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冯国用是如何向朱元璋提出金陵规划的?

冯国用是如何向朱元璋提出金陵规划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06 更新时间:2023/12/21 6:15:07

到了这年夏末,元璋一面留下徐达汤和、耿炳文、缪大亨等人在横涧山一带主持练兵,一面则亲率所部人马约万余开始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

当队伍行至妙山一带时,有两个自称同胞兄弟、儒生打扮的民军头目带着数百人而来,两兄弟请求面见元璋,元璋便将他们请到附近一处稍宽敞的民房中叙谈。

三人入座之前,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约三十岁上下的来客自报家门道:“在下冯国用,这位是胞弟国胜!”

“在下朱元璋!请二位坐下细谈!”虽然穿着儒服,但元璋明显可以感到那冯国用身上有一股英气,而其弟冯国胜更有一种雄武之气。

待坐定之后,冯国用恭敬道:“我兄弟是这妙山脚下冯家庄的,自从大乱之后,我等兄弟便在家乡结寨自保!前几日听说朱公子一战戡定了横涧山,甚是敬慕,特意前来投奔!”

“恕在下冒昧,你等可是儒生吗?”

冯国用笑道:“正是!我兄弟生于一个耕读之家,自幼修习儒业,因小有文名,在这定远一带的士林之中也算佼佼者了,呵呵!”

“好,好!如今咱这队伍上正缺操习翰墨之人呢!”

呵呵,朱公子见笑了!不瞒公子说,这文章究系小道,况且如今乃大乱之世,文章何足立命安身?所幸我等兄弟自幼熟习武术,也略通些兵法,是故能够在冯家庄一呼百应!

难得,难得!原来是两位文武兼资之才,咱这队伍越发兴旺了呵!”元璋话题一转道,“只是在下尚有一事不明,还望赐教!你等既是读书人,何故甘心追随我等做反呢?不怕背上不忠的恶名吗?

冯国用略一沉吟,笑道:“呵呵,所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我等几时食过君禄?想必朱公子也略有耳闻,我等儒户之地位当与一般军户及僧道之人齐平,可元廷另眼看待汉人、南人,南人儒生自入元以来即颇受贱视,皆要与一般民户那般承当赋役,真是旷古未之有也!元廷重吏轻儒,而南人科举名额少之又少,因此想走科举入仕之路,更是难上加难……如此荒唐、不公之立国,岂能得人心?又岂能得士心?且蒙元本非我中华正统,崛起之初杀戮我汉民无数,天道好还,今日岂不是报应之时?”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失民心者失天下,蒙元倒行逆施,确乎有报应之日!”元璋停顿了一会,方又道出心中长久的疑问,“

两位既是读书人,想必定有高见,恕咱冒昧一问,环顾当今天下,纷扰异常,不知可有何安定良策?”

冯国用早在走出家门以前,就已对天下大势与冯国胜及一干朋辈进行过一番讨论和思量,此次算是有备而来。实话讲,

元璋眼下驻扎的地盘都成问题,还真没到风云际会、纵谈天下的地步;但那卖草鞋的刘备,带着屡战屡败的拼凑之军,有幸遇到诸葛亮后,都能来一番

高屋建瓴的“隆中对”,此时正踌躇满志的元璋的这一问实在也不算过分,而且他主要关注的还是国家大势的走向及其个人的归宿。

面对元璋的这番问话,冯国用不禁沉吟了半晌,力道蓄过之后,才缓慢有力地说出了六个字:“有德昌,有势强!”

听到这几个字后,元璋先是心头一颤,然后拱手道:“在下愚钝,还请足下细细指教!”

冯国用于是进一步详细解释道:“我们南面的金陵,即今日之集庆路,有所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美誉,历来为帝王之都,

东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南唐等,皆定都于此!相传诸葛孔明曾出游金陵,未尝不感叹道:‘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不瞒朱公子说,我等兄弟在五六年以前预感天下将乱,故而也曾到过金陵,到处观览游走,正是预做功课之意!”

冯国用看了看兄弟,冯国胜旋即补充道:“是的!我与家兄一直出游至苏杭一带,此地不愧为风华绝地,淮右焉能同日而语?真乃天下最富庶之区,若是我等可以据而有之,则大业先已有了稳固之凭借!又如北魏时陆叡所言:‘长江浩荡,彼之巨防,可以德昭,难以力屈。’若得江南,适足以同北朝分庭抗礼!”

