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发布“三项最高指示”,构建“政治绿色通道”

朱元璋发布“三项最高指示”,构建“政治绿色通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0 更新时间:2023/12/15 3:48:11

来自社会底层的朱元璋可能比其他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知道,哪个朝代开国时候所确立的规章制度不是好的?可执行了一个阶段以后,就不对劲了。朝的制度明明说官吏不准贪污、不准敲诈勒索、不准欺男霸女……可是官场上的人有几个照此执行的?尤其是在天高皇帝远的广大农村地区,那些口含天宪的地方官吏,要是在大官面前个个都会把腰弯得像拉满的弓似的,口口声声说是“爱民如子”,可是真要见了老百姓,却都是凶神恶煞、活阎王和魔鬼。朱元璋从小见过,甚至还可能被那些活阎王欺凌过。所以,朱元璋比中国历史上任一个皇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敢于为天下农民为主体的弱势群体做主,采取非常规措施,构建政治“绿色通道”,鼓励老百姓造贪官污吏的反,以此来确保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权益。这就是朱元璋在《大诰》中发布的在当时具有法律效率的三项指示:严禁官吏下乡、鼓励百姓进京上告、捉拿滥设政府衙门机构的官吏。换成现在话来说,即发动群众运动,肃清地方贪官污吏。于是在洪武年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未见过的老百姓扬眉吐气地惩治贪官污吏的奇特景观。

◎老朱皇帝发布“三项最高指示”,构建“政治绿色通道”

洪武十八年(1385)朱元璋在《大诰》中指示:“凡布政司、府州县耆民人等赴京面奏事务者,虽无引(相当于现在的特别通行证),同行人众,或三五十名,或百十名,至于三五百名,所在关津把隘去处,问知面奏,即时放行,毋得阻当。阻者论如邀截实封罪”。

朱元璋大致是这样说的:“为了清除民间的祸患,自今以后,乡里德高望重者或年长者,可以百来人,或者五六十人,或者三五百人,或者千余人,年底到京城南京来本皇帝当面奏明,对好坏地方官吏都可以说说。好的我要表扬、要奖励,不好的要处罚,该发配的发配,该杀头的杀头!”看到这里,有读者朋友可能要为进京告御状的老百姓有可能遇到的麻烦与安危担忧了:会不会地方政府专门成立什么工作组,专门开着车子到处寻找进京告御状者及做其家属“思想工作”?或专门给这些“刺儿”找茬儿?或将他们整成“疯子”,关他们几年?或在他们上南京告御状的路上,地方官吏相互勾结,设路卡、不放关,围追堵截上告人员?请你们放心,人家草根皇帝就是想得周到,朱元璋命令各地关津、隘口的守关人员及地方官员:“你们只要问清是赴京面奏的,即使没有通行证也要立即放行,不得阻挡。如果谁胆敢阻挡,阻挡者以‘邀截实封罪(即扣押弥封奏章罪)加以论处。”

朱元璋还严禁官吏擅自下乡,如果有谁胆敢违反禁令的,地方耆老可以率领乡村青壮年将其绑缚起来,押赴京师南京,朱皇帝必将对其严加惩处。

在朱元璋鼓励老百姓“造反”的三项指示中最令人叫绝的可能要数:捉拿滥设政府衙门机构的官吏。中华帝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个“治国法宝”,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王朝刚建立时气象万新,官场比较清正,机构也比较简洁。但稍稍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就纷至沓来,而政府也随即架屋叠床地增设机构,且美其名曰:加强管理,为民服务!有人搞腐败,官衙就成立整风廉政办公室;有人欺行霸市或占道经营,官衙就组建“城管”;有人向农民乱摊派,官衙就成立清理农村三费办公室;有人盗印书籍或贩卖春宫画,官衙就成立“扫黄办”;有人乱倒垃圾与渣土,官衙就成立“渣土办”……不过这样的事情在洪武时代行不通,人家草根皇帝心系百姓,老鼠窝似地成立了那么多的机构岂不增加我大明子民的负担,于是朱皇帝发出最高指示:“诸司衙门官吏、弓兵、皂隶、祗禁,已有定额,常律有规,滥设不许。”谁要是违反此令,坑害百姓的,当时乡村良民豪杰可以组织群众将这些害人者给抓起来,押赴京城。本皇帝要好好地奖赏你们,抓一人,我就赏你们大明宝钞20锭(可能相当于现在10000元);抓2人,赏40锭;抓3人,赏60锭,最好将这些害人虫全扫除了。

标签: 三项朱元璋绿色通道

更多文章

  • 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与着名建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建筑,时期,明清

