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官帽乌纱帽的历史

明朝官帽乌纱帽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11 更新时间:2023/12/25 23:05:57

乌纱帽亦称乌纱,现多用比喻官位。乌纱帽原是民间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时加上了双翅,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规定:官员上朝办公时,皆须戴乌纱帽,穿团领衫,束腰带;有功名而尚未授官的状元、进士亦可戴乌纱帽,穿官服。以致仕(退休)的官员,亦可戴乌纱帽。

明清以后,乌纱帽主变为现职官员的代称,丢掉乌纱帽就意味着削职为民。

“乌纱帽”的含义可说是路人皆知,经由古代绘画以及戏曲表演,人们形成了深深的印象:头戴乌纱帽,身穿盘领袍,腰挂玉带,足蹬皂靴,便是中国古代官员的经典风貌。

北宋初年,有人将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皇帝对此大加称赞,因此便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这种纱帽,有时皇帝也会佩戴。这种纱帽两旁各有一根细长翅,由于翅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便会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以免碰掉帽子,官员们都养成了小心翼翼走路的习惯。

到了明朝,官员们仍沿袭宋制戴纱帽,但皇帝已不再戴了。从明世宗时开始,人们对纱帽的双翅做了一些变动:不但翅的长度缩短了,而且其宽窄也不相同;官阶越大,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亦然。其形状和后世戏台上的乌纱帽基本一样。

清初顺治帝入关时,由于收留了许多明代降臣,而且为了笼络人心,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明代朝服,戴明代乌纱帽。等到清室统治巩固,才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改变为红缨帽。

标签: 乌纱帽历史明朝

更多文章

  • 明朝陈新甲是谁?本有机会摆脱两面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作战,明朝,有机会

    明朝并非亡于流贼,也非亡于满清,而是亡在与流贼和满清的两面作战。两面都不妥协,往往导致这样的局面——流贼被官军打得奄奄一息之时,满洲吃紧了,必须从“剿贼”前线抽调大军,导致流贼死灰复燃;或者是辽东刚刚打败清朝,想要巩固阵地、收复失地之时,流贼势头又起来了,需要抽调辽东守军去镇压。总之,崇祯皇帝和他的

  • 这一历史名将打破传统创下千古奇功,叫人叹为观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叹为观止,奇功,这一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之君,与他一帝打下天下的将领也是很多的,其中更不乏推陈出新打破常规立下汉马功劳的将军,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那些年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朱元璋统一了江南之后,决定率军北伐暴元,于是召集诸将,征求手下诸将的意见。常遇春认为元朝乃是强撸之末,主张长驱直入,直捣元朝大都(今北京)便是。只要拿下

  • 皇帝30年不上朝,后世为其开棺后才发现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为其,后世,后才

    在古代皇帝就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九五之尊,他甚至是可以决定那个时代每一个人的性命,而且也拥有很多普通人都没有权利,所以那时候很多人都对皇帝的这个位置非常的向往。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四百多位皇帝,每一位皇帝都对历史做出了贡献,今天要说的一位皇帝,竟然被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懒”的

  • “明末三案”之东宫“梃击案”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宫,之谜,明末

    万历末年,围绕着皇帝宝座的争夺,紫禁城内连续发生了三件疑案,分别发生在三个皇帝在位期间,即万历皇帝和儿子光宗朱常洛以及他的孙子熹宗朱由校,这就是有名的“明末三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

  • 第九讲 市井文化中的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市井,文化,明朝

    明朝的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生活也十分繁荣,戏曲、话本等文艺形式十分兴盛。在蓬勃发展的市民文化背后,明朝的社会现实也被折射出来,并作为文学的底片,永远留在历史之中。市民阶层的万花筒:“三言”与“二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

  • 明都城第三层京城最大城墙最大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京城,最大,都城

    确切地说,明代南京城应该来说由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城等四层组成。但习惯上人们所称的南京城,一般是指京城,即都城而言。朱元璋时代为抗击陈友谅的入侵曾于至正二十年(1360)“筑龙湾虎口城”,但这仅仅是应急偶尔为之之举。真正南京城的营建开始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至洪武二十

  • 朱文正采用“联产承包责任制”方式,率领将士们死守洪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将士们,方式,洪都

    再说当时具体负责洪都及江西等地军事方面的总指挥大都督朱文正,虽然是朱元璋侄儿,不过他能当上大都督倒不全是因为自己与朱元璋之间有着那种特殊血缘关系的缘故,“自渡江以来,克太平,破陈也先,营取建康,(朱文正)多有战功”。换句话来说,朱文正在当时朱元璋政权中算得上是一员久经沙场的年

  • 刘伯温去世前送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大呼:太懂我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年后,我了,朱元璋

    刘伯温简介刘伯温本名刘基,元末明初知名的战略家、贵族、作家,明代开国元勋,他是中国历史上谋略家的代表人物,与姜子牙、诸葛亮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谋略三圣”。他最大的功绩就是: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也。&rdqu

  • 一只鸡引发一个王朝覆灭,如同龙卷风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一只鸡,王朝,龙卷风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因一只鸡,加速了一个王朝的灭亡。这听起来像是在开玩笑,然而却真有这样的一件事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明崇祯四年,也就是公元1631年。大明王朝当时内忧外患,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女真族强势崛起,不断割据关外的土地。那年那天的紫禁城,略显憔悴的崇祯皇帝拿起一封来自山东的奏

  • 明末三大案之移宫案的引发新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案,明末,移宫案

    光宗弥留之际,把朝臣召入寝宫安排后事。光宗一再嘱咐朝臣要立李选侍做贵妃,谁知李选侍贪得无厌,叫自己的儿子朱由校闯进寝宫对光宗直言:“要把我母亲封为皇后!”朝臣们闻之不禁一怔,光宗也脸色大变不发一语。朱由校见气氛不对,才悻悻而退。光宗的死讯传出,朝臣们纷纷聚到乾清宫,准备与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