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光绪为什么到翁同龢死的时候都没原谅他?原因是什么

光绪为什么到翁同龢死的时候都没原谅他?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725 更新时间:2023/12/24 17:32:25

同治帝驾崩后,刚满4岁的载湉入嗣皇统,成为大清第11个皇帝。从这一天起,曾经血浓于水的父母兄弟,都成了光绪的臣子。且在慈禧的干预下,光绪的生母被禁止入宫探视,生父醇亲王奕譞虽被批准辅导光绪学业,但也不得逾越身份,做出任何越轨的行为。这一切,都导致光绪与家人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慈禧对小时候的光绪非常严厉,稍有不如意,便大声呵斥。这让本性敏感柔弱的光绪变得更加内敛和孤单。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那位在毓庆宫给光绪传道授业解惑,又颇为和善的翁同龢师傅,便不出意外地成为小皇帝最为亲近和依赖的人了。

光绪与翁同龢亲密到什么地步呢?

《崇陵传信录》中记载,光绪小时候很害怕打雷,“上幼畏雷声,虽在书房,必投身翁师傅怀中。”两人在毓庆宫中,在学习之余,也经常有亲昵的玩耍举动,“(光绪)或捋其髯,或以手入怀抚其乳”,“故常熟在书房二十五年,最为上所亲”。

当然,其时光绪还是一个小孩子,上面这些,都是出于本能的童真之举,我们亦无需过度解读。

到后来,光绪甚至到了一日都离不开翁同龢的地步。有一次,翁同龢向光绪请假,想回江苏常熟老家扫墓,小光绪坚决不同意他离开。但是回乡祭祖,人之常情,翁同龢这个休假的权利,皇帝也不能剥夺。无奈之下,光绪只好答应让他休一个月假。但翁师傅临走前,光绪还耍小孩子脾性,要他立誓。

“下月今日,朕与师傅相见于此矣。”

或许在那时候,光绪也只能从这位老师身上,寻找些许缺失的父爱。对小光绪而言,翁同龢已经成为了亦父亦师的存在。

然而,这位曾经陪伴着光绪走过了孤独的童年和青年,在其心目中占据重要分量的翁师傅,为何最终却被光绪视为仇雠,即便过世后,也得不到光绪的原谅呢?

实在是有几件事,翁同龢不够靠谱,把光绪坑得太惨了。

第一件事情,是翁同龢在甲午年间对日本坚决主战的态度。

在大战之前,掌管北洋水师和淮军的李鸿章心知大清的军队有几斤几两,因此一直建议皇帝不要轻战端,而寄希望于用外交手段平息纷争。

但在当时,主战派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说辞。

第一个原因,是太过高估自己。这一点其实李鸿章也有责任,他长年一手把持北洋军务,不让别人插手,导致朝中许多大臣并不清楚北洋的真实实力。加上老李以前整天向别人吹嘘他的水师什么“东亚第一,世界第九”,大家更以为大清的军队真的非常厉害。所以翁同龢也说,“合肥治军数十年,屡平大憝,今北洋海陆两军,如火如荼,岂不堪一战耶?”

第二个原因,则是太低估对手。一些未办实务的大臣如徐桐等人,看不到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新月异的变化,以为日本还是过去那个落后的小岛国。张謇更直言称,“以日本蕞尔小国,何足以抗天兵,非大创之,不足以示威而免患。”

那么到底打不打?当时慈禧忙着过她的六十大寿,没心思理这档子事,决定权落在了光绪手上。任凭李鸿章苦口婆心地哀求,但翁同龢是光绪的师傅,有和皇上“独对”的权利。当时光绪还年轻,被翁同龢慷慨激昂的耳旁风吹多了,一腔热血上头,咬咬牙就决定打了。结果大清惨败,赔了许多银两不说,还割掉了台湾、澎湖和辽东。

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的时候,光绪把肠子都悔青了。

若说翁同龢是公事公办,这仗打输了其实也主要不是他的责任。但有资料表明,翁同龢之所以一力主战,或是出于私心。

在甲午战端开启前,翁同龢的学生王伯恭曾入京拜见老师。王伯恭是了解北洋水师实力的,向翁同龢建言不可开战,反被翁嘲笑胆小。王伯恭进一步劝谏道,“临事而惧,古有明训,岂可放胆尝试。且器械阵法,百不如人,似未宜率尔从事”,“知己知彼者,乃可望百战百胜,今确知己不如彼,安可望胜?”

