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十四章 大凌河之战

第二十四章 大凌河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556 更新时间:2023/12/18 8:39:55

一、战前背景

1.后金方面。千里奔袭的成功,令皇太极在国中威望大增,一些年轻将领由对皇太极的敬佩变成了崇拜。当阿敏屠城逃归后,皇太极立即下令将其逮捕,众贝勒大臣无一人反对,这在从前是根本做不到的。于是,皇太极与三尊佛并坐的局面改成了与两尊佛并坐,汗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由于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在千里奔袭的问题上曾持反对意见,而事实证明他们的反对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在对待皇太极的态度上比从前又规矩了许多。

之前,皇太极便以关心兄长身体为名,取消了努尔哈赤时期制定的四位大贝勒按月轮流执政的作法。为了进一步加强汗权,在大凌河之战打响之前,皇太极仿照明制,组建了六部,即吏、礼、户、兵、刑、工等,六部的贝勒全都是年轻人,他们均直接受皇太极领导,这是封建性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皇太极在巩固权力的道路上正稳步推进,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权力则被进一步虚化和削弱。

千里奔袭的成功,使八旗将士们从锦宁战败的阴影中彻底解脱了出来,他们看到了明朝军队的不堪一击,看到了明王朝的虚弱,进一步坚定了残明的信心。

在千里奔袭之战中,后金军掠夺了大批人口和财物,国力大为增强。总之,千里奔袭之战使皇太极摆脱了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经济危机,后金政权由此开始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2.明朝方面。老臣孙承宗临危受命,不负皇帝之托,很快收复了永平四城,然后对关内军事防务作了认真的调整,于崇祯四年正月,以古稀之年再次挂帅关外军务,并按既定方针第三次抢筑大凌河。

再说祖大寿逃归关外后,经孙承宗训斥,袁崇焕去信劝说,便又回到了关内,在收复永平的战斗中还立了功,但从此以后,祖大寿十分小心,从不只身离开军营,生怕叫东厂的特务抓了去。这次抢修大凌河的任务,落在了他的头上。

袁崇焕时就曾两次修筑大凌河,但皇太极都没让他修完,如今孙承宗一上来就又要抢修,为什么孙承宗和袁崇焕再三抢修此城,而皇太极又为什么一次次不惜代价拆毁此城呢?大凌河城在今天的凌海市,凌海市过去叫锦县,翻开辽宁省地图,我们看到:凌海市位于锦州东三十余里,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如果大小凌河能够修得像宁远一样,那就等于在山海关前又多了一道雄关。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二、大战始末

面对明军的重筑,皇太极当然不能坐视,他对众贝勒说:“坐视汉人开疆拓土修建城廓,缮治甲兵,使得完备,我等岂能安处耶?”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七月二十七日,从沈阳出发,第二天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凌河之战的序幕。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皇太极都要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八月一日,皇太极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军,然后再次申令军纪,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皇太极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宁从正面压向大凌河城。

八月六日,两路大军会合于大凌河城下,大凌河之战打响了。

三、重要意义

1.皇太极军事思想在这次战役中演绎得同样十分精彩。此战,皇太极吸取守远和锦宁之战的教训,一改过去攻坚战的打法,实行围困。四道壕沟一道墙,然后围点打援,这是战略战术上的重大改变,这一战术非常有效,在日后的攻打锦州战役中,皇太极再一次使用此战术,同样取得了胜利。

2.在围点打援中,他断定张春必败。因此,他分出一定的兵力,在战役打响之前,于明军败退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第一次成功俘获明军主帅及将领三十余人。

3.皇太极围城之始就开始劝降,在祖大寿陷于绝境时,仍然耐心等待,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阿敏屠城造成的严重后果。

4.城中将士宁死不降的现实极大地震动了后金统治者,他们看到屠杀民众造成的恶果,对军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5.大凌明军将士的表现,尤其是明监军道张春和何可纲的表现,还从另一个角度震撼了后金君臣,皇太极认为,许多将领之所以能够宁死不屈,就是因为他们知书达礼,懂重忠君报国。由此,皇太极进一步看到了读书的作用。天聪五年十一月,他对众贝勒大臣说:我们也要读书也要明礼,从今以后,凡子弟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者必须读书,并责承文馆官员翻译汉家典籍。后金国中正悄然开始了一场接受汉人先进文化的思想革命。

6.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队第一次使用红衣大炮,后金军队在武器装备上跨入了当时的先进行列。从此,后金有了独立的火器营,这在日后进攻明朝的战役中发近了重要作用。

7.这次战役共俘获明军将领七十余人,其中不少是高级将领,对这些降将,皇太极一律官复原职,予以恩养。天聪七年毛文龙部下汉军孔有德、耿仲明率部投降就是受了这一恩养政策的影响。同时,由于这批明朝高级官员进入统治阶层,改变了后金政权的政治结构,汉文化在后金国潜移默化的传播,这对在天聪三年开始的思想革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8.这次战役摧毁了关外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即所谓的“关宁铁骑”,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已不复存在。当后金军队入城清点人数时,城中的3万居民仅剩下11682人,马32匹。这一万余人全被拉入军中做民役,补充了后金军队。

