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宗羲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自然科学成就

黄宗羲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自然科学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83 更新时间:2023/12/24 17:48:30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论家,而且是一位成就卓着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在历学(天文学)、算学(数学)、地理学领域均有重要的研究成果,而他的科学思想,也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堪称我国第一部科学家传记总汇的阮元《畴人传》一书,就收录了《黄宗羲(传)》,称黄宗羲“博览群书,兼通步算”,并着录了黄宗羲《大统历法辨》等历算学着作8种,而《畴人传》的记载并不全面,只限于其历算学方面的成就而已,现就黄宗羲的自然科学着作与科学思想作一概述。

明代万历年间起,许多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他们除了为后来的殖民扩张投石问路之外,也带来了当时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于是,在中国士大夫阶级中出现了钻研西学特别是西方历算学的趋势,并导致崇祯时期的新旧历法之争,黄宗羲也受到了那股西学新思潮的影响,潜心钻研中西历算学,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对中国和西方的历学、算学都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在《叙陈言扬勾股述》一文中说:

勾股之学,其精为容圆、测圆、割圆,皆周公、商高之遗术,六艺之一也,自后学者不讲,方伎家遂私之,……珠失深渊,罔象得之,于是西洋改容圆为矩度,测圆为八线,割圆为三角,吾中土人让之为独绝,辟之为违天,皆不知二五之为十者也。

又说:

余昔屏穷壑,双瀑当窗,夜半猿啼伥啸,布算簌簌,自叹真为痴绝,及至学成屠龙之伎,不但无所用,且无可与语者,漫不加理,今因言扬,遂当复完前书,全祖望论梨洲历算学成就时说:

历学则公少有神悟,及在海岛,古松流水,布算簌簌,尝言“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其后,梅徵君文鼎本《周髀》言历,世惊以为不传之秘,而不知公实开之,虽然黄宗羲的“中学西窃”说难以成立,但上述记载证明黄宗羲在当时已经在自然科学方面致力于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学术整理工作了。

据笔者考证,黄宗羲在历算学方面的着作总计有16种之多,属于历学的有10种,即:

(1)《历学假如》2种2卷。

此书合《西历假如》(即《西洋历法假如》)和《授时假如》(即《授时历法假如》)两种为一书,各一卷,现北京图书馆藏有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姜希辙序西爽堂刻本,该本所载《姜希辙序》云:

余友黄梨洲先生,所谓通天地人之儒也,精于性命之学,与余裁量诸儒宗旨,彻其堂奥,所着《学案》、《文案》,海内钞传,尝入万山之中,茅舍独处,古松流水,布算簌簌,网络天地,其发明历学十余种,间以示余,余取其《假如》刻之,由姜氏序文可知,黄宗羲的历算着作初稿共有10多种,大多是他避居“万山之中”(指浙东之四明山和化安山)时期即清顺治初年撰写的,《历学假如》即其一。

(2)《授时历故》1卷。

元代着名的历算学家郭守敬(12311316)于至元十七年(1280)修成《授时历》,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黄宗羲对授时历法作了深入研究,寻其原委,发其幽旨,并且比较明代颁行的《大统历》之优劣短长,撰写了多种注解《授时历》与《大统历》的专着,《授时历法假如》和《授时历故》都是注解《授时历》的书,《授时历故》初稿成于顺治四年丁亥(1647),修订于康熙十五年丙辰岁(1676),原本已佚,今存民国十三年(1924)刘氏《嘉业堂丛书》所收后人改订本四卷刻本。

(3)《新推交食法》1卷,今佚。

(4)《春秋日食历》1卷,今佚。

(5)《大统历推法》1卷,今佚。

(6)《大统历法辨》4卷,今佚。

(7)《时宪书法解》1卷,今佚。

(8)《监国鲁元年丙戌大统历》1卷,今佚。

黄宗羲《南雷杂着稿,王御史传》曰:“行朝初建,进某所着《监国鲁元年大统历》。”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黄宗羲传》云:“是年(指清顺治二年乙酉),作监国鲁元年大统历,颁之浙东。”

(9)《监国鲁五年庚寅大统历》1卷,今佚。

属于算学着作6种:(1)《气运算法》1卷;(2)《勾股图说》1卷;(3)《开方命算》1卷;(4)《测圆要义》1卷;(5)《圆解》1卷;(6)《割圆八线解》1卷,以上6种均见阮元《畴人传》着录,今皆亡佚。

黄宗羲的历算学成就虽比不上清代历算大师王锡阐(16281682)、梅文鼎(16321721),但无疑可列入清代历算学先驱之列,全祖望称其开梅文鼎算学先河,并赞颂“黄氏最精历学,会通中西”,阮元称其“博览群书,兼通步算”,梁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也说:“他(黄梨洲)又最喜历算之学,着有《授时历故》……《测圆要义》等书,皆在梅定九文鼎之前,多所发明。”如此等等,都是对黄宗羲历算学成就的应有肯定。

黄宗羲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虽然主要体现在天文学与数学方面,但不限于此,他在地理学方面的成就也相当突出,应予肯定,他撰述的地理类着作有4种,即《今水经》1卷、《四明山志》9卷、《匡庐游录》2卷、《台雁笔记》1卷,既有关于地形、地貌变化的科学考察,也有历史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考辨,《今水经》成书于康熙三年甲辰(1664),黄宗羲在其自序中说:

