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七章 明朝皇帝比较烦

第七章 明朝皇帝比较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53 更新时间:2024/1/18 15:23:52

对于所有的穿越者来说,穿越到明朝,有两类角色都是万分往的,一类,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特别是那些熟悉明史,见惯了明朝皇帝做派的朋友。诸多史料中,对于明朝大多数皇帝的评价,往往喜欢用“怠政”“昏庸”等定语一概而论。而明朝皇帝们的某些行为,也着实不争气,比如说有做了俘虏的(明英宗),有沉迷于军事,一生追求叛逆享乐的(明武宗),也有执着炼丹修道,渴望长身不老的(明世宗),更有三十年不上朝,创下中国封建历史皇帝旷工记录的(明神宗),更有不理朝政,醉心于木匠活,甚至堪称中国古代最心灵手巧木匠皇帝的(明熹宗),以至于有后人说,明朝的绝大多数皇帝,都属于投错胎类型的,如果投胎干别的,在所属行业里,基本都能干到劳模级别,但偏偏投胎做了皇帝,也就只能做到昏君级别,这样的评价,加上这样多貌似不争气的行为,也令许多后人往往怒其不争,恨不得穿越回去,替他好好当一回明君。另一类,就是纵横捭阖的名臣了,被许多人看做昏君辈出的明王朝,不容否认,也是一个名臣辈出的时代,从明初到明末,无论国家局势处于怎样的情形下,无论这一个时代留给后世的评价是正面还是反面,总有一些流光溢彩的名臣,以他们光辉而传奇的人生,留给后世无尽的慨叹与回味,其在史料记录中的精彩表演,也令后人心向往之,倘若身临其境,自然要体验一把。

而明朝的君臣关系,也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明朝不缺乏忠臣,但是明朝的君臣之间的亲疏冷热,却比历朝历代都值得玩味既是上下级,很多时候却更像仇人。史不绝书的事实是,几乎大多数明朝皇帝在位的时候,与其属下的大臣,总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对立。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充满巨大的反对声。每一任皇帝,在其整个的执政生涯里,都几乎生活在大臣的批评声甚至后人的非议里。毫不夸张的说,明朝的皇帝,可以说是活着的时候挨骂最多的皇帝,而明朝骂皇帝的大臣数量,因为骂皇帝而遭到处罚的大臣数量,都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多的。之前唐朝各朝,那些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所谓“直臣”,放在明朝,更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君臣之间,几乎一辈子就是这么别扭着,每一代皇帝执政时期,那散发在朝堂上的巨大火药味,即使几个世纪以后,翻阅史料的后人们,依然可以清晰的闻到。

而如此的情形,对于所有的穿越者来说,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无论穿越回去做名臣,还是做皇帝,都要解决一个问题:怎样良好的处理君臣关系。具体说来,如果穿越成为一个皇帝,你将怎样面对你的大臣。如果穿越成为一个大臣,你又将怎样面对你的皇帝。虽然穿越到每个朝代,成为皇帝或者大臣,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但毫不夸张的说,放在明朝,这却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在后人眼里,做皇帝往往是比较爽的,爽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穿越到明朝做皇帝,有多爽不好说,但一定是比较烦的。

