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举粉碎“谋反胡党”深究牵出前任宰相

一举粉碎“谋反胡党”深究牵出前任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00 更新时间:2023/12/18 2:08:47

一举粉碎“谋反胡党”深究牵出前任宰相洪武十三年~洪武二十三年(1380~1390)

那么这些新生的异己政治危险势力或言潜在危险分子究竟是谁?在朱元璋的视野里,他们就是跟随他一起闹革命、打天下的功臣勋旧,换言之就是淮右集团。淮右集团?这怎么可能?他们不是朱元璋打天下的铁杆支持者、奉献者,怎么会成为潜在的敌人?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朱元璋与“淮右功臣勋旧”之间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朱元璋家乡在淮右的濠州,起来闹革命时跟随他一起干的也都是淮右地区的人,其中以农民最多。在传统社会里,农民的乡土观念、宗族观念可能是最为浓烈。反映在朱元璋身上,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率领家乡的父老子弟冲锋陷阵,生死与共,由此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朱元璋队伍的壮大确实也靠了淮右家乡父老的积极参与才不断地做大做强,因此自然而然在朱元璋政权中淮右地区出身的人成为了主干。

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后,小明王韩林儿升他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以故元帅郭天叙弟天为右丞,经历李士元(改名善长)为左右司郎中,以下诸将皆升元帅”。也可以这么说,朱元璋政权的淮右集团的班底在这个时候差不多形成了。当时有个诗人叫贝琼的,写诗生动地描述了南京城里淮右人的天下:“两河兵合尽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朱元璋后来尽管拥有了整个天下,但政权队伍中的核心主干还是淮右地区出来的那些功臣勋旧,再说得白一点,朱元璋是靠着淮右集团为核心的文臣武将的不断进取才夺得了天下。正如清代大学问家赵翼所说的“明祖借诸功臣以取天下”。

〇淮右“草根”出来的全成了大明皇家权贵显戚

对此,原本一无所有、挣扎于地狱边缘的朱元璋在其发迹早期还能充分意识到。1366年八月,侍臣王祎等进讲(相当于给朱元璋进行文化补习)。朱元璋问:“汉高祖刘邦唐太宗哪个人更好?”文臣魏观在旁听到后随即作答:“唐太宗虽然文武双全,但做起好事来未免给人一种假假的印象;而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规摹弘远,换句话来说,他站得高看得远,因此比较下来那肯定是汉高祖要更胜一筹了。”可令在场的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那时还没学多少文化知识的朱元璋却发表了自己独特的一番高论:“汉高祖豁达大度似乎大家都这么说,但他却是很记仇的,嫂嫂早年弄得他难堪,他后来封她的儿子为羹颉侯,就这个名字也够难听的了;雍齿有负于他,他可一直记得,更有他内心多有猜忌,诛杀功臣,看来啊,汉高祖的气度远没有他的眼光那般广远了;而唐太宗就不同,虽说他权谋规划不如汉高祖,但他能很好地驾驭群臣,各为己用,等到大业定了,又能保全大臣,这样看来还是唐太宗要胜出一筹了!”

那时候的朱元璋不仅在思想上有着与共同打天下的淮右功臣勋旧同舟共济、励精图治与共享安乐的想法,而且还体现在他的实际行动上。大明在南京开国后,朱元璋曾一度想以凤阳作为天下中心之都,即后来所称的中都,与淮右功臣勋旧们一起荣归故里,为此他不断地赐土地给他们,将一个个“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穷光蛋都打造成超级富翁。但光富还不行,朱元璋知道富一定要跟贵连在一起。洪武开国大典后没过几天,他下令“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兼太子少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信国公徐达兼少傅;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平章、鄂国公常遇春兼少保;银青荣禄大夫、大都督府右都督冯宗异(即冯胜)兼右詹事……”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进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封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子茂郑国公,汤和等侯者二十八人”,后洪武十二年、洪武十七年、洪武二十一年和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又相继封了一批公、侯、伯。

整个洪武年间封公的总计有11人,除了上述提到的李善长、徐达等6人外,尚有信国公汤和、颍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梁国公胡显(胡显的封公仅《国榷》中有此一说,笔者查阅《明实录》与《明史》等均无记载。11公中常遇春被封为鄂国公,但他死于洪武二年,似乎鄂国公之爵自动消亡了。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中常茂之所以一下子被封为郑国公,就是因为朱元璋考虑到了常遇春的功勋才这么做的。本书作者注)和开国公常升,他们几乎全是淮右人;封侯的总计有57人,其中6人封侯是象征性恩赐给战败者的一种荣誉封爵,没什么实权和地位,如承恩侯陈普才(即陈友谅父)、归德侯陈理、归义侯明升、崇礼侯买的里八剌、海西侯蒙古纳哈出、沈阳侯察罕(纳哈出之子),其余51人中仍是淮右籍占了绝对的优势(51人中除曹兴、陆聚、张温、朱寿等4人的籍贯无法查明及沔阳胡美、睢州韩政、江夏黄彬、夏邑梅思祖、开州周武等5人非淮右籍外,其他42人全是来自淮右地区或言安徽地区的,约占据总数的82%);洪武年间封的伯只有6人,忠勤伯汪广洋、诚意伯刘基、徽先伯桑敬、东莞伯何真、归仁伯陈友富、怀恩伯陈友直。这6个几乎都不是淮右籍的,且他们人数少,在朱元璋政权中不占主导地位。欲知详情可见本书132~143页《洪武年间朱元璋封赏的公爵、侯爵和伯爵及其最终结局之简表》。

