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孝宗朱祐樘出身冷宫之谜

明孝宗朱祐樘出身冷宫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225 更新时间:2023/12/18 18:03:42

帝王档案

朱祐樘:1488年-1505年在位,宪宗朱见深之子,性格疾恶如仇。在位18年,肃清政治,惩办奸臣;选贤任能,广开言路;减免赋税,安抚灾民。但宠爱皇后,纵容不法。明中期政治最清明、政绩最为卓着的一代明君。病死,终年36岁,死后葬于泰陵(今北京昌平十三陵)。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史称弘治帝。

明孝宗出身冷宫之谜

皇子的出生本来是件值得庆贺的喜事,可是朱祐樘的出世却经历无数的波折和不幸,他几乎让他们母子共同丧命,也让他的母亲纪氏遭遇了嫉妒的恐慌。

早在成化元年春天,广西就曾经发生过瑶民动乱,当时刚即帝位的宪宗派赵辅为总兵官前往平叛。民乱平息之后,按“罪及妇孺”的原则,明军将一些所谓的“罪人妻女”带回了北京,其中一部分姿色较好的则被没为宫婢送进大内。其中,一个来自贺县的小姑娘成了王皇后宫中的侍女。

这个小姑娘年纪还小,此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父母家人也在平乱中被杀,她对有关家乡的记忆都模糊了。入宫后,她被称为“纪氏”。王皇后看她身世可怜又伶俐可爱,对她特别关照。

明宫习俗,要选年长知书的内官教宫女读书习字。宫女若学业有成,会被评为女秀才、女史、直至女官正。明宫中设六局二十四司,共有女官一百八十七人,女史九十六人,她们都有官印,在工作期间都有俸禄,若立下功劳还能在年轻时被送归父母听凭婚嫁,即使年轻时没有出得了宫,年长退休后也不必一定留在宫中等死,而是可以选择出宫怡养天年。

而纪氏就在王皇后的关照下得到了这样的机会,她首先是在内官的教导下很快掌握了大量知识,随后由于“警敏通文字”,她又被升为宫廷预备女官,到皇宫内库去任“女史”之职。

成化五年(1469年)的夏天,在皇次子出生不久,宪宗偶然来到内库,对谈吐闲雅的纪女史一见动情。这样一次极偶然的机会,就使纪女史怀上了身孕。大概是因为内库众宫女都是纪女史的下属,她被皇帝召幸有孕的事情被隐瞒了下来,直到孕中期以后肚腹已经涨大得无法遮掩,才被万贵妃的耳目侦知。

万贵妃对于纪女史在自己眼皮底下竟能孕怀到如此明显的地步,气得大喊大叫,立马就命宫婢拿烈性堕胎药去给纪氏吃。

宫婢来到内库,看见纪氏已怀孕日久,肚腹已经隆起,若是此时强行堕胎,纪氏一定性命不保。想到那个已经成形的胎儿,看着惊恐万分的纪氏,宫婢实在不忍心做这样的恶事。她只给纪氏服了少量堕胎药这自然不足以打下胎儿。于是这名宫婢便回报万贵妃,说纪氏其实是“病痞”。痞,是中医的形容病症的常用字眼,但是并不固定在哪种病上,猜想在此处很有可能是说她肚里长了瘤子之类异物。总之一句话,纪女史“没有”怀孕。

万贵妃这时正为了皇次子的事情心烦意乱,听了回报也懒得详加追究,就此罢手,只是下令纪氏立即移居安乐堂而已。

安乐堂是收容老病宫女的地方,就在这个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纪氏于成化六年(1470年)的七月生下了一个瘦弱的男婴。这位皇三子刚出生的时候,头顶竟有超过一寸的地方没能长出胎发。这也许是因为营养不良,更有人说是因为被强行灌下的少量堕胎药所致。

对于后宫女人来说,能为皇帝生下儿子、而且是排行最靠前的儿子,无疑是一件金碧辉煌的喜事。然而纪女史在知道自己生下了儿子之后,却是惊恐万状。她害怕这件事一旦被万贵妃得知,自己和安乐堂中所有的人都要性命不保,而婴儿也一样没有活路。想来想去,她只能流着眼泪把孩子交给太监张敏,求他替自己把婴儿弄死。张敏对皇帝忠心耿耿,纪女史的决定使他大惊失色:“皇上到现在还没有儿子,怎么能把这个孩子放弃了呢!”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婴儿藏到一处密室,每天拿一些面食蜜糖来喂养。

万贵妃虽然相信了宫婢的回报,但是多少还有些放心不下,时常派人去安乐堂察看纪女史的情况。由于婴儿刚一出生就被张敏抱走,所以察看的人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时间长了,万贵妃也就相信了纪氏“病痞”之事,对她不再过问。