如果以明朝的历代皇帝变迁来论,皇帝最说了算的时代,当算在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为整个明朝设计的,是一个堪称自汉朝以来专制程度最高的政治体制。首先是取消了中国有千年传统的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说,就是皇帝既要坐朝,又要理政,从此政令通畅,上通下达。于此同时,在汉唐时代呼风唤雨的宦官集团,到了明朝也惨遭废武功,明朝宦官机构庞杂,部门之间相互掣肘牵制,同时朱元璋在宫门立铁牌,严禁宦官干政。而地方藩镇割据的隐患,也被朱元璋剪除,地方行政权力一分为三,各省处理民事有布政使,处理司法工作有按察司,处理军事战事有指挥使,这就是明朝特色的地方“三司”制度,三司不相统属,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而最容易直接造成叛乱的兵权问题,也被朱元璋肢解。明朝的军队,实行的是卫所制度,也就是国家划拨土地给军队屯田,军队自己种地养活自己,既不花国家钱粮,国家更能通过控制土地的方式,牢牢控制住士兵的饭碗。同时在士兵的统属上,明朝的“国防部”兵部,掌握着任命军官以及调动军队的权力,但是并不拥有对军队的直接管辖权。而明朝的军事机关五军都督府,拥有对军队的管辖权,但是却不具备人事权和调度权,这样双方相互牵制,谁也无法独立控制军队,只能老老实实对皇帝负责。这一番体制妙处多多,取消了宰相制度,前朝宰相专权欺负皇帝的事情不可能上演。而设立三司制度,前朝藩镇割据乃至脱离中央的事情也不可能上演,禁止宦官干政,前朝宦官专权甚至操纵皇帝废立的事情同样不可能上演。而肢解了军队指挥权与管辖权,前朝权臣专兵,叛乱中央的事情更不可能上演。如此一来,所有可能的实权部门,权力都被朱元璋一拆再拆,整个官僚体制相互制约掣肘,谁也不能独大,所有的实权官员,都只能老老实实对皇帝负责,谁也不能越过皇帝自行其是,也就谁都不能威胁到老朱家的家天下。

这套官僚体制在明初设立后,明朝高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点就这样确定下来。做为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以说是大权独揽,自然是想干什么干什么。但真正做上了皇帝菜会发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日子,其实是不好过的,因为所有的人都只对皇帝负责,结果就是皇帝很忙。就好比是现代社会里,一个人早晨起来刚睁开眼睛,甚至还在睡梦中,电话就开始想个不停,每天有成千上百个电话打进来,都要向你请示工作,且不说工作怎么处理,就是听汇报的频率,就能把人听到头大。这套专制体系下的明朝皇帝,就是这么忙。如此的忙法,除了个别工作狂外,绝大多数的皇帝都是要头大的。

明朝的前几代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永乐皇帝朱棣,都是这样的工作狂。高度专制下,他们的工作量也是惊人的。比如亲手设计了这套体系的朱元璋,他在这套体系下的工作方式,几乎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按照《明实录》里朱元璋自己的话说,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直到日头偏西的时候才回宫,而且就是睡觉的时候,他也经常失眠,经常思考国事的时候,猛地就醒了,醒了就披衣起床,把白天需要处理的国事写下来,上班后一件一件的落实。甚至吃饭的时候,猛然想起什么事情,也随手找个纸条写下来,然后贴在自己的衣服上,相当多的时候,当朱元璋召见大臣的时候,大臣会惊讶的发现,他的衣服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纸条,全是国家大事。至于朱元璋日常上班的工作强度,《明实录》里曾经做了这样的统计:朱元璋曾经在连续八天里,处理各种奏折一千六百件。每一本奏折他都认真批阅,而且还总结主要内容,从一千六百件奏折里,一共提炼总结出三千二百件所言之事。明朝奏折的格式,一份奏折如果要单独成章,至少要有一千字,也就是说,朱元璋八天里,总共看了至少一百六十万字,平均到每天少说二十万字,而且这不是蜻蜓点水般的速度浏览,而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推敲,总结思考,并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工作强度,好比今天一个高考生,每天要做总篇幅多达二十万字的阅读理解题,而且必须保证,每一道题都不能出错,所有的答卷,必须百分百正确。何况考生做错了题,最严重的后果只不过扣几分,朱元璋如果批错了奏折,后果会更严重,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说,一念之差,耽误的就可能是万千黎明苍生,所以百官言事中的每一句话,他都要慎之又慎的查看。

标签: 明朝皇帝第七章

更多文章

  • 鱼鳞图册制度的确立意义:明代“大学生们”的功绩——“鱼鳞图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功绩,图册,鱼鳞

    朱元璋知道后很生气,但他不可能将所有的官员全杀了。最后他采取一个奇特的办法,用今天话来说,就是叫更多的大学生们到农村去,与当地的政府官吏一起搞鱼鳞图册的编定工作。朱元璋不是一次而是多次派国子监生会同政府官员到全国各地去丈量土地,核实田亩。以清丈土地作为征税依据的方法在历史上有过,北宋王安石变法中&l

