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皇帝登基后是怎样搞臭“八贤王”允禩名声的

雍正皇帝登基后是怎样搞臭“八贤王”允禩名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632 更新时间:2023/12/24 9:48:52

允禩(雍正即位后,诸兄弟名字中的胤字一律避讳改为允)身上似乎有种魔力,让接触到他的人都喜欢自己,当时朝野上下都称他为“八贤王”,大学士李光地就表示过“目下诸王,八王最贤”,他还有个称呼叫“八佛”,等他被雍正关起来的时候,民间就流传说“八佛受难”。允禩在兄弟里的人缘最好,依附他的皇子也最多,这里头自有势利的成分,但肯定也有感情的因素,当年允禩被责罚的时候,十四皇子允禵为他出头,公然和康熙吵架,气得康熙要拔刀杀人,这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拉帮结派来解释了。

此外,允禩处理事务的能力也很强,就连雍正也承认:“允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人缘太好的人,往往做人有点假,允禩也不例外,康熙说他“柔奸成性”,倒不算完全冤枉他,而且允禩性格确实偏柔,他喜欢瞎琢磨,琢磨太多了就容易优柔寡断。

雍正上台后,就决定了要收拾他,可允禩做了什么呢?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允禩在雍正上台后没少折腾,天天起早贪黑地琢磨怎么拆雍正的台,怎么造雍正的反,其实没有这回事。

从一开始,允禩就像翻了身的乌龟一样,失去了能力,天天郁闷地等着雍正来收拾他,发牢骚、磨洋工是有的,有可能他还派太监到外头造过雍正的谣,也就如此而已,要说真正的反抗活动,实在没看到有什么,当然,允禩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在官僚系统中有广泛影响力,却缺乏军事力量,而只靠官僚系统难以和皇权正面对抗。

虽然如此,雍正对他还是很不放心,尤其是刚登基那阵,雍正非常紧张,总觉得允禩要反攻倒算,不过雍正并没有马上动手,登基伊始反而封他为廉亲王、总理事务大臣,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或副总理,等稳住他之后,雍正就开始瓦解他的力量,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拆散他的死党允禟,整肃他的心腹官员,发布《朋党论》吓唬他的党羽,四处放风让官员们站队。

等到形势差不多了,就开始收缩包围圈,逐步搞臭允禩,雍正没事了想起他来就敲打两句,一会说他奸恶,一会说他狡诈,一会说他有历史问题,当皇子的时候就不是好东西。等到雍正四年,终于图穷匕见,将他拘禁高墙,在官僚系统中有广泛影响力的允禩,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竟是不堪一击。和允禩一起倒下的还有死党允禟,雍正刻薄阴戾的性格此时暴露无遗,他给允禩、允禟分别起名阿其那、塞思黑,以前大家都认为这两词意思是“狗”和“猪”,现在学界对此有了一些新的解释,但不管哪种解释都跟小动物有关。

两人被拘禁后很快就死掉了,死前的情形是怎么样呢?关于允禟的情况,留下了一些书面记录,当时负责关押他的人是直隶总督李绂,这个人是着名的理学家,道德文章为天下楷模,天天就是正经,现在理学家要干替人害弟弟的脏活了。

允禟的下场很惨,根据李绂的秘奏说是“铁索在身,手足拘挛”,痛苦呻吟,至于允禩的情形,自可推想而知,后来有流言说雍正“屠弟”,雍正愤怒地召集王公大臣说:“有人说我授意李绂害死塞思黑,现在李绂就在这儿,你们问问他,我有没有授意?”

李绂说:确实没有。

允禩死后,雍正还没解恨,允禩的福晋郭络罗氏是他的政治帮手,也不能饶了,雍正令她自杀,死后又分骨扬灰,这就太过分了,虽说政治是残酷的,但是易地而处,如果允禩成了皇帝,几乎可以肯定他不会这么对待雍正一家。

唯一能为雍正辩解的就是:这种残酷是一种传统,并非始自雍正,清朝早期的高层斗争往往极其惨烈,努尔哈赤处死亲儿子褚英,皇太极处死弟弟莽古尔泰多尔衮整死侄子豪格……,可说是血迹斑斑,好在随着时间推移,斗争慢慢没那么残酷了,其后的乾隆嘉庆等王朝,没有再出现如此血腥的皇族残杀。

