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鄱阳湖大战——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水上战争——1363.7~8

鄱阳湖大战——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水上战争——1363.7~8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19 更新时间:2023/12/12 11:28:23

张子明走后,朱元璋终于幡然醒悟!想起先前刘基的忠告,觉得实在有道理,于是迅速调回在庐州前线拼死作战的徐达常遇春统帅的主力大军,并传令应天各军事部门做好出征准备。

◎康郎山之战&朱元璋第一次遇险和韩成代死

龙凤九年(1363)的七月初六,朱元璋带领右丞徐达、参知政事常遇春、帐前亲军指挥使冯国胜、同知枢密院事廖永忠、俞通海等着名将领各率将士,总计20万舟师,会聚龙江,行祭纛旗,然后浩浩荡荡地出发,逆流而上,向着前方江西进发。当时陪侍朱元璋的儒士有刘基、陶安、朱升和夏煜等也一同随军出征。

舟师行驶了9天,过了安庆的小孤山,江流湍急,一阵大风刮来,帐前亲军指挥使冯国胜乘坐的船只把控不住,一下子给弄翻了。众人竭力抢救,事实上也并无大碍,但迷信十足的朱元璋却觉得很不吉利,命令冯国胜立即返回应天,不用上前线了。

出行的第10天即七月十六日,朱元璋队伍来到了长江与鄱阳湖交界处的湖口。湖口在鄱阳湖的东北岸,而先前派张子明到应天求救的朱文正镇守的洪都正位于鄱阳湖西南方的平原上,也就是说要想到现场直接援救朱文正他们,还有一大段的路要走。就在这时,朱元璋下令,立即停下,派指挥戴德率领一支军伍屯守在泾江口(安徽宿松);另外派一支队伍驻扎在南湖嘴(湖口西北),这样一来就将陈友谅的归路给切断了;另外再派人去调集信州守军守住武阳渡(江西南昌东),防止陈友谅向西逃跑。

从这样的军事战术布置来看,朱元璋来了一招“围魏救赵”或言“关门打狗”,确实要比陈友谅棋高一筹。陈友谅东进时只顾“头”,不顾“尾”,自己从武昌过来,鄱阳湖湖口等是必经之路,却居然没有设兵把守,这就等于将机会让给了敌人。

再说此时在洪都城下已经“逗留”了85天的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大军前来救助了,瞧着眼前这座城池一时半会儿又拿不下来,心里变得更加焦躁不安了,万一“猪腰子脸”从后方包抄过来,自己的军队就会在洪都城外处于腹背受敌的尴尬状态,弄不好还会全军覆没。这可如何是好?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赶紧撤军!

陈友谅带的是水师,走的是水路,从洪都城下撤军最为便捷的方法就是沿着来时的水路,先东撤到鄱阳湖里,然后再回到长江里。可当他们从洪都撤退且开始东向行军时,鄱阳湖里迎面而来的恰好是自己的宿敌朱元璋军。而此时朱元璋正以逸待劳,给广大将士们做战前动员:“两军相斗勇者胜,陈友谅久围洪都,今闻我师至,而退兵迎战,其势必死斗。诸公当尽力,有进无退,剪灭此虏,正在今日!”

七月二十日,两军相遇康郎山(即今鄱阳湖内康山),当时陈友谅的汉军大约有60万,船大且处于上流。望见黑压压的军阵,朱元璋心里清楚,就自己带的这些军队哪能抵挡得对方,但战场上主帅千万不能怯阵,战斗更重要的是士气,而士气就来自于主帅的鼓励或言“忽悠”。想到这里,他就跟诸将说:“你们别看陈友谅人多势众,船只也比咱们强,但实际上这些大船相互连着不利于作战啊,进也不方便,退则更困难,我看我们就能打败他们。”随后下令,将水师分为11队,每队配以火器、弓弩,按序排列,在接近陈友谅船只时一起先发火器,再射弓箭,等到够得着敌舰时再爬上去,展开短兵相接的格斗。

