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敬梓字是什么 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是怎样的

吴敬梓字是什么 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834 更新时间:2023/12/30 5:41:50

清代着名的讽刺学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为安徽全椒县人士。全椒吴敬梓纪念馆介绍中称“吴敬梓字敏轩”,并且现存于世的吴敬梓手写《兰亭叙》文稿中,还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字样清晰可见,乃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吴敬梓像

吴敬梓字敏轩。作为清代安徽第一文豪,吴敬梓的故事在全椒当地,可谓家喻户晓。

原本出身官宦世家的吴敬梓天资颖聪颖,家学渊源,文章过目即能背诵,自幼便被父亲寄厚望。相传吴敬梓除了精心研读儒学百家、经史典籍外,还广泛涉猎稗官野史、诗词曲赋,因此小小年纪便学识渊博,行文作诗能一蹴而就,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才子。

可惜吴敬梓成年后,吴家家道中落,他本人屡次科举落地,深感功名无望,加之吴父过世后,族中亲友对族产虎视眈眈,更令他亲身体会到世态炎凉,饱尝人情暖,索性放弃了科举之途,离家搬迁至南京,后半生专心于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安心充当起他的“秦淮寓客”来。

这一时期的吴敬梓经济上已陷入窘境,时需要靠卖书卖文为生,然而他依旧不改交游广阔之习性,因此平日里还是与诸多文人雅士相互来往,品评书画,饮酒作诗,更为了带头修缮祖祠一事,不惜卖掉了最后的祖产——全椒老屋,因此在族人中留下了一句“不善治生,生性豪迈”的评价。由此不难想象,至五十四岁寿终之时,昔日远近闻名的全椒才子,生活上早已清贫到家徒四壁的地步了。

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是怎样的

吴敬梓出身安徽全椒县官宦之家,家中曾出过不少翰林名士。幼年的吴敬梓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颇为勤奋好学,小小年纪便满腹经纶,写诗作词常有惊艳之笔,因而从小便被一众族人看好,将来必定是金榜题名,光耀门楣的苗子。旧时文人求学大多为博取功名,通达仕途,这一点甚至被称为少年才子的吴敬梓也不能免俗,因而可以认为,早期的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并不排斥,至少还是希望能通过科举之路实现光宗耀祖的理想的。

吴敬梓像

然而成年之后,吴家突遭巨变,家道中落,父亲获罪,往日围绕在吴家周围的文人雅士便少了许多殷勤,加之清代官场潜规则横行,卖官鬻爵,走后门现象屡见不鲜,怀才不遇的白衣书生往往因无钱疏通关系而被拒于庙堂门外,终生没有机会一展济世为民的抱负。

在历经屡次落地的挫折后,看透了世态炎凉的吴敬梓已然对功名心灰意冷,此时的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显然没有了少年时代的热衷,相反,他开始痛恨官场的腐败与追逐功名利禄的过程中造成的人性扭曲,这一系列愤世嫉俗的感慨,在他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表露无遗。

今人读吴敬梓的作品,看到的似乎尽是作者对满清官场的辛辣讽刺,然而仔细想想,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显然并非外界所传言的那么清高,曾经醉心功名,结果却因求而不得所以愤恨,这好像是旧时所有无缘官场的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心态。

小说家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

《儒林外史》的作者,历史上着名的小说家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熟悉他生平事迹的读者一定有所耳闻,吴敬梓是清朝人士。

吴敬梓画像

详细解读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应该从他的成长环境及作品创作年代入手。他生于公元1701年,于公元1754年病故,短短的五十四年人生中,先后经历了清圣祖、康熙帝乾隆帝等三位皇帝执政时期,从大清入关到康乾盛世,吴敬梓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命运坎坷。

早年,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家境殷实,因而幼年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然而青年时期,吴家家道中落,名门子弟顿成布衣书生,吴敬梓的仕途命运也为止改变。尤其是乾隆年间,官场政治已趋腐败,科举制度的弊端显现,许多怀才不遇的莘莘学子因无钱通行“潜规则”而被拒于庙堂大门之外,致使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出现极大的漏洞,官场制度因而更加腐朽。

在屡次落第的情形之下,吴敬梓终于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将后半生的心血精力都投入到文学创作方面。

在此期间,他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创作的大量诗歌和小说作品都包含着现实主义讽刺手法,其中,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最为后人所熟知。这部小说耗尽了吴敬梓后半生的大半光阴,它的问世,亦确立了吴敬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标签: 吴敬梓是怎样科举

更多文章

  • 甲午之战:第四章 波涛涌,黄金剑戟_二、犄角雁行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犄角,甲午,雁行

