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488 更新时间:2023/12/13 10:23:06

导读: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也许正是因了这个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

咸丰六年,沈葆桢出任广信(今上饶)知府。八月,石达开麾下将领杨辅清率众万余进入江西,连克数城,对广信形成合围之势。当时,沈葆桢陪同工部右侍郎廉兆伦外出征办军粮军饷,城里的400守军也逃得不见踪影,只剩下知县、参将、千总和沈夫人林普晴等。

危急关头,林普晴发威了,你欺负我老公不在家呀!要你好看。她一边鼓舞百姓守城,一边火速派人向父亲以前的旧部、浙江提督饶廷选求援。第二天沈葆桢赶回广信,不久援兵也至,他们采取了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打得杨辅清晕头转向,灰溜溜地率领残部撤退了。经此一役,沈葆桢名扬天下。杨辅清打不赢沈葆桢,石达开亲自来又怎样呢?

次年三月,石达开果然兵临广信城下。高手过招,所谓两强相遇勇者胜,沈葆桢凭的正是硬骨头精神,他和饶廷选率守军顽强抵抗,双方激战数日,石达开终于认输,转身去了浙江。

与大多数谈洋色变的清政府官员不同的是,沈葆桢维护中华道统及国家主权的意识非常坚定。同治元年,他出任江西巡抚,曾遇到一桩教案,当地民众与法国传教士之间的冲突已然白热化,教会的店铺和房屋不断被捣毁。沈葆桢得知此事后高兴地说:“夷人逞志于我久矣,不吾民之藉手以报之。”迫于朝廷压力,他妥善解决了此案,将赔偿金从七万压到一万七,拒绝道歉,并强调:“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

主持福州船政局期间,他提出“购置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诸己”的主权观。在自制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前,法国监工达士博和法国领事巴士栋百般要挟让法国人来引港,但沈葆桢皆不为所折。他说:“引港是中国政府的主权,这个权不能让给外国政府。”由于他的坚持,才保住马尾的“港口权”。在他心中,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制夷,才是终极目的。

沈葆桢在抵御日本侵略台湾时深感“民心可用”,内忧不足虑,上奏说:“今日情形迥非昔比,似宜明饬镇道,如民间受其荼毒,立须声罪致讨,官民同命,草木皆兵”,那么,东洋人再怎么居心叵测,我们也不怕,亦可使“全台屹若长城”。

沈葆桢能够快速地被提拔,曾国藩的举荐是主要原因。那么,对于曾国藩的举荐之恩,他是如何报答的呢?说起来很有意思:忘了。

从同治元年五月开始围攻天京,到同治三年七月城破,历时两年多,朝廷没花一两银子,军饷都来自江南数省的协饷。那一时期,曾国藩的权力大得没边了,江、浙、赣、皖等省的财政收入全部归他调用,但是,他从江西却从来没拿到一分钱,为什么?沈葆桢就是不给,留着自己办团练、恢复民生。

九江道台筹集三万两银子准备送往前线,沈葆桢知道后立马下令运回南昌,若违令,必撤职。道台左右为难,于是各给一半。沈葆桢不干,逼着这位倒霉蛋儿去曾国藩大营讨回了一万五千两。进了嘴的银子又得吐出来,气得曾国藩手下的参谋将军们纷纷大骂沈葆桢“忘恩负义”。

沈葆桢仕途三十余年,平乱、保台、造船、建设南洋舰队,官儿做得越来越大,经手的银子也越来越多,晚年几乎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筹款上。但是,他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又怎样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惟穷不可耐耳”。这种难以想象的廉洁,在所谓“同治中兴”的几位名臣中,他是唯一,没有第二个。

家里雇不起下人,媳妇儿只好自己下厨房。人家林普晴可是林则徐的女儿,名门闺秀啊!于是,他写信安慰:“我目下无能接济,家中事全仗卿极力扶持。现在为景所迫,不能以求人为耻……”后来大儿子说要买个房子住,他又不同意,回信让其“安分些”,并说:“我貂褂霉烂,尚不敢另做,亦无白锋毛外褂,官亲、家人皆以为耻。无论在江西及京中旧债未清,力所不及。”

沈葆桢死后,代理布政使桂嵩庆驰奏朝廷:“殁日,布被旧衣,一如寒素,宦囊萧索,不名一钱。”江苏巡抚吴之炳也奏曰:“奉身清俭,一如寒素……僚属相顾叹息,市井乡曲之民有下泪者……”