废后吴氏所居的“西内”住所,靠近安乐堂的位置,她很快就知道了纪女史生皇三子的消息。吴氏确实不愧于当年英宗对她“足以母仪天下”的评价,虽然皇帝对她负心薄悻,但她却始终为皇帝无子一事而忧虑。不久,吴氏冒着生命危险,每天往返于西内和安乐堂之间,精心地照料朱祐樘。等到风头过去之后,吴氏又将纪女史母子都接到自己的住处一起生活。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朱祐樘终于艰难地长大了。由于不敢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存在,直到五六岁都不曾为他剪过胎发。

成化十一年(1475年)五月十四日这天,宪宗让太监张敏为自己梳理头发。他一边打量镜中的自己,一边叹息道:“我已年满三十,老之将至,却至今也没有一个儿子。”张敏见皇帝如此忧伤,终于按捺不住,立即伏地叩头,说:“老奴死罪,万岁您已经有儿子了。”

宪宗愕然,问张敏是怎么回事,张敏一面磕头一面流着眼泪说:“老奴如今说出这件事来,就已是死到临头了。只求皇上为皇子做主。”见张敏这般模样,一边的司礼大太监怀恩于心不忍,决计要为张敏分担些责任,也跪下来磕着头说:“张敏所说千真万确。皇子现藏在西内抚养,如今已经6岁了,因为怕招来祸患,所以一直不敢奏报。”

宪宗听怀恩和张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完,顿时惊喜万分,立即迫不及待地亲自来到西内,让人去把孩子召到面前来。

使者来到密室,将皇帝认子的消息转告给纪女史。纪女史却抱着孩子大哭起来:“孩儿这一去,虽然身份明白,我却再无偷生之望。”她为6岁的儿子换上一件红袍,叮嘱道:“孩子,你记住,那个穿黄袍长胡须的男人,就是你的父亲。”

很快,皇子所乘的小轿就被太监宫女簇拥到了宪宗面前。由于一直未曾剪发,皇子的头发已经长得快披到地上,他披散着头发一直扑进宪宗的怀里。宪宗将皇子抱起,放在自己的膝上,抚视良久,终于悲喜交集流下泪来:“是我的儿子,长得像我呀!”

宪宗从早晨梳洗听说此事之后,就将上朝忘了个干净,直到此时他才想起辅臣们还在内阁候命。于是立即派怀恩去到内阁,向群臣通报皇子之事。群臣等了皇帝一早上,又看见怀恩心急火燎地赶来,心早已悬在半空之中,谁知从他口里说出来的,竟是这样一件天大的好事。顿时大喜过望。

第二天,宪宗正式接受群臣的道贺,颁诏天下,宣示皇位后继有人的消息。一时间,朝廷内外,上至皇帝太后,下至群臣百官、太监宫女,一个个就如同天上掉下了活宝贝一样,整天笑逐颜开,将皇子移宫、起名等等事宜办得热火朝天。礼部为皇子拟了好几个名字,宪宗都觉得不够满意,最后亲自为儿子起名为“祐樘”。

大学士商辂见皇帝已经高兴得忘情,又见纪女史仍然居住在西内,没有和皇子生活在一起,感到心里非常忧虑,既担心纪氏的安全,更担心皇子的安全。于是他向宪宗上了一道奏章,请宪宗让纪女史和皇子仍然居住在一起,生活起居让母亲照料为好。

宪宗虽然与纪女史仅有一次男女之情,但相隔七年之后,知道她为自己生下了儿子、又遭了那么多罪,性情优柔寡断的宪宗在高兴之余,也不禁有恻然之意。看了商辂的奏章,也随即让纪女史移居永寿宫,封她为淑妃,并且频频召见。

当年六月二十七日,宪宗又一次召纪淑妃宴饮。宴席中,纪氏忽然觉得腹痛,不得不中途返回永寿宫。万贵妃得知消息,立刻派太医院院使方贤、治中吴衡用去为纪氏诊治。谁知道不诊还好,两名太医诊治后没多久,纪淑妃就暴薨了。

宪宗的母亲周太后将朝廷内外的变故都看在眼里,她深知儿子的无能,害怕自己好不容易才盼来的孙子也遭了万贵妃的毒手,便对宪宗说:“把孩子交给我来照顾。”万贞儿对周太后横插的这一杠子实在找不到理由拒绝,只能干瞪眼看着小太子从自己的手心里走出去。

从此,朱祐樘就生活在奶奶的仁寿宫里,由祖母紧密保护起来。这时的朱祐樘虽然才只有6岁,却已在艰辛的生活环境中过早地成熟了,相依为命的母亲惨死,使他无比伤痛,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宫廷中的险恶、万贵妃的狠毒。来到仁寿宫后,在祖母的照顾下,对于如何保护自己,他懂得更多了。