    17日上午10时许,“镇远”舰首先发现西南方海面上出现几缕黑烟,旋即判定是日本军舰。丁汝昌下令立即起锚,以“定远”“镇远”为第一小队,“致远”“靖远”为第二小队,“来远”“经远”为第三小队,“济远”“广甲”为第四小队,“超勇”“扬威”为第五小队,每小队两舰前后错开,10舰排成类似夹缝鱼贯阵的双纵队。

  • 刽子手为了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而自杀,都没有杀这位 大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刽子手,自己的,良心

    岳飞想迎回靖康之耻中被掳的宋徽宗、宋钦宗,功未成,身先死。明朝于谦呢,则是迎回了被瓦剌所俘的明英宗,结果,反被英宗来了个秋后算账——谁叫你立我弟弟朱祁钰的呀?你居心何在?结果,在早就不满于谦的奸臣们的推波助澜之下,于谦被杀了。据《明史》记载,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几个官员不顾可能的严重

  • 中国史上的“千古奇丐”是谁?死后被记入史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上,史册,死后

    自古以来,街头要饭的乞丐数不胜数,但是能够被载入史册、生前被皇帝赏赐黄马褂、死后皇帝为之修书立传并且彪炳后世的乞丐,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唯有此一人。这个乞丐便是被誉为“千古奇丐”的武训,武训并没有金庸笔下丐帮帮主洪七公那至高无上的江湖地位,也没有武状元苏乞儿那冠绝天下的绝世武功,他只是一个身体孱弱

  • 清朝军制 清朝军事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军制,制度,清朝

    清朝先后有8支武装力量: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淮军、防军、练军、海军和新军,兵制经历了传统军制(经制兵)到勇营制(湘军、淮军)再到传统军制(防军、练军)到近代军制(近代海军、新建陆军),装备由冷火器到火器的过程。下面逐一介绍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海军和新军的创建、性质、特征、建制、装备等情况。八旗兵

  • “天父”之女洪宣娇虽骁勇善战但生活不检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之女,天父,骁勇善战

    太平天国洪宣娇是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叫杨云娇,洪秀全因她是“天父”之女,认其为妹,改名洪宣娇。她是萧朝贵的妻子,生卒年不详。洪宣娇在太平天国的创建以及成长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根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洪宣娇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曾参与过天京事变,可谓

  • 清朝大臣周培公的人物事迹,周培公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事迹,大臣,清朝

    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劝降辅臣康熙十三年(1674年)腊月,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在耿精忠、王辅臣先后发动叛变后,吴三桂曾试图应援、打通与耿、王的联络,使叛乱地

  • 孝庄太后用此方法,使多尔衮心甘情愿舍弃皇权,一心一意辅佐福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后,心甘情愿,皇权

    古时候是“男尊女卑”的封建制度,男人可以后宫佳丽三千,女性如果对老公出轨行为,将会受到极大的处罚,还会受到天下苍生的鄙夷,说这种人不知廉耻。在平时寻常百姓,男人是一家之主,是天,皇家里这种个性特征则是更加突出了。皇宫里三宫六院的的妃子全都围着皇帝转,整日勾心斗角,争宠争位。凡

  • 陕甘总督乐斌的家丁陈二所映照出大清的自负、荒唐与荒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家丁,总督,荒凉

    时下的新闻中,常有某骗子冒充领导亲属行骗的消息。初闻此类事,似觉新奇,查诸历史,其实没有一点新意,旧滓泛起而已。晚清时,陕甘总督乐斌的家丁陈二,就是一个招权纳贿,贪赃枉法,无所不为的家伙。别看陈二只是一介家丁,呼奴唤仆,十分自得。乐斌在四川为官时,陈二赴宴归来,必坐四人大轿提灯而回,衙役数人环绕侍候

  • 康熙为什么要把李光地贬去台湾?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台湾,康熙,要把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为什么贬李光地去台湾?只因看到了他的可怕!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李光地是康熙朝中后期康熙启用的近臣,在康熙的眼中,李光地年轻,前途无量,而自己心爱的女儿蓝齐儿也对对他青睐有加!再加上启用李光地之后,确实对牵制索明二党有益,所以对于李光地,康熙还是比较赞赏的!但是后来,李光地变了,

  • 康广仁才是出卖维新派黑手 袁世凯被黑1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多年,才是,黑手

    在国内现在的教科书中,在讲述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时一直说是袁世凯出卖了谭嗣同、出卖了维新派。其实这个说法是康有为自己编出来的,就连另一位变法领袖梁启超也不赞同这个说法。如果真是袁世凯所为,在民国之后,梁启超怎么可能回国为袁世凯效力。不是袁世凯,那又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这个人阴差阳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