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族藩王耿精忠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被处死

汉族藩王耿精忠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被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535 更新时间:2023/12/9 22:15:53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耿精忠的故事。

提到耿精忠,也许很多人都不认识,因为他名声都被平西王吴三桂给遮盖了,前清时期,也就是康熙十二年,康熙下旨撤三蕃,所谓的三蕃就是: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可喜。当时手握重兵的三位藩王,早就盘踞一方,有了自己的产业,当然不愿意就这么轻易的交出兵权。

吴三桂、尚可喜以及耿精忠的父亲耿仲明三位藩王,都是在清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过赫赫战功,于是政权稳定后便被分封到南方,一方面表示对功臣的嘉奖,一方面,也可以抵御顽抗的台湾郑家或其它明朝残余势力。那么,身为王的耿精忠为什么最后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

清朝建立之初,三位藩王在南方还算安分,吴三桂还曾将南明永历帝抓捕诛杀。不过,到了康熙帝时期,消灭了鳌拜这个朝中的威胁后,年轻的爱新觉罗·玄烨便将矛头对准了南方的这几位藩王。随着他们在南方站稳脚跟,其势力愈发膨胀,能够独立行使的兵权也成为了对中央的极大威胁,于是康熙十二年(1673),皇帝下旨撤藩。

不愿拱手交出领地和兵权的吴三桂很快杀死朝廷派来办理撤藩事宜的官员,自封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发动了叛乱。第二年,耿精忠也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他杀害福建总督,以“复明”为名头收买人心,招揽军队。此外,他还下令剪去辫子、穿回明代服装以示与清朝的彻底决裂。

随后,耿精忠又与不远处的台湾郑经合作,由耿精忠提供战船,而郑经则率兵攻打沿海地区,以壮声势。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广东的尚可喜无力抵挡叛军,其子尚之信软禁尚可喜,以广东兵马响应叛军,一时间,吴三桂、耿精忠、郑经、尚之信四方势力共同反清,声势浩大。

面对这一棘手局面,康熙帝一面“削精忠爵,声讨”,一面仍不死心地“遣郎中周襄绪偕精忠护卫陈嘉猷赍敕招抚。”不过,已经铁了心造反的耿精忠不予理睬,接连攻占了浙江、安徽的许多地区,并将兵力扩充到了十万余人。

不过,叛军虽然看上去十分强大,但内部矛盾重重,几大势力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嫌隙。光拿耿精忠、郑经两方来说,结盟之初,郑经向耿精忠要求漳州、泉州,以便于他的部队在大陆休整,但耿精忠一方则认为郑经兵力弱小,拒绝了他的要求。

不久,沿海的漳州、泉州、潮州等城市投靠郑经,耿精忠悍然出兵想要夺回城池,但被郑军击败,后来二者虽然和好,但仍是常常发生冲突。康熙十五年(1676)的十月,清军采用各个击破的战略,先是击败了耿精忠,逼其投降,而耿精忠投降后便请求戴罪立功,领兵杀向昔日的盟友。

最终,重新立下战功的耿精忠被保留爵位,驻扎在潮州。不过不久,耿精忠就被部下告发投降后仍然暗中谋划反叛之事,于是被清廷逮捕审理。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臣纳兰明珠上奏道:“精忠负恩谋反,罪浮于之信。”于是反复无常、心怀异志的耿精忠便被康熙帝下诏凌迟处死

标签: 他为汉族结局

更多文章

  • 龚自珍的另一面:竟喜欢逛青楼还终日沉迷赌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喜欢,终日,青楼

    龚自珍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

  • 甲午之战: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四、鸭绿江防线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甲午,第五章,鸭绿江

    唾手得空城日营距九连城甚近,按军中规定,夜间不许点火。然日军人马皆涉水中,不耐浸湿,故解其禁。诸队设燎火,以焙其湿气。于是,鸭绿江畔宛如白昼。清军见之,乱发巨炮。这样的盲目射击,当然不会有任何效果。本来,这是清军实行夜袭的好机会,也徒然错过了。九连城在瑷河流入鸭绿江的河口之西,城建于小丘上,瑷河流过