标签: 名声是怎样雍正皇帝

更多文章

  • 明代秘史:刘基运筹帷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代,秘史,运筹帷幄

    二十年官场沉浮后,刘伯温归隐老家。朱元璋的红巾军打到处州后尊重有识之士,每到一地总要求访当地名士,召请他们出来。占据处州以后,朱元璋听说浙东名士刘基正隐居青田老家,便派人携带重币聘请刘基出来。虽然久闻朱元璋的雄才大略,而且刘基也流露过对朱元璋的钦佩之意,但他饱尝仕途坎坷,又对群雄割据的乱世存有戒备,

  • 红颜多薄命:古代美女战俘的三种悲惨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种,战俘,薄命

    战争,是整个人类的灾难,但参与其中的主角总是男人,女人呢?作为战败方,只能活活地充当受害者与牺牲品;作为战胜方,男人都去论功行赏,封侯拜相,就没有女人什么事儿了。战俘,男性“有死而已”,赶上老天爷睁眼,还能苟延残喘,为敌人做爪牙、当鹰犬。女人就不行了——她们生来就是无辜的受害者,胜败双方,都会把她们

  • 推行教化与法治相结合——宽严相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宽严相济,法治

    ◎推行教化与法治相结合宽严相济在大明帝国法制建设中朱元璋的礼法结合思想还有一个体现,就是推行教化与法治相结合。在这个方面,朱元璋最大的“贡献”就是利用乡社里间社会力量建立“第一审级机构”。大明初年,朱元璋就下令,在里长之外设置“年高为众所服

  • 关于王琼的评价如何 王琼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作品,有哪些,评价

    人物评价总评王琼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历官“三孤”、“三辅”,他主治漕河,增强边备,又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立有殊勋。在他提督陕西三边军务时,亦被时人比作前辈名臣杨一清。后世甚至将其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但王琼与同僚彭泽互相中伤,仕途中你进我退,几番更迭,因此得到了“险忮”的评价,为舆论所不许

  • 渔税押运专业户与财政部副部长勾结,想私分渔税,没想到中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专业户,副部长,财政部

    按照明初的税收规制,地方财税一旦收缴完成后就得派遣专人送往南京,交由户部收入国库;户部则出具收讫文书,然后这个地方专员拿了户部的收讫文书回去入账。这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一般人都不怎么懂这里边的规矩,“业内人”要是有个什么想法和做了什么手脚,问题还真不容易被发现。安庆府望江县

  • 朱元璋发布“三项最高指示”,构建“政治绿色通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项,朱元璋,绿色通道

    来自社会底层的朱元璋可能比其他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知道,哪个朝代开国时候所确立的规章制度不是好的?可执行了一个阶段以后,就不对劲了。王朝的制度明明说官吏不准贪污、不准敲诈勒索、不准欺男霸女……可是官场上的人有几个照此执行的?尤其是在天高皇帝远的广大农村地区,那些口含天宪的地方

  • 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与着名建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建筑,时期,明清

    明清两代距今最近,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谱写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又一光辉华章。在城市建设上,受封建礼教观念深刻影响,经济中心结构城市常借鉴政治中心结构城市空间组织方式,将它作为理想范本,然而

  • 李煜的命不好 他两个美女老婆命运一样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不好,命运,悲惨

    南唐后主李煜,一位从没有想过做帝王的错位皇帝。他一生娶了两个女人,但他宠爱的这两个女人,都是悲剧人生。李煜(937~978年)是南唐中主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按照嫡长子袭位的封建传统,他绝对没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丝毫不做这样的奢想。他的本志就是要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经纶满腹的高人

  • 朱麻子的疯狂屠杀:蓝玉,你小子太骄傲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蓝玉,骄傲,麻子

    当蓝玉被五花大绑捆得像端午的粽子般结实押到镇抚司时,一顿乱杖就把他打了个七荤八素看你蓝玉还会搞人家的女人不?看你蓝玉还目无王法敢把咱大明的关也给攻了不?看你蓝玉还想伸手要太师的乌纱帽不?你不牛逼哄哄吗?我打得你浑身上下一百个眼儿到处通风,让你个凉国公凉快去。我必须说到蓝玉案。蓝玉,大明帝国的一代名将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因何不愿迁都?最终却又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不愿,却又,太祖

    众所周知,宋朝时期北宋的首都在汴京,也叫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而南宋则因为历史原因,首都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开封大家应该多少都了解,属于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如果说初期定都开封还情有可原,那么统一中原后宋太祖为什么不迁都呢?这其实很让人费解,但也是有其历史原因。开封在战国时曾为魏都,当时叫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