标签: 下人家里清代

更多文章

  • 康熙唯一托孤大臣隆科多为何被圈禁,谁是真正害死他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臣,的人,谁是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次子,不是电视里说的是他侄子,是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也是大清朝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称呼的唯一人。在康熙年间,佟国维为职中堂大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隆科多一直是个小吏,派他到边塞打仗,因为吃不了苦偷跑回来,差一点被当做叛军处置。隆科多也是从掌管九门开始,正式踏入了人生的仕途,京城九门可

  • 黄宗羲的诗学观:诗本性情,以诗补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性情,诗学,黄宗羲

    关于诗与性情的关系,从孔子时代就已进行讨论,孔子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这兴、观、群、怨、事父、事君之中,就包括了性情的表达,孔子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 戊戌六君子被捕后,康广仁为何在狱中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君子,康广仁,狱中

    甲午战后,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向日本割地赔款,让西方列强看得着实眼红,对中国的领土也越来越索求无度。为了摆脱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当时清朝的光绪皇帝试图效仿日本,实行变法维新。因为1898年为戊戌年,所以又称为“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过程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我们在此不再详述。而变法失败后,光绪一系的人

  • 陈万春本是粗人一个,因皇帝一时失误,一举成为了二品大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员,本是,粗人

    在历史久远的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谓是一言九鼎。然而,人无完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皇帝也不会例外。在清朝末年时期因同治皇帝的笔误,让当时文墨不通的粗人成为了正二品挂印总兵,真让人有些哭笑不得!这个人就是陈春万。陈万春家境贫寒,也没有读过书,可以说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

  • 清朝康熙皇帝的继后,孝昭仁皇后最终的境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境遇,清朝,皇后

    康熙皇帝的继后是孝昭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家世背景相当不错,并不比赫舍里差,她的爷爷则是清朝开国时期着名将领额亦都,父亲是辅政大臣果毅公遏必隆,而且她还是鳌拜义女。孝昭仁皇后是清代第一位钮祜禄氏的皇后,同时也是清代最后一位住所为坤宁宫的皇后,在她之后坤宁宫就再也没有过其他的主人。从政治的角度来看的话,孝

  • 沈葆桢之死是对曾国藩“忘恩负义”的报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之死,忘恩负义,报应

    沈葆桢林则徐的关系错综复杂,沈葆桢的家族和林则徐的家族渊源颇深,沈葆桢的母亲是林则徐的妹妹,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林则徐是沈葆桢的舅舅。沈葆桢林则徐还有一层关系,那就是他们二人的家都在福建,沈葆桢家在宫巷内,林则徐家在文藻山,离三坊七巷都不远,彼此之间算是邻居。沈葆桢也时常到舅舅林则

  • 沉思六:我们共同缺乏的东西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我们共同,沉思,甲午

    从前两节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感觉到:中日两国在其发展史上,都不约而同地缺失了一种东西,或者说一个过程,这就是思想启蒙和思想成熟。我们先讲中国人喜欢革命。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革命?着名学者邱震海先生把它归结于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知识精英存在着一种集体的茫然、焦虑和骚动。近代史上几次变法图强的失败,使一些

  • 嘉靖:我想长生,提拔一名道士当了中央的部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一名,嘉靖,我想

    我提拔一名道士当了中央的部长,而且工资待遇和宰相等同,以此表明我对修道长生术的特别重视。并交代邵部长,你的工作没别的,就使劲炼出长生丹来,我等着嗑了你的仙丹,两手一扇像长了翅膀似的飞起来,羽化成仙。让一长生不老的神仙嘉靖来做皇帝,这是多妙的事啊!你甭有顾虑,部长只管当着,把丹给炼好喽就是。你们现在知

  • 历史上的于成龙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于成龙,历史上,真实情况

    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今天小编带你了解于成龙历史事实。在于成龙历史上,他的确以廉洁和正直闻名。于成龙出生于崇祯末年,祖籍山西永宁,于成龙在家排行老二,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虽然是继母,但是于成龙和他继母关系很好,也非常孝顺他的母亲。于成龙很有性格,从来

  • 揭秘着名人物王夫之和王守仁相比谁更有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就,更有,著名

    王夫之和王守仁都是明代的着名人物,王守仁是明朝后期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上影响极大。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有极大的影响力,是知名的大儒。王夫之画照王夫之的影响体现在他的思想上,他是着名的哲学家,对于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思想进行纠正和批判。他的思想在当时影响了很多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