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廷和简介:神童杨廷和12岁中举人

杨廷和简介:神童杨廷和12岁中举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22 更新时间:2023/12/11 5:47:28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的突然去世让本已混乱不堪的政局更是跌荡起伏。武宗的猝死让只会哄皇帝开心的太监慌了手脚。而更让他们坐立不安的是,武宗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子嗣,他们只好向内阁大臣们请示善后事宜。此时杨廷和已68岁,梁储77岁,蒋冕68岁,毛纪79岁。他们好不容易才捱过武宗统治时期,古稀之年的他们,可不想再放弃这次扭转明朝政局的可能性了。

杨廷和(1459-1529),蜀郡新都(今四川新都县)人,是一位属于神童式的人物。12岁中举人,成化十四年(1476),他19岁时考中进士,可谓是少年得志。此后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长期供职于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入阁为阁臣,眼前的路一片光明。可惜天不遂人愿,武宗的荒淫无度、刘瑾等太监的横行,让杨廷和意图整顿国政的努力屡屡落空。心灰意冷的他几次上书乞请退休,幸好武宗虽然胡闹,但仍知道杨廷和是难得的人材,一直予以挽留,才让杨廷和得到施展拳脚的时机。

面对武宗留下的烂摊子,杨廷和等人异常冷静,首先确立了皇位的继承人。按照《祖训》中“兄终弟及”的规定,选定朱厚熜,阻止了张太后和太监们染指皇位继承的阴谋。紧接着,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不等新皇帝即位,便开始着手改革弊政。在武宗去世后的第三天,杨廷和便以遗诏的形式罢团营、革皇店,遣返贡使、番僧、进献的妇女等。同时,又逮捕了被大臣深恶痛绝的江彬等人。最后拟订了新皇帝的继位诏,洋洋万余言,“凡先朝蠹政,厘剔殆尽。”在武宗死后直至朱厚熜到达京师之前,杨廷和利用这37天的皇位空缺期,把他们能想到的政治理想全部付诸于实施,试图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迫使新皇帝接受。然而,他们却完全忽略了朱厚熜本人的选择。

四月,朱厚熜一行从安陆赶到京郊时,却意外地被挡在了城外。原来,杨廷和等人要求朱厚熜按照皇太子礼,由东安门入文华殿,待百官三上笺劝进,再即帝位。朱厚熜当即予以拒绝,以武宗遗诏为依据,声称自己是来当皇帝,而不是来当太子的。看似无关紧要的争吵,实际上是朱厚熜不愿把自己的入即皇位说成杨廷和等人拥戴所致。他要争取自己独立的权力空间。第一次君臣的交锋,以朱厚熜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他按照自己制定的路线,由大明门入宫,登上皇帝的宝座。

但是,刚刚品尝到最高权力滋味的杨廷和,并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他继续对小皇帝施压,迫其就范。双方的矛盾逐渐趋于白热化。世宗即位后的第七天,他下令礼部讨论其生父兴献王的地位问题。杨廷和等60多人主张,世宗应该按照过继的形式,称孝宗为父,兴献王为叔。养育自己十四年,而且仍在人世的母亲,竟然一瞬间成为自己的叔母;而素昧平生的张太后,却成了自己的母亲,这让世宗怎么也想不通。于是世宗几次召见杨廷和,又是亲笔下达御批,又是派人到内阁商量,试图通过说服的方式,和平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杨廷和毫不领情,态度十分强硬,拒绝了世宗提出的妥协或修改方案。初掌朝政的世宗也拿大臣没有办法,为了维系与大臣的关系,他只能把问题搁置起来。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过了3个月,这种平衡被新进士张璁的上疏打破了。他公开支持世宗的主张,认为尊本生父母为帝后、为父母是合情合理的。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出现后,其他一些官员也相继投入了皇帝的怀抱,附和世宗的说法。这些官员具有相同的特点,就是地位较低,或为罢官、失职之人。他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在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博弈中,投下了赌注。朝臣的分裂让世宗看到了希望,他抓住这一机会,步步进逼,甚至以退位归藩为要挟。杨廷和等人只好让步了。嘉靖元年(1522)三月,世宗本生父母称兴献帝后,但不让加“皇”字。这次胜利,让投机官员看到了希望,于是他们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杨廷和。有人提出杨廷和对世宗缺乏尊重,更有人说杨廷和在武宗自称“威武大将军”时并不力争,如今却对“皇”、“考”这几个字眼争论不休。这些批评无异于火上浇油,本已怨气满腹的世宗对杨廷和等人产生了敌视的情绪。

