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暗送秋波”,元顺帝“怀春”“怀孕”,这下可怎么办?

朱元璋“暗送秋波”,元顺帝“怀春”“怀孕”,这下可怎么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11 更新时间:2023/12/15 18:58:25

说到朱元璋与他的北方“防火墙”之间的关系,前文已述,他们之间可不是一般的伙伴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犹如现在的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当北方红巾军“总公司”发生危机时,朱元璋的“分公司”理应主动前去救援,可事实上压根儿就没这事。作为一个绝对合格的政治家,过去他吸干了岳丈家所有的“有益养分”,就连岳丈的“掌上明珠”也不放过,小姑娘年纪小,没关系,只要能做男女之事就行;至于岳丈留下的那些不仅“没什么用”而且还会时不时地出来捣乱的郭家血脉,则想着法子、巧妙地送他们一一上西天去。用一句现在时髦话来说,将资源用足、用好,做大做强。同理,对于北方红巾军政权,“天生圣人”(朱元璋自诩)也一直在利用,至于那种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则随时都可以解除,北方“总公司”快支撑不下去了,自己分公司应该尽早做好打算、找好出路,这才是明智的选择。政治家就应该绝对灵活,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朱元璋心里就这么想的。

早在至正十九年、龙凤五年(1359),察罕帖木儿攻占宋小明王政权都城汴梁时,朱元璋就预感到北方红巾军失败后,自己的“防火墙”没了,很可能就要与察罕帖木儿相互为邻了。想想自己东邻张士诚、西邻陈友谅,个个都成了敌人,一旦再与北边的察罕帖木儿不“处好”,那就得三面临敌,这可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想到这些,朱元璋就派了文臣杨宪等前往汴梁,主动向察罕帖木儿“示好”,至于自己原本是反元的,现在突然变得“友善”了,元朝人会不会嫌弃?只要看看当今元廷的处境就知道了。这时的元帝国政府自顾不暇,哪有挑肥拣瘦的机会啊,再说民间不是有化敌为友的说法么。至正二十一年、龙凤七年(1361),鉴于察罕帖木儿的声势越来越大,不仅控制住了河南,而且也差不多摆平了山东,朱元璋赶紧再次派遣手下人汪河等,前往北方求和“结援”。

可过了些日子,见到北方还没有回音,朱元璋就琢磨起事情来,或许自己这样的求和方式“不妥”,应该找个跟元廷说得上话的人,这时一个人进入了他的脑海方国珍。朱元璋打定主意,派上千户官王时,以买马为名,带了3000两银子上浙江去找方国珍。方国珍早已几次投降了元朝,且每一次投降后元朝给他的官位都会升一升,看来昔日曾被自己吓得不轻的方国珍在元廷那里还是个“红人”,托他办事还说不准真能办成了。

而方国珍这个人也很贱,欺软怕硬,对于受人欺负的张士诚他敢打,对于元朝他大耍流氓和无赖手段,而对于“老江湖”朱元璋交办的事还真不敢马虎,因为这个“猪腰子脸”太凶了。想当年高邮大战中堂堂的反元英雄张士诚被他打得像只缩头乌龟,还有前些年他打到浙东来,那架势够吓人的,方国珍想起这些,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恐惧。忽然念叨,我帮这个“猪腰子脸”办了这事,反正自己也不会吃什么亏。他这么想着,随即派了一条海船,由姓吴的都事官陪同王时,一起北上元大都,“体探元朝及李察罕、李思齐等军马事情”。

频频示好、暗送秋波,对于朱元璋的真实用意,作为北邻的察罕帖木儿也是个“老江湖”了,他何尝不知!至正二十二年、龙凤八年(1362)六月,也就是在与平定浙东处州之乱差不多同时,朱元璋先前遣使北上主动献媚的事儿忽然有了回音,察罕帖木儿派了使臣来到应天南京,对朱元璋说:“我已经把你的请求向朝廷作了上奏,朝廷决定授予您行省平章政事(相当于朱元璋渡江之初小明王授予的官衔)。”但比“老江湖”察罕帖木儿还要老辣的朱元璋看到自己先前派出的特使并没有随同这些北方使者一起回到应天,就开始怀疑起察罕帖木儿是在“打太极”,随即跟身边的臣僚说“予观察罕书,辞婉而媚,是欲啖我,我岂可以甘言诱哉?况徒以书来而不返我使者,其情伪可见”。

就在这时宁海儒士叶兑上书给朱元璋,说:“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藉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吾何哉?江之所备,莫急上流。今义师已克江州,足蔽全吴。况自滁、和至广陵,皆吾所有。非直守江,兼可守淮矣。张氏倾覆可坐而待,淮东诸郡亦将来归。北略中原,李氏可并也。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宜如鲁肃计,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此其大纲也。”

叶兑的上书说得简单些,就是告诉朱元璋:北方察罕帖木儿没什么了不得的,现在的形势犹如当年的三国初期,如果你朱元璋投降了察罕帖木儿,就等于投降给了当代的曹操;你要学的是鲁肃的做法,以江东为重心,图谋进一步的发展,重建大一统帝国。据说朱元璋接到上书后,极为赞赏叶兑的主张,“奇其言”,想留下他,但叶兑却说什么也不干,朱元璋只好“赐银币袭衣”。恰恰这时,北方又传来消息:察罕帖木儿遇刺,养子扩廓帖木儿接替爵位后遭遇到了困顿与挫折。朱元璋立马改变了原先热衷降元的态度,对于前番来到应天的察罕帖木儿特使的劝降“未暇与较,姑置不答”。