王伯恭此言,颇有过去郭嵩焘“循理而战”的意味。但面对学生的凿凿之语,翁同龢却回答道,“吾正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地也。”

这一则对话,记录在王伯恭撰写的《蜷庐随笔》中。从中可见,翁同龢主战的初衷,乃是为了“陷李”而整顿之,而不是以大局为重。这不论是因党争(帝后两党)还是私仇(翁同书被流放之仇),都绝非是出于公心。

当光绪得知自己从小敬爱的翁师傅,竟是如此心胸狭隘之人时,想必是十分失望。从那时起,翁同龢在光绪心目中的美好光辉形象,开始出现了裂痕。

标签: 光绪原因都没

更多文章

  • 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道教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民国时期,清代,道教

    道教与士大夫阶层日益脱离后,越来越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入清之后,清初的皇帝虽然对道教按照明代的成例加以保护,但是,不像以往王朝那样重视,康熙皇帝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道法自然,为天地根,老氏之学,能养其根。流而成弊,刑名放荡。长生久视,语益惝恍。况神仙之杳渺,气历劫而难聚,纵日兮飞升,于

  • 清代后期汉族的会社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会社,汉族,清代

    会社风俗1商业行会风行清代后期商业发展较快,故行会组织较发达。当时的行业组织主要是商帮和会馆。其风俗与前期基本相同。除商帮和会馆外,还有公所。公所多为业缘组织。清代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同业组织。据统计,在清末,仅苏州一地就共有各行业的公所157个,可见其组织发展之兴盛。唐文权:《苏州工商各业公所的兴废

  • 第二次大沽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之战,历史意义,大沽

    1859年4月,撒丁王国和法国共同对奥地利宣战,反奥战争开始;及至次年10月,整个南意大利基本上得到解放。1861年3月4日,林肯宣布就任美国总统;4月,南方军队炮轰南卡罗莱纳的萨姆特要塞,林肯宣布南方七州为叛乱州,美国内战爆发。《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出天津,但是仍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同时为

  • 林大钦墓在哪里?明朝状元林大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林大,状元

    嘉靖十一年(1532年)二月林大钦赴京参加会试,被录为第十二名进士,是年三月参加廷试。他在《廷试策》中直指时弊,指出“昏混衰世之政”可概括为“三冗”,即冗员。冗兵、冗费。又提出了八项治国利民的建议:即“均田、择吏、去冗、省费、辟土、薄征、通利、禁奢”。被誉称为“根极政要之说,明切时务之论”,嘉靖皇帝

  • 孙嘉淦到底有多清廉?退休后告老还乡拉了五箱砖撑门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告老还乡,有多,清廉

    孙嘉淦,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前言在古代,入朝为官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因为一旦入朝为官,就意味着权力和财富都被自己牢牢的攥在手里,尤其是明清两朝,官员不止俸禄高,而且贪污严重。俗话说的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由此可见,在清朝当官的好处有多大,在清朝,满朝文武中没有收过贿赂的

  • 晚清最后的名将僧格林沁,曾活寡太平天国第一猛将李开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僧格林沁,太平天国,晚清

    僧格林沁(蒙古语:SenggeRinchen,西里尔字母:СэнгэРинчен;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镇)人。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年)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咸丰、同治年

  • 昌运长久:说说康乾之治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事儿,长久

    卷一·少年有为,计除权奸序言第一节四臣辅政,计除鳌拜第二节历法之狱,康熙平反第三节开科取士,加强统治卷二·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第一节三藩专制,剿抚并用第二节平定叛乱,收复失地第三节招降失败,出兵台湾卷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第一节南征北战,稳固边疆第二节垦荒屯田

  • 千古清官于谦:刽子手因不愿杀他而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不愿,刽子手,清官

    说起民族的英雄,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我们的岳飞大将军,因为岳飞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相信精忠报国的故事,会一直伴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位英雄,可能不了解历史的人不了解他,但是他的事迹和功劳,和岳飞不相上下,甚至就连行刑的刽子手,都不愿杀这位令人敬佩的英雄,而选择自杀!我想从古至今,

  • 满清时期最牛姓氏,满清第一美女,出现6位皇后,生了3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姓氏,满清,生了

    清代算作在历史上1个较为独特的朝代,在这一朝代,满族人当权,在满族,有八大家族,除此之外,有8大姓氏,这好多个姓氏核心了中国近百年老,而你在好多个姓氏中,有个传奇,就是叶赫那拉氏。在这个姓氏下,隔代就出皇帝或者皇后,而且,有不少的大臣都是这个家族,就算到了现在,这个家族依旧是人才辈出,现在比较出名的

  • 耿精忠造反后又降了,最后还是被处以凌迟之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后又降,耿精忠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耿精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耿精忠确实参与了“三藩之乱”,但他很快就反正,帮助朝廷剿灭其他藩王,包括郑经和尚可喜。然而,他帮了朝廷,最终却死得最惨,被朝廷凌迟处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清军入关后,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由于在攻打明朝的过程中屡立奇功,因此在1649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