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仗义疏财的千古奇丐武训:自己出钱在家乡建义校

仗义疏财的千古奇丐武训:自己出钱在家乡建义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94 更新时间:2024/1/16 17:31:01

1838年山东堂邑县,也就是今天的冠县柳林镇武家庄的一户贫苦人家降生了家中的第七个孩子,父母并没有因为新生命的降生而有丝毫喜悦,因为对于本就快揭不开锅的家人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多一口人就多一张嘴吃饭。心烦意乱的父母甚至连名字都懒得给他起,仅按家中的排行称之为武七。

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还遇打头风。在武七大概七、八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四个姐姐也相继做了人家的童养媳。小小的武七,只得白天出去行讨,晚上编些麻绳换几个钱,买几个馒头填饱自己和母亲的肚子。十六、七岁时,母亲安排武七去一位远方姨父家做长工,负责看果园和喂猪。后来又给当地一位地主家打工,却屡屡受到欺辱,白白干了三年。雇主欺负武七不识字,做假账谎称工钱已结,武七极力争辩却反而招致一顿毒打。气得武七病倒三日。在三天不语不食的思考中,他意识到自己被人欺辱是因为不识字,没读过书。于是他下定决心靠乞讨兴学,帮助穷苦人家的孩子接受教育,通过知识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从20多岁开始,到此后的30多年间,武训行乞的足迹遍布,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省。每每讨得一些衣物他总是想方设法变换成现钱。为了能够吸引过往路人,他还时表演锥刺身、刀破头等节目。还给自己剃了在现在看来相当“朋克”的发型,把左边的头发剃光,留右边的一半头发,等左边的头发长出来了,又把右边的头发剃了。他自己还编了一首歌谣:“左边剃,右边留,修个义学不烦愁;右边留,左边剃,修个义学不费力。”把妇女们扔掉的布絮线头捡起来,搓成绳子卖。在那个年代,底层老百姓的谋生活计,武七几乎全做过。后来帮助过武七兴办义学的当地乡绅树坊曾如此描述:“以佣工之钱所入无多,凡计日价工,凡挑担、拉车、推磨、拉砘,即极艰苦之事,苟可以获利者,无一不为。”

慢慢地,武七终于积攒下一些钱财。因不识字恐有被人骗,他将所有的存款都寻找可信任的乡绅来代理置办田产、存款放息。杨树坊就是武七跪求了两天才答应帮他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不是没有被人骗过。1875年,山东省一些地区大旱,武七曾拿出40担红高粱,请乡绅郜若纯替自己放赈,郜氏在放赈中行事公正,获得了武七的信任,于是又拿出一笔钱让郜氏替自己存款生息,结果却被郜氏中饱私囊。

武七49岁那年,总共已经购置了田产230多亩。这在当时,已然是很相当可观的一笔财富。但武训仍然坚持乞讨的生活,乡绅杨树坊劝他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应该娶妻生子,被他拒绝了,自谓:“街死街埋,路死路埋”。

1888年,武七在自己的家乡柳林镇东门外建起了第一所义学,取名为“崇贤义塾”。武训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据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记载,“义塾共建瓦屋20间,大门二门各座,四周的垣墙也都修齐,总共用钱4378串,这建筑费除先生自己积存的2800串外,下欠之数,全由当地的绅耆捐助弥补”。

学校建成之后,武七亲自到跪请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到学校任教,并跪请贫寒人家送子女到义塾上学,学费全免,所需费用全部由武七置办的田产获利所得承担。开学那天,宴请老师,他请了几位乡绅作陪,自己则侍立左右,说自己是乞丐,不识字,不敢入席,等到大家都散席了,才吃些残羹剩饭匆匆离去。

武七虽然不识字,不可能像雷锋叔叔一样写日记,但他的事迹依旧“上达天听”。当时的山东巡抚张曜得知武七的义举之后,特意召见了武七,并为其取名为“武训”。同时奏请光绪帝,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从此武训声名大

1890年,第二所义学在馆陶县杨二庄成立。1896年,第三所义学在临清县御史巷办起。同年4月,武训在临清去世。据《清史稿》记载,武训死时“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出殡当天,各乡县自发参加葬礼者达数万人,义塾师生无不纷纷落泪,失声痛哭。

民国时期的教育家陶行知黄炎培等人都深受武训影响,甚至作为军阀的段绳武将军,在武训祠参观了武训的事迹之后,搞起了乡村建设,把武训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导师。1934年,在武训诞辰97周年的纪念活动中,蒋介石亲笔题写《武训先生传赞》:“以行乞之力,而创成德达才之业。以不学之身,而遗淑人寿世之泽……”

