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节 清除异己,慎变祖制

第一节 清除异己,慎变祖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418 更新时间:2024/1/16 7:38:57

他,革旧鼎新,疏通京杭运河,编撰永乐大典;他,建立了世界第一大舰队,开通海上贸易,建巨型舰队出访海外,与世界各国沟通。是的,从振兴大明朝廷的角度分析,朱棣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在大明的历史上,凡是影响后世的历史功绩,几乎都出自朱棣之手,他是一位功勋卓着的皇帝。

明成祖称帝之后,对建文帝旧臣进行了疯狂的杀戮。尤其是他的所谓“诛十族”和“瓜蔓抄”,手段极为残忍,在历史上颇有影响。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攻陷京师,清宫三日,对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一大批忠于建文朝廷的文臣武将用尽极刑。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黄子澄,都是洪武进士,共参朝政,他们由于建议削藩而招致亡族惨祸。当时,黄子澄被列为“首恶”中的第一人。明成祖亲自审问,黄子澄守节不屈。明成祖大怒,命将他宗族老少65人、妻族外亲380人全部带至,一时“哀号震天”。明成祖命他将自己的罪过写于纸上,他奋笔写道:

“本为先帝文臣,不职谏削藩权不早,以成此凶残。后嗣慎不足法。”

明成祖见此极为恼怒,立命将他的双手砍去,接着又说道:“汝虽未入岛夷,足迹已至海上。”遂命再将他的两足砍去。这时的黄子澄已手足全无。并当即被磔杀。他一家人不分老少,全被斩首,姻亲都被谪戍边疆。

因黄子澄曾躲藏在致仕的袁州知府杨任家中,杨任受到株连,亦被磔杀,两个儿子也被斩首,亲属谪戍边疆。建文遗臣中有许多人惨烈死去。尤其令人目不忍睹的是,他们的妻女也受到百般凌辱。例如,黄子澄的妹妹和齐泰的一个姐姐、两个外甥媳妇都被发往教坊司,在那里被任意凌辱,有的还生了孩子。这些女子都被刺了字,在教坊司被人任意糟踏。

齐泰常骑白马,为了避免别人认出他来,就将马用墨涂黑。马走了稍远路程后出汗,墨迹便掉了,有认出他的马的人说:“这是齐尚书的马”,齐泰因此被捕。

在明成祖屠戮建文遗臣过程中,最惨烈、被明成祖“诛十族”的,就是方孝孺了。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之一,建文帝对他十分尊重,言听计从。方孝孺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忠心不二。金川门之变后,方孝孺拒不迎降,闭门不出,并为建文帝穿丧服,昼夜啼哭。

明成祖召用他,他不肯屈从。被强迫着来见明成祖时,他身着丧服,当廷号哭。明成祖从殿上走下来问道:“先生无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方反问道:“成王安在?”成祖道:“彼自焚死。”方问:“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道:“国赖长君。”方说:“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道:“此朕家事。”成祖一边说,一边示意左右,让他们把笔札交给方孝孺,并说:“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方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说:“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按捺着火气道:“即死,独不顾九族乎?”方孝孺以更大的声音答道:“便十族奈我何!”成祖顿时大怒,恨其嘴硬,立命左右将方孝孺的嘴割破,直割到两耳,复下狱中,大捕其宗族门生。每逮系一人,就让他到方孝孺跟前,让方孝孺看一看,但方孝孺却连头都不回。

明成祖这时也横下了一条心,除诛方孝孺“九族”外,将其朋友门生又列为一族,共称所谓“十族”。当差役奉诏逮系其妻郑氏时,郑氏和诸子已自缢而死。受此案株连被逮系的人甚多,仅被磔杀于市的即达873人,谪戍荒徼者不可胜计。

方孝孺最后受戮,磔杀于聚宝门外。他就刑时气宇轩昂,并留下《绝命词》一首: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方孝孺有两个女儿,都还年轻,尚未婚嫁,被逮系至京时,二人联袂投秦淮河而死。

在方孝孺之前,中国没有所谓“诛十族”之说,最重的也只是“诛九族”,这种株连已是极为残暴了。历代从来未把朋友门生作为一族,株连到他的朋友门生。明成祖竟诛方孝孺“十族”,确是空前绝后的残暴!

朱棣割兵部尚书铁炫耳鼻,令其自食,还将他投进油锅中烫死;灭户部侍郎卓敬三族;令礼部尚书陈迪食子鼻舌,且族诛180余人;对刑部尚书韦暴昭,先弄断了他的牙齿,又将他的手足砍断,最后砍断了脖子;御史大夫练子宁不屈,族诛151人,有几百人被贬官或发配边疆。次月,御史大夫景清,为报仇绯衣怀刃入,事泄,被磔于市,夷九族,先人的坟冢被挖开不说,又到他家乡去搜罗同他有关连的人,称之“瓜蔓钞”,村子被夷为平地。后又有邹谨之案,诛戮甚惨,其妻女或送教场司,或送兵营任士兵奸宿,手段极其残忍。燕王在朝中以此清除异己,消除了隐患,为自己登基和国家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也杀戮了一批正直之士,对士风破坏很大。

