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和其作者黄公望都经历了哪些事?

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和其作者黄公望都经历了哪些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619 更新时间:2024/1/10 10:26:10

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为何断为两截,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元代大画家、“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是个很奇特的人,年过50方才学画,年过80创作出了《富春山居图》,位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列。围绕这一传世名作的收藏赏鉴,后世演绎出了许多故事,也让人们对大器晚成的黄公望更添一丝好奇。

黄公望

黄公望出生于1269年,是江苏常熟人。他本名陆坚,因为父母早早去世,他被温州籍老人黄乐收为义子。当时黄乐已90高龄,膝下无子,得了这么一个干儿子很高兴,感慨地说“黄公望子久矣。”从此陆坚改名黄公望。黄家家境富裕,黄公望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满腹诗书,可惜那时元朝还没有恢复科举制度,黄公望和一般汉族士人一样,失去了科举入仕的机会。

黄庭坚雕像

一直熬到45岁,黄公望才在浙西廉访司当了一名书吏。但官还没做几天,他的顶头上司就犯事被抓,黄公望也受到连累被抓入狱。等他出狱时,已经年过50,这在古时候人均寿命较短的情况下,也快走到了人生尽头。但谁能想到,50岁的黄公望经此一劫,却咂摸出了人生的新境界,他脱离尘世袭扰,开始浪迹天涯,去开一席从未有过的人生盛宴。

全真教道士,是黄公望游走天涯的身份;“大痴道人”是他的名号;占卜算卦,是他的谋生手段;而看山看水看风景,是他最大的享受。看多了,他就想画下来,但画艺不精,于是50岁的黄公望去大画家蒙求教,虽遭揶揄,但心性不改,潜心揣摩,终于悟得绘画之要。此后,他又上路了,一路走来一路画,捕捉江河之灵动,体味群山之壮美,感悟人生之境界,画技也在自然灵动中不断提高。

他一走走了好多年。公元1347年,79岁的黄公望和师弟无用一起来到了浙江富阳,看着江面如练的富春江,他驻足不走了,任凭无用师弟百般劝说,他执意在富春江畔的一个小村子住了下来,无用只好独自云游去了。黄公望在此一住就是五年。这五年里,每天天一亮,黄公望就出门沿江走上数十里,无畏寒暑,不惧风雨,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把富春江及其两岸的秀丽山水一点一滴、一丝一毫地读懂入心。

《富春山居图》

80岁那年,黄公望开始正式画《富春山居图》,他整整画了四年,终于完成了这幅传世名画。他在这幅画中讲述了一条河流的一生,讲述了人生的悲喜故事,呈现出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的无穷意蕴。这幅画耗尽了黄公望的心血,但当师弟无用回来寻他时,他竟轻飘飘地把这幅画送给了师弟。可能在他心中,最值得珍藏的不是这幅画本身,而是作画过程中的人生感悟和沉淀洗礼。

《剩山图》

《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副约七百公分的长卷。自黄公望的师弟无用成为第一位藏主后,这幅国宝级画作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被许多人珍藏过,称其为“画中兰亭”。有贪婪之人甚至临死都要将其带走。清朝顺治年间,《富春山居图》被宜兴人吴洪裕收藏,吴洪裕临死之际,竟然让家人烧掉《富春山居图》给自己殉葬,焚毁时刻,多亏他的侄子从火中把画救出,但画中间已经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从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前段被称为“剩山图”,现珍藏于浙江博物馆,后段被称为“无用师卷”,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

《无用师卷》

黄公望年过80而作《富春山居图》,是把一生的悲与喜、苦与乐、嗔与悟浓缩到了画中。画里画了8个人,但都隐匿在山水层峦中,不太容易全找到。这可能正是黄公望所要表达的人生要义:人生重叠如山,尘事蜿蜒若水,生命需要沉淀,宁静方能致远。他也果真做到了,元代之后,中国山水画史上几乎没有一个画家的影响力能超越黄公望。

标签: 望都

更多文章

  • 蒙古没能征服日本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蒙古

    不可一世的蒙古曾横扫欧亚大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两次入侵日本,都遭到惨重失败。蒙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王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