9.这次战役的意外收获同样是重大的,莽古尔泰的御前露刃,导致了两尊佛一同被搬倒,皇太极经过了五年多的煎熬和等待,终于实现了南面独尊。

1641年,明朝已经风雨飘摇,各地民变如火如荼,宗室多被诛杀殆尽。曾几何时,凤阳朱氏以天潢贵胄而为世人所尊仰、妒羡,不料李自成以汉寇入京,接着满清靼虏挥师南下,昔日的庞大宗室被流寇与清兵屠杀过半,剩下的也成为“恨不该生在帝王家”的亡国之奴。这年年初,崇祯的叔父、洛阳的朱常询刚被李自成杀死,襄阳的福清王朱翊铭亦几乎被张献忠灭门。侥幸逃脱的福清王次子上书崇祯言说惨况,崇祯闻讯极其悲恸。

三年后,同样的命运将降落在崇祯皇帝一家身上。

标签: 之战二十四章大凌河

更多文章

  • 大败明军的萨尔浒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之战,萨尔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叫做“清”。不过,“清”这个名字是后改的,他之前的名字是“后金”。在明朝末年,后金是一个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小国家,跟庞大富有的明朝根本没法比。不过后来,明朝派兵进攻后金,却被后金在萨尔浒战役中彻底打败了。

  • 黄宗羲之父黄尊素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父,是怎么,生平简介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精敏强执。天启二年,擢御史,谒假归。明年冬还朝,疏请召还余懋衡、曹于汴、刘宗周、周洪谟、王纪、邹元标、冯从吾,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通政丁启睿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山东妖贼既平,余党复煽,巡抚王惟俭不能抚驭,尊素疏论之,因言:“巡抚本内外

  • 刘恒宠姬慎夫人和王娡之间真的是母女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夫人,母女,的是

    汉文帝刘恒的宠姬为慎夫人,史书上对慎夫人的记录不是很详细,关于她的出生年月更是不详,只知道慎夫人是邯郸人,长得十分美艳动人,并且擅长音律和歌舞,深得汉文帝的喜爱。在相关书籍,有记录慎夫人和刘恒的事情。公元前177年,正好到了秋天,长安郊外的花园中,开满了各色各样的花朵,这些花朵异常繁盛,汉文帝想借此

  • 一、荡平倭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倭寇

    古时的日本称为倭奴国,所谓倭寇是指,由日本渔民、农民、商、武士、浪人等组成的海盗集团的泛称。他们从13世初到16世纪末在中国沿海地区,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当地人民进行武装劫掠的。在这一过程,也有很多中国人与之相勾结。所以中国史书上将这些日本海盗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奸,统称为倭寇。从元末至明万历年三百

  • 明代有农民工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农民工,明代

    事实上在基本解决“三农”问题和初步实现“以良民治良民”之理想的同时,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又开展对工商业的大力整顿,以期解决好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不过,或许是因为自己出身于农家,或许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中的工商经济实在是“微不足道”,朱

  • 明朝的万历皇帝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呢?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昏君,看完

    大明每年农税二百万两白银,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万历天子每年都要免除大量的农税并赈灾,他先是下令赈灾款从内库出,然后就是战争特别费从内库出,接着是修河治水钱也要内库出,还有军屯歉收也要内库补助等。为了应付各种开支,万历就挖空心思地挣钱。他除去收了近三百万两海税银和上千万两的工商盐茶银以处,还下令开放

  • 明朝吏部尚书蹇义历事五朝六帝 蹇义家族墓曾多次遭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吏部,尚书,明朝

    明朝吏部尚书蹇义历事五朝六帝,病故后遗体被运回重庆老家与家族安葬在一起。昨天,在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联组会上,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建议,给蹇义塑像建纪念馆修“天官公园”,同时恢复重建蹇义墓、神道碑等历史建筑,打造重庆历史文化重点景区。蹇义家族墓曾多次遭盗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在《关于落实蹇氏家族墓地

  • 五、放眼望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世界

    万历皇帝虽然贪图享乐,懒于处理朝政。但他的眼界十分开阔,并不固步自封。他在位其间鼓励西方传教士传播西学,提倡士人们修习西方数理知识,支持新的科技(比如西式火器和西式水利)用于国家建设,使中国开始认识并了解近现代科技。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中国古代学术不重视实践,所以中国古

  • 范文程简介:“元辅高风”杰出谋臣范文程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杰出,简介,谋臣

    第一节沦身为奴,因祸得福纵观中国历史,每当改朝换代、江山易主之际,总是人才济济、英雄辈出之时。所谓“时势造英雄”,真不失为一条千古名训!在各种类型的历史名人之中,尤为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能臣。因为他们就像是历史的导演,

  • 揭秘着名谋士朱升为什么未被朱元璋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未被,朱元璋,谋士

    “狡兔死,走狗烹”,历代开国功臣几乎都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明代开国功臣更是如此。朱升是朱元璋身边的着名谋士,在建明的过程中举足轻重,朱元璋赞其“九字国策定江山”。那么,作为明朝开国谋臣的朱升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明太祖杀死的呢?公元1357年,红巾军首领朱元璋领兵进攻徽州,朱升单人匹马立于城墙之下,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