  • 第一贪官和珅染指9名中外美女 特别宠爱洋妞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外,洋妞,贪官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赃官身边的九大美女: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赃官,恐怕人们想到的就是和珅。确实,和珅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赃官。说起和珅人们又会想起王刚,由于王刚演了168集有关和珅的电视连续剧而被称为“当今第一和珅”。通观王刚所扮演有关和珅的电视连续剧,人们不难看到,和珅大都是光棍一条,只要电视连续剧《

  • 明朝“天启大爆炸”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之谜,天启,明朝

    天启大爆炸公元1626年(明朝天启年间)5月30日上午9时(即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突然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大爆炸事件。方圆23里内,顿时夷为平地。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据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约为1万至2万吨当量的黄色炸药。这场大爆炸之惨烈、诡秘,世所罕见,

  • 朱元璋“暗送秋波”,元顺帝“怀春”“怀孕”,这下可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暗送秋波,朱元璋,这下

    说到朱元璋与他的北方“防火墙”之间的关系,前文已述,他们之间可不是一般的伙伴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犹如现在的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当北方红巾军“总公司”发生危机时,朱元璋的“分公司”理应主动前去救援,可事实上压根儿就没这事。作为

  • 汉武帝的老妈绝对是个高手!身怀窝里斗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是个,汉武帝,窝里斗

    汉武帝的母亲名叫王娡,这个人相当有计谋,尤其擅长背后捅刀子,是窝里斗的高手。她一无名门出身,二无母仪之德,三无权臣相助,硬是从一个被人送给太子的二婚女人变成了举足轻重的皇太后,历史评价她“阴险善断”,非常准确。要说王娡一点背景都没有,还真不是,她的母亲藏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大家注意啊,春秋战国时期的

  • 明朝内阁首辅刘健简介,刘健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内阁,明朝,是怎么

    刘健是明朝中期名臣,在明孝宗和明武宗时期为内阁首辅,带领谢迁。李东阳等内阁成员,辅佐明孝宗革除前朝弊政,劝说明武宗归正途,为明朝中期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刘健,字希贤,号晦庵,于明宣宗宣德八年出身,父亲刘亮,官至三原教谕,有一定的学问,品行也得到赞誉。刘健出生之后,在其父的言传身教下,受到了良好的

  • 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之谜,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从一个穷和尚当了皇帝,经常想起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刘邦从一个普通老百姓斩白蛇起义,最后创立了汉朝的四百年天下。朱元璋觉得自己和刘邦很相似,所以许多事情都仿效他。第一件事是立太子。朱元璋认为,立了太子就可保证朱家皇位传下去。那么,谁当太子呢?在26个儿子中(有两个早亡),朱元璋选中了长子朱标。于

  • 奇闻:一个即将被处死的16岁少年转瞬之间当上了朝廷重臣监察御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上了,转瞬之间,重臣

    ◎奇闻:一个即将被处死的16岁少年转瞬之间当上了朝廷重臣监察御史洪武年间这样的小事还真不少,皇帝朱元璋一开始对于如此案件往往网开一面。不过时间一久,他的疑心病又犯了,总怀疑这些案件的涉案者会不会藏有什么不轨之奸心。有个16岁的江宁少年叫周琬,他的父亲曾是滁州的地方长官,在任期间因事连坐,按律当死。1

  • 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伟大,徐霞客,旅行家

    晚明王朝乌烟瘴气的时候,许多青年都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他们把自己人生激情和追求转移到其他事业当中,不少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徐霞客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一生以双脚丈量人生,同时也书写了一个千古传奇。徐霞客本名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自幼酷爱历史、地理方面书籍。他小时在私塾读书的

  • 建文帝朱允炆究竟生死何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建文帝,朱允炆,生死

    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因为建文帝在太祖严苛统治之后,力行宽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种野史、戏剧里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演绎。一说当年建文帝的宠臣李景隆打开南京的金川门迎接燕王朱棣,群臣都见势投降。建文帝见大势已去,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