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皇帝叫做舅舅的大臣 竟是冒充满族的汉人

被皇帝叫做舅舅的大臣 竟是冒充满族的汉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41 更新时间:2023/12/23 10:46:56

国舅爷在古代的时候还是很多的,毕竟只要是皇后的兄弟都可以被称为是国舅,受到不一样的待遇。

可是,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实行的是奴才制度,皇帝觉得除了自己一家之外,都是奴才,更不要提什么国舅不国舅的,而自己也不会叫其他人舅舅。

不过,万事都有个例外。在清朝历史上还真的出现了一个人,他是清朝唯一被皇帝叫做舅舅的大臣,还是在公开场合,可见他的特殊,最重要的是,他还深受康熙的宠信,更与雍正继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是隆科多,康熙雍正年代很出名的隆科多。

隆科多是康熙第三任皇后的弟弟,是佟国维的次子,家族显赫。第一次做官,就被封为一等侍卫,随后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是个有权势,有家族,更有康熙宠信的大臣。

康熙对他的宠信体现在哪呢?

康熙曾对他说,让他:“慎之!勉之!”很关爱这个自己皇后的弟弟,当然,隆科多也是康熙的亲表弟。

并且,在康熙晚年的时候,清朝朝堂上出现了九龙夺嫡,康熙的儿子们纷纷结党营私,都想夺到那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此时,隆科多在其中就很关键,最后的历史证明,他站队也站得很正确。是的,隆科多最后站在了四哥这边,成了四阿哥党,更是在最后四阿哥登基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雍正登基之后,隆科多真的深受雍正的宠信,在京城里都是横着走的。雍正甚至给了隆科多一个特权,让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就可以任意挑选,被称为“佟选”。雍正甚至已经宠爱到,在公开场合的时候,都不叫隆科多的名字,而是直接称之为舅舅,这可是清朝首列,也是最后一次,皇帝在公开场合叫舅舅。

不过,隆科多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并不美好,也不完美,而是最后落得个圈禁而死的结局。

这都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可是,在隆科多身上,还有另外一个秘密。其实,隆科多虽然是一个满族,但是他却是一个汉人,身上流着汉人的血。

隆科多虽然是雍正的舅舅,是康熙的小舅子,是康熙的亲表弟,有着一个满族人的名字,看起来也是出生于满族大家族。可是,他其实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汉人。

隆科多的老爹是佟国维,佟国维是康熙老妈的最小的弟弟,是个外戚大臣。而佟国维又是佟图赖的儿子,佟图赖很厉害,靠自己的能力封一等公,领汉军正蓝旗都统。

而佟图赖又是佟养正的儿子,这个佟养正可不一样。佟养正是个汉族,世代居住在辽东,原本是为汉人辽东大姓。可是,后来,佟养正投靠了后金,也就是日后的大清。佟养正为了想加快融入满族,他就冒称女真的佟佳氏,假冒满族,所以,其实,这一家,原本都是汉族。

标签: 大臣汉人满族

更多文章

  • 张廷玉简介与故事:简述张廷玉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廷,故事,简介

    张廷玉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张廷玉出生于京城时,父亲张英正任大学士兼翰林院编修。张廷玉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习读满文,康熙四十二年授检讨。一年后入值南书房。几度升迁后升为刑部左传郎,一年后以原官调吏部。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张廷玉相当赏识,

  • 梳头太监李莲英:慈禧身边的大红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红人,太监,慈禧

    【梳头太监,身世传说】关于李莲英身世,民间传说具体而生动,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被称为“皮硝李”。后来他来到北京,由于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受到慈禧宠爱。民间传说与墓志铭和清

  • 清代象征身份和影响力的黄马卦,为什么却在清朝晚期满大街全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却在,晚期,清代

    黄马卦,清朝时期特有的一种官服,是用皇帝专用的明黄色制作而成的小卦。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件小卦,它可是和紫禁成骑马,双眼花翎,“巴图鲁”封号所并列的一种殊荣,意味的是受赏者深受皇帝的眷顾,是天子近臣的一大象征。在《大清会典》中,黄马卦也被称为“黄褶”,

  • 汉族藩王耿精忠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他为,汉族,结局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耿精忠的故事。提到耿精忠,也许很多人都不认识,因为他名声都被平西王吴三桂给遮盖了,前清时期,也就是康熙十二年,康熙下旨撤三蕃,所谓的三蕃就是: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可喜。当时手握重兵的三位藩王,

  • 龚自珍的另一面:竟喜欢逛青楼还终日沉迷赌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喜欢,终日,青楼

    龚自珍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

  • 甲午之战: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四、鸭绿江防线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甲午,第五章,鸭绿江

    唾手得空城日营距九连城甚近,按军中规定,夜间不许点火。然日军人马皆涉水中,不耐浸湿,故解其禁。诸队设燎火,以焙其湿气。于是,鸭绿江畔宛如白昼。清军见之,乱发巨炮。这样的盲目射击,当然不会有任何效果。本来,这是清军实行夜袭的好机会,也徒然错过了。九连城在瑷河流入鸭绿江的河口之西,城建于小丘上,瑷河流过

  • 嚣张跋扈的鳌拜,为何会怕文官索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官,索尼,跋扈

    康熙继位时,鳌拜连康熙都不害怕,为何害怕一介书生索尼。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8岁的玄烨即位,年号康熙。顺治帝在去世之前,为康熙安排了四大辅臣,毕竟康熙只是个孩子,需要有人辅佐。这四个分别是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对于这四个人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鳌

  • 最牛危机公关:范文程一纸檄文将清军变“义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义师,公关,檄文

    核心提示: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范文程当即建议顺治改变与闯王“并取中原、共享富贵”的既定策略,亲自起草并向全国发布檄文,旗帜鲜明地提出“消灭闯贼(李自成),为崇祯帝和大明百姓复仇”的口号。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或“危机公关”,如今已热得发烫,其实在历史上却早已有之,实在不算新鲜,而且运用之妙

  • 怪不得乾隆总是喜欢给自己编造各种故事,原来他的出生是这么草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他的,给自己

    乾隆在清朝历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除了他的一番政绩这人还很喜欢给自己贴很多标签,比如诗人、康熙最喜欢的孙子、以及他出生时有什么祥瑞征兆等等,其实真正历史上的乾隆出生可以用草率来形容了。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着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

  • 翁同龢为什么敢和李鸿章叫板 他背后的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实力,李鸿章

    晚清时期有一个对联挺有意思,“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个对联中的人物分别是李鸿章和翁同龢。众所周知两个人虽然同朝为臣,但关系非常不好。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翁同龢想方设法逃避责任,更是把失败的主要原因推动李鸿章头上。认为李鸿章督战不力,应该推出去斩首,此外还说慈禧太后挪用军费,给自己修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