你不答,但你以前向人家频频暗送秋波,人家可怀春了,不,还不仅仅是怀春,而且是“怀了孕”了。大元朝廷似乎还特别认真地讨论了给当年的叫花子、如今的南方一霸封个什么官呢?最后决定授予朱元璋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这样的名称很拗口,我们给它通俗一点,元廷封朱元璋为江西行省副省长。既然是副省长,封官现场肯定要很风光的,携带元朝皇帝诏书的官员级别和主持授官仪式的档次都不能低,这几个条件要满足的话,元廷最终决定,派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和奏差张琏等,带上皇帝御赐的御酒、八宝顶帽和宣命诏书等,通过海路,来到庆元方国珍处。方国珍原本就是朱元璋与元顺帝之间的“红娘”,见到元廷使者的到来,他相当开心,心想终于做成一件双赢的“大好事”,于是就赶紧派了检校燕敬到应天去通报给朱元璋。

标签: 暗送秋波朱元璋这下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的老妈绝对是个高手!身怀窝里斗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是个,汉武帝,窝里斗

    汉武帝的母亲名叫王娡,这个人相当有计谋,尤其擅长背后捅刀子,是窝里斗的高手。她一无名门出身,二无母仪之德,三无权臣相助,硬是从一个被人送给太子的二婚女人变成了举足轻重的皇太后,历史评价她“阴险善断”,非常准确。要说王娡一点背景都没有,还真不是,她的母亲藏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大家注意啊,春秋战国时期的

  • 明朝内阁首辅刘健简介,刘健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内阁,明朝,是怎么

    刘健是明朝中期名臣,在明孝宗和明武宗时期为内阁首辅,带领谢迁。李东阳等内阁成员,辅佐明孝宗革除前朝弊政,劝说明武宗归正途,为明朝中期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刘健,字希贤,号晦庵,于明宣宗宣德八年出身,父亲刘亮,官至三原教谕,有一定的学问,品行也得到赞誉。刘健出生之后,在其父的言传身教下,受到了良好的

  • 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之谜,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从一个穷和尚当了皇帝,经常想起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刘邦从一个普通老百姓斩白蛇起义,最后创立了汉朝的四百年天下。朱元璋觉得自己和刘邦很相似,所以许多事情都仿效他。第一件事是立太子。朱元璋认为,立了太子就可保证朱家皇位传下去。那么,谁当太子呢?在26个儿子中(有两个早亡),朱元璋选中了长子朱标。于

  • 奇闻:一个即将被处死的16岁少年转瞬之间当上了朝廷重臣监察御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上了,转瞬之间,重臣

    ◎奇闻:一个即将被处死的16岁少年转瞬之间当上了朝廷重臣监察御史洪武年间这样的小事还真不少,皇帝朱元璋一开始对于如此案件往往网开一面。不过时间一久,他的疑心病又犯了,总怀疑这些案件的涉案者会不会藏有什么不轨之奸心。有个16岁的江宁少年叫周琬,他的父亲曾是滁州的地方长官,在任期间因事连坐,按律当死。1

  • 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伟大,徐霞客,旅行家

    晚明王朝乌烟瘴气的时候,许多青年都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他们把自己人生激情和追求转移到其他事业当中,不少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徐霞客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一生以双脚丈量人生,同时也书写了一个千古传奇。徐霞客本名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自幼酷爱历史、地理方面书籍。他小时在私塾读书的

  • 建文帝朱允炆究竟生死何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建文帝,朱允炆,生死

    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因为建文帝在太祖严苛统治之后,力行宽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种野史、戏剧里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演绎。一说当年建文帝的宠臣李景隆打开南京的金川门迎接燕王朱棣,群臣都见势投降。建文帝见大势已去,不得已

  • 关乎礼仪不为美:古代哪些女人能穿红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不为,人能,礼仪

    裙子是当今许多女子极其钟爱的服装,就裙子的功用来说,古代的裙子和现在的裙子有不小的差别。在古代,女子穿裙子主要是为了讲究礼节,而不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妩媚和俏丽。中国古代对于女子的言谈举止以及装束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明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妇人之异于男子,全在下体。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其所以为

  • 三、招贤纳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招贤纳士

    朱元璋与其他红巾军元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知道用那些有智谋的人,而并非只知道用武夫莽汉,他认识到,要称霸天下,还得需要有谋略人的辅佐。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更不是开国皇帝的功劳,能否成就大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不能笼络到优秀的人才。例如,汉朝的刘邦身边就有张良、陈平等一帮谋士,

  • 明代中央六部衙门的《六部职掌》与中央诸司衙门的《诸司职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央,明代,衙门

    〇中央六部衙门的《六部职掌》对地方诸司衙门官吏的工作职责划好了范围,并规定了责任追究制度,那么对于天子眼皮底下的中央各部门官吏,洪武皇帝则更加重视,在大明开国之初的洪武五年六月就制定与颁行了六部衙门工作权限与职责范围,那就是《六部职掌》。其中规定:“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法封勋考课之政&rdq

  • 明代秘史:不可使我法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使我,明代,秘史

    朱元璋出身农民之家,放过牛,种过田,要过饭,在民间度过了二十四年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他目睹元末政治的腐败,深恨贪官污吏蠹政害民的可恶。因此,他登上皇位之后,一面任用官吏为自己统治服务,一面用严刑酷法,惩治官吏队伍中的不法之徒。朱元璋对官吏管制之严,打击之重,诛杀之多,是中国历史所罕见的。洪武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