然而万贵妃并不以太子归养太后,就打消对他下手的念头。有一天,她邀太子到自己宫里,和自己一起进膳。周太后百般推脱不掉,只能答应下来。朱祐樘临去贵妃宫之前,周太后对他千叮万嘱,吩咐他只要去尽了礼仪即可,千万不要吃任何食物。

朱祐樘来到昭德宫,万贵妃自喜得计,立刻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食物摆在太子面前。面对万贵妃的甜言蜜语和诱人的食物,朱祐樘非常冷淡地回答:“我已经吃饱了,不想再吃。”万贵妃还不死心,又让人端来饭后的羹汤给他。谁知这一次朱祐樘干脆连看都懒得看,回答道:“我怀疑汤中有毒,不想喝。”说完,他就召来随从,掉头离开了昭德宫。万贵妃被小太子的态度给噎住了,等他走后便大发雷霆,说:“这孩子才几岁年纪就敢对我这样,待到他长大当了皇帝,岂不是要把我当砧板上的鱼肉了吗!”又气又急又怒的万贵妃竟因此而大病了一场。

之后万贵妃一病不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正值盛年的痴情皇帝宪宗,却因心爱的人离世,而郁郁寡欢,不久身染重病,与万贵妃同年病逝。

经历坎坷的皇太子朱祐樘终于登上了大明皇帝之位,是为明孝宗。

明孝宗一即位,便下令严查那些蛊惑宪宗行妖邪之术的方士妖人,从前依附万贵妃的李孜省、邓常恩、继晓等人都先后被贬谪或处斩,被贬退出京的术士法师超过一千人,万贵妃的兄弟万喜、万达等人也被降职。不久,他又将怀恩召回身边,并将不顾廉耻认万贵妃为姑妈、并以房中术惑乱宪宗的首辅大臣万安贬斥回乡。

群臣为孝宗这一系列的举措所振奋,决定再进一步追究万贵妃的罪状。御史曹璘上书,请求削去万贵妃的谥号,鱼台县丞徐顼更是明确指出纪淑妃之死与万贵妃有莫大关连,要求逮捕当年为她看病的太医以及万氏家属,严加审讯,查清纪氏之死的真相。

母子连心,孝宗也非常想为母亲讨回公道。然而当他想到这毕竟是宫闱秘事,万一追查起来,宪宗的“令名”也势必要受到严重的损害的时候,他终于还是以“违先帝意”的理由,决定不再追究万贵妃及其家族的责任。万贞儿总算逃过了死后暴尸的一劫。

同样也是因为“先帝”的原因,孝宗不能为吴废后恢复皇后、太后的名分,但他仍然对吴废后在自己幼年时照料自己的恩德给予了报答,命令将吴废后的服饰仪仗、膳食起居待遇一律升格到“母后”的级别,还将她的侄儿提拔为锦衣百户。宪宗的第二位皇后王氏当年对纪女史的爱护,孝宗也非常感激,孝敬她如同亲生母亲一般。

然而,在寻找生母纪淑妃家人的事情上,恪守孝道的朱祐樘却始终没有如愿。

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在广西贺县民间,“纪”“李”二字发音一致,而且很明显,纪氏的履历在入宫前后还经过了官员和太监们的“润色”,因此,她的那个“纪”姓恐怕也是被别人安上去的。由于年深月久,也因为纪氏本人不曾留下详细的说明,更有可能是当年平民乱之时,纪氏的家人眷属都已经死于屠戳或在之后远走他乡,总之,再也没有找到与纪氏有关系的任何人或踪迹。就连她究竟是不是姓纪,都弄不明白。

弘治三年(1490年),无奈的孝宗终于放弃了寻找母亲家族的打算。他为自己连姓名都模糊不清的母亲上谥号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又在母亲当年被送入京之前曾经居住过的广西桂林立庙,祭祀杳无音信的“纪”氏先人。“纪淑妃”连一个于事无补的身后追封都来得如此模糊,使孝宗抱憾终生,每当诵读起大学士尹直为母亲撰写的哀册之时,他都情不自禁地痛哭失声。

可怜的“纪氏”,当她还是一个天真的小女孩时,就因为明王朝的一次用兵而祸从天降、家破人亡、自己也被没为官婢。又因为一次身不由己的“鱼水之欢”,她为那个下令用兵的皇帝生下了一个儿子,随后她带着那个不受欢迎的儿子捱过了五年东躲西藏的痛苦生活,刚刚看到一点生活的希望就不明不白地死去。她是谁?她到底姓什么?她叫什么名字?她的父母和家乡到底在哪里?她虽然为大明王朝生下了一位皇帝,却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任何消息,甚至于倾举国之力也不能寻找到她的身世和轨迹。她的一生,实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然而,大明皇帝明孝宗的身上却因此流淌着那个失去踪影的瑶寨的血液,这也许是那场生灵涂炭的兵变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了吧……

