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的诗有哪些?名言有哪些?

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的诗有哪些?名言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261 更新时间:2023/12/25 23:09:00

顾炎武全集

顾炎武是明末清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史地学家、经学家、音韵学家,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三大儒”,还对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从而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记录了明朝时期走向灭亡和清朝时期渐渐走向富强的过程。

顾炎武画像

《顾炎武全集》是2012年2月14日第一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总共7300页,此书收录了顾炎武现存可证实的全部着述。样样精选顾炎武的底本,其中就有《天下郡国利病书》重要代表着作,但整理难度比较大,所以列为次要整理。

《顾炎武全集》主要包括九种经部,五部子部,十七部史部,集部三种等共三十四种,约1200万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排版、校勘、标点,而且还以繁体排印出版,本书以历史、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反映来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及成就,涉及广泛的历史、社会、文化内容。

复旦大学教授、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和研究方面都有新的认识,浙江大学的古籍所束景南教授也评价全书解决了“汉学与宋学之争”、“顾氏是否崇信朱子理学”、“顾氏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学术争论。

顾炎武的名言

顾炎武在明末清初是一个为所有人都非常仰慕的杰出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思想家、史地学家,晚年开了清代朴学风气,主要以行己有耻为主,博学文章,合学与行、治学讲究经世。而顾炎武的31条语录在当时也是非常震惊人心的肺腑之言,他与王夫之、黄宗羲3人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画像

像《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廉耻》“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等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所着的《日知录》中的名言,这样的名言字眼,在顾炎武墓地的12块刻碑中,最为突出,他的名言也大多题材都是因时事感伤时写出。

其主要作品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日知录》《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学五书》《韵补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等。

顾炎武可以说是一位学问渊博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一生辗转,为在清初时期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也成为了清初时期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顾炎武的诗

顾炎武是历史上是一位伟大的横跨两朝的经学家,顾炎武还研究天文仪象、河漕、典制,对郡邑掌故、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研究,并通音韵训诂。在清朝初期创立了新的治学方法,从而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而且顾炎武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好作乐府诗人。

顾炎武画像

其代表作有:“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出自顾炎武的《精卫》“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出自顾炎武的《又酬傅处士次韵》;“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出自顾炎武的《古北口》,“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出自顾炎武的《五台山》,“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出自顾炎武的《白下》,“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出自顾炎武的《海上》,“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出自顾炎武的《过苏禄东王墓》,“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出自顾炎武的《秋山》,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出自顾炎武的《赋得秋柳》等等。

据《顾亭林诗谱》统计,顾炎武一生所作赋诗428首332篇,据推断顾炎武的诗清顺治年间二十余篇,其中可以断定为作品的有——包括议论文6篇——“(1645年)乙酉四论”、(1646年)《庙号议》、(1646年)《庙讳御名议》,(1660年)《顾与治诗序》等等。

标签: 名言有哪些的诗

更多文章

  • 他霸占吴三桂的女人陈圆圆 还日屠三百妇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人,妇女,陈圆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古至今任何一个作恶多端的人都难以逃脱正义的惩罚。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位:刘宗敏。刘宗敏这个名字也许并不是那么广为人知,不过要说起他的BOSS,一定很多人知道,他的BOSS就是李自成。李自成在灭明的征战过程中,刘宗敏可以说是战果显赫。但不要以为刘宗敏是一位正义的武将

  • 明代秘史:王阳明巧计脱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巧计,明代,秘史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是明朝中叶着名的理学大师。他具有多种才能,在军事、政治方面都很有本事,只不过是为他的哲学成就所掩,所以一提王阳明,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是理学家。王阳明为人忠正而又机警,善于权变。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审时度势,用智谋来保护自己的生命。正德年间,他能逃脱刘瑾的魔掌而活下来就很了不起。若当

  • 第十三章 皇帝和宦官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十三章,宦官,皇帝

    大家一定对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要重用宦官感到不解。其实从广义上讲,宦官这个群体也可以算作官僚机构的一部分,而且他具有很多士大夫阶层所不具备的优点:首先,宦官是皇帝的家奴,身处内宫,和皇帝沟通起来更加方便,也更善于揣摩皇帝的心事。其次,宦官本身是阉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皇帝,

  • “色甲天下”的陈圆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甲天下,陈圆圆

    吴梅村《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金庸的小说《碧血剑》中,陈圆圆一出场,“每个人和她眼波一触,都如全身浸在暖洋洋的温水中一般,说不出的舒服受用”,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目不转睛地瞪视着陈圆圆,咕噜一声,吞下了一大口馋涎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元璋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名重八,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本文为《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为您讲述朱元璋从草根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开过皇帝的故事。文字版本:《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下面则是有声读物版本,适合闲暇或者工作之余收听。第01讲点击朗

  • “靖难之变”中,建文帝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变,去了,建文帝

    “靖难之变”中,建文帝去了哪里?综论各种说法,主要有自焚说、削发为僧说两种,更有史家断定,当年永乐皇帝派郑和七下西洋,其真实用意就是探寻建文帝是否逃到了南洋。自焚说。据永乐年间《明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四年,朱棣大军进入南京,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他带着

  • 杨廷和简介:神童杨廷和12岁中举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举人,神童,简介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的突然去世让本已混乱不堪的政局更是跌荡起伏。武宗的猝死让只会哄皇帝开心的太监慌了手脚。而更让他们坐立不安的是,武宗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子嗣,他们只好向内阁大臣们请示善后事宜。此时杨廷和已68岁,梁储77岁,蒋冕68岁,毛纪79岁。他们好不容易才捱过武宗统治时期,古稀之年的

  • 明代东北防御是怎么崩溃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代,是怎么

    、“自坏长城”袁崇焕的冤死宁远大捷后,袁崇焕一面遣人吊努尔哈赤之丧以探听虚实动静,一面跟皇太极谈判,借以争取时间重修宁、前各城,以备持久之战。不料锦州城刚刚修缮完毕,皇太极便率两黄旗、两白旗进攻了。袁崇焕像天启七年(1627年,天聪元年)5月,皇太极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来到了锦州

  • 娃娃亲老公死了,这女人应该归谁?大明司法部长还没弄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法部长,大明,娃娃亲

    〇娃娃亲老公死了,这女人应该归谁?大明司法部长还没弄清……洪武年间发生的山西史灵芝“归属”案件,本是一起情节并不复杂的犯罪未遂案,但由于从地方到中央都是“糊涂官”乱判“糊涂案”,导致了一个良家妇女的&

  • 朱元璋打开刘伯温的棺木后,看到6字,令其恼羞成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恼羞成怒,朱元璋,棺木

    打开史籍,纵览中国古代历史的皇朝,历代王朝,不难发现,常有1个君王,或贤明或软弱无能,但其常有数字能征善战的强悍之人,也有一名决胜千里,取胜千里之外的绝叫谋臣。姜子牙、张良、诸葛孔明、徐茂公等人。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大明王朝第一谋士刘伯温的奇闻异事。朱元璋出身草莽,小时候是个放牛娃,后来到了黄觉寺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