标签: 仗义疏财古奇家乡

更多文章

  • 两场运动,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败日本人的觉醒——明治维新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治维新,甲午,胜败

    几乎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同时,日本也在发生着一场变革。与洋务运动相比,它来势更猛烈、涉及面更广泛、变革更剧烈、影响更深远,这就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谋求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

  • 第三节 招降失败,出兵台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台湾,第三节

    康熙帝即位同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二月至十二月,郑成功命其子郑经留守金门、厦门等地,他亲自指挥大军进攻台湾,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是为中国在历史上立下不朽的功勋的人。但由于郑氏政权坚持抗清立场,遂成为清王朝的心腹大患。康熙继位以来,一直以收复台湾为己任,为此,他采取了种种措施。其策略总

  • 皇妃被打进冷宫,因为有这两个原因,反倒是太监最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冷宫,皇妃,这两个

    我国有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也有很多糟粕的文化。在封建社会里,皇上就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主宰着这个国家的一切,可以说没有他得不到的东西。大家都知道,皇上的后宫一定有很多的妃子,有被宠幸的,也就有被冷落的。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妃子不被皇上所喜爱,那么她就会被无情又冷酷的

  • 英王陈玉成26岁身死,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原因,岁身死,陈玉成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陈玉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862年6月,英王陈玉成被押送到清朝钦差大臣胜保处,还数落胜保:你是手下败将,经常被我追着吊打,如今被俘虏不是你功劳,是上天不保佑。胜保很无奈,却也很“爱才”,他建议陈玉成投降,给予高官厚禄。但是,陈玉成不同意投降,在河南延津县受凌迟处死

  • 威海海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意义,威海,海战

    1895年,意大利军队对埃塞俄比亚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人民奋起反抗;及至1896年3月,在阿杜瓦战役中,埃军大败意大利军队,迫使意军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主权国家。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的殖民地,借口“缅因号事件”发动了美西战争。黄海海战后,日本就想进入清政府统

  • 谭嗣同惨死惨死菜市口,为什么康有为就能妻妾成群环游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就能,康有为,菜市口

    清末国力衰落,列强入侵,中国一度处于危机之中,而在这一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奔走呼告,希望能力挽狂澜,以谭嗣同为首的改革派,在甲午战争惨败之后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此之前谭嗣同并非革命者,而是改良家,他从小受儒家思想教化,还是很忠于清廷的。在中国正式与日本开战之前,谭嗣同还在梦游状态,他跟很多有才华的年轻

  • 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诗中的“两昆仑”是指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去留,是指,肝胆

    1898年,戊戌变法在光绪帝的主持下,悄然开始,不过,这次变法仅仅进行了百日,就被迫终止。原因则是变法触及到西太后的权利核心。变法失败后,力主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选择了逃离,而唯有谭嗣同在能逃走的情况,选择留下。最终,被清政府逮捕入狱,慷慨就义。在狱中,谭嗣同写就一首千古诗句,题为《狱中题壁》,原诗

  • 于谦身上发生过哪些故事?于谦生平故事大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于谦,发生过,故事

    于谦作为明朝名臣,着名的民族英雄,无论是当政之时的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为百姓摆办实事,还是在“土木堡之变”后的一力定乾坤,都是他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与他诸多历史功绩相对的是,关于他本人的轶事典故也并不少。一、救时之相于谦小的时候,他母亲最爱给他梳两角之髻。有一日一位名叫兰古春的和尚看见于谦,便戏

  • 范文程:清朝第一汉臣,历经四朝的元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老,清朝,范文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范文程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清朝的建立和问鼎中原范文程都算得上功勋之臣。当然,他也因此被许多后人成为是汉奸,民族败类,被归类于洪承畴、钱谦益,这样的无骨气的文人之列。但事实上,他们不

  • 林爽文起义:清乾隆末年台湾天地会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台湾,天地会,清乾隆

    清乾隆末年台湾天地会起义。林爽文(1756~1788),福建省漳州府平和人,农民出身。乾隆三十八年(1773)随父母迁居台湾彰化县大理代庄(今台湾台中大里乡),少年时曾作过衙役,后被辞退,以农为业。此时,天地会在福建、台湾一带秘密流传。乾隆四十九年林爽文加入天地会,为彰化地区天地会重要首领之一。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