第二天也就是二十一日,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各自率领军队冲入敌阵,展开激烈的拼搏。一时间,“呼声动天地,矢锋雨集,炮声雷,波涛起立,飞火照耀,百里之内,水色尽赤”。徐达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仅他一人就杀了1500个敌人(战乱中不知这数字是如何统计出来的,笔者怀疑明朝官方在吹牛),还缴获了一条陈军战舰。俞通海接着跟上,利用顺风发射火炮,焚毁敌舟20多艘,杀死或溺死敌人无数。

可陈友谅军中的火炮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立马进行对射,好多好多朱元璋的船只被轰得粉身碎骨,元帅宋贵和陈兆先等相继阵亡。徐达正在搏斗格杀时,乘坐的战船突然起火了,且火势迅速地蔓延开来,这下他可忙坏了,一边救火,一边还要杀敌。朱元璋见状,急忙命令援军赶赴过去救援。徐达乘着援军到来的有利时机,从内往外杀,援军从外往内杀,这下终于将敌兵给杀退了。而就在这期间,陈友谅骁将、太尉张定边经过观察后,终于发现了朱元璋乘坐的指挥船“白海”船,随即他迅速地靠拢过来。朱元璋一看大势不好,赶紧溜吧,可哪知“白海”船搁浅了,动弹不得。好家伙,这下可以逮住“猪腰子脸”了!听到张定边的“惊人发现”后,陈友谅命令船舰从四面八方靠拢过去,形势十分危急。

这时有个指挥叫韩成的急匆匆地来到了朱元璋的指挥舱内,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叩了一个响头,然后声泪俱下地说道:“主公,我跟随您这么多年,您对我恩重如山,我无以回报。现在您有难,该是我尽忠的时候了,您就让我来代您指挥一阵吧!”据说当时朱元璋很犹豫,说是不忍心在这么危险的时刻让手下代替自己,说白了就是替死。而人称这个韩成长相酷似朱元璋,也就是“猪腰子脸”,只要他坐在指挥船上,肯定能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这样就给主公朱元璋创造了逃生的机会。朱元璋当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想想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让自己脱险了,只好含泪将袍服冠冕跟韩成换了。再说易装之后的韩成站在船头上,一会儿挥动左臂,一会儿挥动右臂,假模假样地指挥起军队来了,过了一阵,看看自己周围的汉军越来越多,最终他投河自尽了。

张定边将士目睹了这一幕,还真以为是朱元璋死了,开心地齐声高呼,攻势顿时松懈下来。这时常遇春刚好赶来救主,见到张定边,拉开弓箭便射。中箭后的张定边立马开始撤退,而就在这个时候俞通海率领水师将士也赶到了,真是无巧不成书,一直被搁浅的朱元璋乘坐的船只恰巧遇到一个大浪,船舰终于能动了。众将保护着朱元璋,边战边退。而廖永忠则率领一路水师,拼命追赶张定边,乱箭齐发,陈军将士死伤一大片,就连主将张定边也身中了百箭,最后捡了条小命,溜回了大本营。

再说逃离险境的朱元璋忽然发现猛将常遇春不见了,叫人赶紧回去找找。手下人说:“主公,不用找了,常将军刚刚救您时一不小心将自己的船舰也给搁浅了。”朱元璋下令立即回头去救。可搁浅的大船没有大水,来再多的人也没有用啊。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从上流漂流下来的败退战船又恰巧撞上了常遇春的船只,一下子将它撞出了浅滩,这样一来反倒使得常遇春也脱险了。不过此时天色已经昏暗,战斗了一天的双方将士都精疲力竭了,只得鸣金收兵,欲想分出输赢,只能等待明日再战了。