  • 蒙宋战争之一——蒙古二大汗侵宋各战役战前一般形势及战争导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争

    窝阔台汗征宋:一、宋进取河南:1234年6月进兵,8月为蒙古所反击,退还。二、1235年7月,蒙古三路南征。至1241年12月,窝阔台汗卒,战事遂呈休止状态。蒙哥汗征宋:一、忽必烈进军大理:1253年8月征大理,12月破大理都城,留兀良合台征未服者,忽必烈自还中国。1257年6月,兀良合台尽平云南后

  • 《雄霸世界:说说世祖之治那些事儿》序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雄霸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经过早期成吉思汗等人的积极扩张和征战,蒙古帝国的势力逐步强盛。而在成吉思汗之后,蒙古帝国又出现了诸王分裂的局面,直到忽必烈时期,大草原才又实现了统一。忽必烈生于乱世,经过战争的洗礼,忽必烈崭露头角,并且在后来的战争中成为出色的将领。他英勇善战,善于抓住机遇,经过多

  •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传: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故事以及人物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铁木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公元1293年~公元1328年)在位时间:公元1323年~公元1328年曾用年号:泰定、致和谥号:无庙号:泰定帝安葬地:起辇谷公元1323年,元朝御史大夫铁失发动南坡之变,与也先铁木儿等人冲入元英宗行官,将英宗杀死,拥立晋王也孙铁木儿为帝。铁失一伙之所以选中也孙铁木儿,是因为他是蒙

  • 阿合马究竟是如何敛财的 单单老婆就500多人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人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元朝最能敛财的官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忽必烈建立元朝,统治了汉人的江山之后,元朝的财政开支很快就不够了。这个时候的忽必烈需要一个能帮他敛财的人,通过改革赋税增加国库收入,这时候,一个叫阿合马的人冒出来了。那这个阿合马究竟是谁呢?从《元史》中我们似乎找不到详细的资料,只说

  • 和亲公主远嫁,因为路途太远,把皇帝都熬死了,新皇帝不要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帝

    古代封建王朝,为了缓和与周边藩属国的矛盾,往往采取和亲的方式,比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等,总之,除了宋明两朝,其他朝代都少不了和亲公主的影子,连元朝也不例外。(历史上的和亲公主)今天咱们来聊一位元朝的和亲公主,她身负使命,千辛万苦去和亲,没想到因为路途太过遥远,好不容易走到时,与她和亲的国王竟早在

  • 蒙古帝国依托血腥恐怖手段迅速建立统治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

    铁木真曾经说过:粉粹敌人,追击他们,没收他们的财产,看到他们的亲人流泪,把他们的妻子和女儿抱在自己怀里,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在黄金家族开始军事征服的初期,面对所征服地区先进文明和高质量生活,深深地自卑感油然而生,在自卑感扭曲下的征服者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在帝国创立阶段主要依托血腥的军事手段,目的是迅速歼

  • 揭秘外籍太监朴不花竟发挥着一个特殊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监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深宫之内,外籍太监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外籍太监的特殊身份以及隐藏在他们身后的历史。外籍太监多出于政治需要,在本国阉割

  • 蒙古侵金之战——边堡塞内诸战役战后之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蒙古

    金人已集得可期必胜之兵力,但在会河川一战,竟为劣势之蒙古军所击破。是金人所倚恃之万里长城失去作用,所倚恃之军备亦一战而丧失其大半。至此,金人最后所恃者惟各京城所管辖下之各府州县城池。自西京大同府陷落之后,又有东京辽阳府为蒙古三千骑兵所袭破,五京城亦破去其二,其各州府县城池不及京城之城高池深者,又能支

  • “元朝第一人”许衡:敢叫枭雄忽必烈执行汉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

    许衡(1209年~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人。元代着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嘉定元年(1208年),他的父亲许通和母亲李氏为躲避金兵之乱,迁徙到新郑。次年,许衡出生在城西阳缓里(今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幼有异质敏而好学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