明成祖屠戮建文遗臣既残酷,株连面又宽,不知有多少人含冤死去,这件事是明成祖一生的一块大心病。以致他后来时常为自己的残暴而忏悔。

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一日,朱棣在南郊隆重地行完祭祀天地的仪式后,回到奉天殿,诏令当年六月以后,仍旧使用洪武三十五年作为纪年,次年(1404年)为永乐元年。革除建文中所更改的祖宗成法,一切恢复旧制。七月三日,又诏令用洪武制替代建文时更定的官制。

九月四日及第二年(1403年)五月,朱棣两次大封靖难功臣。建文四年(1402年)十一月十三日,朱棣将妃徐氏册立为皇后。在恢复诸王爵禄后明成祖暗中开始“削藩”,让在边塞要地称王的迁徙回内地,减少诸王的护卫,同时把诸王对将帅、卫所军的节制指挥权收了回来;重申不许诸王擅役军民吏士的禁令;对地方事务不可过问,对犯有过失的诸王,先书面警告,不改的话再加以惩罚,仍旧不改就废为庶人或加以惩治。这一策略的实施较建文帝更隐蔽,也更从容,收到了削藩效果又不致酿成祸乱。

永乐元年(1403年),北平被改为北京,设北京行部诸衙门,将大宁都司迁到了保定。

标签: 异己慎变祖制

更多文章

  • 它是李自成爱将,刘宗敏却一日残杀三百妇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妇女,它是,爱将

    李自成的爱将,一日内曾残杀三百妇女,霸占过陈圆圆,最终下场极其悲惨。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 朱元璋设计巧取浙东重地婺州(即金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浙东,重地

    从徽州出来,朱元璋就领着100000大军取道兰溪,大约在十二月中下旬之间到达了婺州。婺州位于建德府(后改名为严州府)东边,介于建德府与台州府之间;台州府是浙东方国珍割据势力的范围,其南临处州府,北接绍兴府,而绍兴府正是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因此说,朱元璋要想夺取浙东,婺州之战事关大局。想当初胡大海进攻婺

  • 冯国用是如何向朱元璋提出金陵规划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冯国用是,朱元璋,金陵

    到了这年夏末,元璋一面留下徐达、汤和、耿炳文、缪大亨等人在横涧山一带主持练兵,一面则亲率所部人马约万余开始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当队伍行至妙山一带时,有两个自称同胞兄弟、儒生打扮的民军头目带着数百人而来,两兄弟请求面见元璋,元璋便将他们请到附近一处稍宽敞的民房中叙谈。三人入座之前,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约

  • 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的诗有哪些?名言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名言,有哪些,的诗

    顾炎武全集顾炎武是明末清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史地学家、经学家、音韵学家,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三大儒”,还对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从而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记录了

  • 他霸占吴三桂的女人陈圆圆 还日屠三百妇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人,妇女,陈圆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古至今任何一个作恶多端的人都难以逃脱正义的惩罚。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位:刘宗敏。刘宗敏这个名字也许并不是那么广为人知,不过要说起他的BOSS,一定很多人知道,他的BOSS就是李自成。李自成在灭明的征战过程中,刘宗敏可以说是战果显赫。但不要以为刘宗敏是一位正义的武将

  • 明代秘史:王阳明巧计脱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巧计,明代,秘史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是明朝中叶着名的理学大师。他具有多种才能,在军事、政治方面都很有本事,只不过是为他的哲学成就所掩,所以一提王阳明,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是理学家。王阳明为人忠正而又机警,善于权变。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审时度势,用智谋来保护自己的生命。正德年间,他能逃脱刘瑾的魔掌而活下来就很了不起。若当

  • 第十三章 皇帝和宦官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十三章,宦官,皇帝

    大家一定对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要重用宦官感到不解。其实从广义上讲,宦官这个群体也可以算作官僚机构的一部分,而且他具有很多士大夫阶层所不具备的优点:首先,宦官是皇帝的家奴,身处内宫,和皇帝沟通起来更加方便,也更善于揣摩皇帝的心事。其次,宦官本身是阉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皇帝,

  • “色甲天下”的陈圆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甲天下,陈圆圆

    吴梅村《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金庸的小说《碧血剑》中,陈圆圆一出场,“每个人和她眼波一触,都如全身浸在暖洋洋的温水中一般,说不出的舒服受用”,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目不转睛地瞪视着陈圆圆,咕噜一声,吞下了一大口馋涎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元璋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名重八,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本文为《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为您讲述朱元璋从草根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开过皇帝的故事。文字版本:《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下面则是有声读物版本,适合闲暇或者工作之余收听。第01讲点击朗

  • “靖难之变”中,建文帝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变,去了,建文帝

    “靖难之变”中,建文帝去了哪里?综论各种说法,主要有自焚说、削发为僧说两种,更有史家断定,当年永乐皇帝派郑和七下西洋,其真实用意就是探寻建文帝是否逃到了南洋。自焚说。据永乐年间《明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四年,朱棣大军进入南京,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他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