古者儒墨诸家,其所着书,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先王体国经野,凡封内之山川,其离合向背,延袤道里,莫不讲求,《水经》之作,亦《禹贡》之遗意也,郦善长注之,补其所未备,可谓有功于是书矣,……余读《水经注》,参考之以诸图志,多不相合,是书不异汲冢断简,空言而无事实,其所以作者之意,岂如是哉!乃不袭前作,条贯诸水,名之曰《今水经》,穷源按脉,庶免空言,据此知《今水经》之作,旨在纠正郦道元《水经注》及后世诸家对于中国境内南、北水脉源流关系及其走向的错误记载,《四库全书总目,今水经提要》指该书“创例本皆有法”,但也有“排纂未善”之处,大致允当。

《四明山志》9卷,初稿成于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定稿于十二年癸丑(1673),在黄宗羲以前,无人为四明山写过志,崇祯十五年,宗羲偕弟宗炎、宗会遍游此山,寻觅古迹,考稽事实,乃博考前人记载,订伪存真,辑成初稿。31年后,修改定稿,成《四明山志》9卷,《匡庐游录》与《台雁笔记》,则是黄宗羲游览江西庐山与浙江天台山、雁荡山的考察笔记,其中对当地风俗人情、物产古迹、地理环境均有考辨纪实,有助于后人了解名山历史,增进地理知识。

标签: 中西古今自然科学

更多文章

  • 清朝士兵一个月可以拿到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一个月,多少钱,清朝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之前的咄咄逼人,到最后的惨淡收场,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话题太大,今天咱们就仅从八旗的待遇问题来入手,看看八旗是如何一步步沉沦的。八旗不满万,满万无敌于天下。这是对八旗制度成立之初最好的评价。起于东北一隅,最终却能统治中原两百余年,也是最好的证明。但这仅仅是入关之

  • 靖南王耿仲明与耿精忠的关系 耿仲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系,南王,耿仲明

    靖南王耿仲明是三藩的的其中势力之一,他在早期的时候在明朝总兵的手下做事,但事后来总兵被杀死后,耿仲明就逃到孙元化的手下做事,在此后他便与孔有德两人一起做事,最后耿仲明和孔有德两人投降于清朝,在投归于清王朝后耿仲明和孔有德两人还是多次带兵出征,在战绩上面也是连连立下战功,在崇德年间,耿仲明被封为了怀顺

  • 天津保卫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保卫战,历史意义,天津

    1898年,美国人居里夫人在一次试验中,偶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1900年,列宁从流放地西伯利亚回来,并出资创办了《火星报》,积极筹划建党。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01年宣布要对托拉斯开战,自称是“托拉斯的敌人”,在其任期内解决托拉斯垄断引起的社会问题取得了很大成就。中

  • 黄宗羲的故事:拜师订交,博览群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故事,黄宗羲

    黄宗羲生长在书香门庭,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他跟随父母在北京的御史官邸生活时,父亲每天都要他完成八股制义的功课,而宗羲却喜欢偷看那些野史、小说,几十年以后,他在回忆母亲生平事迹的文章中追述当时读书的情景说:宗羲此时年十四,课程既毕,窃买演义,如《三国》、《残唐》之类数十册,

  • 大清落幕的原因:官吏贪腐皇权式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清,官吏,皇权

    大清朝以整饬吏治而有“康乾盛世”。到达乾隆朝的顶峰,吏治松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和珅扳倒,嘉庆撑饱”成民间谚语。然而,大一统的封建皇权帝制早在明朝中晚期就开始走下坡路,大清换汤不换药地继续维持295年,皇权彻底崩溃,内部百孔千疮。慈禧违

  • 一代女侠16岁时嫁给60岁男人,生下的儿子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嫁给,家喻户晓,生下

    武术是我国的文化,早在历史上武术则被明令打压过。不过,仍然没能抵挡得住一批英雄豪杰的出现,并且大多都被后世所赞扬,就好比古代的岳飞、近代的霍元甲等人物。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女中豪杰,她16岁时嫁给60岁男人,生下的儿子家喻户晓!清朝时期有个武术大师功夫极好,她便是苗翠花。苗翠花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跑江

  • 第五章 宫廷奴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奴仆,宫廷,第五章

    对奴仆的研究可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权力语境。从实践层面和象征意义来说,皇帝都需要奴仆。他们干仆人的活计,使庞大而复杂的皇家平稳运转。他们还是皇帝用来监控政治精英的工具。不过,宫廷奴仆的数量和性质主要不是由皇家的家务事或者政治事务决定的。正如“以统治精英对与生俱来的优越性的假定或宣扬为基础的

  • 文人为什么爱逛青楼?大诗人龚自珍也不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也不,文人,青楼

    龚自珍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当时文人大多有两面,在诗歌方面有着良好形象的龚自珍除了不抽鸦片,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在此节篇中先说到的是逛青楼。龚自珍喜欢逛青楼,这在其友人的笔下,屡屡可见。可想而知,龚自珍逛青楼的频率,大概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那个年代,文人们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龚自珍文

  • 民族英雄谭嗣同,被用钝刀行刑,我们难以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民族英雄,谭嗣同,难以想象

    何为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英勇就义的人,是面对死亡能够大义凛然的人。有这样一个人,他被慈禧下令用钝刀行刑,砍了30刀才断气,但他临死前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惧怕和怯懦,他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牺牲的,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便是:谭嗣同。说起谭嗣同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谭嗣同

  • 渥巴锡东归讲的是什么?东归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什么时候,发生在,讲的是

    “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美。”对这句话进行身体力行的阐述的最好例子要数发生在乾隆年间的“渥巴锡东归”了,德尼赛曾将这次事件称作“自有人类存在,最令人震动的事情”。而要想了解此次事件的始末,就必须从渥巴锡简介开始讲起。渥巴锡出生在清朝乾隆年间,为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可汗。土尔扈特部本来是居住在当时的沙俄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