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十三章 传说中的“六扇门”

第二十三章 传说中的“六扇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53 更新时间:2024/1/4 0:28:27

古代衙门为显示威严、气派,多开六扇门。后遂以六扇门代指官府、衙门。

民间传说的“六扇门”则是指捕快之中一个特殊的旁支。这个“六扇门”通常只接手江湖帮派斗争和久为官府通缉的要犯,同时与各大门派有相当的交情,在朝廷和江湖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力,江湖中有身份的人犯案只要不上动天庭,都可以不了了之。

“六扇门”具有如此大的权力和能力,与统治者对“六扇门”的扶持和依赖有很大的关系。

唐贞观年间,朝廷初建六部。为彻底解决隋末农民起义的残余势力和各地绿林豪强,刑部建立“六扇门”秘密训练基地,训练新锐少年,名为“鹰犬”。

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为了处理有关国家大事的案件,专门成立了一个集武林高手、密探、捕快和杀手于一体的秘密组织。因总部大殿坐北朝南、东南西三面开门、每面两扇门总共六扇,又因组织成员行动机密所以称总部为“六扇门”。这个组织行动诡异、手段凶狠、专办大案,民间广为传诵其威严恐怖。时间久了,六扇门在江湖上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个“六扇门”组织在查办魏忠贤的斗争中表现出色,但随着明朝灭亡也最终消失。

“六扇门”独特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内容,形成了“六扇门”办案风格的神秘性。一方面,“六扇门”是朝廷之官,要接受正统的朝廷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六扇门”又要直接和黑道的江湖人士打交道,必须要熟悉江湖规矩。正因为如此,“六扇门”的人进得衙门,出得江湖。他们遇到的事情千奇百怪,处理事情灵活多变;他们是衙门中的江湖人物,是江湖中的衙门掌门;他们代表衙门统管江湖一方,在江湖上拥有极大的权力,却也同时被不为朝廷效命的江湖豪杰所不齿。

温瑞安在《四大名捕》中虚构了一个属于官府的组织六扇门,专门办案。在明清小说中也有以六扇门代指衙门,而《武林外传》中的六扇门影射的是四大名捕。

朝政把握于奸党魏忠贤之手,甚至严重到了威胁这位年轻皇帝的生命时,崇祯显露出了与他实际年纪很不相称的成熟和老到,由稳住局势虚与委蛇,慢慢剥离分化魏党的实权,到最后铲除一网打尽,前后数月一气呵成非常漂亮,手腕之老练行事之果断令后人频频称道。

然而,在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之下,崇祯却重用温体仁、周延儒这样的无才无德、巧言令色之徒,袁崇焕卢象升孙承宗这样的名将,在他手下却不是被猜忌,就是被小人陷害,无一善终。

细品文化

感悟千年智慧

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无数,或者贪婪昏庸,或者残暴冷酷,要么就是贪图安逸、荒于声色之徒,凡此种种,无不遭人唾弃,然而明朝的崇祯,虽然也是亡国之君,却是一个勤勤恳恳的皇帝,清张廷玉在《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价崇祯:“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崇祯如此辛劳为国,为何还会亡国?除了客观上明帝国早已腐败不堪外,崇祯本人也要负上很大一部分责任。

崇祯皇帝虽然有心把国家治理好,但却不懂用人之术。崇祯一朝,宰辅大臣走马灯似地换个不停,在位17年,他换了50位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14位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多达11人,杀死巡抚11人、逼死1人。这还都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被他抓进监狱关押、殴打、间接逼死、战死、自杀、判刑的相当于现在省部一级的官员可能多达几十人。崇祯十四年,也就是亡国前三年,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具有大臣资格的官员就多达145人,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具有大臣资格官员的1/10。