标签: 中世纪规模最大鄱阳湖

更多文章

  • 一举粉碎“谋反胡党”深究牵出前任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前任,宰相,牵出

    一举粉碎“谋反胡党”深究牵出前任宰相洪武十三年~洪武二十三年(1380~1390)那么这些新生的异己政治危险势力或言潜在危险分子究竟是谁?在朱元璋的视野里,他们就是跟随他一起闹革命、打天下的功臣勋旧,换言之就是淮右集团。淮右集团?这怎么可能?他们不是朱元璋打天下的铁杆支持者、

  • 明代新词语构词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新词语,明代,构词法

    这一节我们着重讨论明代汉语新词的词法构成、句法构成以及明代新词在构词法方面的特征。一.词法构成词法构成包括附加式和重叠式两类。1.附加式指由词根和词缀结合而成的构词。1.1前缀+词根明代新词中所见前缀有:阿、有、老、打、取等。如:阿正:指妻子。(1)“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

  •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何对抨击科举制度进行抨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儒,明末清初,科举

    相信我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句话是由明朝着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文学家顾炎武说出来的,并且与明朝的黄宗羲、王夫之三人被后人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雕像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7月15日,是苏州昆山人。顾炎武本名为绛,字为忠清。但是因为极为仰慕文天祥的学生王

  • 被称为“女真第一美女”的布喜娅玛拉到底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女真,第一美女,被称为

    众所周知,布喜娅玛拉就是指叶赫老女。近日,有网友上传几张布喜娅玛拉颅骨复原图,顿时,掀开叶赫老女研究狂潮。布喜娅玛拉又名东哥,相貌倾国倾城,引无数位英雄竞折腰,有"女真第一美女"之称,但却注定要成为政治上的砝码,先后7次许配给不同的男人,一生坎坷。假如布喜娅玛拉顺利地嫁给努尔哈赤的话,那就是要与姑姑

  • 明英宗妻钱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王朝的第六任兼第八任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一位“复辟”皇帝。他生于宣德二年(1427)冬天,登基为帝时年仅七岁(虚称九岁)。年号“正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皇帝很快就到了完成终身大事的时候。皇帝娶一个怎样的妻子,关系到他本人乃至整

  • 徐渭与张天复、张元忭父子有什么关系?恩同再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恩同再造,有什么关系,父子

    徐渭与张天复、张元忭父子都是绍兴历史名人,在绍兴文化史上有突出的位置。前人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多有论及,大多是在研究张岱与徐渭的时候,顺述徐渭与张天复父子的关系,但只是在着作或论文中略微点出,没有进行详细的考述,除张天复、张元忭父子对徐渭的活命之恩一节外,其它方面则一笔带过,致使人们对徐渭和张天复、张元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事儿,明朝,朱元璋

    第一章童年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民族:汉血型:?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

  • 明朝最强锦衣卫的权谋人生:陆炳真的奸臣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权谋,锦衣卫

    明朝最强锦衣卫的权谋人生陆炳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权臣,掌锦衣卫事,被称为最强锦衣卫。锦衣卫是明朝的一个特殊军卫,它的北镇抚司掌管缉捕诏狱。按照制度,锦衣卫的长官不过是指挥使,但是历来有权臣位至都指挥使上,却仍不放手锦衣卫事之例。不过,象陆炳这样,位至左都督,又加太保兼少傅者,则为有明一代所仅见,这也足以

  • 明灭夏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战,历史背景

    明灭夏之战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战争。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稳定了北方的形势,出兵消灭四川夏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关于灭夏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 明朝太子太保、二部尚书叶梦熊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太保,尚书,明朝

    叶梦熊(1531~1597年),字男兆,号龙塘,又号华云。嘉靖十年(1531)正月廿七日子时出生,卒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六月十二日,享年67岁。他文能安邦,着有《华云集》、《五镇奏疏》、《筹边议》、《太保集》、《战车集》、《四库提要》、《运筹决胜纲目》等书;武能定国,雄才大略,功勋卓着,深得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