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谦身上发生过哪些故事?于谦生平故事大盘点

于谦身上发生过哪些故事?于谦生平故事大盘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65 更新时间:2024/1/6 22:21:59

于谦作为明朝名臣,着名的民族英雄,无论是当政之时的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为百姓摆办实事,还是在“土木堡之变”后的一力定乾坤,都是他

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与他诸多历史功绩相对的是,关于他本人的轶事典故也并不少。

一、救时之相

于谦小的时候,他母亲最爱给他梳两角之髻。有一日一位名叫兰古春的和尚看见于谦,便戏称:“牛头喜得生龙角。”哪知于谦机敏异,当下便脱

口说道:“狗口曾出象牙。”虽然回了和尚,但是年幼的于谦回到家中,还是让母亲不要再给自己梳两角髻了。过了没几天,竖着三角之髻的于谦

与兰古春再次相遇,兰古春又开玩笑道:“三角如鼓架。”于谦愤愤回了句:“一秃似擂槌。”两个对子让兰古春极为惊异,细观于谦长相,回到佛

寺对其师傅说:“此儿救时之相也。”而后来于谦在“土木堡之变”的应对,也正应了“救时之相”的箴语。

二、八岁成对

于谦少有大志,从小的时候就处于不凡。他八九岁的时候穿着红衣骑马,正是鲜衣怒马,有邻长呼其名戏之曰:“红孩儿,骑马游街。”公应声曰:

“赤帝子,斩蛇当道。”这个对子不仅工整,而且其中所代表的志也不小,闻者无不惊叹异常。

三、志惊鬼魂

于谦为诸生时,每日里读书都读到深夜。这一晚于谦照例秉烛夜读,窗户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巨人,举着扇子希望于谦能给他题一首诗。那时候于谦喝

了点小酒,有些微醉,也不觉此事惊异,接过扇子,便大笔挥就:“大造乾坤手,重扶社稷时。”巨人大惊,悲跃而去,却原来巨人是一个鬼魂,他

所持的扇子实际上就是一片芭蕉叶。

四、秀才智对

于谦为弟子员时,接巡按三司坐一寺中,有人指责殿中大佛说:“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可以为对。”于谦对曰:“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

子。”等出了寺庙,兵士问他对了什么,他回到:“两卫小军,偷狗偷鸡偷苋菜。”实在有趣。

于谦不仅治武功均得,能机智成对,还着有许多诗篇遗世。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那首《石灰吟》。

标签: 于谦发生过故事

更多文章

  • 范文程:清朝第一汉臣,历经四朝的元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老,清朝,范文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范文程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清朝的建立和问鼎中原范文程都算得上功勋之臣。当然,他也因此被许多后人成为是汉奸,民族败类,被归类于洪承畴、钱谦益,这样的无骨气的文人之列。但事实上,他们不

  • 林爽文起义:清乾隆末年台湾天地会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台湾,天地会,清乾隆

    清乾隆末年台湾天地会起义。林爽文(1756~1788),福建省漳州府平和人,农民出身。乾隆三十八年(1773)随父母迁居台湾彰化县大理代庄(今台湾台中大里乡),少年时曾作过衙役,后被辞退,以农为业。此时,天地会在福建、台湾一带秘密流传。乾隆四十九年林爽文加入天地会,为彰化地区天地会重要首领之一。清廷

  •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之后众位皇子的下场都是什么样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下场,皇子,都是

    清朝历史上皇位斗争激烈的不外乎各种影视题材总最热门的九子夺嫡事件,那么当时各位皇朝贵胄的下场都是什么样儿呢?在中国历史上,皇子们为争夺储君帝位的斗争并不鲜见,但其中最为激烈的党派斗争,就属康熙晚期“九子夺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于九位皇子的夺嫡事件中。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

  • 大贪官和珅的保命符最后成了催命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了,毒药,贪官

    和珅被赐死时,想起了乾隆的“保命书”,上面只有3个字,看后心如死灰!这三个字究竟是什么呢?提到和珅这个人,相信在许多人头脑之中浮现的第一个词语就是贪官。和珅是清朝第一大权臣,包揽朝廷多个重要职位,在电视上,我们看到纪晓岚和和珅经常勾心斗角,可他可真是会玩,一直到了乾隆去世,嘉

  • 千古第一清官忠臣!连刽子手都不愿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不愿,忠臣,清官

    一说起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我们心中肯定唏嘘不已,岳飞作为我们民族的英雄,我相信他的名字将会一直伴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岳飞我们都熟悉,今天介绍一位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和功劳,和岳飞不相上下,甚至就连行刑的刽子手,都不愿杀这位令人敬佩的英雄,而选择自杀!我想从古至今,这是唯一的一个例子吧!这个人就是在明朝

  • 大刀王五的青龙偃月大刀 竟然最后进了炼钢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刀,炼钢炉,进了

    大刀王五曾经教过谭嗣同学习武术,但是得知谭嗣同死后,他非常悲痛,率众积极参加,与义和团众并肩作战,杀洋人,攻打教堂。他原本可以不死,但是他为了100多名群中,他没有选择反抗。死后,还是霍元甲为他收尸的!最可惜的是,王五那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大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在“大跃进”时期进了炼钢炉。

  • 甲午之战:第八章 再失守,连战连败_湘军与淮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湘军,甲午,连战

    湘军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湖南双峰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体制,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满清政府虽然对地方汉族武装不信任,但不得不倚重

  • 甲午之战: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一、排兵布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甲午,第五章,鸭绿江

    清军自平壤脱围后,溃奔而北,并集安州。安州南离平壤180里,北倚清川江,南则群山环绕,为平壤以北第一巨镇。此处为日军北犯必经之路,而且城垣高大,足资扼守。过安州西北行160里,至定州,也是一险要地。当时,清军尚有万余人,重整军伍,后援部队续至,仍可一战。时人指出:“苟我将领简料军实,为死守计,倭人岂

  • 第三节 太子太保,“罗锅”刘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墉,太保,罗锅

    刘墉,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香岩、穆庵、溟华、青原、东武、日观峰道人等字号,为清代名重一时的书画家、政治家,祖籍江苏徐州丰县。1958年,刘墉墓被挖开,就其尸骨而言,一米九左右。但是为什么刘墉会被称为“刘罗锅”呢?

  • 清代后期汉族信仰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族,清代,风俗

    清代后期汉族社会人们普遍流行宗教信仰风俗,其关心的问题不全是虚无缥渺的天堂地狱,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切实的利益。因此,就多数人而言,崇拜神鬼仙佛往往出于一种实用的心态。正如葛元煦在一首诗中所说:“香烛些些费莫猜,非关祈子乃求财。鬓边黄纸签条插,如向司徒庙里来。”葛元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