崇祯帝朱由检是明光宗第五子。由于早年丧母,身边没有任何一个可信赖的家人,他的童年所遭受的孤独感、被遗弃感与挫折感,决定了他成人之后那种猜疑、偏执与固执的性格。

继位后,崇祯帝轻而易举地铲除了魏忠贤阉党毒瘤。放松之余,骄矜之气溢满胸膛,他顿觉自己是个天纵英明的帝君。

登基之初,外有关外强敌,内有农民暴动,崇祯急需能干善战的大将。这时辽东的防务主要由袁崇焕主持。崇祯帝对袁崇焕非常信任,命其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帅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崇祯元年秋八月,袁崇焕入京觐见,在皇帝面前许诺五年之内可恢复全辽境土。崇祯帝闻言大悦。

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

尚方,也作上方,是掌管制造供应御用器物的官署。尚方宝剑即皇帝御用的宝剑。持有皇帝所赐尚方宝剑的大臣,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始于汉代,明代称尚方剑,“尚方宝剑”是在戏剧和小说中的俗称。袁崇焕辞行时向崇祯皇帝表示:“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臣一出京城,便成万里,忌能妒功,肯定难免,希望陛下为臣作主。”崇祯帝满口答应,并赐其尚方宝剑。还应袁崇焕所请,将宁远、锦州合为一镇,命祖大寿、赵率教、何可刚等人专受节制,以期克复全辽。崇祯二年五月,明廷叙功,加袁崇焕太子少保。

袁崇焕画像袁崇焕任蓟辽督师后,斩除地头蛇毛文龙。崇祯帝讯大骇,也忘了自己对袁崇焕的授权,心中开始对这位大帅产生嫌隙。但当时正倚重袁崇焕,崇祯帝只得优旨褒答,认定他杀得好,并下诏宣谕毛文龙罪状。

袁崇焕杀毛文龙仅仅几个月,崇祯帝就中了皇太极“反间计”。毛文龙被杀的三个月后,皇太极率兵,绕过山海关,由蓟镇长城的长安、龙井关、洪山口毁边墙入寇,并攻占遵化、迁安、永平、滦州四城。

后金军忽然出现在北京城外,对北京展开围攻。乍闻后金军逼近京师,明廷骇震,立刻调诸路兵马入京来援。袁崇焕闻讯,有条不紊布置防务,并亲自率兵就难,击退后金兵。见袁崇焕营盘坚固,无隙可乘,皇太极施用“反间计”。恰好营中有两个被俘的明朝太监杨春、王德成在押,他命令汉人降将高鸿中与鲍承先两个人趁黑坐在这两个先前在城郊牧马厂抓获的两个明朝太监被困的营帐外,假装酒醉,放言说城内袁巡抚(袁崇焕)与大金有密议,准备里应外合。夜间,哨兵故意纵两个太监逃脱。这两人一回城,把这件“天大的秘密”讲与皇帝听。刚愎自用的崇祯帝信以为真,很快就派人逮捕了袁崇焕,打入诏狱严刑拷打审问。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刚过中秋,袁崇焕本人被判凌迟,剐于北京闹市,其兄弟妻子长流三千里,抄其家产归公。袁崇焕一案,天下冤之。但无知的北京市民信以为真,恨极了这位引狼入室的袁巡抚,纷纷上前高声责骂,甚至出钱买肉生食这位耿耿精忠的烈士身上之肉。千刀万剐,明朝就是这样对待能干的大忠臣。

标签: 传说中十三章扇门

更多文章

  • 《明朝24悬案》前言 牟婵娟编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婵娟,悬案,明朝

    前言第一章洪武朝文字狱之谜第二章杀你不需要理由第三章十八条扁担起义的盐贩第四章靖难之役之后第五章明朝与大航海时代第六章朱高炽之死第七章大明宣德炉第八章历史上的清官有哪些第九章明英宗为什么要废除殉葬第十章厂卫的酷刑第十一章历史上的官都吃些什么第十二章明宫一点红女官制第十三章皇帝和宦官的关系第十四章明朝

  • 常遇春“上天入地”拿下浙南衢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上天入地,浙南,衢州

    再说此时的浙东战场,经过一两个月的努力与发展,形势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先是将进攻衢州遭受失败的陆仲亨给换下来,由枢密院同佥常遇春率兵攻打。衢州元朝守臣廉访使宋伯颜不花等悉力备御。常遇春看到今天棋逢对手了,一时难以攻下,赶紧令人在衢州城的6个城门外建起奉天旗,竖立栅围,围住城门,同时建造吕公车、仙人桥、