  • 嚣张跋扈的鳌拜,为何会怕文官索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官,索尼,跋扈

    康熙继位时,鳌拜连康熙都不害怕,为何害怕一介书生索尼。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8岁的玄烨即位,年号康熙。顺治帝在去世之前,为康熙安排了四大辅臣,毕竟康熙只是个孩子,需要有人辅佐。这四个分别是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对于这四个人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鳌

  • 最牛危机公关:范文程一纸檄文将清军变“义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义师,公关,檄文

    核心提示: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范文程当即建议顺治改变与闯王“并取中原、共享富贵”的既定策略,亲自起草并向全国发布檄文,旗帜鲜明地提出“消灭闯贼(李自成),为崇祯帝和大明百姓复仇”的口号。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或“危机公关”,如今已热得发烫,其实在历史上却早已有之,实在不算新鲜,而且运用之妙

  • 怪不得乾隆总是喜欢给自己编造各种故事,原来他的出生是这么草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他的,给自己

    乾隆在清朝历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除了他的一番政绩这人还很喜欢给自己贴很多标签,比如诗人、康熙最喜欢的孙子、以及他出生时有什么祥瑞征兆等等,其实真正历史上的乾隆出生可以用草率来形容了。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着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

  • 翁同龢为什么敢和李鸿章叫板 他背后的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实力,李鸿章

    晚清时期有一个对联挺有意思,“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个对联中的人物分别是李鸿章和翁同龢。众所周知两个人虽然同朝为臣,但关系非常不好。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翁同龢想方设法逃避责任,更是把失败的主要原因推动李鸿章头上。认为李鸿章督战不力,应该推出去斩首,此外还说慈禧太后挪用军费,给自己修颐和

  • 太平天国的两大藏宝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两大,之谜,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有两个至今未能揭开的藏宝之谜。一个是天京藏宝之谜,一个是石达开大渡河藏宝之谜。轰轰烈烈摧枯拉朽的太平天国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后期,却腐化成风日渐衰败,终于自己给自己敲响了丧钟。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不仅没有促进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而是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更大的破坏和灾难。分析其失败的主观原

  • 皇太极​身为一代皇帝,为什么却娶了2名寡妇,还要让侧妃改嫁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太极,寡妇,要让

    清初的皇上们,其离婚填满了政冶颜色。努尔哈赤的妻室常见于史籍记述的现有14人。在其中7位妻室的纳娶,是政冶同盟的结果。而其他的妻室,也大多数来源于不一样的部族。清初满蒙政冶联婚风靡。据《清皇室四谱》第二卷记载,清太宗皇太极有蒙古妻七人,占其后妃总数的一半左右;清世祖福临有蒙古妻六人,占其后妃总数的三

  • 清朝最穷的总督:经常去当铺借钱,借多少当铺都给,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当铺,总督,都给

    在同治、光绪两朝,地方封疆大吏中人才济济,以湘军起家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以及胡林翼等人,都是显赫一方且一举一动都是影响朝政的重量级人物。山东巡抚丁宝桢的风头似乎还略逊一筹。不过,他的人生照样出彩,尤其是未经过慈禧同意,擅自诛杀宠宦安德海而一举成名。史书上评价丁宝桢说他是“政尚威猛&r

  • 明朝罪该诛的三大汉奸 第一个被成功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大,明朝,第一个

    明朝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的王朝,由于中原大地的主人大多都是汉人,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认为汉人才是正统,将草原的游牧民族称为“匈奴”,中原汉人与游牧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较量,大多都是汉人胜利,所以当清朝成了末代王朝时很多人难免觉得遗憾,加上清朝晚期十分腐败,很多人就开始怀念大明,自然而然地憎恶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