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推行教化与法治相结合——宽严相济

推行教化与法治相结合——宽严相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79 更新时间:2023/12/23 12:15:24

◎推行教化与法治相结合宽严相济

在大明帝国法制建设中朱元璋的礼法结合思想还有一个体现,就是推行教化与法治相结合。在这个方面,朱元璋最大的“贡献”就是利用乡社里间社会力量建立“第一审级机构”。大明初年,朱元璋就下令,在里长之外设置“年高为众所服者”的老人,用以“导民为善,平乡里争讼”。在确立乡间里甲、老者、粮长们的教化职能的同时,洪武皇帝还赋他们社会基层审判的权力。《教民榜》中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断理。若不经由者,不问虚实,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回里甲、老人理断。”

这样的措施有个最大的优点,原本朱元璋的乡村建设的设计中的旌善亭制度乡饮酒礼制度更多侧重以教化为其主要功能,但教育不是万能的,所以朱元璋还注意其配套之措施申明亭制度的构建。即使做到这样了,朱元璋似乎还嫌不够,即不够树立乡间里老的权威保障教化,所以他将乡间的社会基层审判的权力也赋予了他们,让他们来处理和审判一些简单的民事案件与轻微刑事案件。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下令,“命有司择民间耆民公正可任事者,俾听其乡诉讼,若户婚、田宅、斗殴者,则会里胥决之”。如此之举,一来解决了基层法治问题。二来渲染了礼教。因为这些里老往往是礼教的忠实维护者,利用他们在乡间的个人威望也能起到教化的作用。三来由这些乡间里老出面审判所谓的“小事细故”,更多的结果是中国人至今为止仍然津津乐道的“私了”,所谓的“乡亲之礼”得到了维护,“息讼”成为时尚。这种“巧妙”的礼法结合方式治理乡村,固然能为中国社会基层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安定,但其最大的后患是“息讼”成风,人们应有的权力得不到主和保护。长期以来中国人的法律意识淡薄与此存在着极大的关系。

标签: 宽严相济法治

更多文章

  • 关于王琼的评价如何 王琼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作品,有哪些,评价

    人物评价总评王琼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历官“三孤”、“三辅”,他主治漕河,增强边备,又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立有殊勋。在他提督陕西三边军务时,亦被时人比作前辈名臣杨一清。后世甚至将其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但王琼与同僚彭泽互相中伤,仕途中你进我退,几番更迭,因此得到了“险忮”的评价,为舆论所不许

  • 渔税押运专业户与财政部副部长勾结,想私分渔税,没想到中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专业户,副部长,财政部

    按照明初的税收规制,地方财税一旦收缴完成后就得派遣专人送往南京,交由户部收入国库;户部则出具收讫文书,然后这个地方专员拿了户部的收讫文书回去入账。这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一般人都不怎么懂这里边的规矩,“业内人”要是有个什么想法和做了什么手脚,问题还真不容易被发现。安庆府望江县

  • 朱元璋发布“三项最高指示”,构建“政治绿色通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项,朱元璋,绿色通道

    来自社会底层的朱元璋可能比其他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知道,哪个朝代开国时候所确立的规章制度不是好的?可执行了一个阶段以后,就不对劲了。王朝的制度明明说官吏不准贪污、不准敲诈勒索、不准欺男霸女……可是官场上的人有几个照此执行的?尤其是在天高皇帝远的广大农村地区,那些口含天宪的地方

  • 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与着名建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建筑,时期,明清

    明清两代距今最近,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谱写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又一光辉华章。在城市建设上,受封建礼教观念深刻影响,经济中心结构城市常借鉴政治中心结构城市空间组织方式,将它作为理想范本,然而

  • 李煜的命不好 他两个美女老婆命运一样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不好,命运,悲惨

    南唐后主李煜,一位从没有想过做帝王的错位皇帝。他一生娶了两个女人,但他宠爱的这两个女人,都是悲剧人生。李煜(937~978年)是南唐中主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按照嫡长子袭位的封建传统,他绝对没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丝毫不做这样的奢想。他的本志就是要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经纶满腹的高人

  • 朱麻子的疯狂屠杀:蓝玉,你小子太骄傲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蓝玉,骄傲,麻子

    当蓝玉被五花大绑捆得像端午的粽子般结实押到镇抚司时,一顿乱杖就把他打了个七荤八素看你蓝玉还会搞人家的女人不?看你蓝玉还目无王法敢把咱大明的关也给攻了不?看你蓝玉还想伸手要太师的乌纱帽不?你不牛逼哄哄吗?我打得你浑身上下一百个眼儿到处通风,让你个凉国公凉快去。我必须说到蓝玉案。蓝玉,大明帝国的一代名将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因何不愿迁都?最终却又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不愿,却又,太祖

    众所周知,宋朝时期北宋的首都在汴京,也叫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而南宋则因为历史原因,首都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开封大家应该多少都了解,属于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如果说初期定都开封还情有可原,那么统一中原后宋太祖为什么不迁都呢?这其实很让人费解,但也是有其历史原因。开封在战国时曾为魏都,当时叫大梁

  • 徐渭的传说故事:诗罚老财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说,故事,财主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山阴伶浙江绍兴)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工书法,长于行草,善绘画,特长花鸟,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使稿》、《南词叙录》、《四声猿》等。明朝嘉靖年间,绍兴西门外,有个叫苟甫儒的财主,为人心狠手辣,视钱如命。有一年,苟甫儒听说二月初

  • 明代秘史:宦官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宦官,明代,秘史

    西厂特务头子汪直滥施淫威,引起大臣的强烈不满。大学士商辂与万安、刘?、刘吉联名给宪宗皇帝上奏,疏中列举了汪直十一条罪状。这个奏章,列举了西厂擅作威福、生杀予夺的大量事实,把汪直特别是韦瑛的狰狞面目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表达了朝中群臣的心愿。不料,头脑发昏的宪宗皇帝,不辩忠奸,看完这个奏章后,怒气冲冲地

  • 不清不白的壬寅宫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不清,不白

    现在故宫中的乾清宫华丽巨大,能够容纳下成百上千人,可谁能想到,这只是明清两朝皇帝一个人的寝宫呢?乾清宫后面设有暖阁,共有9间,每间又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又设床3张。因此乾清宫一共有27张为皇帝准备的床位,供皇帝自由选择。为了自身安全,皇帝每天随机挑选床位,从不外泄。但是皇帝都习惯了衣来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