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语录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记题词》
汤显祖是明代着名的戏曲作家。他所创作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我国古代戏曲中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名人历史】
汤显祖(1550年-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11岁入学,21岁中举,曾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祭司主事等职。后来,汤显祖因为遭权贵嫉恨,辞官归隐。他在临川建了一座居所,号称“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汤显祖剧作中最着名的是《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和《邯郸记》,这四部戏内容都与“梦”有关,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又名《牡丹亭》,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
《牡丹亭》全剧共有55出,是汤显祖在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故事的主角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才貌双全。有一天,她游园后梦见自己和一位书生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她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三年后,贫寒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借宿梅花观,拾得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魂游后园,得以和柳梦梅相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运用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鲜明地体现了反礼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叛逆色彩的杜丽娘形象,表现出作者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邯郸记》是根据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而成,它的成就不亚于《牡丹亭》。主角卢生的一生揭示了封建大官僚从发迹直至死亡的历史,揭露了封建官僚阶层的无耻和淫逸行径。汤显祖运用讽刺性的语言,吐露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懑。
《南柯记》是根据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而成,它同《邯郸记》一样,借戏评议现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
《紫钗记》是在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但故事情节多有改动,如把小说中原来名为郡主而实为妓女的霍小玉改为良家女子,而新科状元李益因拒不参见卢太尉而被派到边境的情节,都是原作中所没有的。汤显祖作这样的增饰,使全剧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汤显祖的剧作语言和曲调独具风格,对当时和后世的戏剧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被推崇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