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你不知道的戊戌六君子–杨锐,最后是怎么死的?

你不知道的戊戌六君子–杨锐,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21 更新时间:2024/1/10 22:13:27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公元1898年。这年9月28日,清廷下了一道谕旨,内容是将康广仁、杨深秀、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六人处斩。处斩的理由是他们都是“康党”,且“情节较重”。史称“戊戌六君子”,清廷处死他们,标志着戊戌变法彻底失败。

“六君子”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是杨锐。不单是因为他是“张之洞的人”,还因为杨锐的人生如果按照他自己的规划,他根本不会卷进这场政治风暴当中。他成为青史留名的“戊戌六君子”,完全是因为张之洞对他的器重和提拔。是张之洞发现了杨锐的才能,也是张之洞将杨锐推上了断头台。

杨锐,字叔峤,1857年生于四川绵竹。杨锐的命运自从遇见张之洞的那一刻起便改变了。张之洞,这位晚清臣、写出《劝学篇》的思想家,在任四川学政期间发现杨锐天性禀异,非常赏识,召他为授业弟子。后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便顺理成章地聘杨锐为幕僚。杨锐的命运在此发生了第一次转折。然而杨锐是个孝子,这时他老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他不想离开老母跟随张总督到遥远的广州任职,他以老母年事已高为由婉言拒绝。但是张之洞铁了心召他入府。为了打消杨锐的后顾之忧,张之洞亲自致电四川布政使,调动杨锐的哥哥杨聪到距离家乡较近的地方任职,以便奉养老母。由此可见张之洞对这位门生的器重。

杨锐从此进入张之洞幕府。

在张总督的幕府里,杨锐主要负责处理文书,帮助张之洞起草奏折。杨锐在府期间,凡张之洞送呈朝廷的奏疏和重要文献,大多出自杨锐之手。

1895年3月,由于工作需要,张之洞派杨锐进京,负责搜集重要政治情报。杨锐成了张之洞的“坐京”。所谓“坐京”,即地方官派驻北京帮助搜集情报的下属。相当于各省的“驻京办人员”。在资讯不发达的时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当时正值马关议和期间,京城的各种情报对于地方大员极为重要。从此,杨锐作为张之洞的“坐京”长期驻扎北京城,张之洞每月给他一百两银子,待遇十分优厚。

时间到了1898年。张之洞的命运发生了第二次转折,且决定他的生死。

这一年,康有为超主导的变法正轰轰烈烈的铺开。张之洞更加需要京城的情报,特别是在人事任免和各方势力博弈方面的信息尤其重要。所以张之洞对杨锐更加倚重。但是,也是这个时期,杨锐的家庭却发生了变故,杨锐的哥哥杨聪于这年7月因病去世。一向孝顺的杨锐急切地要回四川老家奔丧。

但是,时局正处于关键时期,张之洞不放杨锐走。去还是留,想必杨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令他想不到的是,去留之间,结果竟然如此不同。

经过张的几次劝解,杨锐方才勉强答应继续留在北京。

命运无常,人们根本无法预料自己的明天会怎样。杨锐的人生就像是只有一个波峰的过山车。前40年一路往上。因为自身才能突出,又有张之洞的赏识和提携,杨锐的这段路走得并不艰难。可是,1898年8月一过,杨锐的命运就像是过山车冲到了波峰的最顶端,由此急转直下,最后冲进了死亡的深渊。

就在张之洞劝杨锐继续留在京城的同时,湖南巡抚陈宝箴向朝廷举荐人才。陈宝箴和张之洞是好友,陈的举荐名单中有好几位是张之洞的亲信,其中就有杨锐。名单报到光绪皇帝面前。9月1日,光绪帝召见杨锐。几天之后,杨锐和刘光第、林旭、谭嗣同三人一起被任命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时人称作“军机四卿”。面对圣旨,杨锐喜忧参半,喜的是升了官,进入政治核心圈,忧的是他没法回老家奔丧。

宣读任命圣旨的声音还在耳畔,杀头的屠刀已经悬在杨锐的头顶。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皇帝失势。慈禧太后大肆清除异己。“军机四卿”的任命完全是光绪帝的个人主张,没有征求过慈禧太后的意见。这触犯了慈禧的大忌,首当其冲被清洗。23日早晨,杨锐在绳匠胡同寓所的被窝里被捕。

张之洞是24日得知杨锐被捕的消息。接到报告,他非常震惊,犹如五雷轰顶。在张之洞看来,杨锐跟随他多年,他对他了如指掌,根本不可能是“康党”,也没有什么越轨言行,他相信杨锐被捕一定是一场误会。他立即给荣禄、裕禄、王文韶等大员发电报,请求他们营救杨锐。经过各方努力,主审官庆亲王奕劻已有意为杨锐开脱。

张之洞以为一切都会像他想的那样,经过各方大员的营救杨锐会被安全放出,官复原职。但是,这一次他想错了。

不知道狱中的杨锐此时是怎么想的。或许他也会想到老师张之洞吧!他也会相信张之洞有能力把他安全营救出去。

但是,他们都没料到,慈禧竟然会如此坚决,如此不顾一切。

9月28日,慈禧害怕外国人干涉政变,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便仓促颁布圣谕,“其(康党)情节较重之康广仁、杨深秀、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六犯,均着即行处斩”。