从嘉靖二年十一月至三年七月,张璁、桂萼等人又先后提出在兴献帝后之前加“皇”字,以及取消“本生”二字的建议,将权力斗争进一步升级。杨廷和等人仍坚决地进行抵御,并把对世宗的批评进一步扩大化。从他崇信道术,直至派太监去苏、杭五府提督织造,都统统地认为是弊政;并直言不讳地劝世宗,应像孝宗那样做一个好皇帝。开始世宗还试图说服大臣,指出织造是“累朝旧例”,到最后世宗干脆不理大臣的意见,径自派出太监了事。面对逐渐强大的皇权,杨廷和终于招架不住了。作为首辅,他虽然“召对面言不可者三,封还御批者四,执奏三十余次”,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到了嘉靖三年二月,杨廷和致仕,离开了政坛。

杨廷和的致仕,极大地削弱了朝臣的势力。此后,世宗致力于排除杨廷和一系的人员,大学士蒋冕、毛纪、礼部尚书汪俊、吏部尚书乔宇等先后被罢官。朝臣力量日趋瓦解,但官僚体系并未因此而彻底崩溃。相反地,当朝元老下台后,一批年轻的官僚开始领导这场针对皇权的斗争。他们年轻气盛,视张璁、桂萼之流为无文无才、妄求富贵的无耻小人,采取了更为激烈的行动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嘉靖三年七月,整个“大礼仪”问题达到高潮。当时世宗趁着早朝的机会,宣布改称生父为皇考,孝宗为皇伯考。在侍郎何孟春的带领下,朝臣们开始了请愿活动。杨慎(杨廷和之子)大声疾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使节死义,正在今日!”摆出一副鱼死网破的决斗架势。王元正则威胁、恐吓那些不愿参加请愿的大臣:“有不力争者,必共击之!”在这些年轻官僚的鼓动下,一共有220多名大臣跪在左顺门,大呼太祖、孝宗的名字,声达深宫。世宗命令他们解散,也未见效果。到了中午,世宗终于忍无可忍,把为首的8人逮捕。但请愿活动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大臣们大哭力争,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结果世宗下令逮捕四品以下的官员134人,另有80多人等待定罪。最终八人被发配边疆充军,180多人被廷杖,其中因伤而死的达到17人之多。此后朝臣再也组织不起对世宗有力的抗争了。面对皇帝的棍棒,大臣们仅有的铮铮铁骨也被打弯折了。

“大礼仪”最终以世宗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为了几个字眼,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激烈冲突也暂告一段落,以杨廷和等朝臣的惨败而收场。虽然世宗笑到了最后,但这并不是他的胜利,而是朱元璋所设计的政治格局的胜利。

标签: 举人神童简介

更多文章

  • 明代东北防御是怎么崩溃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代,是怎么

    、“自坏长城”袁崇焕的冤死宁远大捷后,袁崇焕一面遣人吊努尔哈赤之丧以探听虚实动静,一面跟皇太极谈判,借以争取时间重修宁、前各城,以备持久之战。不料锦州城刚刚修缮完毕,皇太极便率两黄旗、两白旗进攻了。袁崇焕像天启七年(1627年,天聪元年)5月,皇太极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来到了锦州

  • 娃娃亲老公死了,这女人应该归谁?大明司法部长还没弄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法部长,大明,娃娃亲

    〇娃娃亲老公死了,这女人应该归谁?大明司法部长还没弄清……洪武年间发生的山西史灵芝“归属”案件,本是一起情节并不复杂的犯罪未遂案,但由于从地方到中央都是“糊涂官”乱判“糊涂案”,导致了一个良家妇女的&