也许是因为母亲的悲惨遭遇,终孝宗的一生,他都只爱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张皇后。明孝宗的后宫没有妃嫔,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愿过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

经过四百余年的岁月,那座“纪氏”祭庙已经消失无踪,只有一口水井,据说是当年纪女史被送入宫之前,在桂林停留时曾经洗脸梳妆过的地方。这口井至今还在,地方上一直称它为“太后井”。

标签: 之谜冷宫出身

更多文章

  • 杨士奇简介:正直廉洁善治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朝政,正直,简介

    一、供职东宫惟谨惟慎杨士奇(1365~1444),名寓,以字行,江西泰和(今江西太和县)人。他从小死去父亲,跟随母亲嫁到罗家,后来恢复了原来的杨姓。家境很贫穷,但他努力学习,靠教授学生糊口自给。经常在湖南、湖北一带教书,其中以在湖北江夏教学馆的时间最长。建文帝初年,诏集各地儒生纂修《太祖实录》,杨士

  • 罗贯中简介:伟大的着作《三国演义》名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名传千古,演义,著作

    罗贯中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东平(今属山东)人,也有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撰有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传》和杂剧剧本《风云会》等。罗贯中小的时候,父亲经常给他讲古代英雄

  • 明朝的官员几时上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官员,明朝

    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由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所决定,古代“公务员”的所属机关,可分中央和地方两类。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一定品秩以上,或有职务所规定,必须参加由

  • 十六岁少年被杀前仰天大笑,​朱元璋​下令为其免死封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为其,仰天大笑,被杀

    朱元章在打倒元朝处理以后,费尽心力才创建了大一统的明代,他非常清晰打江山不容易,守河山更难。据历史资料记述,在创建明代后没多久,他将一群股肱之臣所有请来到宫里,期待大伙儿畅所欲言,为新的皇朝出谋划策。此时刘伯温说道,“因为宋朝和元朝以来,中原大地上日益宽松,导致朝纲不正,如今当务之急是要

  • 明朝建筑布局设计上人体工程学的体现及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工程学,布局,明朝

    关键词:明朝建筑建筑布局设计人体工程学心理需求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人体工程学”一词的英文为“Ergonomics”,它是由两个单独的希腊词“ergon”和“nomos”组合而成。“ergon”是指出力的工作,“nomos”意为正常化、规律化,将两者的意思组合起来就是:人的工作正

  • 刘基:“后朝军师”命不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不济,军师,刘基

    刘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但是他却未能像张良、诸葛亮那样获得皇帝充分的信任和褒奖。在朱元璋大封功臣时,他仅仅得到一个诚意伯的爵位,而功劳不及他的人却位居公、侯。可以说,他得到的勋位,根本无法与其功绩成正比。这固然与朱元璋自身个性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基实际上是党同伐异的牺牲者。

  • 这一国家用了大半个世纪进攻中国,始终无法逾越这个省,以至国力耗尽致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半个,用了,这一

    于16世纪,明朝中后期阶段国力下降,这个时候靠近中国边境的一些国家开始蠢蠢欲动,打算攻占整个中国,从而获得更多领土与资源。1531年缅人莽应体统一缅甸全境,建立了缅甸东吁王朝,自立为王。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又译东坞王朝。莽瑞体于1531年在东吁创建。共历十五代王。掸族统治阿瓦后,缅族不堪忍受

  • 明熹宗:我玩得就是让人心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我玩,明熹宗,让人

    我这人,玩是带锻炼的玩,带工作的玩,带创造兼发明的玩,放厚脸皮来说一句,咱还既是大玩家又是能工巧匠哩!你还不好意思说我这是自我贴金嘞。我就不像一些干部,为了达到升官目的,大玩“政绩工程”,大玩无耻自吹,大玩无耻贴金的事情。我是皇帝,玩就玩了,又能怎么样呢?如果人说我不好色,只

  • 明朝大臣杨嗣昌:能力差运气差人格也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臣,明朝,能力差

    杨嗣昌的出生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他的祖父是过去武陵的名士,非常重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曾经亲自花钱建造石塔和书楼,来让大家参与学习。所以杨嗣昌小时候的学习氛围可以说非常好。杨嗣昌是比较早就接触官场政治的,受祖辈影响,很快就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是历史上对他的一些评价确是让我们非常诧异。虽说杨嗣昌在衷心和能力

  • 凤阳明皇陵的规模与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凤阳,布局,皇陵

    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到洪武十二年(1379)断断续续共计13年的时间,朱元璋花费了巨大的物力、财力与人力前后3次对明皇陵进行了营建。那么,由此建造起来的明皇陵到底有着怎么的规模与格局?据现有的史料与凤阳当地的实地考古可知,明皇陵与明中都、明南京城(外廓城不计算在内)一样,共由3道城组成,即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