得到消息的张之洞,悲痛万分。不单因为他失去了一个人才,还因为杨锐乃因他而死。往远了说,如果不是他召杨锐入幕府,杨锐也许不会是后来的结局。往近了说,如果不是张之洞的挽留劝解,杨锐早已回四川老家,完全可以避开“军机章京”的任命,也避开了杀身之祸。

杨锐的一生只有短短41年。也许老天是公平的,他和谭嗣同等人的死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戊戌六君子”将会被后人永远铭记。

标签: 你不知道君子是怎么

更多文章

  • 古代当官也有自己的个人报告,那么这个官员报告个人事项的时候都有什么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也有,自己的,都有

    我国是一个承载了许多历史文法的国度,除了文学、风俗、传统,就现代意义法度也是早有成型的。对于古代官员如何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都有严格规定。南宋行政法典《庆元条法事类》中保留了当时官员的“射阙状”任职时须报告,有回避的亲属古代任官实行避亲制度,规定有嫡系亲属关系及母家、妻家近亲关系

  • 清朝江苏按察使到底多大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多大,按察使,江苏

    在《雍正王朝》中,皇四子胤禛昔日的潜邸奴才,以年羹尧、李卫最为有名;那么江苏按察使到底多大权力呢?胤禛登基成为雍正皇帝以后,年羹尧、李卫、田文镜三人又成为雍正皇帝倍加倚重和信任的肱股之臣。但李卫作为一个流浪乞丐出身的小混混,和科举出身的年羹尧、久润官场的田文镜又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但“鬼才

  • 三、顺治“罪己诏”—自我批评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帝,自我批评,顺治

    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以皇帝之尊,极其刻苦地学习汉族文化,天未亮就起床读书,汲取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不断完善他的统治方法和手段。当时的福临,只有十几岁,以我们今天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不过是个孩子,但那时的他就能有这般见识,这般作为,实属难能可贵了。结合顺治帝生前一系列表现,与遗诏中所体现的

  • 苏克萨哈与鳌拜的殊死较量中为什么会输掉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为,殊死,输掉

    作为清朝四大辅臣之一的苏克萨哈,身担重任,却最终被灭族。关于苏克萨哈是忠臣还是奸臣的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也有人将苏克萨哈和鳌拜放在一起比较,具体来讨论苏克萨哈到底是忠是奸。那么到底苏克萨哈是忠臣吗?苏克萨哈原本是多尔衮的亲信,可是他为了得到顺治皇帝的欢心,让自己能够有更大的权力,举报了多尔衮。使得多

  • 翁同龢为救灾民提出六条建议,建议不要购买军舰是否正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军舰,建议,是否正确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翁同龢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1887年9月30日,黄河郑州段黄河大决口,决口长达1700米,这次大灾害造成人口损失高达150万到700万之间。黄河顿时吞噬了河南百姓的家园。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为光绪大婚事情筹办钱财的户部尚书非常吃惊,东拼西凑前后发出白银900万两。然而,这

  • 康熙旗下的三大汉臣,个个功勋卓越,下场却都很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功勋,大汉,都很

    电视剧康熙王朝,演出了一代帝王成长的历史,而皇帝治理国家需要大臣的辅佐,在满族建立的国家中,身为汉族而得到重用的大臣少之又少,因此只身劝降王福臣的周培公,协助施琅收复台湾的姚启圣,和年过花甲成为文渊阁大学士的李光地作为康熙初年的汉人大臣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周培公,据历史记载,因为在三藩之乱时,陕西提

  • 太平天国起义:伟大的农民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伟大,农民战争,太平天国

    中国近代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伟大农民战争及其所建立的政权。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国”字写作“囯”);1864年7月(同治三年六月),太

  • 黄宗羲政治思想——新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主要内容,政治思想,民本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最有价值也是在历史上最有光彩、影响最大的是其政治思想,而最集中、最精彩地体现其政治思想的着作是《留书》和《明夷待访录》,这两部书,是黄宗羲强烈的反清民族主义和激烈的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的纲领性着作,是黄宗羲政治思想代表作。我们在本书引论中已论述了黄宗羲具有民主

  • 话苏州拙政园这么美,为什么康熙皇帝不喜欢呢?我来告诉你原因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不喜欢,告诉你,我来

    说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第一次随皇太后下江南,来到姑苏的拙政园游玩,当他看到园内亭台挺拔,楼阁迤逦,水色旖旎,奇花满园争艳的时候,他被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了,他对当时的江苏巡抚汤斌说:“拙政园是个好地方,可惜太美了。久居必损志”。后来的事实情况是:真的是谁住谁倒霉

  • 清代最好运的太后,靠儿子“躺赢”,儿子长寿自己也活了将近90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儿子,太后,长寿

    古时候后宫里,最悠闲自在的一类人应当就是皇太后了,终究亲身经历过年轻时代的“冲杀”,自身的儿子最后坐到了帝位,后宫当中没人敢违逆皇太后的含意,大家这时日能难过吗?并且假如有一个孝敬的皇上儿子,那时日就过得更温馨了。小编今天也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位太后,她可以算得上是清朝后宫中最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