  • 朱厚熜怎么死的?为何迷信道教不理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朝政,迷信,道教

    朱厚熜快要被勒得气绝的时候,围绕在周围的御医因为害怕用错了药而获罪下狱,一筹莫展,不敢开方子,结果还是太医院使许绅冒着万死,给朱厚熜下了一味猛药,过了七八个小时后,皇帝吐出数升紫血,才能缓过劲来说话。事后,许绅因为救驾有功而被“赐赍甚厚”,但不久便得了重病。许御医知道自己将不

  • “土木堡之变”前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之变,土木,鲜为人知

    1408年(北元额勒锥特穆尔汗元年、明成祖永乐六年),北元皇室的内乱又一次升级。次年,忽必烈后裔本雅失里被北元太保枢密知院阿鲁台、太师马尔哈咱等人,从中亚的撒马儿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国萨马尔罕省省会)迎到蒙古高原,推为大汗,是为北元额勒锥特穆尔汗。明成祖得知后,迅速派出曾经出使撒马儿罕、与本雅失里有过

  • 明朝猛将刘綎单枪上阵 被削去半张脸仍杀敌无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单枪,明朝,猛将

    俗话说的好“老子英雄儿好汉”,作为一代名将之后,明朝的第一猛将刘綎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特别突出,并且在这条路上走的还算顺利,年纪轻轻,他就考上了武状元,十几岁的时候,跟着老爸讨伐九丝蛮人叛乱,第一个登上城楼,生擒对方首领。十六世纪,缅甸派了十万象兵向云南进发,刘綎带领川军南下,很快就平定了云南之乱,他因

  • 第十七章 全真道与“张三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全真道,十七章,张三丰

    明朝建立以后,道教承宋元旧制,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派系,官方发给不同的度牒。明朝皇室因鉴于世居龙虎山张陵后裔在道教中的影响,一方面肯定了元代授正一道教主的地位,但又革除“天师”称号,改授为正一嗣教真人。在明代皇帝中,特别崇奉道教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他自号“玄都境万寿帝

  • 荡然无存的南京明皇宫与北京故宫“前世今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京,皇宫,荡然无存

    在解开明代都城南京和明皇宫的一系列谜团之后,我们看到了明代南京的种种奇特景观:明皇城建在湖中;明皇宫偏隅城东;都城呈不规则形;宏伟、稳固但又简朴。然而遗憾的是如今您到南京来,除了能见到宏伟的明城墙外,明皇宫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究竟是为什么?有人说,北京故宫就是南京明皇宫

  • 陈友谅战死在鄱阳湖,朱元璋为什么在战后会感到无比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后,朱元璋,鄱阳湖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元末明初时期最强劲的2个诸侯国,她们中间开展了数次的角逐。在其中鄱阳湖那一次对决是彼此开展的主力大决战,在此次对决中,朱元璋另一方获得了获胜,最终消灭了元朝,夺得了天地。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残暴不仁,已经失尽了人心,可谓是气数已尽。而群雄四起,逐鹿中原,在当时中国大地上形成了一股又一

  • 人才均是被逼出来的,自古以来皆如此,就好似62岁才登基的这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帝,自古以来,被逼

    “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句话实际上说的非常有理。人的优秀都是被逼出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概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历史上有很多人物都是被逼出来的,就像刘邦因为失期当斩,才被逼聚众造反,最终建立了大汉朝;而明太祖朱元璋也

  • “明末三案”之乾清宫“移宫案”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之谜,明末,清宫

    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年仅16岁的皇长子朱由校继承了因服食红丸而去世的明光宗的帝位,但登基不久就发生了着名“移宫案”,就是有人占据了应该由皇帝居住的乾清宫不愿意搬出来,然后官员们为了维护皇家的体制,就发动起来逼其迁出以及由此生出的一系列事端。皇帝的寝宫也有人敢占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