  • 朱元璋打开刘伯温的棺木后,看到6字,令其恼羞成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恼羞成怒,朱元璋,棺木

    打开史籍,纵览中国古代历史的皇朝,历代王朝,不难发现,常有1个君王,或贤明或软弱无能,但其常有数字能征善战的强悍之人,也有一名决胜千里,取胜千里之外的绝叫谋臣。姜子牙、张良、诸葛孔明、徐茂公等人。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大明王朝第一谋士刘伯温的奇闻异事。朱元璋出身草莽,小时候是个放牛娃,后来到了黄觉寺出家

  • 明朝第一奇女子李彩凤,奈何生了个30年不上朝的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昏君,生了个

    从一个奴婢,到做上皇太后,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在明朝,有一个女人就做到了,她就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彩凤。李彩凤来自民间,因为生活贫困而被卖到了裕王府当丫头。这个裕王就是后来的隆庆帝。裕王是有名的色鬼,李彩凤又有几份姿色,没过多久,裕王就把李彩凤临幸了,结果李彩凤就怀孕了,并生下了小万历。隆庆帝后

  • 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作恶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二人,故事,父子

    无端世路绕羊肠,偶以疏懒得自藏。种竹旋添驯鹤径,买山聊起读书堂。开窗古木萧萧籁,隐几寒花寂寂香。莫笑野人生计少,濯缨随处有沧浪。(《东堂新成》)这首诗倘若不标明为严嵩作,短短八句,将归隐之心,山林之念,安贫之道,遁世之想形容出来,也还具有一点意近旨远,趣雅情真的境界,很难与1536年以后的那个权奸巨

  • 几乎杀尽忠良的朱元璋原来就是相当一个好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忠良,朱元璋,爸爸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封建王朝每一位初登大宝的皇帝都喜欢杀掉自己的功臣,这最主要是他们最自己能力的不信任和对曾经与其一起建功立业的大臣们的不信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一个例子,不过他的出发点确实和其他的开国皇帝很不一样。朱元璋小时候,并不叫朱元璋,而是叫朱重八,就是朱老八的意思。家里面穷,为了生计,小

  • 洪武皇帝居然有顺风耳:“钱宰,我并没有‘嫌’你迟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我并没有,皇帝,顺风耳

    〇洪武皇帝居然有顺风耳:“钱宰,我并没有‘嫌你迟啊!”朱元璋的这些锦衣卫不仅偷窥与偷画能力强,而且他们的偷听能力也十分了得。有个叫钱宰的文人,比较有学问,朱元璋听说后就派他编订《孟子节文》作为明朝科举与教育的“钦定样本”,用今天话来说,找些

  • 刘瑾怎么死的?杨一清计除刘瑾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瑾,故事,杨一清

    土木之变以后,明王朝开始衰落。明英宗以后的几代皇帝,都昏庸腐败。他们不可能吸取王振误国的教训,一味依赖宦官。宦官专政的局面越来越严重。明宪宗朱见深(朱宗的儿子)在位的时候,宦官汪直专权,在东厂以外,又设了一个西厂,冤死不少好人。公元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他身边有八个宦官,经常陪伴他打球骑马,

  • 第五节 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壮志未酬,第五节,英年早逝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长子朱高炽登位,即明仁宗,改元洪熙。次年五月,仁宗卒,在位不足十月,享年48岁。那么,明仁宗朱高炽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呢?从古至今,学者们对此争论不一。登上皇位时,朱高炽时年已47岁。朱高炽好文辞,为太子时常与侍臣论诗文。官僚邹济、徐善述、王汝玉皆以文

  • 洪武朝平均每4年就有一次大运动、大清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清洗,就有,平均

    “洪武”本是朱元璋在位时期的年号,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大武”、“尚武”,换言之就是崇尚“铁血”,就此而言明朝这位开国皇帝比他的“好儿子”永乐皇帝要诚实得多。朱棣的年号为&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