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杀身灭族都不怕 明知不可为亦为之 是大义还是愚蠢?

杀身灭族都不怕 明知不可为亦为之 是大义还是愚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059 更新时间:2024/1/17 4:22:43

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为了国家的生存,民族的危亡,将荣华富贵置之度外,以一种不怕杀身灭族的勇敢与激烈,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为国家的富强昌盛贡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

一、从容赴死的铁血男儿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进行维新变法。经礼部侍郎徐致靖的推荐,两天后,光绪给两江总刘坤一下诏,命令迅速派人护送谭嗣同来京觐见。但不巧的是,在进京途中,谭嗣同生了重病,一连多日卧床不起。在朝廷的多次电催下,稍好了一点就带病起程,于8月21日到达北京。9月5日,受到光绪帝的召见,君臣相谈,他的独到见解深得光绪帝的欣赏,授予四品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刘光弟等共同参与新政,被时人称为军机四卿。

但此时,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由于光绪帝没有实权,变法又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所以,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顽固派先是不断阻挠维新派大臣的任职,直接掌握了重要官职的任免权,又逼迫光绪任命慈禧的头号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控制了京师的局势,后来又计划利用十月光绪去天津阅兵的机会,废掉光绪,彻底取消新政。

9月14日和17日,光绪两次给康有为、谭嗣同等下密诏,要他们筹划对策,实在不行就迅速离京。维新人士既无实权大臣的支持,又无军事实力,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在天津编练新军、曾对新政表示支持的袁世凯,想利用袁世凯的力量抢在顽固派动手前先发动政变。9月18日夜,谭嗣同只身来到袁世凯在北京的住所法华寺,劝说袁世凯杀掉荣禄,保护光绪皇帝。袁世凯表面上慷慨激昂地答应下来,实际上9月20日晚上赶回天津后,马上向荣禄告密。事关重大,荣禄又连夜到北京报告慈禧太后。9月21日,政变发生,光绪被囚,慈禧宣布垂帘训政,发兵搜捕维新派人士。

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超等人闻讯出逃,而谭嗣同却仍然住在浏阳会馆里不走。9月24日,被捕四月28日,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一起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在狱中,谭嗣同神态自若,于墙上挥笔题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刑场上,谭嗣同视死如归,朗声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义,年仅三十三岁。

在政变前后,谭嗣同本有多次机会可以从断头台边擦身而过,但他都放弃了:

9月5日,当他被任命为四品“军机章京”后,父亲谭继洵(湖北巡抚)曾三次去信对谭嗣同陈说利害,断言变法必败,让他退出变法,以免杀身之祸,但谭嗣同毫不动摇。

9月21日,政变发生后,清政府并没有马上派兵搜捕谭嗣同,直到三天之后才到他的居所把他抓走。这三天的时间随时都是机会,但他坚决不走。当梁启超劝他一起出走、再图大业时,他平静地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当日本使馆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时,谭嗣同凛然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二、不怕杀身灭族的维新志士

谭嗣同生长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父亲谭继洵做到了清政府的巡抚,属于封疆大吏的高官了。谭嗣同少年时期,不仅认真学习儒家的诗书经典,还拜侠客大刀王五为师学习武艺,这使他在与人交往中总是具有一股洒脱与豪气。从十九岁起,在父亲的耳提面命下,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因为不喜欢八股文,直到三十岁考了多次都没有考中。在这期间,跟随父亲远走新疆、台湾,足迹遍布黄河两岸、大江南北,目睹了国家政治的腐败、人民生活的困苦,立志要救国救民。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签汀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揭开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谭嗣同也积极投身维新运动,与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提出变法主张,开创了湖南的维新变法之风。1896年,父亲给他出钱捐了一个江苏候补知府(有名无职,需要等候哪个地方的知府调离才能去上任),他来到南京候任,借此机会出游上海、北京等地,与各地的维新之士广泛交游,共同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梁启超,两人促膝长谈,观点相近,十分投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他还通过梁启超了解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康有为的学识与见解深为敬佩。

1898年2月,谭嗣同回到湖南,在倾向变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和按察使黄遵宪等人的支持下,与唐才常等一起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维新机构。他多次在各种场合发表讲演,号召大家要上下一心,共同出力,一起为国家的改革、为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为进一步推动维新运动,宣传维新思想,他与唐才常集资创办了《湘报),这是湖南省的第一份报纸。他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推行新政,使湖南成为当时国内最富有朝气的一个省份。但是,谭嗣同等人在湖南的激进表现,遭到了湖南顽固势力的仇视和抵制,他们大骂南学会“背叛孔孟圣教,破坏伦理道德”,攻击会众是一些“无君无父的乱党”,不讲忠孝,不守规矩。在他们的压力下,南学会被强行解散,《湘报》的主笔也被殴打。在这种形势下,一些维新派人士动摇了,有些人离开了湖南,有些人则退出了维新的阵营。