元璋顿时被这番话激荡起了心潮,他竭力平复着内心的激动,许久才道:“若果真有幸得了江南,至少兄弟们也不用挨饿了吧!至少在形势上也安全多了,这就是足下所谓‘有势强’了吧。”

“正是,朱公子果然是英明天纵!”冯国胜恭维道。

元璋微笑了一下,冯国用又进而道:“以今日形势来看,我等欲有所作为,

当先攻下金陵,定鼎于此,然后再命诸将四出攻伐,救生灵于水火,倡仁义于远近。如此,则天下不难定也!此所谓‘有德昌’之义。”

“好!果然还是你等读书人有见识,大有诸葛孔明之风嘛!眼下去夺金陵虽然有些痴心妄想,到底是个好念想……就请两位先生留置幕下,以备咱随时请益吧。”

说着,元璋就请了人去安排。

大家于是继续上路南下,不过元璋的心潮依然在不断起伏着——金陵距离濠州不过四五百里,若果然侥幸得了金陵,从此就真的成了越过龙门的金鲤鱼了!

标签: 冯国用是朱元璋金陵

更多文章

  • 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的诗有哪些?名言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名言,有哪些,的诗

    顾炎武全集顾炎武是明末清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史地学家、经学家、音韵学家,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三大儒”,还对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从而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记录了

  • 他霸占吴三桂的女人陈圆圆 还日屠三百妇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人,妇女,陈圆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古至今任何一个作恶多端的人都难以逃脱正义的惩罚。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位:刘宗敏。刘宗敏这个名字也许并不是那么广为人知,不过要说起他的BOSS,一定很多人知道,他的BOSS就是李自成。李自成在灭明的征战过程中,刘宗敏可以说是战果显赫。但不要以为刘宗敏是一位正义的武将

  • 明代秘史:王阳明巧计脱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巧计,明代,秘史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是明朝中叶着名的理学大师。他具有多种才能,在军事、政治方面都很有本事,只不过是为他的哲学成就所掩,所以一提王阳明,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是理学家。王阳明为人忠正而又机警,善于权变。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审时度势,用智谋来保护自己的生命。正德年间,他能逃脱刘瑾的魔掌而活下来就很了不起。若当

  • 第十三章 皇帝和宦官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十三章,宦官,皇帝

    大家一定对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要重用宦官感到不解。其实从广义上讲,宦官这个群体也可以算作官僚机构的一部分,而且他具有很多士大夫阶层所不具备的优点:首先,宦官是皇帝的家奴,身处内宫,和皇帝沟通起来更加方便,也更善于揣摩皇帝的心事。其次,宦官本身是阉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皇帝,

  • “色甲天下”的陈圆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甲天下,陈圆圆

    吴梅村《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金庸的小说《碧血剑》中,陈圆圆一出场,“每个人和她眼波一触,都如全身浸在暖洋洋的温水中一般,说不出的舒服受用”,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目不转睛地瞪视着陈圆圆,咕噜一声,吞下了一大口馋涎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元璋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名重八,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本文为《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为您讲述朱元璋从草根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开过皇帝的故事。文字版本:《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下面则是有声读物版本,适合闲暇或者工作之余收听。第01讲点击朗

  • “靖难之变”中,建文帝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变,去了,建文帝

    “靖难之变”中,建文帝去了哪里?综论各种说法,主要有自焚说、削发为僧说两种,更有史家断定,当年永乐皇帝派郑和七下西洋,其真实用意就是探寻建文帝是否逃到了南洋。自焚说。据永乐年间《明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四年,朱棣大军进入南京,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他带着

  • 杨廷和简介:神童杨廷和12岁中举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举人,神童,简介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的突然去世让本已混乱不堪的政局更是跌荡起伏。武宗的猝死让只会哄皇帝开心的太监慌了手脚。而更让他们坐立不安的是,武宗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子嗣,他们只好向内阁大臣们请示善后事宜。此时杨廷和已68岁,梁储77岁,蒋冕68岁,毛纪79岁。他们好不容易才捱过武宗统治时期,古稀之年的

  • 明代东北防御是怎么崩溃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代,是怎么

    、“自坏长城”袁崇焕的冤死宁远大捷后,袁崇焕一面遣人吊努尔哈赤之丧以探听虚实动静,一面跟皇太极谈判,借以争取时间重修宁、前各城,以备持久之战。不料锦州城刚刚修缮完毕,皇太极便率两黄旗、两白旗进攻了。袁崇焕像天启七年(1627年,天聪元年)5月,皇太极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来到了锦州

  • 娃娃亲老公死了,这女人应该归谁?大明司法部长还没弄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法部长,大明,娃娃亲

    〇娃娃亲老公死了,这女人应该归谁?大明司法部长还没弄清……洪武年间发生的山西史灵芝“归属”案件,本是一起情节并不复杂的犯罪未遂案,但由于从地方到中央都是“糊涂官”乱判“糊涂案”,导致了一个良家妇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