除了赏赐、封爵与授官以外,朱元璋还通过传统联姻的手段,把淮右功臣勋旧笼络起来,想以此永远“为我所用”。他聘开平王常遇春女儿为长子朱标的皇太子妃,中书省右丞相大将军徐达的大女儿为四子朱棣燕王妃,二女儿为十三子代王妃,卫国公邓愈女儿为二子秦王妃,广西都指挥使谢成女儿为晋王妃,宋国公冯胜女儿为吴王妃,大都督佥事王弼女儿为楚王妃。当然朱元璋家也有“输出”:大女儿临安公主下嫁左丞相李善长长子李祺,长孙女即朱标太子的长女江都公主下嫁长兴侯耿炳文的儿子耿璿,等等。

〇星星捧月亮,月亮防星星

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当年苦大仇深的泥皮草根贫下中农们一下子成为了皇家亲戚,开国勋臣们成了帝国达官显贵。他们如星星捧月一般,围绕着朱元璋家这一个中心转,构成了金字塔形的新帝国最高权力阶层。

标签: 前任宰相牵出

更多文章

  • 明代新词语构词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新词语,明代,构词法

    这一节我们着重讨论明代汉语新词的词法构成、句法构成以及明代新词在构词法方面的特征。一.词法构成词法构成包括附加式和重叠式两类。1.附加式指由词根和词缀结合而成的构词。1.1前缀+词根明代新词中所见前缀有:阿、有、老、打、取等。如:阿正:指妻子。(1)“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

  •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何对抨击科举制度进行抨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儒,明末清初,科举

    相信我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句话是由明朝着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文学家顾炎武说出来的,并且与明朝的黄宗羲、王夫之三人被后人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雕像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7月15日,是苏州昆山人。顾炎武本名为绛,字为忠清。但是因为极为仰慕文天祥的学生王

  • 被称为“女真第一美女”的布喜娅玛拉到底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女真,第一美女,被称为

    众所周知,布喜娅玛拉就是指叶赫老女。近日,有网友上传几张布喜娅玛拉颅骨复原图,顿时,掀开叶赫老女研究狂潮。布喜娅玛拉又名东哥,相貌倾国倾城,引无数位英雄竞折腰,有"女真第一美女"之称,但却注定要成为政治上的砝码,先后7次许配给不同的男人,一生坎坷。假如布喜娅玛拉顺利地嫁给努尔哈赤的话,那就是要与姑姑

  • 明英宗妻钱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王朝的第六任兼第八任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一位“复辟”皇帝。他生于宣德二年(1427)冬天,登基为帝时年仅七岁(虚称九岁)。年号“正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皇帝很快就到了完成终身大事的时候。皇帝娶一个怎样的妻子,关系到他本人乃至整

  • 徐渭与张天复、张元忭父子有什么关系?恩同再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恩同再造,有什么关系,父子

    徐渭与张天复、张元忭父子都是绍兴历史名人,在绍兴文化史上有突出的位置。前人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多有论及,大多是在研究张岱与徐渭的时候,顺述徐渭与张天复父子的关系,但只是在着作或论文中略微点出,没有进行详细的考述,除张天复、张元忭父子对徐渭的活命之恩一节外,其它方面则一笔带过,致使人们对徐渭和张天复、张元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事儿,明朝,朱元璋

    第一章童年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民族:汉血型:?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

  • 明朝最强锦衣卫的权谋人生:陆炳真的奸臣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权谋,锦衣卫

    明朝最强锦衣卫的权谋人生陆炳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权臣,掌锦衣卫事,被称为最强锦衣卫。锦衣卫是明朝的一个特殊军卫,它的北镇抚司掌管缉捕诏狱。按照制度,锦衣卫的长官不过是指挥使,但是历来有权臣位至都指挥使上,却仍不放手锦衣卫事之例。不过,象陆炳这样,位至左都督,又加太保兼少傅者,则为有明一代所仅见,这也足以

  • 明灭夏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战,历史背景

    明灭夏之战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战争。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稳定了北方的形势,出兵消灭四川夏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关于灭夏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 明朝太子太保、二部尚书叶梦熊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太保,尚书,明朝

    叶梦熊(1531~1597年),字男兆,号龙塘,又号华云。嘉靖十年(1531)正月廿七日子时出生,卒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六月十二日,享年67岁。他文能安邦,着有《华云集》、《五镇奏疏》、《筹边议》、《太保集》、《战车集》、《四库提要》、《运筹决胜纲目》等书;武能定国,雄才大略,功勋卓着,深得万

  • 有一天朱元璋惦记起:“人事部长”吴琳退休回老家了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人事,朱元璋,部长

    〇有一天朱元璋惦记起:“人事部长”吴琳退休回老家了在干什么?朱元璋对在职官员不放心,要派锦衣卫去盯梢,那么对于已经退了休的官员呢?他也不放心。有一天,他想起了老的吏部尚书(就相当于人事组织部部长)吴琳在干什么?在他当人事组织部长时,多少官员在他的手里得到了升迁,他们会不会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