宁都是都督,削职后又遭逮捕,坐了很长时间的牢,死于狱中。

【与张居正的恩怨】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北京电视台热播,剧中描绘了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意图中兴的宏大历史场景,万历帝与首辅张居正之间的君臣、师徒关系,让观众感慨不已、扼腕三叹。隆庆皇帝驾崩,万历帝朱翊钧冲龄即位,高拱、张居正、高仪等为顾命大臣。万历帝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的登基大典上,司礼监太监冯保始终站在万历帝的宝座旁边,令文武百官大为震惊。人们纷纷猜测冯保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将会给风雨飘摇中的明朝带来怎样的影响?

冯保是河北深县人,在嘉靖朝入宫,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并兼掌御马监事务。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空缺,按照资历应由冯保担任,但是隆庆帝并不欣赏冯保。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的太监陈洪出任该职,冯保从此对高拱产生怨恨。等到陈洪被罢免,高拱又推荐了孟冲,这让冯保更为恼火。孟冲是尚膳监的太监,按规定是不能够担当司礼监职务的。于是冯保开始结交张居正,谋划如何除去高拱。张居正也正有此意,两个人的同盟关系日益紧密。一次隆庆帝生病,冯保秘密通知张居正起草遗诏,这件事情被高拱发现,当面责问张居正:“现在是我主持政局,为什么你独自与内臣草拟遗诏?”高拱也更加厌恶冯保,开始思量如何把他赶出紫禁城。

标签: 儒者太监风度

更多文章

  • 明代武术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代,武术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历史文献;明代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1-0113-05WushudevelopmentintheMingdynasty――BasedonthestudyofWushuclassicbooksLIJi-yuan1,XIE

  • 东林党误辽事:一味的掣肘熊廷弼和袁应泰兵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东林党,兵败,熊廷弼

    1,熊廷弼的前期作为万历四十七年,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大军惨败,从此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战后,经廷议,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至此熊廷弼便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熊廷弼到任后,

  • 第一节 和尚送帽,助长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尚,野心

    从来不被父亲朱元璋重视的朱棣,由于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获得了朱元璋的关注与赏识。并且,朱棣的才能也在军中树立了威信。这为他后来发动的“靖难之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皇太子朱标的死与朱元璋的死,更加助长了朱棣的野心。此时,崭露头角的朱棣,已经按捺不住欲望的膨胀,终于发动的&

  • 第三节 宣宗早逝,盛世完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宣宗,盛世,第三节

    宣德九年(1434年),宣宗37岁,对一个人来说,这个年龄正是人生黄金岁月。宣宗即位时,已年满27岁,学业已完成,又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即位掌政,正是一个最好的年龄。他不辜负祖辈们的托付,管理国家、处理政治事务,很有条理,这期间天下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可以说得上是国家太平百姓安乐。在他的治理下,社会

  • 朱高煦怎么死的?朱高煦是否真的发动过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叛乱,朱高煦

    英雄也有迟暮时。曾经叱咤沙场的朱棣老了。随着年龄的增加,皇位继承问题成为困扰他的心头病。成祖一共有三个儿子,各有优点,让他无法取舍。他深知:自己就是靠夺取侄子的皇位而入即大统的。像父亲太祖那样的英明,都没有办法避免祸起萧墙。自己如果一旦处理不好,那么同样的悲剧又要再一次上演。长子朱高炽,按照传统的嫡

  • 浅谈司礼监的发展演变以及对明朝政治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政治,明朝,浅谈

    [关键词]司礼监;批红;内阁;明朝政治司礼监始设于洪武十七年,司礼监设提督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一员,并设秉笔太监、随堂太监若干。彼时司礼监的职责是“掌宫廷礼仪:凡正旦、冬至等节,命妇朝贺等礼,则掌其班位仪注,及纷察内官人员违犯礼法者”。[1]由此可见,此时的司礼监主要负责的还是

  • 明代秘史:崔御史甘做义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义子,御史,秘史

    明朝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九月的一个黑夜,一个穿戴青衣小帽的汉子,仓皇地直奔东厂太监魏忠贤的宅第。进了魏府,此人便拜倒在地,向魏忠贤长跪叩头,涕泪横流,乞求哀怜,并甘愿为魏忠贤的干儿子,口口声声称魏阉为“父亲”。此人名崔呈秀,是巡按淮扬御史。身为宪臣、朝廷命官却甘为阉宦之子,其中定有难言之隐。崔

  • 铁铉被油炸成炭也不下跪 朱棣被吓说不出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也不,说不出,铁铉被

    建文朝兵部尚书铁铉是朱棣在战场上最为强硬的对手和敌人。济南之战,朱棣花了3个月的时间都未能将小小的济南城给打下来,两人的冤仇就此结下了。“靖难”成功以后,朱棣可神气了,天下之人都臣服于自己,可偏偏这个铁铉像他的姓氏一样,就是不肯弯屈,他率军在淮南一带继续抵抗燕军。朱棣召了几次都没成功,后来设计将他擒

  • 无法启齿的政治家成功秘诀之一——“二皮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二皮脸,成功秘诀,政治家

    再说这个叫燕敬的检校到了应天后,一直在等朱元璋的回话,这样才好回去复命。可左等没消息,右等没回音,最后实在等不及就回去了。当他将自己在应天长时间空等的事情说给主子听时,方国珍立马感觉到:坏了,办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这就好比是做红娘,让一对男女相亲,相得女方肚子里的孩子都有了,突然男方翻脸说:&ld

  • 胡惟庸的故事:还没充分享受权力就被诛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充分,权力,还没

    胡惟庸,在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个不能回避的名字。在汗牛充栋的论述中国官制的论文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朱元璋一手炮制的"胡党"谋逆大案,使得丞相这个古老的官名在历史长河中彻底消失,也使皇权统治在明朝达到了顶峰。顶着"造反"罪名而死的胡惟庸,细数起来,其实也蛮可怜的。李善长带他直达权力巅峰胡惟庸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