面对顽固派的疯狂进攻,谭嗣同毫不畏惧,他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对同伴说:“大家平时互相劝勉鼓励的话,全在‘杀身灭族’这四个字上面,现在离‘杀身灭族’还早的很,岂能因这些小小的挫折而改变我们的初衷?即使真的到了‘杀身灭族’的程度,也绝不应该畏惧!”“看今天中国的形势,只有闹到新旧两派流血遍地的程度才好,有大痛苦才会有新生,有大变化才会有希望。”他对即将到来的严峻形势不以为意,并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他的这种主张,既表明了他坚持变法维新、报效国家的决心,又为后来的自愿杀身成仁埋下了伏笔。

谭嗣同开始投身维新运动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已经都是名闻全国的维新名士了。作为一个后来者,谭嗣同却能够在变法事业中与康、梁齐名,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人物,这与他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是分不开的,与他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不顾自身安危、不怕“杀身灭族”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谭嗣同以一腔热血实践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

标签: 亦为可为大义

更多文章

  • 清朝杨深秀生平简介,《狱中诗》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狱中,生平简介

    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仪张村人。生于1849年4月24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2岁成秀才,21岁中举,榜列第三名经魁。1871年22岁,入京参加辛未(同治十年)科会试,未中。在京拜师求教,钻研汉学,力主今文经,尤喜《公羊传》。1877——1878年(光绪三至四年),北方冀、豫、秦、晋数省,出现

  • 光绪为什么到翁同龢死的时候都没原谅他?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光绪,原因,都没

    同治帝驾崩后,刚满4岁的载湉入嗣皇统,成为大清第11个皇帝。从这一天起,曾经血浓于水的父母兄弟,都成了光绪的臣子。且在慈禧的干预下,光绪的生母被禁止入宫探视,生父醇亲王奕譞虽被批准辅导光绪学业,但也不得逾越身份,做出任何越轨的行为。这一切,都导致光绪与家人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慈禧对小时候的光绪非常严厉

  • 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道教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民国时期,清代,道教

    道教与士大夫阶层日益脱离后,越来越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入清之后,清初的皇帝虽然对道教按照明代的成例加以保护,但是,不像以往王朝那样重视,康熙皇帝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道法自然,为天地根,老氏之学,能养其根。流而成弊,刑名放荡。长生久视,语益惝恍。况神仙之杳渺,气历劫而难聚,纵日兮飞升,于

  • 清代后期汉族的会社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会社,汉族,清代

    会社风俗1商业行会风行清代后期商业发展较快,故行会组织较发达。当时的行业组织主要是商帮和会馆。其风俗与前期基本相同。除商帮和会馆外,还有公所。公所多为业缘组织。清代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同业组织。据统计,在清末,仅苏州一地就共有各行业的公所157个,可见其组织发展之兴盛。唐文权:《苏州工商各业公所的兴废

  • 第二次大沽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之战,历史意义,大沽

    1859年4月,撒丁王国和法国共同对奥地利宣战,反奥战争开始;及至次年10月,整个南意大利基本上得到解放。1861年3月4日,林肯宣布就任美国总统;4月,南方军队炮轰南卡罗莱纳的萨姆特要塞,林肯宣布南方七州为叛乱州,美国内战爆发。《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出天津,但是仍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同时为

  • 林大钦墓在哪里?明朝状元林大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林大,状元

    嘉靖十一年(1532年)二月林大钦赴京参加会试,被录为第十二名进士,是年三月参加廷试。他在《廷试策》中直指时弊,指出“昏混衰世之政”可概括为“三冗”,即冗员。冗兵、冗费。又提出了八项治国利民的建议:即“均田、择吏、去冗、省费、辟土、薄征、通利、禁奢”。被誉称为“根极政要之说,明切时务之论”,嘉靖皇帝

  • 孙嘉淦到底有多清廉?退休后告老还乡拉了五箱砖撑门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告老还乡,有多,清廉

    孙嘉淦,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前言在古代,入朝为官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因为一旦入朝为官,就意味着权力和财富都被自己牢牢的攥在手里,尤其是明清两朝,官员不止俸禄高,而且贪污严重。俗话说的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由此可见,在清朝当官的好处有多大,在清朝,满朝文武中没有收过贿赂的

  • 晚清最后的名将僧格林沁,曾活寡太平天国第一猛将李开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僧格林沁,太平天国,晚清

    僧格林沁(蒙古语:SenggeRinchen,西里尔字母:СэнгэРинчен;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镇)人。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年)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咸丰、同治年

  • 昌运长久:说说康乾之治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事儿,长久

    卷一·少年有为,计除权奸序言第一节四臣辅政,计除鳌拜第二节历法之狱,康熙平反第三节开科取士,加强统治卷二·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第一节三藩专制,剿抚并用第二节平定叛乱,收复失地第三节招降失败,出兵台湾卷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第一节南征北战,稳固边疆第二节垦荒屯田

  • 千古清官于谦:刽子手因不愿杀他而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不愿,刽子手,清官

    说起民族的英雄,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我们的岳飞大将军,因为岳飞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相信精忠报国的故事,会一直伴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位英雄,可能不了解历史的人不了解他,但是他的事迹和功劳,和岳飞不相上下,甚至就连行刑的刽子手,都不愿杀这位令人敬佩的英雄,而选择自杀!我想从古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