    明清两代距今最近,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谱写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又一光辉华章。在城市建设上,受封建礼教观念深刻影响,经济中心结构城市常借鉴政治中心结构城市空间组织方式,将它作为理想范本,然而

  • 李煜的命不好 他两个美女老婆命运一样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不好,命运,悲惨

    南唐后主李煜,一位从没有想过做帝王的错位皇帝。他一生娶了两个女人,但他宠爱的这两个女人,都是悲剧人生。李煜(937~978年)是南唐中主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按照嫡长子袭位的封建传统,他绝对没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丝毫不做这样的奢想。他的本志就是要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经纶满腹的高人

  • 朱麻子的疯狂屠杀:蓝玉,你小子太骄傲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蓝玉,骄傲,麻子

    当蓝玉被五花大绑捆得像端午的粽子般结实押到镇抚司时,一顿乱杖就把他打了个七荤八素看你蓝玉还会搞人家的女人不?看你蓝玉还目无王法敢把咱大明的关也给攻了不?看你蓝玉还想伸手要太师的乌纱帽不?你不牛逼哄哄吗?我打得你浑身上下一百个眼儿到处通风,让你个凉国公凉快去。我必须说到蓝玉案。蓝玉,大明帝国的一代名将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因何不愿迁都?最终却又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不愿,却又,太祖

    众所周知,宋朝时期北宋的首都在汴京,也叫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而南宋则因为历史原因,首都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开封大家应该多少都了解,属于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如果说初期定都开封还情有可原,那么统一中原后宋太祖为什么不迁都呢?这其实很让人费解,但也是有其历史原因。开封在战国时曾为魏都,当时叫大梁

  • 徐渭的传说故事:诗罚老财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说,故事,财主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山阴伶浙江绍兴)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工书法,长于行草,善绘画,特长花鸟,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使稿》、《南词叙录》、《四声猿》等。明朝嘉靖年间,绍兴西门外,有个叫苟甫儒的财主,为人心狠手辣,视钱如命。有一年,苟甫儒听说二月初

  • 明代秘史:宦官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宦官,明代,秘史

    西厂特务头子汪直滥施淫威,引起大臣的强烈不满。大学士商辂与万安、刘?、刘吉联名给宪宗皇帝上奏,疏中列举了汪直十一条罪状。这个奏章,列举了西厂擅作威福、生杀予夺的大量事实,把汪直特别是韦瑛的狰狞面目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表达了朝中群臣的心愿。不料,头脑发昏的宪宗皇帝,不辩忠奸,看完这个奏章后,怒气冲冲地

  • 不清不白的壬寅宫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不清,不白

    现在故宫中的乾清宫华丽巨大,能够容纳下成百上千人,可谁能想到,这只是明清两朝皇帝一个人的寝宫呢?乾清宫后面设有暖阁,共有9间,每间又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又设床3张。因此乾清宫一共有27张为皇帝准备的床位,供皇帝自由选择。为了自身安全,皇帝每天随机挑选床位,从不外泄。但是皇帝都习惯了衣来伸手

  • 第五章 明朝与大航海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航海时代,明朝,第五章

    十四世纪,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人类大航海时代的新纪元,大明船舶工业之盛、军容之威,曾经威震远西,并且将海商航路一鼓作气推展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整个南海、大西洋,我大明商船与阿拉伯、印度商船络绎不绝,海上丝路蓬勃发展。郑和下西洋当大明推展雄壮的航海征途时,西欧各国还在混战不已,十字军与阿拉伯诸国不断以

  • 不自信的张士诚向元朝要官和改称吴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不自信,元朝,吴王

    张士诚这些年表面上看上去似乎还算风光,但其实内心很苦、也很累。至正十七年(1357)八月,在遭受朱元璋和方国珍的双重打击下,通过前江南行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向元朝书面请降,江浙左丞相达识帖睦迩承制令参知政事周伯琦等至平江即苏州招抚。当时张士诚提出的投降条件是要元朝封他个王,可至正十九年(1359)元朝

  • 八旗兵入关前最无奈的历史时期:熊廷弼主辽东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入关,历史时期,辽东

    当萨尔浒战败以后,万历就提拔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当他抵达辽阳检阅辽东都指挥使司的时候,迎接他的是数千名衣衫褴褛的叫花子兵,他们手中拿着些木棍充数。这些饥寒交迫的士兵在萨尔浒之战后士气低落到了极点。熊廷弼上台后短时间内已经把辽东镇士兵扩充到八万,并为各将领的亲军配属了精良的武器和盔甲以及充足的粮秣和被服